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意氣風發,遼鎮卻是一團亂麻。
自朝廷諭令遼陽鎮退兵,將大寧都司故地交給遼鎮之後,總兵楊紹先知道這是自己坐穩總兵官位子的一大機會……在李成樑的光芒之下,他這個現任的遼鎮總兵地位十分的尷尬。對上,朝廷其實只認李成樑和李家子弟,在李成樑之前,遼東在短短几年曆任十任總兵,或是戰敗被抓,或是在戰場上戰死,遼東一時成爲危地,論起對明朝的影響程度來說,當時的遼東危局其實是遠在倭寇之上的。
倭寇再兇,最多是搶掠民財,縱橫的地方不過長江之北,而且也沒有什麼攻城的能力,對明朝的統治沒有決定性的影響。
若是遼東當時的危局再繼續下去,那就就真的是懸了,搞不好山海關之外不復爲明朝所有也不是不可能的,想想連總兵都接連戰死,情形當然是壞到不可再壞了。李成樑從中下層一路廝殺上來,爲總兵官之後更是屢建奇勳,做了三十年遼東總兵,不論對上或是對下,李成樑的權威暫且還是無可動搖,就算是楊勳先自己也是知道不立下大功和時間推移,自己這個總兵權力也實在有限的很,威望當然不必多提,就拿實際的權力來說,李如柏李如桐李如梅李如楨諸兄弟要麼是副將要麼是參將,而且都是實職將領,麾下領的兵馬都是遼鎮的精兵強將,遼鎮的主要戰鬥力量還是倚仗着李寧等人率領的李府家丁,雖然上次板升之敗令得李家傷筋動骨,但李府實力猶存,最少還有五六千隨時可用的精銳家丁,光是這一股力量,任何一任總兵都得對李家充滿敬畏,加上李成樑經營多年,遼鎮上下都是其門生故舊,就是楊紹先自己也是李成樑一手提拔上來的,身爲遼鎮將門的一員,很多事情和李家也是聲氣相連,楊紹先也是越發覺得凡事難以施爲了。
這樣的情形之下,遼鎮進退失距,上下失衡,表面上銳意進取,派出兵馬將收復的失地接管回來,實質上卻是一團混亂,將士們也是無所適從,整個情形,其實混亂不堪。
……
……
戴朝弁,任職遊擊兩年,是個膽大心細的優秀將領,與普通遼鎮將領不同的就是他特別講究軍令,他的部隊經過哪裡,一般都是秋毫無犯,軍紀肅然,不僅與同僚不同,與李成樑這個上位總兵也是截然不同。
正因如此,雖然他擅長帶兵,是一個優秀的好將軍,可目前任職仍然是遼鎮遊擊將軍,一時半會仍然沒有機會使自己的任職升遷,參將副將都不可得,總兵一職,更是遙遙無期。
好在他擅長帶兵,這一點李成樑也不願浪費了,撥給他騎兵一千人,加上他的近百家丁,組成了一支很是精悍的騎兵力量。
此時他奉命巡行的是大寧衛附近地方,給他的命令是以東至西三百一十里地,每二十里巡行一回,肅清邊境,查察北虜動向,防止敵軍突襲。
收復這些失地之後,因爲沒有邊牆和成片
的堡壘區的掩護,遼鎮軍人的壓力和將領的擔子一下子就重了起來。
在邊牆地區,一般是幾十裡地的範圍,特別是容易被破口的地方,沿邊牆修築大量的敵臺和軍堡,多則駐軍上千人,少則三二百人,有儲糧,水井,就算被圍也不必慌,北虜能攻破堡壘的記錄實在是屈指可數。
如果後人看地圖就會明白了,在那些邊牆關隘的內部,一個個軍堡就象是一個個小紅點一樣,密佈在蜿蜒曲折的邊牆之內,形成一個嚴密的防禦體系。
那些以爲中國的邊境防禦就是一條長城的想法,也實在是太過幼稚,也是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和防範草原民族的決心和爲之付出的物資與累累血汗。
沒有邊牆掩護,只能多出動騎兵巡邏防範,同時不停的征伐打仗,與北虜劃定一個雙方能接受的距離……爲着這個距離,遼鎮出動了大量兵馬,消耗了歷年積儲,也是好不容易從大寧衛東西劃定了七百多裡的距離出來,在這一段距離裡,北虜的牧人不過來放牧,零星的少量北虜遊騎也不過來騷擾,雙方也是已經有幾個月時間相安無事。
對這樣的結果楊紹先在內的遼鎮高層當然是十分欣喜,只是戴朝弁不以爲然,此前北虜的退讓並不是沒有力量,雖然福餘部被消滅,泰寧被打殘,但插漢部受損不大,朵顏和土默特部並沒有受損,遼鎮當面仍然有相當強的力量,而薊鎮自戚繼光走後對土默特失去威脅,很難說就可以相安無事,而且此前幾個月是秋冬之際,原本也不是北虜用兵之時,就算這樣,小規模的摩擦和戰鬥也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可想而知,待春夏之時,遼鎮將面臨什麼樣的壓力了。
可惜他這個觀點根本不被贊同,遼鎮上來,暮氣漸生,若非如此,李平胡也不會與北虜暗通款曲,也無非是想多留一個退步,遼鎮真的不行了,到北虜部落當一個貴族也是不錯的選擇。上下暮氣漸生,進取心也是不足,特別是楊紹先不得衆將擁戴,就算有心做什麼也是根本無能爲力。
遼鎮上下,現在等候的就是李如鬆了。
可惜朝廷似乎一時還沒有下定決心,或是想等候一個恰當的時機,現在這個樣子,將李如鬆調任意義也不大,這件事就這麼十分尷尬的拖延了下來。
“前方應該是鎮新堡所在,怎麼根本不見巡邏兵馬?”看着空蕩蕩的前方,戴朝弁皺着眉問身邊的人,按例,前方應該出現接應的巡邏兵馬了。
戴朝弁這一千多騎兵有兩千多匹戰馬,幾百個輔兵照料着多出來的馬羣跟在大隊之後行進,每個騎兵都有七石的隨行軍糧和豆料,這些也是由戰馬揹負着,這樣儘可能的減少補給的時間,可以增加巡邏的時間。
也就是戴朝弁所部纔會這樣做,別的將領接受了巡邏任務後恨不得只巡一半地方,也恨不得每天都回後方補給,而且每次接到戰鬥或是巡邏任務時,毫無例外的都會痛罵張惟功和
遼陽鎮。
毫無疑問,這陣子遼鎮上下最恨的就是惟功和他的部下們。
原因也是十分簡單,若不是這些人在惟功的帶領下收復了這幾百裡的故地,朝廷又要好看,虛火上來,下令遼鎮出盡全力出塞守邊,並由工部撥給錢糧,僱傭工人,在這四百多裡的突出地域修築軍堡和火路墩,務必要將這勝利成果一口吞下來。
其實大寧舊地的重要性朝廷也早就知道,失此故地,塞外北虜幾部才聯合在一起,如果真的牢牢掌控這一塊地方,隔斷北虜之間的順暢聯絡倒也是真的能做到的,這一塊地方的放棄是成祖當年的最大失策,這一次被收復,朝廷也不是完全的只看面子,實在是這塊地盤,確實是一處十分緊要的地方。
真的經營好了,以後面臨的北虜壓力就小的多了。
當然,朝中人也沒有想到,幾十年後努兒哈赤的八旗兵就是從這裡繞道與漠南蒙古各部聯合,一起越過邊牆,攻入大明內地。
戴朝弁所說的鎮新堡是沿大寧都司故地到薊鎮邊牆這一條斜線的防禦工程的一部份,隔幾十裡築一堡,選擇山地或是坡地,實在不行就選擇河邊溪流處建堡,朝廷由工部撥給糧款,由遼鎮僱傭民夫前來施工,工地距離遼鎮最近的舊邊牆有二百多裡到三百里的直線距離,光是民工和物資過來耗費就很不少,朝廷直接撥給糧食和豆料二百萬石,白銀三十萬兩,這是不小的手筆了,也就是現在戶部還有不少積儲,若是在張居正之前,這筆錢款朝廷死也拿不出來的。
有了錢糧,沿邊就確定築十九個堡驛,配合數十個軍臺和一百多個火路墩,初步的把防禦給確立起來。
鎮新堡就是新築成的軍堡之一,按戴朝弁所部的巡行速度已經進入了鎮新堡的巡邊範圍,可惜戴朝弁極目遠眺,根本沒有見着人。
千總馬世隆笑道:“甭問,肯定貓着喝酒耍錢了。”
“上回咱們將軍教訓過這些傢伙,看來還是轉不了性啊。”千總張國忠在一旁皺眉,戴朝弁的部下受他的影響較大,想到這些鎮邊軍人不守軍紀,散漫成性,自然是十分不滿。
“若是果如老馬所說,這一次還輕饒不得他們。”
鎮新堡守備是一個千總,底下有三百多官兵,守備的鎮新堡周長九百七十餘步,內有水井和軍營,武庫,只有一個堡門,遇警關閉堡門固守,等待援軍。
被派到邊牆外來守堡,危險程度成倍增加,凡是守堡官兵無不以爲是特等苦差,他們原本駐守在遼鎮境內,下值之後可以回家,可以隨意玩樂,遼鎮的軍紀早就十分敗壞,這些兵將被挑出來守邊,自然是怨氣滿腹,軍紀就更加不堪了。
戴朝弁上次巡行過來,看到軍士賭錢喝酒,當下抽了十來個人,軍堡守備低他一級,只能隱忍看着,還被戴朝弁狠訓了一通,總指望這守備能改進一些,不料全然白廢功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