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貴妃

“難道太子不想千萬士兵不會犧牲?難道太子不想千萬戶人家不會妻離子散?難道太子不想兩國繼續象幾十年前時那樣和好如初?你是仁太子的。”沒祿氏瞪着一對秀眸問道。

“不是孤怎麼想,唐朝不是你們吐蕃,居然讓權臣‘弄’國,孤只是太子,最終需要父皇決定。”想不明白,兩國和好如初的神馬,李威根本沒有當作一回事。仁太子,更是一個笑談,自己從來沒有當真。唯有一點,讓李威心動,能‘弄’死論欽陵。此人如死,吐蕃就象南宋失去岳飛一樣,只要謀劃好了,唐朝與吐蕃關係會立即顛倒過來。又因爲自己對唐朝的一些貢獻,比如標點符號繼續爭議,可紙張便宜了,活字印刷大多數人也認可,書籍就會流行,更多的人能學到知識,會有更多人才。棉‘花’在普及,糧食在豐收,衣食漸漸無憂,百姓豐足,國力就會更強盛。當然,富不代表着強,可不富肯定會不強。也不是沒有名將,這一戰,使許多人重新認識了裴行儉。說了不算,打了算,南征一役,裴行儉居功最多,然後纔到薛仁貴,或者到自己與黑齒常之、樑積壽。

不然不會有伯爵。這是很重的爵位,想要得到高爵,只有軍功,象閻立本到現在纔是一個子爵。

其實吐蕃的官職聽起來名字很古怪,‘弄’懂了,卻是很簡單的。唐朝卻是很複雜,最實用的是職,又叫職事官,比如各個宰相,下到縣令、里正等等。還有虛散階,又叫散官,沒有實權的,比如從一品的文官散階開府儀同三司,到從九品的將仕郎,武官的騎騎大將軍到陪戎副尉,一個是二十九級,一個是三十一級,是虛階,沒有實權。但有許多職事官會授散階作爲獎勵。

另外是勳,又叫勳官。十二轉視作二品的上柱國到一轉視作從七品的武騎尉。這是從南北朝的北朝各代演變過來的,對功臣的一種獎勵與榮譽稱號,並不是真正的官職,所謂的品,只是相當,能受到一些受職分田與永業田,其他的沒有。在四種官職中最輕,到了唐朝漸漸演成對功臣後代與權貴子弟的一種獎勵,實際是獎勵這些功臣的,好了,連你後代都有職位了。

最後就是爵,從正一品的王爵到從五品的男爵,想要獲得除了宗室弟子外,只有軍功才能迅速獲得。這個很尊貴,甚至可以世襲。從另一個方面,也能看出唐朝的重武輕文。

纔來到唐朝,這些官職讓李威很是糊塗的。

這種重武的風氣,不會讓唐朝恢復到唐初的戰無不勝,但能讓唐朝武風不會衰退。如果不是內‘亂’,即使是五百年六百年,外敵想要象遼金元‘蒙’滿清那樣,肆虐中原,是不大可能的。

因此,吐蕃最大的勁敵還是論欽陵。

羣衆力量重要,個人領導也不能忽視,廉頗守長平,縱然是白起,想大勝也不可能的。韓信用兵與劉邦用兵又是兩樣的。論欽陵與論贊婆用兵後果又是不同。如果李靖還在世,大非川肯定不會失敗。縱然是論陵欽。

和親吐蕃不一非需要,只要有了議和,就能給吐蕃,或者給贊普臺階下。

李威心中頗有些意動,吐谷渾不是一日之功。吐蕃就將它‘交’給唐朝,現在親唐的各部,有的在涼州安置,有的開始向靈州轉移,有的在鄯州。到了後方,大約許多人不願意回去。或者將河源王慕容諾曷鉢及弘化公主送回去,多半會遭到吐谷渾各部殺害。這也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慢慢經營。

說到底,只要論欽陵一死,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不是吐蕃贊普真有這個意思,還是緩兵之計?李威也不能確認。

於是看着這個王妃的表情,看也看不出來的,再次不雅地將李威的茶杯端了起來,喝了一口。

“你自己兒有茶……”李威無奈地說道。腦子卻在開動,這個‘女’子也是一個心腹大患,以後的一代吐蕃無冕‘女’王,不能以爲小,就青澀幼稚了。西南一行,是她大意輕視,智慧卻是有的,膽略更是有的,儘管青澀也有,可象姚元崇一樣,只是年青,青澀一些,卻能隱隱看出以後的一些苗頭。

“爲什麼不能喝,在行軍時,你不一樣與士兵在一個鍋裡吃飯?難道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

“這是不同……”李威忍了回去。與一個蕃‘女’計較什麼,她想喝,讓她喝吧,又說道:“你還要等等,孤不能作主。”

“不急,既然來了,我也想多玩一段時間。對了,你不是說要派人帶我到處看一看嗎?”

“行,孤馬上派人帶你去轉一轉。”

“好啊,我想看一看你的東宮,還有太極宮,哦,對了,還大明宮。”

“你……”乾脆,你到皇城與大明宮各個官府機構裡看看,將唐朝的各個情報一起了解得了。繃着臉說道:“東宮,你倒是可以看一看的。其他的,非是孤的權利。”

“爲什麼這麼小氣。太子,如果你去邏些城,你想看哪裡就看哪裡,去不去?”

讓我去邏些城?還能回來麼?李威直接不答。拍了拍手,說道:“來人哪,上些果子來。”

端了一些果子上來,還有一碟嫩藕管,伴着雪白的蔗糖,將她嘴塞住。

嚐了嚐,沒祿氏道:“很好吃。”

“不是你們吐蕃,如果好吃,留在我們唐朝,孤每天給你好吃的東西。”

沒祿氏也不知道李威對她的慎重,曾經一度商議,前往羊同將她綁架過來,沒心沒肝地答道:“留下來可以,我在吐蕃可是一個王妃。在你們唐朝會授什麼,這樣吧,你讓你們皇帝立我爲貴妃,我就留下來。”

“……”

貴妃的什麼就當她沒有說,又怕她再次說出什麼驚世駭俗的話,立即將沒祿氏打發走,然後來到大明宮,將事情一五一十地稟報。

什麼平衡之術,君王之道,或者處理政事的能力,李治遠在李威之上,可軍事,同樣是不懂,甚至連李威都不及。李治聽了後,立即將一些重要的官員喊來,包括裴行儉。南詔一戰,裴行儉軍事能力終於走進李治視野。

李威再次與沒祿氏的‘交’談大約說了一遍,貴妃的什麼,自然略去。

李治看着裴行儉,西南戰役主要的謀劃者是裴行儉,有一些體得。

裴行儉沉思,過了一會兒才說道:“西南之戰,吐蕃敗在不備,但那天晚上大戰,臣一直在觀看。士兵作戰十分兇悍,不亞於我們唐朝‘精’銳軍隊。朝廷明年又想經營高麗新羅,依臣之見,可以答應他們,緩上一緩。國家年‘色’轉好,收成也在轉好,雖拖久了,對吐蕃整合吐谷渾有利,可臣剛剛聽聞吐蕃對吐谷渾暴斂橫徵,也未必獲全功,相反對我朝更有利。縱容吐蕃王室與論氏家族相鬥,邊境勒令勿動,開耕屯田,嚴明烽火。待到吐蕃大變之時,一舉成功。”

這是深思熟慮的想法,不是李威憑藉記憶在偷機取巧。薛仁貴大敗後,裴行儉曾經將兩個將領所有行軍路線,作戰方式,拿來分析了很久。最後估量了一下,論欽陵用兵,縱然是自己,也未必能戰勝他。不但裴行儉有這個想法,連劉仁軌都有這個想法。只是這種自滅威風的話,兩人始終開不出口。

李威倒沒有想得這麼多,但聽到又想經營高麗新羅,驚奇地看着父親。好久沒有“監國”了,對朝中大小事務,知道得不多。

看到他表情,李治順便解釋道:“新羅王法敏納高麗叛衆,致使高麗叛‘亂’不休。又據百濟之地,派兵守之。朕打算削去法敏官爵,派其弟金仁問回去任新羅王,同時派兵征討新羅。否則連年高麗叛‘亂’,終是朝廷一個惡疾。”

這個兒子有些旁‘門’左道的,說一說,說不定會想出什麼歪‘門’斜招,能派上用場。

李威聽了不語,這也不是一個辦法。最好的辦法,是將高麗新羅百姓一起遷移到中原徹底漢化,然後再遷移漢人過去充塞,使漢人比例佔到多數,將高麗新羅從版籍上抹殺。否則換一個新羅王,還是於事無補,這是一個頑強不要臉的民族,有機會還會獨立。幾千年中國歷史,包括強大的元‘蒙’,居然都沒有將這個國家消化。

但嶺南都沒有百姓願意遷移過去,況且高麗,遼東與塞北同樣是一個病。不撤底抹殺,北方纔是真正的中國長久之害。因此,李威縱然有一知半解的後世知識,同樣沒有好方法解決。於是閉口不說。

李治又看着其他數人。

李敬玄說道:“臣不同意。蕃人不可信,即使有盟約,爲了防止萬一,也要派兵駐守。”

李治點了一下頭。

“縱敵則患生,防邊則卒老。”

又是一個問題,連裴行儉都蹙了一下眉頭。不僅如此,疆域那麼長,防也是不好防的。派出兵少了,防不住,派出兵多了,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最佳的防守就是進攻,打得敵人心寒,邊境纔會安寧。李敬玄雖是外行漢,這個問題說出來,不大好解決的。

“再說,大非川之敗,是薛仁貴輕敵導致,吐蕃未必那麼可怕,否則西南之役不會輸得那麼悽慘。吐蕃數次求和,是國內因爲戰事負擔沉重,求和緩解。自去年起,我朝開始豐收,敵人有負擔,我大唐卻沒有負擔。而且臣同樣也得到一些消息,聽聞吐蕃大敗,許多部族開始有些動作,陛下也知道的,最近一段時間,與我朝聯繫的各部在不斷增加當中。如此時我朝與吐蕃約和,這些部族會如何作想。吐蕃內部又是不和。只要不輕敵,‘精’選勇士爲卒,廣求良將,不孤軍深入,只求吐谷渾,可獲成功。還有,去年西南只是小勝吐蕃一場,大非川仍是大敗。這種情況,我朝卻答應求和,其他各部又會怎麼想?”

前面是誇誇其談,士兵不只是勇壯,象權虎之流進入軍中,只會壞事,不會是好事。勇壯是必須的,還要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因此,後來戚繼光用兵只用老實巴‘交’的農民兵,從來不用市井上的什麼大俠豪客。廣求良將,更是空口其談。裴行儉、薛仁貴與劉仁軌皆是軍旅中磨練出來的,如果裴行儉沒有西域大都護的經歷,軍事修養未必有那麼高。當真看了幾本兵法,就能成爲良將?

其他各部難道不知道所謂國與國之間的盟約只是一場兒戲,最終還在靠拳頭?

但畢竟是大敗後允和的,會被其他各個臣服的部族佼仿。反正將唐朝打痛了,求一下和,萬事大吉。因此最後一個問題,更讓裴行儉不能辨駁。其實有些想法,只是他資歷淺,不好提,就是劉仁軌,輕重都決策不出來,索‘性’更不談。

李治看了看簾後,詢問道:“皇后意思如何?”

“但聽陛下作主,”武則天說道。

這兩年來是武則天最低靡的時刻,棉‘花’讓她在民間影響稍稍好一些,可是朝中大臣依然對她十分牴觸。外戚的不爭氣,許敬宗不爭氣,更將她折入谷底。所以行事越來越低調,連批閱奏摺都越來越少,寧肯拖着,也讓李治作主。

李治又看着李威問道:“弘兒,你有什麼建議?”

依李威之見,則是同意的。既然連裴行儉都沒有對沒祿氏的“誠意”懷疑,大約是沒錯了。那麼除去論欽陵纔是頭號的事。什麼其他各部的想法,無論是突厥或者是新羅,不移民,只好打,還要不停地打,很消積的治理方法。暫時低調做人,容讓幾年,一舉將吐蕃擊敗,纔是硬道理。現在要這個面子,後面有的苦果吃。

但母親都低調了,自己更要低調。

唐朝的什麼,自己能幫就幫一些,不能幫則不幫。眼看數年下來,自己會不會莫明其妙死去,都未必可知,自己都死了,唐朝關自己什麼事?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做的,自己萬萬做不出。只能說依自己秉‘性’,漢‘奸’與自己肯定無緣。

主要是論欽陵,大勝了一場,滿朝官員又有了驕氣,可自己怎麼說服?說不重視,將來唐朝依然會有幾十萬將士葬送於此人之手?

說不出來,無論說什麼都沒有說服力。

因此,不假思索答道:“兒臣不知。”

第88章 聖戰第27章 東郊籍田 一路哭聲第461章 等多時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339章 蕃胡菸灰(三)第285章 當決斷第244章 問罪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92章 聲東擊西(上)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88章 聖戰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327章 一線青如發第235章 黑手不知 龍顏震怒第265章 兒戲第398章 夜寒月白(三)第282章 背棘去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93章 大風不利 妾身等你第241章 誤會第205章 黑齒驚豔 兩個小豬第230章 號角已吹 舟水新解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190章 象墓(上)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141章 定(三)第140章 定(二)第450章 肯把菱花撲碎(一)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33章 時叩窗隔(一)第24章 亂點桃蹊(一)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66章 圖窮(上)第131章 春雷(三)第291章 人約黃昏後第382章 氣開山崴(二)第456章 空見說(一)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49章 攤牌(一)第361章 射日墜(三)第50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88章 聖戰第374章 勇臨寒磧(一)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50章 攤牌第129章 春雷(一)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397章 夜寒月白(二)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470章 暗滴鮫珠墜(二)第427章 甚輦路(二)第203章 首功蕭何 再喻王弟第104章 會戰(五)第72章 沐猴而冠 難得糊塗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33章 時叩窗隔(一)第224章 羣臣諫第268章 人選第65章 進退失據 禍福難料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128章 終南真相 武后相譏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376章 勇臨寒磧(三)第437章 抱銅仙(二)第205章 黑齒驚豔 兩個小豬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439章 清淚如水(一)第62章 和親(中)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192章 人爲財死 鳥爲食亡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27章 亂點桃蹊(四)第74章 火耗第6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中)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467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二)第69章 煙塵第415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二)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65章 進退失據 禍福難料第119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上)第26章 亂點桃蹊(三)第30章 針尖麥芒 跳樑小醜第22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二)
第88章 聖戰第27章 東郊籍田 一路哭聲第461章 等多時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339章 蕃胡菸灰(三)第285章 當決斷第244章 問罪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92章 聲東擊西(上)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88章 聖戰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327章 一線青如發第235章 黑手不知 龍顏震怒第265章 兒戲第398章 夜寒月白(三)第282章 背棘去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93章 大風不利 妾身等你第241章 誤會第205章 黑齒驚豔 兩個小豬第230章 號角已吹 舟水新解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190章 象墓(上)第137章 地域遠大 老花密報第141章 定(三)第140章 定(二)第450章 肯把菱花撲碎(一)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33章 時叩窗隔(一)第24章 亂點桃蹊(一)第77章 君子之戰(上)第66章 圖窮(上)第131章 春雷(三)第291章 人約黃昏後第382章 氣開山崴(二)第456章 空見說(一)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114章 白馬盛會 楊敏赴洛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49章 攤牌(一)第361章 射日墜(三)第50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88章 聖戰第374章 勇臨寒磧(一)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50章 攤牌第129章 春雷(一)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397章 夜寒月白(二)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470章 暗滴鮫珠墜(二)第427章 甚輦路(二)第203章 首功蕭何 再喻王弟第104章 會戰(五)第72章 沐猴而冠 難得糊塗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33章 時叩窗隔(一)第224章 羣臣諫第268章 人選第65章 進退失據 禍福難料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128章 終南真相 武后相譏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376章 勇臨寒磧(三)第437章 抱銅仙(二)第205章 黑齒驚豔 兩個小豬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218章 姚州之戰(三)第439章 清淚如水(一)第62章 和親(中)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192章 人爲財死 鳥爲食亡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27章 亂點桃蹊(四)第74章 火耗第6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中)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第326章 江山回首(二)第467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二)第69章 煙塵第415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二)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65章 進退失據 禍福難料第119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上)第26章 亂點桃蹊(三)第30章 針尖麥芒 跳樑小醜第22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