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諸神的黃昏

王方翼在西域做得很不錯的,不但能戰,安撫諸族也不亞於裴行儉。可終是一箇中原最正統的世家子弟出身的,很難理解西方世界的宗教狂熱程度。

李威卻越說越高興,提起了這件事,他想起了記得的前世可憐巴巴的西方歷史。比如十字軍遠征,再比如阿卜杜拉與候賽因,還有什葉派與遜尼派,一直影響到後世,整整一千多年,這兩個教派還在爭執不休,西亞更有許多領導人有阿卜杜拉與候賽因的名字,這個影響很深遠的。

於是說道:“王都護,西方人對宗教狂熱,你很難想像。有時候教權都能顛覆王權,你再看看斥候帶來的情報。爲什麼大食人一開始輕鬆地拿下敘利亞?不僅僅是波斯與大秦長期作戰兩敗俱傷,還有西方基督教不承認敘利亞的一性論,導致教廷對敘利亞教民壓迫所致的。再看看大食向伊拉克的擴張,伊拉克百姓信仰的是基督教,波斯信仰的是祆教。所以伊拉克人對波斯王室一直很不滿意,再加上他們本來就有許多是閃族人,血緣上與大食很相近,所以讓大食輕鬆地奪下伊拉克,與都城蘇藺城(泰西封),並且在蘇藺城得到了價值九十億第納爾財富。”

說到這裡,李威眼中很是豔羨。

九十億啊,雖然第納爾不及迪勒木昂貴,可折算一下,一個第納爾也相當於三四十文錢(老午私自根據大食稅務與關稅,還有其他一些考證,比如大食擴張時擄掠了大量財富,給了將士豐厚的獎賜,最低一年有四五百個第納爾年金,估測出來的)。

九十億第納爾也包括了一些固定物,不好全部帶走,但至少能帶走三分之一。若是落在唐軍手中,一億緡的財富,相信舉國上下都會同意發動一場戰爭吧?

很快地將這個念頭減去。

還是要打勝這場戰爭,一旦能推進到整個呼羅珊與塞斯坦,即便自己再仁義,收穫也會很豐。

繼續說道:“爲什麼在北非幾個國家推進那麼慢?還有呼羅珊與塞斯坦。波斯王子卑路斯與泥涅師沒有作爲的情況下,反抗的旗幟有沒有斷過?難道是他們想念波斯王室?不是,後幾代波斯王室所作所爲也十分殘暴,對百姓並沒有樹恩。那是大食人殘暴?也不是。大食才入敘利亞時,每一人僅徵收一第納爾與一代麥的輕稅。後來擴張得快,各個總督不停變更稅率。有的地區是什一稅(十取其一),有的地區又加上了人頭稅,按貧富徵四個第納爾,兩個第納爾與一個第納爾的稅率。看到如此混亂的情況,幾代哈里發做了調整,結果每次調整,稅務就增加了一回。”

說到這裡,他自己兒也在迷茫。

斥候源源不斷地將消息反饋回來,得到的消息讓他感到有些詫異,因爲擴張的腳步太快了,大食國內有許多人認爲要穩一穩。可是攤子鋪開,各個總督手中又有着很大的權利,控制不住。害怕各地反抗,能催毀整個帝國,所以各代哈里發對稅率進行了統一的改革,試圖減輕佔領區百姓的負擔。可皆沒有成功。

這使他想起了西門翀的建議。又想起了王安石的變法,王安石用心肯定是好的,可最後演變成什麼了?

頓了頓,又說下去:“雖然稅務提高,但是王都護,是不是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沒有,相反,波斯以前與大秦交戰不休,稅務比現在大食人的還要更高。甚至大食人對老弱病殘、乞丐等弱勢羣體進行免稅。爲什麼同樣的佔領區,百姓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正是宗教。大食人強行推廣伊斯蘭教,而這兩個地區信仰的是祆教。”

這些情報王方翼也看過,可夾雜在龐大的信息裡,對西方宗教不瞭解,疏忽了。經李威提醒,才逐一回憶起來。思索着,道:“陛下,你讓張仁願前去大秦,也鼓動他們發起聖戰的。”

“好東西,難道僅能拿來用一回嗎?”

“若是借這個名義,又如何向波斯人解釋?”

“替波斯人復國,讓泥涅師去解釋,我們的解釋就是聖戰。推翻大食所有非穆罕默德血緣的哈里發,支持什葉派。”

王方翼哭笑不得。

大秦發動聖戰還能解釋過去,可我們唐朝發動聖戰,豈不是強盜理論。

這就是強盜理論。

比如後世的人權,人權是不好,可那些國家人權沒有問題?沒有想到自己居然顛倒過來,能用這種理論打人家的臉,心中很是揚眉吐氣。

想到這裡,臉上不由堆起笑容。

王方翼仔細地想了一下得失,無論陛下用什麼藉口出戰,都不影響呼羅珊與塞斯坦百姓的支持。再說,支持波斯復國也好,聖戰也好,都不是陛下的本義。只是在烏滸河南方樹立一道防線,削弱西方強大起來的大食,對河中的入侵。

但會不會招來大食本土強烈的反抗?想到這裡說道:“若是陛下一心想去做,臣也不反對。不過要等張仁願回來。”

是想拜占庭作爲進攻的主力,只要拜占庭進攻,大食就不能分出主力,支援呼羅珊與塞斯坦。那麼無論陛下打出什麼旗號,都無所謂。這是很穩妥的做法。

然而李威考慮的不是這個。

一旦提出聖戰,大食人自己同樣很迷茫,就象阿史那步真前往北方,讓突厥人產生迷茫一樣。要麼奴役波斯人做爲士兵,更不可靠。自己這個無理的理由,會給大食造成很大的衝擊。究竟能給大食帶來什麼,不能預測,但利肯定大於弊。王方翼好心他心領了,道:“也行。”

繼續興奮地說道:“還可以再派人前去羅馬,勸說羅馬教皇發起大規模的聖戰,動援各個基督教國家與百姓,奪回聖地耶路撒冷。只要他有勇氣恢復聖地的榮光,我將下制書,在我們大唐協助他們基督教,在我們唐朝幾千萬百姓當中推廣。”

“陛下,萬萬不可。”

“王都護,我不是埋了一個坎嗎?想在我們大唐推廣,得有一個前提,拿下耶路撒冷並且將它佔領,你認爲會不會成功?佔領了耶路撒冷,就等於佔領了整個敘利亞,大食人就是亡國,也不可能讓羅馬教皇得逞的。很可惜,聽說這個教皇同樣對一性論很排斥,否則一旦包容了一性論與景教,不但歐洲數國,有可能整個敘利亞與北非數國,都會支持他一舉光復失地的。這將會爲成一場諸神之戰。”

“諸神之戰?”王方翼苦笑。

“是啊。就怕挑不起來,一挑起來,歐洲數國與大食人、波斯人全部陷進去,不能自撥。若是歐洲所有國家與民族皆普及了基督教,危害不大。但北方還有許多不信仰基督教的蠻族。民不聊生之下,蠻族會得逞。那麼不是諸神之戰了,而成了諸神的黃昏。”

這個意義那就大了。

在李威記憶中,對華夏傷害最深的,一是北方的遊牧民族,一次次地催垮了中原的文明。不僅是入侵,沒有入侵之前,在北方的壓迫下,中原不得不徵收沉重的稅務,來用作爲軍資抵抗北方蠻族的南下。這又傷害了平民百姓,造成國內矛盾激化。中原的頭號強敵。

二是倭人,不用解釋的。三是西方列強,穿來之前,看似的和平年代,可形勢很不樂觀的,那根頭上的達爾摩斯之劍,就在頭頂上掛着,沒有掉下來。

基督教是做過很多壓迫的事,卻正是因爲這個教派,將歐洲各國鬆散的聯合起來,傳授文明,爲後來的歐洲復興打下了基礎。可是鞭長莫及,所以偷偷摸摸地與阿瓦爾人聯繫,試圖用它來顛覆。這個可能性很小的。

若是羅馬教皇能被勸說,發動一次次類似十字軍遠征的壯舉,那麼歐洲文明真的有可能如願地肢解了。

想到這裡,不由得意地大笑起來,問道:“王都護,你意下如何?”

王方翼可沒有李威想得那麼長遠,換誰都不行,裴行儉也不行。

但有一點,要與大食人作戰,盟友越多越好,最好再聯合幾個強大的國家,一起向大食人進攻,況且唐朝也沒有付出什麼,僅僅出了一些嘴皮子,開開空頭支票罷了,答道:“臣認爲可以。”

……

縛喝城(馬紮裡沙里夫)內此時也有人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

因爲它的地理位置,契苾明率領的唐朝軍隊主要就駐紮在這裡。泥涅師從碎葉城返回,同樣將從唐朝帶過來的家屬與忠於波斯的親衛,以及唐朝派來保護他安全的侍衛,也帶到了縛喝城內安居下來。

但他心情是又羞又喜。

得到唐朝皇帝的承諾,復國終於有望了。然而唐朝的皇帝言下之意,是想他去疾陵城(扎博勒)親自領導義軍反抗。甚至感到他很懦弱。當時熱血沸騰地答應下來,回到疾陵城,他又猶豫起來。

也曾戰鬥過,當時大食入侵,波斯告急,父王卑路斯從信德帶來軍隊,無奈祖父被殺,只好困於疾陵城,向唐朝求救。唐朝派了使者與波斯王室子弟阿羅憾在波斯等地設置了都督府與州縣。接着又讓自己擔任波斯王,護送自己來到疾陵城主持復國活動。

但是自己前面來到疾陵城,大食又將自己盯住了,認爲疾陵城與塞斯坦是東方動亂中心,派出大將薩姆拉攻擊疾陵城。自己苦戰不支,唐朝又受困於吐蕃,不能派出軍隊援助,屢屢戰敗,再次逃亡唐朝。

在那幾年,他看到太多的死亡,銳氣也在一次次失敗中喪失得一乾二淨。

臨到頭來,又害怕起來。

這時他兒子波善活走過來問道:“父王,你在憂慮什麼?”

泥涅師很喜愛這個兒子,將心中的心事說了出來。

波善活道:“父王,那麼讓我去吧。”

“你還年輕。”

“唐朝皇帝在做太子時,就遠征南方,苦戰青海,他那時也年青。父王,唐朝皇帝親自前來,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而且我們波斯人能不能復國,對唐朝影響不大,此時不做出果斷的選擇,唐朝皇帝看到無望,會主動放棄我們。”

“不行,你去疾陵城太危險了,漕矩吒國(漕利國)又落入大食人手中,幾個通向疾陵城的要道上的三個城市鶴悉那城(加慈尼)、鶴薩羅城(居沙里斯坦、迦布羅城(喀布爾)皆有大食將士把守。你如何到達疾陵城?”

“父王,我不行,但有一人行,我去找他去。”

說着波善活來到契苾明的軍營,將來意一說,契苾明驚奇地看着這個小青年,過了半響說道:“好,夠種。”

很褒義的評價,換作李威在此,有可能說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很出忽契苾明的意料,而且他也知道皇帝的種種安排,唐朝軍隊不可能長期作戰下去,打上幾戰後,唐朝軍隊必然撤離。波斯卻少了一個領軍人物,泥涅師是挑不起大梁的。

李威對這段歷史也不知道,太冷門了。歷史上大食名將屈底波向河中與吐火羅發起兇悍的侵略後,泥涅師腿一軟,又逃回了長安。但正是這個小青年主動留了下來,潛入疾陵城,在強大的屈底波攻擊下,頑強的生存下來。若不是大食人挑唆下,唐朝與蘇祿反目成仇,說不定讓這個小青年復國成功了。所以有的歷史將薩珊波斯末代皇帝的名份放在他身上,稱爲庫薩和三世。

“李將軍,你願不願意幫助我?”

“願意,不過讓我想一想。”波斯小王子親自去疾陵城,對義軍的鼓舞作用不可想像的。可是原來的作戰計劃根本沒有想到這一點,想到這裡,契苾明說道:“這樣吧,你親自騎快馬去一趟碎葉城,找陛下協商,他會給你一個滿意的複復。”

“喏。”波善活興沖沖地退下去,立即帶了幾名侍衛翻身上馬,踏着一地的積雪,向碎葉城奔去。

第48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上)第157章 邪惡想法 太子論農第469章 暗滴鮫珠墜(一)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91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下)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56章 莫愁樂第5章 願春暫留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126章 說服仁杰 最喜六月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110章 二聖屈服 掩耳盜鈴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317章 堪笑一葉飄零(一)第26章 亂點桃蹊(三)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89章 諸神的黃昏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265章 兒戲第191章 節奏第445章 散紅光成綺(一)第132章 春雷(四)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87章 前夕(五)第132章 春雷(四)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99章 圍城第210章 仁,是吹笛子第3章 大非川第255章 殖民第23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下)第144章 定(六)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143章 定(五)第243章 祥瑞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166章 甜(下)第108章 老將海量第157章 邪惡想法 太子論農第371章 香車血斾(一)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11章 一去無跡(二)第185章 裴炎擔過 太子離家第187章 將相失和 雪糖赴京第111章 馮太后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185章 裴炎擔過 太子離家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166章 探(四)第143章 定(五)第398章 夜寒月白(三)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277章 十萬貫第17章 美女粉絲 論道詩情第40章 靜繞珍叢底(一)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211章 渡(上)第442章 約綵鸞歸去(三)第368章 長槍縵纓萬里(五)第110章 會殺人第371章 香車血斾(一)第112章 天外飛來的可憐人兒第405章 竿旗過市(四)第1章 正單衣試酒(一)第50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第4章 雷霆懿旨 中古絕症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134章 春雷(六)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68章 三國鼎立 何去何從第6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中)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62章 和親(中)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15章 怪叔叔 小蘿莉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332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一)
第48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上)第157章 邪惡想法 太子論農第469章 暗滴鮫珠墜(一)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91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下)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56章 莫愁樂第5章 願春暫留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126章 說服仁杰 最喜六月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110章 二聖屈服 掩耳盜鈴第333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二)第221章 姚州之戰(六)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317章 堪笑一葉飄零(一)第26章 亂點桃蹊(三)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89章 諸神的黃昏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265章 兒戲第191章 節奏第445章 散紅光成綺(一)第132章 春雷(四)第62章 小人膽戰 豐收瑞兆(上)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87章 前夕(五)第132章 春雷(四)第69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上)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95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下)第99章 圍城第210章 仁,是吹笛子第3章 大非川第255章 殖民第23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下)第144章 定(六)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40章 靜繞靜叢底(二)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143章 定(五)第243章 祥瑞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166章 甜(下)第108章 老將海量第157章 邪惡想法 太子論農第371章 香車血斾(一)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11章 一去無跡(二)第185章 裴炎擔過 太子離家第187章 將相失和 雪糖赴京第111章 馮太后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185章 裴炎擔過 太子離家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166章 探(四)第143章 定(五)第398章 夜寒月白(三)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277章 十萬貫第17章 美女粉絲 論道詩情第40章 靜繞珍叢底(一)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211章 渡(上)第442章 約綵鸞歸去(三)第368章 長槍縵纓萬里(五)第110章 會殺人第371章 香車血斾(一)第112章 天外飛來的可憐人兒第405章 竿旗過市(四)第1章 正單衣試酒(一)第50章 三位大賢 指點迷津第4章 雷霆懿旨 中古絕症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134章 春雷(六)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68章 三國鼎立 何去何從第6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中)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62章 和親(中)第55章 狄公良策 太子無錢第15章 怪叔叔 小蘿莉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393章 憶往難寐(三)第332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