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踟躕

心裡雖然有了明悟,但如何回家,卻是叫杜忠一陣爲難。

他原本穿着類似軍訓服的吏服,整個人幹練精神,杜家的住宅距離總兵衙門也不算太遠……這也是留在城中的老住戶的便宜了,遼陽已經成了一個極其偉大的城市,但地方有限,能夠住在城中的人畢竟不多,老住戶能留下來的,無不深感慶幸和自豪。

當然,離開的也並不後悔,遼陽外圍的屯堡論居住條件和環境,比起城市也並不差,而且馬車往來十分便利,些許距離,也算不得什麼。

原本杜忠是走過來的,這一下穿着官袍,再走回去倒是真不方便了。

有不少剛換了官袍的人,也是和他有一樣的感覺,不知不覺間,在總兵衙門前就有大票人踟躕起來。

“老杜,走了。”

就在杜忠踟躕的時候,李達從門前經過,一眼便看到了他。

對他這樣的營官來說,這事好辦的很。營官一級已經常備護衛親兵,也有勤備兵,畢竟再不講上下等級,該有的還是要有的,一個營官指揮完了回營地得自己找飯轍自己燒水泡腳,這也是說不過去。

當下叫一個親兵下馬,將戰馬牽引到杜忠身前,這個小小難題就算解決了。

杜忠好歹是世襲軍戶的武官出身,這幾年又走南闖北,騎馬自是不在話下,只是身上官袍不怎麼方便,上馬時稍受影響。

“這一身穿回家看看就收起來吧,平時別穿它了。”看看穿着六品補服的杜忠,李達直接說道。

畢竟是老鄰居,李達的話可謂十分直率和明顯了。

杜忠點點頭,會意道:“我們遼陽人又不是靠這個有今天,是總兵的帶領,當然還是以他的規矩爲主。”

“嗯,你能有這樣的見解最好,這樣我就放心了。”

李達原本還打算和杜忠好好說道說道,既然老百戶心裡明白,倒也省了不少事情。兩人當下談起這一次大戰前後經過的事情,李達的事已經家喻戶曉,杜忠問了一些細節,正惹動李達的得意之處,當下說的眉飛色舞,十分得意。

杜忠也是聽的神往之極,李達當年在百戶裡就是一個臭頭脾氣,十分倔強,膽子也大,不曾想到他在兵學上有常人難及的天賦,打起仗來十分靈動,平時練兵又是十分投入,所以部下都服他,這樣的人已經走在名將之路的坦途上了,這一次朝廷封賞雖然只是三個主將被任命爲將軍,但李達已經很明顯的走進了朝廷的視野之中,受封太子少保,在武將來說,也是十分罕有的殊榮,一般是久立功勳的邊鎮總鎮總兵級的大將才有資格,李達以一個營官受這樣的封賞,已經說明一切了。

“咦,那不是從哲侄兒?”

李家和杜家住的相隔還是不遠,不過在自己家門前,看到李從哲鬼鬼祟祟的往門裡鑽,看到這樣的場景,杜忠一時也是哭笑不得。

一次大封賞之前,本鎮已經進行過一次授勳大會,李從哲因爲在戰場上的優秀表現,包括救護了一個幾乎很難挽回性命的戰士,所以被授予一枚戰場優秀服務勳章,這是戰場輔助人員的特別勳章,第一次上這樣的戰場有這樣的表現,足以叫李從哲這個青年人爲之自豪,並且,腳下也是一條金光大道了。

李達自打到戰場之後還沒見過兒子,打完了仗又是一路獻捷,李從哲回遼陽後,他的情形都是寫信稟報,對兒子得到勳章李達當然十分滿意,不過看到兒子此時的模樣表現,李達頓時火起,策馬衝上前去,對着李從哲吆喝道:“你小子要做什麼,到你杜叔家當賊來了?”

聽到身後響動,李從哲被嚇了一跳,待看到是父親時,頓時苦着臉道:“爹,你一回來就發脾氣。”

“呃……”

到底父子情深,又打戰場上下來,就算李達在龍騎兵與北虜主力決戰時也有性命之危,李從哲就更不必提了。而眼前的兒子已經脫卻稚氣,臉上英氣勃發,顯然是經過戰場錘鍊的結果,李達感覺高興和欣慰的同時,也不免有一些心酸。

兒子長大了!

他原本還揮着馬鞭嚇唬兒子,這會子也垂了下去,只虎着臉道:“不是我脾氣大,你自己瞧瞧你那樣子。”

“爹,趕緊進來說吧,杜嬸他們都知道。”

“好,沒有個好理由,一會非抽你兩鞭子不可。”

李達無語,和杜忠一起下馬,李從哲已經先溜進去了,一羣跟隨過來的護兵眼見無事,留了一人留守在院門口,另外的人撥馬返回軍營去了。

杜家的院落在城中算大了,這幾年經過幾次擴建和整修,進了三開間的大門之後就是不小的院子,兩邊廂房和正堂用遊廊聯在一起,檐下襬放着花盆,兩側種着秋海棠一類的花樹,看起來又幹淨,又精緻漂亮。

杜家一家子聽到動靜都是迎了出來,杜忠是直接從塞外回來的……他呆的地方被惟功取名爲四平,福餘故地在惟功心底裡還有別的名字,不過就直接叫福餘地了。

四平地,長春地,福餘地,將來會有龍安地,吉林地……再沒可能自己設衛或建立州府之前,也就只能用這樣的名字來稱呼了。

一路風塵僕僕回來,卻不曾有空進家門,只是在進城時杜忠委託一個一起回來的部下前來家裡報信,所以這會子一聽到動靜,全家人都迎了出來。

“當家的你可回來了。”

“爹,你回來啦。”

一家人嘰嘰喳喳迎上來,各有稱呼,看到這樣的場景,杜忠的眼眶也是有點兒溼潤了。

“老大回來了。”杜老太爺這已經快八十了,這個年紀在當時是了不得的高壽,一般人活到五十以上就已經感覺老的不成,因爲缺乏各種維生素或是缺鈣等原因,掉頭髮,掉牙齒,躬腰躬的厲害,不良於行,兩眼難以視物,各種

在後世七十以上人才會有的症狀,在這年代四十以上就可能出現,甚至三十多歲的人掉光牙齒的也並不是沒有,杜老太爺在這個年紀還很硬朗,雖不能說耳聰目明,但仍然顫顫巍巍的自己走出來見人,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我的好叔父喲,你老小心受了寒氣!”

杜忠趕緊上前將杜老太爺扶着,老太爺開始還很享受,不過,一眼看到杜忠身上的官袍補子之後,杜老太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還以爲是自己老的糊塗了,不過,再仔仔細細的看了一回之後,老爺子終於忍不住問道:“老大,你這補子,我爲什麼看着象鷺鷥補子?”

杜忠以前當百戶時也不是沒有穿過這六品官服,文武官袍服制顏色都差不多,最要緊的就是烏紗帽的形式和補服不同,杜家一家子對這個上頭並沒有什麼研究,一時竟是忽略了。

這會子老太爺一提醒,各人拿眼一看,均是有點兒發呆。

是啊,杜忠怎麼穿的是文官服飾?

“老叔,”杜忠微笑道:“這一次大戰之後朝廷來酬功,剛派了欽差前來宣旨,我已經是苑馬寺丞了!”

遼陽的人對這個官職並不算陌生,畢竟常駐在城口和往海蓋各州巡行的兵備道就是兼苑馬寺卿,這個頭銜並不算是完全的虛職,在京城的苑馬寺中也是以遼東寺卿來稱呼這邊,因爲兵備道不僅管軍政民政,還要兼管馬政,戰馬的儲備和養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大明雖然一直不停的和蒙古貿易購買戰馬,因此沒有兩宋那樣的嚴重缺乏戰馬,但畢竟戰馬也是重要的戰略物資,一旦缺馬,首先遼鎮這樣的以騎兵做戰方式爲主的軍鎮就會撐不下去,那後果就十分嚴重了,所以苑馬寺卿在遼陽是一個很耳熟的官職,連帶着少卿和寺丞這樣的官職,也是爲人所知。

“老大,老大你居然成了文官……”

杜老太爺一時不知道說什麼是好,過了一會兒,兩眼中老淚滾滾,竟是流下淚來。

杜家兄弟只有老三杜廉是老爺子所生,另外幾個都是老兄弟分別所出,原本杜忠是老大,世襲百戶,日子也過的下去,但這一生也不會有什麼變化,老二杜義老三杜廉都沒有官職,好在有一磅子力氣和武藝,可以自己討生氣,老四杜禮聰明,一直讀書上進,後來遼陽鎮出現,事情大起變化,杜忠武官不幹了,跑去當了工頭,老三和老三現在已經是遼陽的中級武官,一個是副千總,一個是司把總,武職也是都指揮僉事和衛指揮同知,杜禮更是在京爲官,已經從主事到了員外郎,再往上就是正五品郎中,成爲郎中,那就成爲真正有實權的大人物了。

杜家四個兄弟,就杜忠放棄了官職,一心做了一個帶工的大匠,這叫老太爺心裡着實不是滋味,現在看到杜忠居然也因功受賞,不僅又當了官,而且是六品官職,只比中了進士的老四低了一階,老太爺心是自然是百感交集,涕淚交加了。

(本章完)

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猛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九十四章 悟道第三十二章 狂生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八百六十六章 總管第二百八十二章 組織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六百一十七章 壯志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四十七章 兄弟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八百三十二章 罷免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七百五十六章 經濟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八百九十八章 詢問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衡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三百一十八章 人選第七十九章 訓皇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八百八十三章 再別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八百二十八章 請罪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八百零五章 處理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二百六十七章 奴子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四百零三章 酒樓第四百七十二章 雅集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九章 習武第一百八十三章 發誓第七十五章 鴛鴦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五十三章 發動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亂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瘟疫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二百八十一章 狡徒第一百六十章 國史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第一百七十三章 爆發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四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五百四十九章 援沈第六百零一章 驚懼第二百九十六章 軍號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六百九十四章——六百九十五章 貪婪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碰壁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審第四百三十一章 遲疑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
第四百零四章 寧遠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猛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九十四章 悟道第三十二章 狂生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八百六十六章 總管第二百八十二章 組織第三百七十六章 打鬥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六百一十七章 壯志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鬆第四十七章 兄弟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八百三十二章 罷免第五百五十一章 誘敵第八百九十三章 天平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七百五十六章 經濟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五百八十章 海上第八百九十八章 詢問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衡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三百一十八章 人選第七十九章 訓皇第三百一十七章 怪話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八百八十三章 再別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八百二十八章 請罪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四百六十七章 堡內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八百零五章 處理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五百零六章 興狂第二百六十七章 奴子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外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四百零三章 酒樓第四百七十二章 雅集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九章 習武第一百八十三章 發誓第七十五章 鴛鴦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五十三章 發動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亂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二百六十三章 瘟疫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二百八十一章 狡徒第一百六十章 國史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五十五章 對手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第一百七十三章 爆發第六百四十六章 三路第四百一十四章 離開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五百四十九章 援沈第六百零一章 驚懼第二百九十六章 軍號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六百九十四章——六百九十五章 貪婪第三百七十九章 攬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碰壁第八百二十二章 提審第四百三十一章 遲疑第二百四十七章 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