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會寧

“貝勒,我們以後該怎辦?”

努兒哈赤在十餘年後就暗中自立一國,自稱爲汗,現在卻只得老老實實當他的貝勒,楊古利和費英東等人的臉色都很難看,他們的經歷各有不同,但相同之處是幾乎都是在努兒哈赤殺死了尼堪外蘭之後舉家投效的,他們的父輩還都在建州部中效力,也是重要的人物,他們的身家性命也都是和建州聯在了一起。

如果不是惟功的出現,現在應該還有棟鄂部的何和禮和額亦都的加入,另外就是棟鄂部的過萬人丁也在建州麾下,棟鄂,完顏,哲陳,納殷,鴨綠江部,這些所有的建州部落全部被聯合在一起之後,建州的實力大漲,海西四部就完全不是對手了。

現在這種局面卻是與原本的歷史走向完全不同,棟鄂被看住了,這個努兒哈赤最初發家時最大的股本沒投進來,結果使建州部的統一之路變的格外艱辛,到現在也就剛滅了完顏哲陳,離鴨綠江邊還遠的很呢,葉赫部更是實力未損,古勒寨之戰並沒有打起來,這種引而不發的局面反而使努兒哈赤更加難以施展手腳,可以說就算明軍未至,他也是已經在一個困局之中,很難打開局面,需得用水磨功夫,一步一步慢慢來。

現在明軍已經深入建州往開原的古貢道,目標直指與朝鮮咸鏡道相鄰的圖門江一側,不僅深入,而且明顯是要久駐,這是一根巨大的釘子,就這麼直接粗暴的插在女真腹地,各部在見識到了明軍的超強戰鬥之後卻又只能忍下來,對此努兒哈赤又有什麼辦法?

面對部屬們的疑慮,努兒哈赤也是開始懷疑自己一直壓在內心深處的勃勃野心。

他去過遼陽,瀋陽,去過廣寧,並且在廣寧住過多年,錦州,寧遠,大淩河堡,山海關,永平府,遵化,三屯營,再到大明京師。

他見過大明肥沃富饒的內鎮和冠絕天下的宏偉京師,也見過綿延萬里的長城防線,見過遼陽數萬精銳的鐵騎兵,也見過戚繼光猶在時的精銳薊鎮兵馬。

但雖然見過這麼許多,他對明朝的覬覦之心卻是越來越強烈。

那麼多的土地和人民,那麼廣闊肥沃的土地,那麼多的江河河流,鐵礦,鹽地,這些東西,他統統都想要。

明軍雖然還有強大的力量,但自萬曆十年之後,努兒哈赤深刻的體會到明朝貌似強大背後的虛弱,自他以遺甲起兵日起,無一日想的不是統一女真,然後兵鋒指向明國,這是從他幾十年的征戰生涯和種種手段舉措之中,很明顯就能看的出來的鮮明事實。

只是這一切,均是在遼陽鎮的強力壓迫之下,已經被撞的粉碎。

努兒哈赤的心中,一陣一陣的哀嚎起來。

他的文化水平,當然沒有什麼“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但無論如何,一想起遼陽那位比自己還年輕的總兵官,努兒哈赤就是心中生起一種挫敗和無力感。

惟功的成就,這一生他怕是拍馬也趕不上了。

原本這一生只服李如鬆,連李成樑也不大放在眼中的桀驁不馴的部族領袖,終於在心底深處,承認了自己與遼陽總兵的巨大差距。

“回去再說吧。”努兒哈赤很落寞的說道:“總之眼前這局面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恐怕需要改弦更張,重新思謀部族的發展之道。”

“嗯。”

巴雅喇在內的所有人,都是重重點頭。

這一次,有和建州部一樣結論的怕也不在少數,見識過獵騎兵千總部的戰鬥力和恐怖的後勤能力,還有火炮的輸出之後,恐怕對遼陽還抱着以前想法的人也不會太多了。

衆人雖對遼陽建制並不特別瞭解,不過對遼陽的總兵力總是大致有個譜,兩年前遼陽就是在總動員下出兵超過十萬痛毆了蒙古各部,這兩年來又是一直徵募新兵,一營一營的開拔在各地的駐地中訓練,這些事情女真各部都多多少少了解一些。

面對十幾萬如眼前獵騎兵般的精銳遼陽明軍……不要說去做,光是想一想也覺得太瘋狂了,根本就不可能辦到的事情!

費英東心思較爲深沉,對努兒哈赤的過往瞭解也較多,在努兒哈赤先行之後,他也拔馬跟在其後,他忍不住垂下頭,輕聲嘀咕道:“貝勒對張惟功早前有過爭執,這些年來一直走的是遼鎮的路子,兩邊成見頗深,這幾年我們又大舉擴張,到底要怎樣,才能將禍事消彌於無形之中呢?”

在這種時候,費英東已經毫不懷疑,只要建州部稍有不軌之心叫遼陽鎮抓到了把柄,滅族之禍就會旋踵而至,自己這邊看似已經能集結萬人大軍,實際上的實力還比不上當年的王杲,王杲都不是當年遼東明軍的對手,更何況現在建州部面對的是更加強大多倍的遼陽明軍?

“前路艱難啊……”五大臣之一的費英東,此時正在盛壯之年,卻是無比消沉毫無顧忌的吐露着心聲,連被在一旁的楊古利聽到也是一臉無所謂的樣子,而對方卻也是一臉消沉的點頭,彼此對視一眼,都是苦笑起來。

在不遠處,一隊隊的女真騎士都在翻山越嶺或是藉由平道離開,隨着這個城寨被破,往前就是茂密的森林和完全沒有開發過的地界,只有少量的小道可以通往圖門江,這裡的女真部落因爲距離大明邊境太遠,往常打草谷的目標就是越過圖門江前往朝鮮地界掠奪,在對面,就是朝鮮的會寧城和富寧等咸鏡五城,朝鮮最精銳的兵馬駐防於此,再往前,應該是沒有什麼戰事可以觀看了。

……

……

“本官北道兵使韓克誠,爾等既是上國邊軍,何故大張旗鼓至我邊境?可速速退去!”

在郭宇等人面前是一個頭戴烏紗帽,穿青袍,白襪黑靴的朝鮮官員,三十來歲的年紀,鬍鬚尚且留的不長,面容十分的白淨,身上的官袍和官靴都是

一塵不染,一看上去就知道是一個講究衣食起居的紈絝子弟出身。

郭宇等人在至此之前也下功夫瞭解過朝鮮這邊的情形,知道朝鮮的軍隊還是以類似府兵制度存在,這樣的兵制原本立意當然是極佳,農民忙時耕作,閒時操練,戰時組隊出征,唐朝就是用這樣的制度成就立國百年時間的強大,但一旦開始了土地兼併,府兵制就肯定會開始敗壞,然後徹底無用,比起募兵來,府兵制已經不大適應時代的發展,就象大明的衛所兵制一樣,自然而然的就被九邊的募兵制給淘汰了。

這也是明朝財政失衡的原因之一,朱元璋設計的財政制度是理想的小農經濟下的狀態,朝廷開銷低,養兵不花錢,與民休息,這在國初並沒有太大問題,因爲老朱能抑制兼併,壓服開國的利益集團,不使利益集團做的太過份了,而其後兼併難以避免,衛所自然無用,其設計的財政體系當然不能適應,軍費開支就成了沉甸甸的負擔。

朝鮮因爲長期的沒有大規模的戰事,只在咸鏡道維持會寧和富寧五城用來防禦女真,其越往內則軍隊越發無能,各道府兵幾乎無用,這個小國估計真正能戰的只有眼前這幾千兵馬,就算如此,眼前的朝鮮軍隊在遼陽軍人眼中也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大帽破爛的居多,多半歪斜着戴在頭上,身上的長襖軍服也是破舊不堪,只有少量人束甲,而且多半是棉甲,只有騎在馬上的將領纔有真正的鐵甲,百中無一,使用的武器則多半是弓箭,幾乎沒有任何的火器,連鳥銃三眼銃這樣明軍常用的火器,朝鮮這邊也是鮮難看到。

所謂的五城防禦,眼前的會寧城倒還算堅固,從防禦角度來說也很不錯,但城池十分狹小,城中的民居看着就十分低矮氣悶,沿城四周有不少草房,也是歪斜破爛,十分的不成模樣,天剛剛下過雨,城中的街道上污水橫流,城外的土地泥濘不堪,到處是垃圾和燻人的怪味臭氣,那些朝鮮人面目削瘦,兩眼無神,在軍隊對峙的時候,還有不少人在地上翻撿垃圾,應該是城中的流民乞丐樣的人物。

哪怕是幾百年後的朝鮮,清軍將領聶士成在朝鮮的記聞,也是和眼前的情形差不多。

這個國家,真是貧弱到了極處!

怪不得朝鮮在壬辰倭亂的暴發之初,八道國土兩個月就丟了七道,王京漢城瞬間被破,這種國力和軍隊,怎麼能擋的住二十萬虎狼之師?

最叫郭宇等人詬病的就是朝鮮的兩班制度。

朝鮮說是小中華,但中國的弊病就學的全,別的東西只是學了個皮毛,也就衣飾書法學的很象而已,象他們的官員不分文武,全部得出身一千多個家族的兩班貴族子弟才能擔任,如果出身只是中人,也就是貴族妾侍所生的庶子,就只能擔任下層官職和吏職,如果是良人,就沒有什麼機會出仕,只能從事各種行業,如果是賤民,那就只能在地獄裡掙扎了。

(本章完)

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七百五十九章 妖書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一百四十一章 辦法第八百二十一章 成約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七百九十六章 連珠第三百二十四章 論財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一百八十章 直言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一百一十八章 校尉第五百七十五章 力挺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二百七十七章 迷團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三百七十章 爭搶第九百章 糧價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機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一百章 悟劍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六百二十一章 夥計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二百一十八章 退讓第七百七十一章 迎帆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十七章 感激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三十五章 責怪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九十三章 箭道第七百八十六章 統算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一百五十章 跨越第三百三十八章 謹祝第三百八十四章 牢騷第二百二十五章 擲首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六百七十六章 十萬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第四百三十章 勇士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七百五十二章 踟躕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六十三章 上奏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五百四十二章 步伐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城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渭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六百九十一章 旗校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一百四十九章 回家第八百一十七章 請援第六百九十四章——六百九十五章 貪婪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七百四十九章 齊集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七百三十三章 動員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五百八十九章 壓力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八十九章 頂峰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螺桿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一百六十九章 兩難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
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七百五十九章 妖書第八百八十九章 準備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一百四十一章 辦法第八百二十一章 成約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笑第七百九十六章 連珠第三百二十四章 論財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一百八十章 直言第一百六十二章 想法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一百一十八章 校尉第五百七十五章 力挺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二百七十七章 迷團第七百一十二章 壓迫第四百七十三章 污水第三百七十章 爭搶第九百章 糧價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七百八十八章 臨機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一百章 悟劍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六百二十一章 夥計第二百八十五章 換防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萬第二百一十八章 退讓第七百七十一章 迎帆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八百八十二章 請辭第十七章 感激第六百一十六章 復仇第三十五章 責怪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三百八十九章 狠手第九十三章 箭道第七百八十六章 統算第二百五十二章 啞然第一百五十章 跨越第三百三十八章 謹祝第三百八十四章 牢騷第二百二十五章 擲首第六百七十八章 求地第六百七十六章 十萬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第四百三十章 勇士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七百九十四章 來犯第七百五十二章 踟躕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四百九十八章 三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六十三章 上奏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五百四十二章 步伐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城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渭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七十三章 驛站第六百九十一章 旗校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一百四十九章 回家第八百一十七章 請援第六百九十四章——六百九十五章 貪婪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七百四十九章 齊集第二百二十八章 訓導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第三百五十四章 洞穿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七百三十三章 動員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五百八十九章 壓力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八十九章 頂峰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四百四十六章 螺桿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一百六十九章 兩難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五百四十八章 乞投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