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誰家天下

明朝的皇宮太監多,宮女多,偏偏皇室人丁少。

除了朱元璋生了一大堆兒子,接下來的皇帝,孩子多的都很少。

朱棣娶了一大幫女人,也不過生了四個兒子,五個女兒。

三個兒子雖然都娶了老婆,現在也只有兩個孫子。五個女兒有三個已經出嫁了,剩下的兩個都已經被指婚,今年也要出嫁。

偌大的皇宮裡面,數萬人伺候的主人只有區區十幾個。即使加上那些后妃,皇宮裡面的主人也不超過百人。

朱元璋出身下層,他雖然是百年難遇的奇才,但是在管理國家方面,也有着天生的缺陷。

因爲出身低,所以格外講究排場,搞的皇宮人滿爲患,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歷史書上,將他描寫成一個殘暴不忍的皇帝,固然有他狡兔死走狗烹的惡行,主要還是因爲他對儒教的打壓。

接下來的建文帝被一幫文人忽悠瘸了,又被跟朱元璋相差無幾的朱棣奪了江山。

朱棣對儒教是半利用,半打壓。雖然他七徵草原,給漢人創造了一個和平的環境,但是在歷史上的評價仍然一般。

反倒是後來對儒教親切的朱高熾,朱瞻基,可以說是沒有半點歷史貢獻。他們只是守成之主,還丟了長城外的據點,丟了東北,卻被吹的天花亂墜,號稱仁宣之治。

周遊對這段歷史瞭解不多,卻也知道,明朝的衰落,就是從朱瞻基這裡開始的。

因爲他丟掉了長城外面的據點,耗費全國之力修建長城,放棄東北,造成了草原勢力的大增。

封關鎖國,搞海禁,導致了商稅收不到。

然後又遇到一個蠢豬兒子,被王振忽悠瘸了,以優勢兵力創造了土木堡大敗,連自己都成了俘虜。

這一場大敗,導致了勳貴勢力的衰落,軍隊的完蛋,儒教的整體興起。

爲了對抗儒教,皇室不得不利用閹黨來平衡朝堂,從此的大明朝陷入內鬥,就徹底走向了衰落。

朱瞻基坐在一個可以前後搖晃的木馬上面,輕輕地晃悠着,身邊還有一羣宮女照看。

更遠一點的地方,徐皇后和張氏等一幫女眷一邊做着針線活,一邊閒聊,看到朱瞻基小大人一樣皺着眉頭,都覺得有些好笑。

“基兒,何故愁眉苦臉?”

朱瞻基一邊感嘆着大明朝的命運,想到自己還要充當十年的小孩子,就忍不住嘆氣。

“祖母,昨夜沒有睡好,所以有些精力不濟。”

徐皇后放下了手中的一個紅色霞帔,這應該是給某位公主的陪嫁,向他招手:“來祖母這裡,好好睡一會兒。等你皇爺爺下朝,晌午給你過生兒。”

與其在這裡裝小孩子,還真不如去假寐一會兒。

從一個縱橫四海的梟雄,突然變成一個小孩子,不習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也需要好好地想一想以後的路。

如果穿越成一個大人,哪怕面對刀山火海,大不了見招拆招,也不至於像現在這麼被動!

偏偏自己現在是一個孩子!

來到徐皇后身邊的軟榻,朱瞻基爬上了軟榻,伸出手指逗了逗正在酣睡的朱瞻壑的臉蛋。

這是朱高煦的長子,還不到一週歲。

在這個醫療落後的時代,即使是皇家的幼兒,也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折損率。所以不到四五歲的孩子,連愛都不敢深愛,生怕夭折了心裡受不了。

朱棣剛剛正式登基,朱高煦和朱高燧現在還沒有封王,實際上,朱棣連太子現在都還沒有確定好。

在兒子輩裡,他最喜歡朱高煦,但是朱高煦性格跋扈,雖然英勇善戰,但是有勇無謀,捅的簍子也多。

他雖然不喜歡朱高熾,但是朱高熾受文人推崇,又佔了大義,更生了個好兒子。

朱棣對朱瞻基這個孫子寵愛無比,他出生當晚,朱棣當時還是燕王,做夢夢見自己的父親洪武帝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

在古代,大圭象徵着權力,朱元璋將大圭賜給他,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朱棣醒來以後正在回憶夢中的情景,覺得十分吉祥。忽然有人報告說孫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馬上意識到難道夢中的情景正映證在孫子的身上。

他馬上跑去看孫子,只見小瞻基長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臉上一團英氣,朱棣看後非常高興,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這在後世還有一個相同的實例,那就是康熙跟乾隆。

而且,康熙跟朱棣,乾隆跟朱瞻基也幾乎一樣。乾隆也跟朱瞻基處境一樣,被人鼓吹的萬分英明,實際上卻是王朝衰落的罪魁禍首。

朱瞻壑的生母楊氏陪笑說道:“世子喜歡弟弟嗎?”

朱瞻基裝作天真地說道:“喜歡,他要是能陪我玩,我就更喜歡了。”

衆人都又笑了起來,徐皇后摟着朱瞻基笑道:“等他長大了,就能陪你玩了。基兒記得以後要照顧好弟弟。”

朱瞻基嗯了一聲,歪在徐皇后的懷裡,閉上了眼睛。

衆人說話的聲音立即就小了許多,生怕吵了他睡覺。

朱瞻基原本還想好好計劃一番,卻沒有想到小孩子覺多,不一會兒就昏昏沉沉睡着了。

“啪”地一聲巨響,將朱瞻基從睡夢中醒來。

房間裡面多了不少人,他的便宜爺爺,父親,叔叔此時都在房內,旁邊還多了一些太監。

朱棣坐在榻上,旁邊一個茶几上水杯被震倒,茶水沿着光潔的桌面下流,卻也沒有人敢去擦拭。

“讓你學儒,是讓你明辨是非,不是讓你被儒家蠱惑。有宋一代,儒家掌管朝廷內外,可是卻落了個崖山投海之果,這難道還不是教訓嗎?蒙人掌鼎中華,那些文人在哪裡?現在卻一個個跳了出來,說這不符舊例,那裡違背先例,真要信了他們之言,這大明還是我們朱家的大明嗎!”

跪在他面前的朱高熾俯首言道:“父皇息怒。正因爲蒙人以武治國,國祚不過百年,我大明才應以此爲戒。”

朱棣冷笑說道:“固然要引以爲戒,卻也不見得要由一幫腐儒治國。我看你的書不是讀的多了,而是讀的少了。你還不明白儒家只是一家一言,代替不了天下。以一家一言治天下,豈不是與我們朱家爭天下!”

朱瞻基一愣,雖然這話有些糙,但話糙理不糙啊!

他沒有想到,朱棣竟然是這樣看待儒家的,雖然角度不一樣,但這的確是一個當權者的皇帝的角度啊!

這天下是我老朱家的,當然要按照我的方法管,按照你儒家的方法管,那這天下到底是我的,還是你儒家的啊!

張氏看到朱瞻基醒來,但是皇帝在訓子,她根本不敢說話。還是徐皇后看到了朱瞻基醒來,溫言說道:“國家大事我們婦道人家也不懂,只是你聲音要小一點,別嚇到了我的好孫兒。”

朱棣一扭頭,看到爬起來的朱瞻基,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不過旋即又扭過頭,板起臉來,跟朱高熾說道:“今日基兒生辰,我也給你這當父親的留一點臉面。你下去好好想想,這天下,……究竟是誰的天下!”

朱瞻基站起身來,一副小兒聲音嬌聲說道:“這天下是皇爺爺的天下,儒家爲皇爺爺所用,用之,不爲所用,誅之。”

衆人紛紛愣住,連趴在那裡的朱高熾也忍不住一下子擡起頭,驚訝看着朱棣身後的朱瞻基。

朱棣虎軀一震,扭頭看着朱瞻基忍不住哈哈笑道:“真是我的好孫兒,小小年紀就已經知道這樣的道理了。來,到皇爺爺這裡來……”

朱瞻基很清楚,自己的榮華富貴就係於面前這個人的喜惡。雖然歷史上,朱棣對他的寵愛從來沒有變過,但是他若是想要早點擁有自保的能力,還需要好好巴結這個人。

朱瞻基走到他的背後,摟住了他的脖子,撒嬌說道:“皇爺爺息怒,讓父王起身吧。”

在他的印象裡,經常會被朱棣摟在懷裡用鬍子扎他。可是現在他的靈魂變成了周遊,要是被這樣一個老頭子摟在懷裡用鬍子扎,那還不如去死算了。

所以,他主動趴在他肩膀上撒嬌,以免遭到荼毒。

朱棣見孫子求情,面色稍霽,摸着朱瞻基的小手回頭跟朱高熾說道:“起身吧,癡長一把年紀卻還沒有基兒看的明白。儒家可以利用,卻不能爲儒家所用……下去好好想想吧!”

朱高熾喏喏應聲,然後站了起來,坐在了左手邊的第一把椅子上。

史書上記載,他胖的走不動路,但是現在看起來只是稍微有點胖。

不過他的面色蒼白,眼眶發青,皮膚下面青筋明顯,這說明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身體很虛。

朱棣的一大家子目前都在這裡,他們也組成了這個國家最核心的凝聚力。

但是這種家國天下,把天下繫於個人一身的做法,實在太危險,並且對皇帝的要求太高了。

遇到明君,就天下太平,遇到昏君,就生靈塗炭啊!

不過,朱瞻基當然不會想要改革,因爲他現在就是既得利益者。

哪怕他什麼都不做,以後也能當一個皇帝,他怎麼可能革自己的命?

不過,周遊既然穿越過來變成了朱瞻基,那他當然也也不會繼續按照歷史上的朱瞻基那樣發展下去。

雖然他還沒有想好怎麼做,做什麼,但是肯定要有所變化。

(繼續求票票……)

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一九九章 錯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三章 皇宮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九章 拜師第二章 勳爵第四章 西北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三十章 心態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八章 習武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四章 西北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二十章 曙光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七十章 工匠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四十章 天道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十一章 各國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一一一章 消息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一四六章 婚事
第四十二章 試探的本意第一三一章 勝利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第六十一章 見面禮第一九九章 錯第四十九章 迎敵第八十五章 緣由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三十四章 探索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三章 皇宮第四十一章 各方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二章 小露一手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四十章 無所適從(一萬字大章求訂閱)第一二二章 銀元第九章 拜師第二章 勳爵第四章 西北第五十四章 勝利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三十章 心態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一九章 官司(第五更)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一七九章 對手第六十章 返回北平第一五九章 心機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八章 習武第二十三章 安排與送行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四十六章 教誨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七十三章 處罰第八十一章 紛擾(八千字大章求訂閱)第四章 西北第十五章 太子又死了第一零八章 一國兩制第四十九章 大勢第二十章 曙光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十六章 兼愛天下第三十三章 兩種待遇第十四章 改變的策略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三十九章 大朝會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一四七章 移民規劃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四十五章 直布羅陀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九十九章 初入第六十四章 喜好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變化第七十章 工匠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二十八章 格物學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四十五章 孔家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五十五章 區別對待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一三三章 閒聊(搖搖搖頭盟主加更第三更)第三十五章 接觸土人(八千字大章)第四十章 天道第二十六章 得與失第三十六章 環境第一一七章 報復(祝大家新年快樂)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一八二章 備戰第二零七章 收穫(二合一大章節)第一八四章 家(搖搖搖頭盟主第八更)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十一章 各國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一一一章 消息單章求訂閱,求月票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一三三章 歸來第二十九章 達芬奇的冒險(八千字大章)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一四六章 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