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凱旋

大軍在水師大寨休整一晚,就連朱瞻基也沒有下船,只等第二日天亮,返回閱江樓碼頭進行歡迎儀式。

爲了迎接太孫率領水師的大勝,整個朝堂內外被全部動員。

外朝以禮部尚書呂震和兵部尚書方賓爲首,內朝以司禮監大太監王彥爲首,武將勳貴以後軍大都督,黔國公沐晟爲首,前往碼頭恭迎太孫回朝。

雖然人還在新江口水師大營,但是朱高熾和太子妃張氏的使者就已經率先抵達了水師,竟然是首次代表親族出面的胞弟朱瞻墉和庶弟朱瞻埈。

他們兩人一人生於永樂二年,一人生於永樂三年,今年不過才十四歲,十三歲。

首次代表親族迎接朱瞻基,兩人都有些戰戰兢兢,生怕哪裡出了醜。

見了越發威嚴的朱瞻基,親弟弟朱瞻墉就不說了,那個朱瞻埈被譽爲宮中小霸王,現在也老實的不得了。

見他們聽話,乖巧,朱瞻基也權當不知道他們乾的壞事,一人賞了一把精鑄的倭刀,讓兩人喜不自禁。

對於這些親族,不管朱瞻基愛也好,恨也好,都不能有任何逾規的行爲。

親族在這個時代,是最緊密的關係,除非他們造反,朱瞻基是打不得,傷不得,不管什麼時候都要維護好這層關係。

讓人將這兩個弟弟安排到了自己的豪華臥室去休息,朱瞻基卻沒有時間睡覺。

今天晚上,他就要跟禮部,內廷的衆多官員商談明日的慶祝程序。

打了大勝仗回來,不僅要在朝廷內各部記功。還要祭天地,祭祖,任何程序都不能出一點差錯。

第二日天剛明,水師大寨就供應了熱騰騰的肉湯和鬆軟的饅頭,所有的水師功臣,一個個故意穿着上陣殺敵時候被鮮血染紅的舊軍裝,將自己打扮的凶神惡煞一般。

今日不僅朝廷諸位大臣會來迎接,他們還要押送俘虜到午門表功,在那裡接受朱棣的巡檢。

這對任何一個士兵來說,都是無上的榮耀,值得他們一輩子吹噓的。

朱瞻基這個時候只休息了不到一個時辰,又被叫了起來。他倒不用特意換上染血的戰袍,真要他這個總指揮殺敵,這樣的機會今後恐怕都不會有了。

雖然只是休息了一個時辰,但是朱瞻基年輕,冷水一洗臉,一會就恢復了精神。

他比那些士兵還要可憐,除了幾個白麪饅頭,連肉湯都只有一小碗。

今日他是主角,整個儀式都圍繞着他進行,喝多了湯,要是上廁所,都沒有時間。

兩個小傢伙看着朱瞻基只能吃饅頭,故意把肉湯喝的嘩嘩響,還一直偷笑。

朱瞻基故意說道:“你們兩個年紀也不小了,明年出征,你們就跟着我一起出徵吧。瞧你們那身小排骨,就要到軍中好好錘鍊一番。”

朱瞻埈傻眼了,朱瞻墉跟朱瞻基親一點,也沒有太多的顧慮,聞言說道:“太孫大兄,母妃剛讓父王爲我安排了宋禮爲師,怕是不能從軍了。”

“宋禮?”朱瞻基楞了一下問道:“是母妃安排的?”

宋禮身爲工部尚書,要是安排給朱瞻基當老師,還名正言順。安排給一個普通的王子當老師,實在有些大材小用了。

朱瞻埈不屑地說道:“大兄別聽他自吹自擂,宋尚書學以致用,有經世之才。如今他每旬去下馬橋授課一天,教授天下水利,地學,所以母妃特意安排我們那一日也去聽課。”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地學,水利非比儒學,可學以致用,並造福世人。你們當好好去學,以後去了封地,也能爲當地民衆排憂解難。”

這不是開玩笑的話語,朱瞻基這樣教導。兩個弟弟立即束手站起,向朱瞻基長揖說道:“謹遵大兄教誨。”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我與你等都是兄弟,卻因事務繁多,少有相處。待這些時日忙完,我也自當將自身所學傳授你等。孤不望你們都能出類拔萃,但亦不可墮了我朱家的門風。”

兩人又連聲應是,朱瞻墉小心翼翼說道:“大兄,我們都羨慕你的身邊有兩位武藝高超的師傅,佈置是否可讓兩位師傅也傳授我等強身健體之學。”

朱瞻基看了看後面的一清子和玄真兩人,問道:“你二人意下如何?”

一清子說道:“殿下,老朽如今已經習慣這種生活,還想跟殿下四處見識一下大明以外的世界。”

朱瞻基知道他的功利之心更強一些。他現在有了一個年輕貌美的妻子,有了兩個孩兒,自己的家族在四川和陝西還有一大家子,都指望他這個太孫面前的紅人。

所以,他肯定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身邊,去培養一幫無權無勢的王子。

但是玄真卻頗有些意動,說道:“殿下,自上次北征,臣對殺戮一事一直習慣不了,更願意留在京中,享受一些平靜的時光。不過臣有一師弟,此人武藝高強,身世清白,也有心於殿下效力,可接我一職。”

玄真身爲太孫護衛,更是武當山與朝廷之間的聯絡人,他個人雖然怕了殺戮,卻不能斷了跟朱瞻基之間的聯繫。

所以他雖然想離開,卻也要繼續安排一個武當高手來保護朱瞻基。

如今大明有好幾項耗費巨資的工程,其中一項就是修建武當道宮,金頂。這幾年,已經耗費銀錢超過三百萬兩。

入籍這個時代,沒有修建長城的耗費,沒有修建新北平的耗費,鄭和下西洋一直沒有虧錢,大明的財政還是非常健康的,所以不在乎這些耗費。

但是修建武當山,對武當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可不願現在工程就停工。

朱瞻基笑了一下說道:“既然如此,那玄真道長以後就在他們面前多費一些心思了。至於你的師弟,且讓他過來,讓我試試他的身手。”

朱瞻基對玄真也有些失望,去年在草原,因爲看到殺人就吐的天翻地覆,實在有些不符合他這個高手的定位。

一個不敢殺人的高手,身手再高,又有什麼用!

兩個小傢伙卻非常開心,玄真的大名享譽寰宇,天下誰人不知道朱瞻基的身邊有兩個大高手。能得名師教導,不說成爲一個大高手,只要能比其他人強一些,就足夠他們開心的了。

辰時一到,駐守的大軍就緩緩出動,逆流而上。

被押在中間的三十幾艘裝着俘虜的船隻,今日也給那些已經餓了四五天的俘虜吃了一頓飽飯。

爲了方便管理,這些人都被集中關押在黑乎乎的船艙裡。沒有食物供應,只有一條水槽,每天可以源源不斷地供應涼水。

餓了幾天,每個人都沒有了反抗之力。現在不給他們吃點東西,他們根本沒有體力忍受今日的勞累。

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里地,但是一直到巳時,船隊才抵達了閱江樓碼頭。

朱瞻基乘坐的座船太大不能靠岸,十幾艘平底沙船串成了一串,形成了一道浮橋。

朱瞻基率先從船上下來,走向歡迎的人羣。

當他一上岸,迎接的文武大臣全部以跪拜來迎接朱瞻基,並且在朱瞻基的身後擺出了正規的皇帝儀仗。

朱棣派出了自己的皇帝儀仗來迎接朱瞻基,這也是在確定朱瞻基的正統身份。雖然朱瞻基覺得稍微有點過,但是在這個時候,他當然不會說出來。

幸虧朱棣想到了這一點,沒有讓朱高熾來迎接。父親迎接兒子,兒子身後擺出皇帝儀仗,那父親還要給兒子行禮,就不符合人倫了。

禮部尚書呂震親自念響了班師徼文,在徼文裡,大肆批判了倭寇對大明的侵擾,並且對倭寇口誅筆伐了一番,彰顯了大明的正義,然後才褒獎了水師的功績。

徼文唸完,衆文武大臣才起身再次行禮,這一次只是長揖平拜,是拜朱瞻基這個太孫,這個海軍司令。

然後,纔是展示俘虜的環節,所有的俘虜被驅逐下船,每個人都被告知,只有聽話纔有活命的可能,否則大明士兵絕對不介意多幾個刀下之魂。

爲了活下來,這些俘虜只能一個個一次下船,五個一組,五十個一個方陣,被用繩子綁了起來。

他們將在京城裡等待着大明民衆的欣賞,說不定還會有臭雞蛋,糞便的襲擊。

圍觀的大明民衆一個個都沸騰了起來,他們有許多都是從沿海一帶專程趕過來的,都是有親人喪生在倭寇的刀下,所以現在過來“報仇”。

朱瞻基沒有機會欣賞到這一幕,他被安排在一輛八匹白馬拉着的御輦上,在諸位大臣的簇擁下,率先回宮。

他現在承天門外向朱棣報喜,然後不進皇宮,直接先去祭拜天地壇,然後到太廟,社稷壇祭拜,要到傍晚時分才能回到皇宮。

坐在四面通風的御輦上,滋味其實並不好受。現在已經是年底了,十二月的寒風吹的人全身發涼。

朱瞻基一路上不停地跟圍觀的民衆揮揮手,這樣才能活動一下身子,保持體溫。

御輦上,除了朱瞻基,還有王彥與呂震,方賓以及黔國公沐晟。

沐晟是沐英幼子,今年47歲,他幼年就受到朱元璋的喜愛,跟朱棣相處的也不錯。

在原本的歷史上,他會陪着英國公張輔一起去交趾作戰,但是這一世,他卻沒有過去。

坐在御輦上,他們享受着這種難得的殊榮,卻一點也不好受。因爲他們只能坐在御輦的四周臺階下,除了陪朱瞻基說話,動也不能動。

王彥呂震他們與朱瞻基也是老熟人了,一路上陪着朱瞻基說着一些最近京城發生的事情,倒也不覺得無聊。

朱瞻基最關注的就是交趾的疫情,跟沐晟細談了一些交趾的事務。聽說那邊的疫情基本已經控制住,他所關心的幾個人都沒有事。朱瞻基才忍不住長嘆了一口氣,放下心來。

在這個沒有疫苗,沒有抗生素的年代,瘟疫就是最讓人恐懼的不治之症。

“既然疫情已經控制住了,英國公又控制住了交趾的局勢,那黃福什麼時候能回來?”

“黃布政使乃難得幹才,英國公又多留了半年,協助他安撫交趾。”沐晟有些好奇問道:“殿下似乎對這位黃福另眼相看?”

朱瞻基心中一驚,他對文臣的行蹤如此關注,就有些逾規了。

所以聽到沐晟這樣問,他笑着說道:“我只是與黃福的大公子黃淵比較相熟,他乃我海軍年輕守備,在軍務管理方面可稱得上出類拔萃。所以我也對這個黃福才關注一些。”

沐晟點了點頭,釋然說道:“黃潛九此人倒也肖父,兩人都是頗有才華之輩。”

朱瞻基想了想,自己明年上半年要昂着攻略東瀛,下半年要籌備出海。黃福再有才華,但是他擔任過工部尚書,又是布政使,不是他現在能用的人,自己還是有些心急了。

緊隨皇帝御輦的就是易信,朱真,還有一幫立功海軍將軍的座駕。

他們幾人在車輦上,可要比朱瞻基他們的氣氛熱烈的多了。

一路上,他們享受着民衆的歡呼,特別是朱真還看到了自己久違的老妻,抱着孫女也站在路邊。

聽到孫女那稚嫩的聲音喊着祖父,再看到老妻和子女們的深情眼神,他這個硬漢也忍不住有些熱淚盈眶的感覺。

車隊一直駛過了家眷們的位置,朱真才忍不住放下了手臂,回首說道:“有今日榮耀,雖死無憾了!”

易信點了點頭說道:“有太孫殿下致意進取,我們水師……不,海軍今後立功機會不會少於邊軍。”

黃淵的職位雖然不高,但是這一次他是海軍總部的協調總管,又是海軍都督劉江的助手,深得太孫重視,所以也有榮耀坐在第二輛車輦上。

他笑着說道:“太孫殿下將地球儀放在臥室,書房,時時刻刻將整個天下放在心裡。解決了東瀛隱患,以後絕對少不了我們建業立功的機會!”

朱真笑道:“黃守備年輕有爲,此次又立大功,若是想要下放軍中,我第三艦隊少不了你一個指揮使的位置。”

易信不依說道:“一個指揮使算什麼,要素黃守備願意來我第二艦隊,參將我不敢許諾,一個遊擊絕對少不了!”

其他將領看着兩大艦隊總兵都爭搶這位海軍的紅人,一個個臉上都忍不住露出了羨慕的神色。

(對不住大家了,後日起每天最少兩更。)

感謝超慫的毛球,燈火見人家,龍魂惜紅顏,竹籤子,額吐你哦,笨蛋009,不一樣享受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

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二三三章 家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二章 勳爵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十二章 藉機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一六三章 感激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八章 鄭家第四章 蒲家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三十章 選擇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四章 西北第十八章 驚喜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
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一二七章 自作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二一二章 征服者第九十四章 社會(求推薦)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十三章 態度的轉變第一一九章 城破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九章 手段與目的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訂閱)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二三三章 家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零一章 藍煙第八十一章 登聞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五十三章 風暴第二章 勳爵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第一一二章 順利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一四八章 寶船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一二七章 拜祭第二二二章 心態與進京第一二四章 黃金(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六十一章 問計第二十章 誘捕(月票補加更)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四十四章 壓力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十七章 結果並非我想象的那樣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一二九章 陳誠(求訂閱,求月票)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六十八章 回宮第十二章 藉機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二一五章 琉球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一六三章 感激第八十八章 過年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一三八章 金融和經濟(求訂閱)第一四六章 準備出征第四十一章 大勝第一五零章 臨戰(求訂閱)第七十二章 改進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四章 誰家天下第八章 鄭家第四章 蒲家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三十章 選擇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一四九章 包圍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二十一章 聚合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四十一章 緊迫第四章 西北第十八章 驚喜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零七章 戰爭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