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

bookmark

燕王府門口,朱瞻基剛下馬,都知監太監李謙就迎了上來,躬身行禮。“臣李謙拜見殿下。”

對這個朱棣寵信的內臣,朱瞻基也以禮相待。“李太監免禮,我雖生於北平,五歲離開後卻始終未曾回來看過,對北平了解不多。在北平期間,我就聽你的安排了。”

都知監負責宮廷各監行移、關知、勘合,也就是說,只要出門在外,大部分時候,連皇帝也是聽都知監安排。

能夠擔任都知監太監的,肯定是皇帝最信任的心腹。

在朱棣身邊的七大太監,除了內宮監太監鄭和,司禮監太監王彥,就屬這個李謙最受信任。

李謙笑着說道:“殿下言重了,老奴也只是做好本分事。燕王府地方狹小,陛下入住以後,難以爲殿下安排一個清淨別院。趙王殿下讓出了趙王府別院,那裡景緻雅趣,別有一番應天府韻味。”

“那我可要專程向趙王叔致謝了,帶路吧。”

李謙也讓小太監牽過來了一匹馬,利索地騎了上來,衆人打起了太孫儀仗,從燕王府向西走去。

李謙,鄭和他們都是十歲左右跟隨了朱棣,當時才二十歲的朱棣親自教他們學文習武,當自己的孩子一樣培養。

所以他們這一幫從燕王府時期就跟着朱棣的太監,無一不是文武雙全,對朱棣也是忠心耿耿。

因爲朱棣取消了遷都,原本的燕王府並沒有修繕,擴大,也就是說,再也沒有了後世恢弘的北紫禁城。

趙王就藩北平,並沒有被安排在原本的燕王府。而是重新在燕王府西側修建了趙王府,燕王府保留下來成爲了行在所。

而趙王府的別院,就是後世鼎鼎大名的中樞之地,因爲靠着中海所建,所以的確有一點江南韻味。

六百年後,周遊也曾經來過這裡幾次。但跨越六百年的時光,眼前的景緻卻大不相同,讓人有一種滄海桑田的虛無感。

朱瞻基搖了搖頭,驅除了心中那一絲消極的想法。

他從來不是一個文人墨客,沒有那麼多感觸,也不願意想太多那些虛無縹緲的事,牢牢抓住眼前的現實才是他該做的。

這處別院應該是趙王府的後花園,建築不多,但是景色秀美。只是此時還是二月中旬,大多數樹木也只是發出了綠芽,讓這裡的景色大打折扣。

別院的房子雖然不多,但是朱瞻基和身邊的人也只有不到一百人,將就一下還是能全部住下。

安頓下來之後,李謙就遞給了朱瞻基一張清單。“殿下,你在北平這段時間的衣食住行定例都已經安排好了,在三月初一之前,你有小半個月時間在京城這裡修整。要是想出去逛逛,還請多帶一點隨從,最近北平將士衆多,他們都是一些粗人,要是衝撞了殿下,就是老奴的失職了。”

朱瞻基知道李謙的擔憂,北平原本只有不到二十萬人,但是一下子多了三四十萬士兵,幾十萬民夫,現在到處人滿爲患。

那些軍士大部分也都是一些跋扈之輩,要是朱瞻基沒有亮出太孫儀仗,來個微服出巡,起了衝突就不好了。

“李太監放心,我雖然想要見識一下北地風光,但也知道最近北平就是個大軍營,一切會慎重的。今日皇爺爺還有什麼安排嗎?”

“陛下今日修整,明日召開大朝會,還要會見各部將士。明晚行在所大宴,殿下請準備好。”

朱瞻基將行程單遞給了李亮。“李亮,我的行程就交給你安排了,有什麼事別忘了提醒我。對了,先給趙王叔遞帖子,來到北平,我當去拜見他。”

李謙除了負責朱棣的行程,從南京過來的朝廷的一大半文武大臣也需要他費心安置,建立通暢的聯絡系統,自然不能一直待在朱瞻基這裡。

他跟李亮又交代了一番朱瞻基這段時間的一些生活安排,就向朱瞻基告辭,朱瞻基一直將他送到了別院的大門口,這纔回轉了別院的主殿。

風花雪月四女在船上憋了將近一個月,此時終於下船,一個個腿軟的站都站不穩了。

特別是冬雪,她有點暈船,好不容易在船上習慣了下來,現在到了陸地上,又開始暈地。

下了馬車之後,她都走不穩路了,讓她還嚇的哭了起來,以爲自己命不久矣。

朱瞻基看她哭泣,忍不住笑了起來。

暈地這樣的事,朱瞻基在現代就見識了不少。特別是那些長期在大海上活動的船員,在船上一待幾個月,上岸之後,走路都走不穩,總要幾天才能習慣。

開解了冬雪一番,朱瞻基回到了中堂,除了羽林衛的值守軍士,其他人都等在了大廳裡。

“楊千戶,你帶兩個羽林衛隨從,去打聽一下我的幼軍現在到了哪裡,狀況如何,讓張鳳山來見我。”

“馮千戶,姜千戶,褚千戶,你們三人聯絡錦衣衛本部。我需要知道如今北平,以及北征各部將士的詳細情況,你們三人需要幫我將梳理清楚所有都指揮使以上將領的情報。”

“許千總,韓把總,我在北平的安全就交給你們了。下去之後聯絡趙永亮,晚上我要見他。”

衆人紛紛應是,只有李亮去幫朱瞻基給朱高燧遞帖子。太監繫統這邊,羣龍無首,朱瞻基原本還想讓他們去聯絡趙王府,行在所的太監,建立一套信息渠道……

他看了看剩下的幾個太監首領,將幾個人的優劣評估了一番,說道:“爾等用心辦事,待這次北征返京,我會從你們之中提拔一個少監,一個長隨。”

“是!”

其中一個叫楊林的奉御大膽問道:“殿下,奴才等人都是此生身系殿下,自當以殿下意願而存。”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北平人生地不熟,爾等應當在趙王府,行在所之間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渠道。不要讓我變成了一個聾子,瞎子。”

楊林立即跪下說道:“請殿下放心,臣等自當盡力而爲!”

打發走了衆人,朱瞻基這纔回房在春風,夏花的伺候下洗了一把臉。

按着銅鏡中的自己,才十六歲的臉上只有一層短短的絨毛,想要留前世那種個性的山型胡,最少還要四年的時間。

大明朝不管文臣還是武官,不管皇帝還是農夫,個個都留着鬍子。文臣一般以山羊鬍爲主,武將卻以絡腮鬍爲主,並且疏於打理,一個個看起來油膩無比。

許多時候,朱瞻基都在懷疑,他們的鬍子會不會沾到飯碗裡面去。

別人他管不了,反正他肯定還會留前世的胡型。等他當了皇帝,到時候,他這個皇帝也要引領新一代的審美觀念。

“殿下,趙王殿下已備下了酒菜,恭候殿下駕臨。”

朱瞻基應了一聲,跟秋月說道:“幫我更衣,李大伴,將我從京城給趙王叔帶的禮物都準備好。”

“是!”

應天府皇宮的面積是一百萬平方米,而親王府的規制則是三分之一,也就是三十三萬平米。

趙王府嚴格按照親王府的規制而建,論面積,還不如改爲行在所的原燕王府大。

但是三十三萬平米,這個面積對一般人來說,已經足夠驚人了。

因爲只是從後門到前門,朱瞻基並沒有騎馬,否則的話,短短一段距離,到了之後又要把馬找地方安置。

朱瞻基雖然是太孫,但是是侄兒,而且太孫跟親王到底誰大,朱瞻基自己到現在都沒有搞懂。

從遠期來看,太孫是皇帝的候選人當然更大,但是親王僅次於太子,所以就藩的親王不一定就比太孫弱。

朱瞻基只是佔了朱棣的寵愛,所以現在聲勢大一點,但是並不一定就有親王大。

朱高燧也沒有迎出門外,而是在二門處等候,旁邊還站着他的妻妾。

原本的趙王妃是徐章之女,但是成婚七年無子,遂被廢。

如今的趙王妃是沐晟之女,在被立爲王妃之前就誕下一子,隨後又生下一子,穩定了王妃的位置。

沐家與朱家根源頗深,沐英是朱元璋的乾兒子,兒子娶了公主,孫女也嫁做王妃。

特別是沐家世代鎮守雲南,替大明守住了南大門,一直到大明覆滅。

朱瞻基對沐家的印象頗好,連帶對這個嬸嬸的印象也不錯,所以這次過來,不僅特意給她帶了禮物,還給她兩個孩子也帶了禮物。

只是趙王長子朱瞻坺身體似乎也不好,如今三歲了,卻沒有一點活潑勁,病懨懨的。

倒是次子朱瞻塙剛兩歲,卻白白胖胖,一刻也安穩不下來。

只是朱瞻基對趙王這一支的印象非常模糊,只知道他造反無膽。後代被封到了彰德府,也就是後世的安陽,一直到了大明完蛋跟着完蛋。

這位王叔文比不過朱高熾,武比不過朱高煦,在兄弟三人裡面的存在感一直不強。

不過,既然已經知道他有心造反,卻又無膽造反,如今屬於可拉攏的對象,所以朱瞻基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來敲打拉攏一番。

最好的結果就是讓他不要跟着朱高煦胡鬧,這也可以讓自己以後少造一點殺孽,省得被那些文人記在歷史小本本上。

(新的一週,老妖新書期每天六千字,弱弱求一下推薦票,收藏)

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二十章 曙光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十三章 人心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十章 林家第十二章 藉機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十九章 變化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三十章 總攻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八十章 父子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十九章 厚賞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二章 勳爵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
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六十六章 制度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設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六十三章 喧囂結束第六十四章 從歐洲到大明第六十三章 出海第四十四章 東西方文明初接觸第五十六章 銅山第二十章 曙光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一二三章 巨蟒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二零九章 正道邪道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一八七章 頓悟第二二六章 籌備與立威第一一三章 懲罰第一七四章 特使第十三章 人心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槍第一二零章 震動第一九六章 無需再藏第四十八章 異心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四十三章 繞過非洲第一五五章 一邊倒第十七章 文明與愚昧第十章 林家第十二章 藉機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一零三章 幼軍擴招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一四六章 婚事第一三一章 劉青田後人第五十五章 希望第十九章 變化第二零一章 成本第一四一章 緣由(紫軒煜塵盟主加更1)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八十五章 電動機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五十三章 敗逃(求推薦)第八十二章 目光第八十三章 滅口第七十一章 目的第三十章 總攻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二一九章 南亞計劃(七千字大章)第一一六章 拜師(二更求訂閱)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八十章 父子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六十二章 控制第一六八章 燧發槍第二十六章 矛盾第六十五章 激動第四十七章 遭遇第二三一章 移花接木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一一七章 擢升(繼續求票票)第二十四章 引導第一零五章 纏腳禁令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三十七章 戰爭的意義第十九章 厚賞第一零二章 傻妞第三章 美女與制約第二零六章 火燒大阪第一四二章 國事家事第八十四章 火車第三十八章 抵達北平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五十章 乾淨利落的勝利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三十八章 有客東來第六十一章 又吐血了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二二四章 實力與裝比第三十五章 楷模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一一八章 局勢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一零二章 首戰第四十三章 塵埃落定第二章 勳爵第十一章 要下西洋了第一六四章 凱旋第六十三章 選妃第十四章 戰爭準備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