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

黃永新是從四海商行的一個大分行調到遼陽的,銀行的事情是最近這一年來遼陽最得要的業務,是以調來的人才全部都是各商行裡的人尖子,有點兒象當年從順字行調出大量人才充實遼陽各司的感覺,這一次成立銀行,重要性已經超過了順字行的保險行,是一次革命性的創新業務,爲了表示出對四海銀行的重視,惟功除了確定這個銀行只能是官辦官股之後,又多次背書,並且調入了最好的人才參與創立和管理,好在四海銀行到目前爲止也確實讓人十分滿意,銀行和鑄幣局一直在良性互動和配合,目前來說,遼陽控制的地域已經較少有人使用散碎銀兩,除了極偏的沒有進入屯堡體系內的山村居民還有少量的使用碎銀或是物物交易外,多半遼陽境內的已經使用面值不等的銀幣,金幣更是爲人所喜,已經流傳到京師和南京一帶,不少富裕人家都喜歡換一些精緻漂亮的遼陽金幣用作收藏,這樣無形中對遼陽的黃金儲備有不小的壓力,不過金幣兌換銀幣價值虛高,已經遠遠高於民間傳統的一比十的兌換比,既然惟功已經決定使用銀本位,金幣又有大量的利益,倒也沒有必要執着於銀行裡一定有足量的儲金。

在遼陽境內也發現了好幾個大型易開採的金礦……這也是必然之事,採金有專門的人員和隊伍在不停的進行,勘探工作甚至在上次對北虜大戰時都沒有停止過,東北這裡有不少金礦是惟功早就知道的,雖然不能登萊的招遠金礦相比,但多發現幾個礦脈之後,一年也有足夠的收益了。

銅礦,鐵礦,銀礦,都被大量的開採着。

有了銅礦,遼陽自鑄的銅幣也開始流通起來,雖然絕對數量並不太多,但銀輔幣的充足緩解的銅幣不足的壓力,最少從現在看來,遼陽銀行開設之後,市面上主貨物和輔幣數量十分充實,無形之中緩解了商品流通時的交易壓力,除了方便百姓外,最重要的就是大宗的商品交易時的銀行擔保功能了。

貨幣自江南分行儲入,開具儲單,直接便是可以在遼陽取出錢來,而貨物又有順字行負責流通,如果有損失,還有順字行的保險行負責包賠。

銀行開設之後,有司做過一些調查,遼陽和京師在內的北方,還有南京在內的南方的貨物流通和交易都增長了三成左右,預計在未來幾年之內,會呈現井噴式的發展。

以前都是有根腳的大商人才敢涉足的南北貿易,在有銀行和順字行之後,小本經營的買賣人也有了保障,對真正的大規模的商業流通來說,是一件顛覆性的改變。

這樣的事,朝廷除了少數人關注了一下,當然關注點也就是自己家族是不是也有利益在其中外,根本沒有人關注這件革命性的大事,就算是萬曆本人,恐怕關注的也就是惟功又要大發其財,而不是這個銀行業務的本身,其真正的實質到

底是什麼。

對遼陽本地和與之相關的商人們來說,銀行的出現,毫無疑問是開天闢地的變革,銀行的經理和襄理們獲得的高薪酬勞和獎勵,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任磊的抱怨,無非就是一個應景的玩笑罷了。

惟功笑笑,翻身上馬,對任磊道:“過手已經超過千萬白銀,吸納的儲金不過百萬,銀行還是任重道遠啊。”

因爲大明別處官員甚至是朝廷中樞的“信譽”,銀行哪怕是有惟功和四海行順字行的背書,真正敢簽下定存協議,在爲期最少半年一年到三五年不等的儲戶在最初的時候並不太多,當時的錢莊也不多,遍佈天下的是放印子錢的高利貸和換碎銀的爐房銀號,長期把自己的銀子儲在別人的地方,在現在的大明絕對是新鮮事務,在開初的時候,人們抱着半信半疑的態度,並不足奇。

這和商人在江南存銀,遼陽取出不同,這是生意買賣,短期行爲,儲戶把銀子一放幾年,這種信任在一個農業立國,商業行爲從來沒有規範的國度推行開來有多麼困難,可想而知。

……

……

“見過大人。”

大街正中,一座巍峨的建築之前,數百人翹首等待,看到惟功過來,衆人齊涮涮叉手爲禮,躬下身去。

原本的府前街被改名爲平虜大街,寬六十步,長三裡許,是遼陽城市的核心地帶,原本有過副總兵衙門,兵備、分巡和定遼五衛衙門多數都設在此,所謂的府前街的名稱就是由此而來。整條街上,原本到處都是下馬石,攔馬樁,遍佈牌坊和申明亭等官府建築,尋常百姓很難在此通行,惟功主政遼陽,市政重新規劃建設了很多,但在府前街一事上,是劉士忠和張維新兩人到遼陽就任之後,纔可以放開手腳行事。

街道被拓寬了,原本的衛所衙門被遷走,都司衙門不在這裡,倒省了不少事,現在的都司衙門除了一個名稱外已經成了中軍部的分部,軍令司和軍情司都在這裡辦公,算是中軍部對軍事業務的管理中心,分守和分巡衙門前的下馬石和柵欄被搬走,申明亭也被拆除,兩個衙門除了大堂還在以外,別的東西剩下的也不多,因爲軍政民政都被遼陽總兵衙門直管了,原本應該管遼陽軍政事務,包括兵備馬政鹽池鐵礦等各種事務的兵備衙門被徹底架空,劉士忠做的更多的就是敷衍朝廷,將不少違制之事粉飾一下上報,平時和雒於仁等人經常出現在遼陽大學堂,相比軍政事務,現在他們這幾個對遼陽的儒學大興更加有興趣的多,甚至張維新還當了客座教授,專門講“易”,也算是一樁趣聞。

街道拓寬之後,這裡已經成爲遼陽每高檔次的商行及酒樓所在的地方,人煙倒不如何稠密,不過商行都是多半將總部設在於此,遼陽各司有獨立辦公場所的也在此設立辦公機構,另外

商會和各種行會也多在此設立總部,整個大街走一圈,估計要在遼陽辦的事情就能辦成大半了。

四海行和順字行的總部亦是在此,四海銀行的總部則是一幢高大的建築,外表古色古香,由大型石塊構成樓底,不過樓宇高達九層,在後世看來是普通的樓房,在此時卻是樓高入雲,高樓蓋成之時,連徐渭等大師級的人物都被驚動了,每日都有不少人跑到此地觀看這難得的高樓,因爲要顯示實力,大樓外層皆是用巨石,大門雖然只是五開間,但開間高闊,普通人站在門前,四周全是幾人抱的石柱,油然而生的就是一種自身的渺小感,另外便是感受到這銀行總部的浩大與深厚的實力。

這也是泰西那邊銀行業興起時的故技,門面闊大,樓宇巍峨,地庫堅實,給儲戶一種毫無遮掩的故意營造出來的安全感。

也只有這般行事,才能吸引到大量的儲戶將銀錢儲在銀行之中。

“諸位多禮了。”

惟功很輕鬆的從駿馬上翻越下來,身手當然是十分矯捷。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人們偶然纔會注意到他的年齡……尚不足三十。

由於是萬曆九年之後就抵達遼陽,迄今已經快十年整的時間,很多二十來歲的青年感覺自己是少年時就已經在總兵官的統治之下,不料自己長大成人,總兵官仍然是青年人的模樣,這也叫很多人有一種由衷的感慨。

不過這種念頭也是轉瞬即逝,在惟功的強力統治之下,只關注總兵官年紀是一種純粹的無聊行爲,這個時候再死硬的反對者也不得不承認,遼陽總兵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不論是治政還是軍事上的才幹都無人能及,反對者無非就是抱殘守缺,但在遼陽發展的種種現實面前,往往言論一出來,就是被嘲諷譏笑,惟功故意留着的一些舊時代的人們在遼陽已經越來越沒有了市場。

“黃永新你做的好。”

簡短的儀式過後,幾十人捧着鋪着紅布的托盤,惟功象徵性的將一個托盤舉起,笑吟吟的放到了銀行經理黃永新的面前,金幣和銀錢在紅布上熠熠生輝閃閃發亮,這都是將作司鑄幣局的出品,工藝越來越進步,鑄成的金幣和銀幣也越發小巧精緻,隨着大量金銀幣的流通開來,現在遼陽已經見不到銀錠在流通使用,這一次是銀行總部落成,順道表彰銀行的管理層取得的成就,用來當成獎品的當然就是遼陽金銀幣了。

“多謝總兵官。”黃永新這個經理在最前,躬下身去,接過托盤,四周頓時響起如雷般的掌聲。

黃永新當然也是順字行出身,在大同一代當了多年的大掌櫃,和北虜加上真真假假的杆子土匪鬥了多年,和馬家將門搞關係,對付下頭的土匪惡霸,近十年功夫歷練的十分沉穩,此番任職銀行,也是不負惟功所託,諸多事情做的井井有條。

(本章完)

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七百一十六章 教訓第二百七十三章 妖孽第二百四十二章 美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兇頑第一百六十五章 出發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六百二十七章 承諾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六百二十一章 夥計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房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財第二百六十三章 瘟疫第四百二十四章 邊牆第一百一十六章 軟磨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四百三十一章 遲疑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埂第三百五十三章 衝鋒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二百零六章 太監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五百八十七章 猛虎第四章 途中第四百三十二章 諸夷第一百一十三章 點卯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法第四百六十九章 東廠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二百二十四章 伏誅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四百六十三章 船廠第十五章 決絕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七百章 福星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亂第九十一章 孤臣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政第三十六章 逆轉第一百章 悟劍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第三百三十二章 故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兩難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六百零七章 之國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別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十三章 苦練第七百五十九章 妖書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狼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三百二十章 舌頭第四百零三章 酒樓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七十七章 聖學第三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治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二百二十四章 伏誅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九百零三章 行動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七百五十一章 如夢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八百二十八章 請罪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五百章 牛酒第七百三十六章 醫院第三百六十九章 編制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奏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三百四十二章 廣寧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儒臣第八百五十五章 辭官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三百二十六章 儀式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
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七百一十六章 教訓第二百七十三章 妖孽第二百四十二章 美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兇頑第一百六十五章 出發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六百二十七章 承諾第六百六十七章 向前第六百二十一章 夥計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房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財第二百六十三章 瘟疫第四百二十四章 邊牆第一百一十六章 軟磨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四百三十一章 遲疑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埂第三百五十三章 衝鋒第五百五十二章 重騎第二百零六章 太監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五百八十七章 猛虎第四章 途中第四百三十二章 諸夷第一百一十三章 點卯第四百二十八章 馬法第四百六十九章 東廠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二百二十四章 伏誅第八十四章 靈機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四百六十三章 船廠第十五章 決絕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八十六章 馬帥第七百章 福星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八百三十四章 夫妻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亂第九十一章 孤臣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段第八百七十四章 新任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政第三十六章 逆轉第一百章 悟劍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第三百三十二章 故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兩難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六百零七章 之國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別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十三章 苦練第七百五十九章 妖書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狼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三百二十章 舌頭第四百零三章 酒樓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報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七十七章 聖學第三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治第七百二十六章 羣商第二百二十四章 伏誅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九百零三章 行動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七百五十一章 如夢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八百二十八章 請罪第七百四十八章 四將第三百零三章 露宿第五百章 牛酒第七百三十六章 醫院第三百六十九章 編制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奏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三百四十二章 廣寧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儒臣第八百五十五章 辭官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三百二十六章 儀式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