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種子

莊敬雖然不懂朱瞻基的意思,但是仍然抱拳說道:“夫之見爲規,矢之距爲矩。”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以我的理解,夫之見,乃古往今來之學說之見,矢之距,乃大明兵鋒控制之距。我大明的規矩,變成天下的規矩,那天下皆爲我大明所有。若人人遵從我大明之規矩,天下既爲我所有,我何苦與民爭利?”

莊敬硬着頭皮低聲勸道:“殿下,天下是大明之天下,大明卻非殿下之大明。”

雖然明知道對方是歷史上有名之奸臣,但是這一刻,朱瞻基還是對他有了欣賞之心。不管他的人品如何,最起碼這個時候,他是全心全意爲自己着想。

他的身邊絕對有朱棣佈置下的棋子,將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彙報給朱棣。莊敬這句話,冒的風險可不是一般的大。

身爲錦衣衛指揮僉事,這是朝廷四品官員,卻不站在朝廷的立場,而是以朱瞻基家臣的立場說出這樣的話,朱棣要是一不高興,就能砍了他的腦袋。

雖然這是他已經知道自己如今處境危險,所以搏一把,但是他能冒這個風險,朱瞻基也就不介意給他一條活路。

何況,在朱瞻基看來,酷吏遠比那些只會吟詩作對的文人們更好用。

“吾知爾意,此言以後不必再說。吾胸懷天下,豈會畏懼眼前的些許阻礙,在歷史的車輪下,所有的阻礙都會如同螳臂當車,被碾碎。”

如果朱瞻基穿越成爲這個時代的一個普通人,那麼他必須要學會圓滑和世故,因爲這是一個成熟男人的標誌,也更有利於他與這個世界的融合。

但是他不是,他穿越成爲了一個太孫,一個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合法繼承人,還是如今這個強權皇帝最寵愛的孫子。

那麼,圓滑和世故就不符合他的身份。

身爲一個領導者,一個未來的國家統帥,他必須要有鮮明的個性和明確的方向。

只有這樣,才能讓下面的人明確地理解他的想法,來貫徹他的思想和意志。

一個世故和圓滑的人,或許會是一個很好的團隊成員,但是絕對不會是優秀的領導者。

如果想要讓下面的人認真貫徹自己的思想和意志,他必須要讓下屬知道他想要讓他們做什麼,而不是讓他們自由發揮,甚至是來猜測他的想法。

因爲前世的經驗,所以朱瞻基已經習慣了作爲一個領導者的身份,也知道如何當好一個領導者。

所以,他要給莊敬強烈的信心,明確的方向,然後莊敬他們這些人才能知道如何做來迎合他。

看了看莊敬有些興奮的表情,朱瞻基又說道:“錦衣衛的權力不會受到制約,反而會隨着大明勢力在疆域之外的拓展,需要承擔更重要的責任。草原,大漠,西域,南海諸島,蕞爾小國,這些地方都需要遵從大明之法律,大明之習俗,大明之文化。在大明的軍隊還沒有發展到那些地方的時候,錦衣衛應該更早地走出去,讓大明的光輝照耀天下每一寸土地,每一個民衆。”

莊敬有些不明白朱瞻基爲什麼要跟他說這些,但是依舊激動不已,躬身道:“微臣願爲殿下效犬馬之勞。”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我知道如今的錦衣衛不論在民間,還是在文武大臣之中都不受歡迎,紀指揮使,包括你這個指揮僉事,都乃衆矢之的,飽受指責。我已經跟紀指揮使談過這些事,以後的錦衣衛不僅不能鬆開套在文武大臣脖子上的枷鎖,反而應該勒的更緊。但是,如果不想激化矛盾,錦衣衛必須要找到一條安全的後路。你只需知道,錦衣衛的未來在外而不在內就夠了,只要你們忠心做事,我保你有一個大好前程。”

走出了朱瞻基的大帳,莊敬仍然有些茫然,彷彿失去了奮鬥的方向,但是又似乎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但是,他再也沒有之前的擔憂。以前的他完全看不到未來的路,現在他起碼知道,他對太孫還是有用處的,在他們還有利用價值之前,太孫絕對會保着他們這些人。

他也知道他如今參與進來了一個龐大的計劃,哪怕只是露出來的冰山一角,他參與進來的一部分,已經是驚人的龐大。

整個計劃,恐怕只有太孫和皇上才清楚,就連指揮使大人,恐怕知道的也不全。

他現在只慶幸,幸虧指揮使大人棄漢王而投太孫。

在太子和漢王之間,他們只能選擇漢王,但是多了太孫這個選擇,纔是他們真正的生機所在。

莊敬見過漢王多次,反倒是跟太孫的接觸更少。可是,只有在太孫面前,他才能真正感受到像朱棣一樣的皇權威儀。

雖然他僅僅十六歲,雖然漢王早在太孫還沒有出生之時就已經聞名天下。但是,他在漢王面前根本感受不到漢王對未來的明確籌劃,也感受不到漢王應對未來的信心。

皇家的威儀,權力的逼迫,激昂的信心,這些都是年僅十六歲的太孫直接帶給他的。

跟太孫相比,漢王就像是一個孩子揮舞着他根本舉不起來的大棒,權力將他壓的不能自己,他卻偏偏要裝作一副輕鬆的樣子。

而太孫纔是真正的舉重若輕,揮灑自如。

他現在唯一擔心的,只有皇上那邊的意見。

他不是紀綱,他也根本沒有機會直接覲見朱棣,所以他把握不住朱棣對他們錦衣衛的態度。

朱瞻基當然也不會跟莊敬來解釋,讓他看到希望,卻又有畏懼之心,本來就是他想要營造出來的。

中軍大帳,朱棣聽了李謙彙報上來的信息,沉吟了半晌才問道:“太孫此時在幹什麼?”

李謙見朱棣並沒有追究莊敬逾規的想法,笑着說道:“太孫如今被一幫將軍給纏住了,他的幼軍如今可成了香饃饃,誰都想吃一口。”

朱棣也忍不住莞爾一笑,說道:“莊敬這個佞臣,太孫既然要用,就暫且把他的腦袋留在脖子上。不過,關於錦衣衛的一舉一動,都給我盯緊一些。不要讓他們矇騙了太孫。”

李謙暗想,太孫年紀雖小,卻老奸巨猾,走一步看三步,誰能矇騙了他。不過他仍然恭恭敬敬地應道:“奴婢曉得,不會讓錦衣衛失去了控制。”

朱棣卻嘆了口氣說道:“紀綱,還是很好用的啊!”

朱瞻基這個時候卻沒有心思去猜朱棣的想法,因爲他現在一個頭三個大。一幫年紀比他大了一倍有餘的元帥大將,都將目光盯到了幼軍身上,他的幼軍還沒有能成軍,就面臨被瓜分的結局。

這也是因爲,這次北征,幼軍斥候營的表現,實在有些太顯眼了。

從朱元璋起兵造反,如今也不過只過了五十多年。這幾十年來,大明也一直在對四海用兵,如今的大明軍隊,除了在速度上比不過北元騎兵,戰鬥力絲毫不差。

但是,大明的軍隊依舊是老式軍隊,更注重整體力量而非個人能力。

軍隊裡不要說士兵了,就是大將們,還有許多大字不識一個。

但是朱瞻基培養的幼軍,文化課,算數課,天文課,包括野外生存技能,都要超出這個時代的士兵一大截。

他們或許沒有太高深的文采,但是能識文斷字。他們或許不會九章算術,但是卻個個都會根據日光,通過固定的方程式來計算定位,繪製地圖。

這些士兵所學習的每一項技能,都是非常實用的,能讓他們在戰場上的能力發揮出一大半。相比之下,他們所具有的個人武力值,都變的不重要了。

這樣一批士兵,這次北征爆發出來的潛力所有人都有目共睹。他們遠赴北海,調查清楚了瓦剌人的所有動態,也繪製出來了大明以前從來沒有涉足過的地區的地圖。

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

兩百幼軍,加上兩百羽林左衛,他們這次雖然沒有在戰場上正面對敵,卻割了超過六百隻左耳,自身僅有六人死亡。他們立下如此大功,就連朱棣都不知道該如何獎勵他們。

獎勵太大,等於就把幼軍直接分開,但是不獎勵,又說不過去。

其他將軍都把這兩百幼軍當做了寶貝,不少將軍甚至願意給他們官升七八級,直接授予守備,甚至指揮僉事一職來拉攏他們。

哪怕朱瞻基是太孫,也不可能直接跟所有人作對,所以這支幼軍,恐怕是真的留不住了。

但是這樣其實也符合朱瞻基對他們的期望,因爲他就想他們變成一個個種子,改變目前大明落後的戰術方式。

這些人分配出去,他的手裡也還有乙字連和丙子連可用,他想要攻略海外,也不至於無人可用。

但是話說回來,既然所有人都求到了他的頭上,朱棣現在也只是和稀泥。所以他要是不給自己爭取一點好處,不狠狠宰所有人一刀,也不符合根本利益。

花費的代價越大,這些將軍們也就越會重視這些人,真要讓這些將軍一點代價都不花,他們今天把人要了過去,恐怕隨後又忘在腦後了。

想要種子發芽,就要讓所有將軍給他們所有人創造出來一個更好的環境。

(在醫院待了七天,沒有存稿了。不過媽媽已經出院,今天開始要加油來寫,下一章更新我儘快寫出來。)

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一章 迎接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六十章 新生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四章 蒲家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十二章 藉機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四章 悲與喜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五章 天才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五十章 交戰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五章 天才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二零五章 戰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十六章 隕石第十章 林家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二章 家天下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一章 迎接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
第一四七章 交心第一章 迎接第一三八章 推讓第七十四章 相見第八十七章 叔侄第一一二章 捱揍第三十七章 機遇第九十六章 選址第六章 大明朝政議事法則第二十一章 要借題發揮第一三五章 對儒家態度(求訂閱)第三十三章 查案第六十章 新生第四十七章 出兵休達第二十六章 什麼是皇帝第二十八章 紀綱第四章 蒲家第十五章 殿下,使不得啊第六十七章 結盟第八十二章 各方第二十七章 開戰第六十二章 抓捕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六十六章 安排第一零六章 水泥第三十九章 德里蘇丹國第二一零章 活捉與貿易第五十七章 撥動歷史第二十五章 分工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十二章 藉機第六十二章 規則與分化第三十三章 抵達南洲第一四八章 小題大做第一五一章 登陸第四章 悲與喜第一三五章 接連震撼第一三四章 寧波第九章 執政方針第一零四章 新奇第五章 天才第六十四章 朝議第七十八章 海軍司令第七十二章 相見第三十八章 柯枝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五十章 交戰第三十六章 環島之行第十六章 人心不定(又是一萬二求訂閱)第一五四章 天何不公?第一二二章 春闈第九十三章 幼軍(加更完成)第一一零章 如意第五十六章 拜見殿下第二一八章 戰爭暴徒(八千字大章)第五十一章 絕不後退第九十五章 合法財產保護第一四三章 風向(紫軒煜塵盟主加更2)第四十六章 無奈第五章 天才第三十一章 繼續南行第五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七十九章 暫不聲張第六章 學文(求推薦票)第二十一章 白蓮教第二二七章 家法第二十章 錦衣衛第二零五章 戰第七十七章 問言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第四十五章 打秋風第三十九章 趙王(求推,求收)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第一六七章 產學研一體化第三十九章 銘記歷史第五十三章 君權神權第一二六章 第三支使團(求訂閱)一百五十二章 勢成第一六六章 矛盾第二十五章 星城第一二八章 病危第四十三章 戰爭不僅僅是殺敵第九十四章 懂事第五十八章 東洲計劃第七章 王振之死(九千字大章加更)第九十章 技術封存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一一一章 消息第十六章 隕石第十章 林家第七十三章 升職第五十八章 壓力第五十一章 後記1第一零九章 報紙第二章 家天下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搶劫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一章 迎接第二十一章 各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