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君與臣(第一更)

“你會怪我嗎?”

放下手中的碗筷,看着面前的九弟,曾國藩不知道自己爲何問出這句話來。或許是因爲看九弟時的感觸吧。

此時的九弟相比於數月前,根本就是天地之別,現在他的頭髮幾乎剃光,身上穿着一件黑呢軍裝,曾經作爲曾國藩左膀右臂的他現在是漢軍的少校,於兵部當差。

曾幾何時,在江西,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現在,他於漢軍之中,雖說身爲少校,但卻不得不像紀澤一樣,在那裡學着算術,按他的說法是每個軍官都必須要學會算術。因爲將來考陸軍大學,算術是必考課。

而在少校……於漢軍之中,只不過是一營之長罷了!

“怪你?”

擡起頭,放下手中的酒杯,曾國荃甚至不知道爲何大哥會說出這句話,迎着大哥的目光,好一會他才搖搖頭。

“大哥,來到了南京,小弟,方纔知道什麼是夜郎自大,才知道什麼是井底之蛙!”

曾國荃又自嘲的說道。

“當初大哥千方百計持以隱忍,小弟甚至還不知大哥爲何如此,可到了南京,接觸了漢軍,小弟方纔知道,隱忍的不是大哥!”

是的,不是大哥,是皇上!

“當年實際上皇上只要願意,至多隻需要一個旅,就足以橫掃江西,縱是小弟領十萬精銳,亦難擋其手。”

幾個月前,來南京時曾國荃的心底多少有些不甘,就這麼輕易的歸順了漢公,未免也太過輕易了,他甚至惱過大哥如此的絕然,非但說降便降,而且還自剪羽翼的裁掉了兵勇。那時候他不能理解,但是現在,他反倒是慶幸大哥的決定是那麼的明智。

“大哥,如果小弟所想不差的話,大哥恐怕如當初小弟一般,心存不甘吧!”

九弟的話讓曾國藩只是默默地端起酒杯,喝了口酒。

如果有一線希望的話,曾國藩絕不會降漢的,甚至可以說他降漢本身就帶着不情願的味道,何止是不情願,對他來說,降漢意味着“忠臣不事二主”的信仰毀於一旦。這對他來說,不能不是一個打擊。

而作爲他的弟弟,曾國荃又豈會不知大哥的心思。

“大哥,如果當初大哥沒有歸順朝廷的話,那麼現在,朝廷必發以重兵,平定江西,到那時,且不說江西全省生靈塗炭,就是那些兵勇,恐怕也沒有幾人善了。皇上仁義衆所皆知,可是,仁不大法,皇上是不會濫殺兵勇,但若是如對待教匪一般,將其流放至非洲,到那時,豈不是誤人誤已!”

身在兵部之中,曾國荃自然知道一些府中之事,對於“教匪”的安置,看似仁義,未濫殺一人,可將其與家人流放至數萬裡之外,又豈是“仁義之舉”?

當然不是,但是朝廷需要用那些“教匪”充實海外殖民地,那殖民地之大相當於幾個中國,恐怕對於皇上來說,他更願意進攻江西,一來可以練兵,至於二嘛,則可以充實殖民地,如此一舉兩得之事,對於朝廷來說是好事。

而大哥的歸順卻讓江西免於兵火,令數萬兵勇得以安然返鄉。至於曾家,曾家同樣也保住了,如若大哥沒有歸順,現在對於曾家數百口人來說,要麼是死於亂兵,要麼就是被流放至數萬裡外的非洲,與野人爲伴。

可以說,現在的這個結果對曾家來說,是最好的!

曾家保住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就連大哥,現在同樣也已經位極人臣。至於自己,將來只要有機會統兵,必然也可以光宗耀祖。可以說,皇上對曾家確實不薄。

“大哥,同治對大哥有知遇之恩不假,但同治,畢竟是滿人,大哥是漢人,我們曾家是漢人!漢人之臣理當忠於漢人之君!再則……”

看着大哥,曾國荃用沉穩的語氣說道。

“皇上待我們曾家可不薄!”

九弟的一句話,讓曾國藩知道,自己這個弟弟恐怕是誤會自己了。

或許歸順漢家朝廷,並不是心甘情願的選擇,但是曾國藩卻很清楚。這是對曾家最好的選擇,若非如此,自己當初又豈會那般的絕然?

“九弟,你見過皇上,皇上……”

看着九弟,曾國藩突然問道。

“以你看來皇上到底是何樣之君?”

“皇之聖明……”

思索片刻,曾國荃說道。

“縱是秦皇漢武亦無法與之相比,以小弟觀來,皇上確實是我漢人數百年未見之明君,中華朝能得皇上,實是得天之幸……”

最後曾國荃又特意說道。

“大哥,明天你不是要進宮嗎?到時候,大哥自然能見到皇上。”

收到,明天自己就要進宮去參見皇上,到時候,自然可以見上一見這位曾讓自己灰溜溜逃出湖南的皇上,可以看到這位僅僅只用數年時間便起於草莽之中,重挽漢家山河的皇上。

第二天一大早,曾國藩便早早的乘馬車趕到了皇宮,在中華牌坊前下了馬車,然後他便步行通過牌坊,儘管在牌坊前沒有“下馬石”,但這是規矩,有些規矩,即便是未“立”,那也是規矩。

在曾國藩剛過牌坊的時候,便看到一個人大步朝着自己走了過來,是郭嵩燾!

當初他離開了自己投奔了皇上,其這份眼光遠非自己所能相比,數年不見,相比過去郭嵩燾似乎更顯得神采煥發了,現在的他是文部尚書,也可以說是位極人臣,甚至在許多人看來,其可謂是深得皇上的信任,於外洋考察數年歸國後,立即委以重任,友人的神采煥發對照着自己日益衰瘦的身體,曾國藩更覺得昔日的幕僚,有一股咄咄逼人的氣勢向他壓來。他笑着打招呼:

“雲仙,近來可好?”

“未曾想滌生居然這麼快便到了南京,若是早知如此,小弟於碼頭迎接滌生兄,小弟未能前往迎接,還請兄切勿怪罪……”

郭嵩燾仍然是已往一樣的謙恭,而且態度也是極爲誠懇的。

“雲仙,看你客氣的,接到皇命之後,兄那裡敢有絲毫停留,立即乘船趕到南京……”

曾國藩目視郭嵩燾,就在他說話的時候,只見又有一些湘籍的官員紛紛和他打着招呼,而身爲左相的張亮基,更是親自迎接他,這倒是讓他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不過他卻不敢得意,而是變得更加謹慎。

新朝新制,不單單只是在官制上的變化,即便是在做皇宮之中也有着它的變化,這皇宮就是曾經的“僞天王府”,在漢軍克復南京後,天王府內有女官近三千人,漢王對於這些劫掠來的女官態度非常簡單——發其路費,送其回家,不願回家者可於府中暫時留用,有上千名女官留了下來。

而她們的身份從王府的女官變成了現在宮中的女官,和宮女一樣,侍奉皇家之人,不過相比於北邊的紫禁城中,這裡並沒有太監。據說,這是出自於皇上的意思,啊,皇上的意思說,滿人入關後,只在滿人中選秀女,卻在漢人中收以太監,以此殘害國人,此等慘無人道之事非人君所爲,於是便下旨廢除了太監。

如此一來,這宮中也就只有了宮廷女官,這些女官穿着漢式衣裳,她們大都留着中分無劉海的長直髮,側邊與頭頂髮絲在腦後盤簡約髮髻,稍微點綴幾個髮簪,其餘長髮披散在身後,在中間位置扎一下垂在背後。

因爲皇上注重對不符合漢家習俗的禮儀進行了整治,多采用和恢復了唐宋以及明時的制度和習俗。在這宮中自然更是如此。也正因如此,曾國藩纔會顯得有些緊張,生怕自己有什麼失禮之處,畢竟,即便是身爲漢人他對於漢禮,也不是那麼瞭解,雖說知道,中華朝的禮制看似恢復了許多,但實則卻又能加以簡化,就像除大典場合外,一率廢除跪禮一般。

走在前面的女官步伐不大,走動間那儒裙長袖顯得極爲飄逸,而曾國藩則垂首向前,他的眼睛盯着腳前兩尺左右的位置,數分鐘後,在走廊間,女官停住了腳步。然後他的耳中傳來了女官的溫綿的吳濃軟語。

“陛下,曾國藩覲見!”

正在看着張森提供的從北邊發回情報的朱宜鋒,聽曾國藩來了,他先是一愣,隨後纔想到,昨天他就到了南京,然後即往宮裡遞了摺子,自己纔會今天見他。

對於這個在中國近代名聲極高的名臣,朱宜鋒倒是頗感興趣,當初曾國藩歸順時,自己還曾猶豫過,畢竟這並不符合他在歷史上的所爲,但同時又長鬆了一口氣,如此一來,自己到也不需要非殺他不可。

在其歸順之後,朱宜鋒一直在觀察着他,觀察着他在江西的所作所爲。之前的舊事可以不加計較,但是在他歸順之後,必須要加以考察,還讓人滿意的是,曾國藩一如歷史上一般——自剪羽翼,甚至都沒有等到自己主動提出,他便開始着手遣散團勇,再加上其把兄弟、兒子派往南京爲質,這個人啊……果然是個忠臣!

心裡這般想着,朱宜鋒輕聲喝道。

“宣!”

—————————————————————————————————————————————

今天起恢復兩更!

第478章 王朝末日(求支持)第86章 店遇(第一更,求推薦)第583章 火種(求支持)第707章 格蘭特的決定()第243章 何懼之有(第二更,求月票)第475章 前奏(求支持!)第606章 面向未來(第一更)第500章 黑血(上)第646章 皇帝的野心第193章 英國(第二更)第589章 燃燒的都柏林(求支持)第583章 火種(求支持)第562章 歸宿(求支持!)第353章 改造(第二更,求支持)第75章 前路漫漫(第二更,求推薦)第163章 事無鉅細(第一更)第22章 各懷鬼胎(新書不易,求推薦)第649章 日本的未來第179章 岳陽樓上(第一更,再次爆發!)第485章 信使(求支持)第254章 喜事(第二更,求月票)第85章 長沙(第一更,求推薦)第185章 歸順(第二更)第427章 儀鳳門外第481章 倉皇(求支持)第161章 看世界(第一更)第565章 目的所在(求支持)第384章 故舊(第二更)第508章 大洋彼岸(求支持)第628章 商人第644章 攜手第157章 黔勇大營(第一更)第334章 會議(第二更,求支持)第57章 驚雷夜(求推薦、求收藏)第557章第15章 遭遇(新書不易,求推薦、求收藏第254章 喜事(第二更,求月票)第176章 定策(再次爆發!求月票!)第399章 憲兵(第一更)第482章 曾經(求支持)第530章第261章 賞識(第二更,求支持)第535章 絕不退讓(第二更)第300章 東瀛(過節加更)第426章 東進第250章 十三行(第一更,今天加更!)第707章 格蘭特的決定()第52章 東王處(第一更,求推薦)第206章 民變(第二更)第156章 匪襲(第二更)第198章 議事(第二更)第339章 科學(第一更,求支持)第200章 主與臣(第二更)第514章 珍珠(上)第419章 向東(第二更)第45章 夜話 (求推薦、收藏)第13章 出發(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1章 抵達(第一更,求推薦)第481章 倉皇(求支持)第600章第355章 殖民地的未來(第二更,求支持)第520章 選擇(求支持)第2章 衆生態(求收藏、求推薦)第61章 江洲(第一更,求推薦)第466章 憤怒(求支持)第640章 勝利者第366章第412章 前途(第一更)第590章 愛爾蘭的眼淚(求支持)第7章 花燭夜(新書不易,求推薦)第653章 公司的決定(第一更)第7章 花燭夜(新書不易,求推薦)第364章 工部大學堂(第一更)第209章 文昌之火(第一更,加更求月票)第370章 陝西(第一更,今天加更!)第662章 龍洋的魅力第88章 野望(求推薦、求支持)第304章 日本鎖國(第二更,求支持)第621章 預備第96章 強搶民女(第一更,求推薦)第464章 趁火打劫第371章 潼關(第二更)第40章 遇襲(第一更,求推薦,求贊)第683章 遠征船隊第695章 人道主義危機(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73章 殺人放火受招安(第二更)第220章 江山北望(第二更)第641章 不列顛第366章 國之基石(第一更)第154章 商議(第二更)第152章 進退兩難(第二更)第334章 會議(第二更,求支持)第468章 北上(求支持)第521章 巴拿馬(求支持)第87章 長蛇陣(第二更,求推薦)第349章 湘江(第二更,求支持)第5章 人自迷(新書不易,求推薦)第201章 大報恩寺(第一更)第200章 主與臣(第二更)第80章 當世俊傑(第一更,求推薦)
第478章 王朝末日(求支持)第86章 店遇(第一更,求推薦)第583章 火種(求支持)第707章 格蘭特的決定()第243章 何懼之有(第二更,求月票)第475章 前奏(求支持!)第606章 面向未來(第一更)第500章 黑血(上)第646章 皇帝的野心第193章 英國(第二更)第589章 燃燒的都柏林(求支持)第583章 火種(求支持)第562章 歸宿(求支持!)第353章 改造(第二更,求支持)第75章 前路漫漫(第二更,求推薦)第163章 事無鉅細(第一更)第22章 各懷鬼胎(新書不易,求推薦)第649章 日本的未來第179章 岳陽樓上(第一更,再次爆發!)第485章 信使(求支持)第254章 喜事(第二更,求月票)第85章 長沙(第一更,求推薦)第185章 歸順(第二更)第427章 儀鳳門外第481章 倉皇(求支持)第161章 看世界(第一更)第565章 目的所在(求支持)第384章 故舊(第二更)第508章 大洋彼岸(求支持)第628章 商人第644章 攜手第157章 黔勇大營(第一更)第334章 會議(第二更,求支持)第57章 驚雷夜(求推薦、求收藏)第557章第15章 遭遇(新書不易,求推薦、求收藏第254章 喜事(第二更,求月票)第176章 定策(再次爆發!求月票!)第399章 憲兵(第一更)第482章 曾經(求支持)第530章第261章 賞識(第二更,求支持)第535章 絕不退讓(第二更)第300章 東瀛(過節加更)第426章 東進第250章 十三行(第一更,今天加更!)第707章 格蘭特的決定()第52章 東王處(第一更,求推薦)第206章 民變(第二更)第156章 匪襲(第二更)第198章 議事(第二更)第339章 科學(第一更,求支持)第200章 主與臣(第二更)第514章 珍珠(上)第419章 向東(第二更)第45章 夜話 (求推薦、收藏)第13章 出發(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1章 抵達(第一更,求推薦)第481章 倉皇(求支持)第600章第355章 殖民地的未來(第二更,求支持)第520章 選擇(求支持)第2章 衆生態(求收藏、求推薦)第61章 江洲(第一更,求推薦)第466章 憤怒(求支持)第640章 勝利者第366章第412章 前途(第一更)第590章 愛爾蘭的眼淚(求支持)第7章 花燭夜(新書不易,求推薦)第653章 公司的決定(第一更)第7章 花燭夜(新書不易,求推薦)第364章 工部大學堂(第一更)第209章 文昌之火(第一更,加更求月票)第370章 陝西(第一更,今天加更!)第662章 龍洋的魅力第88章 野望(求推薦、求支持)第304章 日本鎖國(第二更,求支持)第621章 預備第96章 強搶民女(第一更,求推薦)第464章 趁火打劫第371章 潼關(第二更)第40章 遇襲(第一更,求推薦,求贊)第683章 遠征船隊第695章 人道主義危機(爲新書求推薦、求收藏)第73章 殺人放火受招安(第二更)第220章 江山北望(第二更)第641章 不列顛第366章 國之基石(第一更)第154章 商議(第二更)第152章 進退兩難(第二更)第334章 會議(第二更,求支持)第468章 北上(求支持)第521章 巴拿馬(求支持)第87章 長蛇陣(第二更,求推薦)第349章 湘江(第二更,求支持)第5章 人自迷(新書不易,求推薦)第201章 大報恩寺(第一更)第200章 主與臣(第二更)第80章 當世俊傑(第一更,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