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誰活誰死

“我就知道潘矩楹這個人靠不住,小一萬人守滁州,而且附近還是友軍牽制支援,但還是把滁州給丟了!”段祺瑞並不比袁世凱好受多少,早上時候段祺瑞親自去向袁世凱稟告滁州失守的消息,而袁世凱得知這個消息臉色當時就是大變,饒是他定力好沒有當場掀桌子,反而是故作鎮靜的詳細問了幾句,當段祺瑞把詳情稟告上來說潘矩楹的七千多人已經於昨天下午敗退滁州,殘部只剩了三千不到撤往江北的時候,袁世凱當時的臉色就已經是蒼白了,而後又問徐樹錚的第十一師在那裡,爲什麼還沒有打通津浦線抵達滁州。

段祺瑞也是老實回答:“徐樹錚的第十一師被擋在了沙河鎮已經有將近十天時間了!”

當時袁世凱盯着段祺瑞一陣猛看,露出一句:“十天還拿不下一個沙河鎮?”

段祺瑞知道袁世凱已經是想要把怒氣撒在徐樹錚身上,而撒在徐樹錚身上也就是撒在他身上,當即就是辯解:“沙河鎮那邊有着國民軍主力擋着,少說也是兩萬多人,第十一師也是無能爲力啊!”

袁世凱本想還說什麼,但是看着段祺瑞半天后沒有說其他的話,反而是擺了擺手讓段祺瑞出去,但是段祺瑞剛轉身,就聽見身後傳來一聲撲通聲,轉身一看就已經袁世凱看的矮胖身子倒在了地上,當即就是大喊來人,又是緊急叫來了醫生看望,弄了好一陣後袁世凱纔是醒轉了過來,但是身體卻是極其虛弱,叫來了段祺瑞後用着虛弱的語氣吩咐着:“津浦線關係到我們整個北洋的存亡,是決不能丟的。如今江北這局勢怕是維持不下去了,你給華浦傳個信,讓他能守則守,倘若守不住就退回來。江北丟了以後我們還能再打回去,若是第二軍丟了……”

後面的話袁世凱沒有說出來,但是段祺瑞如何不明白事情的輕重緩急。

當初發現國民軍要進攻滁州的時候,北洋軍內部就爲了要不要放棄江北而發生了爭吵,但是北洋軍的高層比如段祺瑞、馮國璋這些人誰都不敢輕言放棄江北。江北就是津浦線的橋頭堡,同樣也是因爲長江的緣故而至關重要,奪取江北對於國民軍來說極爲重要,而同樣的對於北洋軍來說也極爲重要,一旦江北丟失了,那麼國民軍就能夠沿着津浦線繼續北上威脅到北洋軍控制的山東,並且事實上行掌控安徽,繼而對河南發動攻勢。到時候北洋軍就會失去大量的控制區,並且北方老家就會受到直接的威脅,徹底動搖北洋在北方的統治。

另外還有一個極爲重要的一點就是,北洋軍爲了和國民軍進行決戰,已經在津浦線沿線,尤其是江北地區投入了重兵,不提在安徽已經被擊潰的曹錕第三師,另外還有馮國璋第二軍的第五師、第七師、第十師、第二混成旅。現在還得加上一個潘矩楹的第二十師一個混成旅。而且這些部隊清一色的是北洋軍嫡系,可不是那些臨時編成的混成旅或者地方省軍,這江北地區的兵力就已經佔據了近半的北洋軍嫡系兵力。

而這麼多的兵力部署在江北,可不是說能撤就撤出來的,一個搞不好就演變成爲全面大奔潰繼而葬送掉北洋軍的近半這裡。

正是因爲有着諸多顧慮,所以不管是馮國璋還是段祺瑞都是不敢輕言放棄江北,就算是袁世凱自己也是不敢輕易說出撤退的話來,他們大多還希望徐樹錚的第十一師能夠重新打通津浦線,希望潘矩楹能夠守住滁州,希望江北的第七師和第五師以及第二混成旅能夠抵擋住來自東西兩面的國民軍進攻。

可是希望終歸是希望,北洋軍實際上從合肥戰役後就已經變成了劣勢一方,沒有曹錕第三師這支北洋軍嫡系部隊的牽制,安徽方向的國民軍就能夠抽調出足夠多的兵力來圍攻滁州和切斷津浦線。

不管是沙河鎮方向還是滁州方向,又或者是六合乃是武崗方向,國民軍都是佔據了兵力上的優勢。而面對國民軍優勢兵力的打擊,北洋軍在沒有得到有力增援的情況下是很難守得住的。

可是這個時候北洋軍已經不可能有太多的援軍了,原本就是作爲援軍用的第十一師已經用在了沙河鎮方向,潘矩楹的第二十師被分割成兩部分,一部分在滁州,另外一個旅則是去了淮安。至於孟恩遠的第二十三師,剛從山東進駐徐州不久,但是爲了預防前線佔據徹底敗壞後,袁世凱親自下令讓孟恩遠按兵不動,在徐州修築工事鞏固防線,這可是北洋軍在津浦線乃至整個江蘇、安徽、山東最後一支主力了,是不可能隨便用掉的,畢竟要是國民軍在清江浦取得突破了,就會直抵徐州了,假如大量北洋軍還在前線廝殺的時候徐州都被國民軍攻佔了,那麼這場仗也就不用打了,前線的十餘萬北洋軍直接投降算了。

至於京畿地區還有第一師和第十六師,這兩個部隊一直都是被袁世凱當成了近衛部隊的,不可能輕易調動,但是隨着前線戰事的緊張,袁世凱還是抽調了第一師準備南下,但是要全部南下抵達前線還得有一段時間。

短時間的內,江北附近的北洋軍是得不到增援了。

短時間內沒有援軍,鐵路補給線被切斷,大量彈藥在激戰中被消耗但是又不得到補充,加上被數麪包圍,就連後路都已經被切斷,這對江北地區的北洋軍造成了極大的士氣打擊。

如此情況下,北洋軍的崩潰就已經成爲了必然的,而最開始崩潰的必然也會是第一次參與大規模戰爭的潘矩楹七千多人,兵力處於劣勢,武器處以劣勢,士氣不振,更要命的是缺乏充足的彈藥補給。如此情況的潘矩楹所部面對國民軍優勢兵力的進攻,能夠堅持小半個月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潘矩楹一敗,滁州一丟,幾乎就是立馬宣告了江北戰役的勝負。毫無疑問的國民軍已經取得了這場關鍵戰役的勝利,而接下來北洋軍所能夠做到的就是儘量減少損失了,至於繼續堅守江北的企圖,袁世凱對此已經不抱希望了。

老頭子的想法是明顯的,段祺瑞也是瞭解的透徹,那就是江北局勢既然已經無法挽回,那麼就要儘量的保住馮國璋的第二軍。雖然段祺瑞和馮國璋明爭暗鬥,就連袁世凱也對馮國璋獨大極爲不滿,但是說一千道一萬,馮國璋的第二軍都是貨真價實的北洋嫡系,馮國璋的第二軍要是在江北被國民軍來了個全殲,不用說的,北洋這個體系立馬就得崩潰。沒有了馮國璋的第二軍在前面擋着,段祺瑞可不認爲徐樹錚的第十一師能夠擋住國民軍的北上,哪怕是以後在徐州山東一帶進行佈防,把第一師和第十六師都調上去,但是這也是需要時間的,而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馮國璋的第二軍擋着,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山東和蘇北的防線佈置。

袁世凱想要馮國璋撤退,段祺瑞也是支持這個想法的,而馮國璋得知滁州失守後,不用袁世凱和陸軍部來命令,人家自己就已經開始集結兵力準備突圍了。

“滁州既失,加上我軍被困於江北已經長達半月,各部的彈藥儲備都已經不足支撐五天,如此情況下,突圍已經是唯一的選擇了!”靳雲鵬面色和在座的其他人一樣沉重,面露擔憂的說着。

“撤是肯定的,問題是從哪裡撤,怎麼撤?”馮國璋一如既往的說出了問題的關鍵點。

王汝賢道:“我看可以直接北上,回到來安後轉道西進抵達沙河,或者是直接繞過沙河回到津浦線上直接撤回蚌埠重新展開防禦作戰。”

王汝賢歷盡兩次戰敗,讓手下的第七師在泰州以及揚州兩地損失過半,現在的他臉色也是極爲疲憊,而且神色間也沒有了往日的那種傲然,現在提出的建議也極爲中肯。

實際上,北洋軍要想撤退的話,還是比較容易的,現在的北洋軍主要分佈在江北周邊近百平方公里內,第七師殘部和第五師一團在六合,第二混成旅和第五師一團在浦口,而唐天喜的第十一師則是在武崗方向。第五師還有一部分兵力在江北泰山鎮,解家莊。至於潘矩楹的第二十師殘部準備退往烏衣鎮。相對的國民軍的進攻方向也是在東、西、西北兩個方向,但是在江北的正北方向,也就是津浦線的東部開闊原野地區卻是沒有國民軍在的。

所以北洋軍如果能夠彙集主力向北方撤退的話,應該是可行的。

但是問題來了,北洋軍要跑,國民軍肯定是要追擊的,如果前線部隊被國民軍纏住了談何撤退。如此前線部隊要向撤出前線突圍的話,那麼肯定就需要一部分的部隊留下來吸引國民軍的火力並掩護主力撤退。

對於這一點,會議上的諸多北洋軍將領都是明白的也是贊同的,但是問題的關鍵點不在這裡,而在於誰先走,誰留下來掩護。

換句話說,誰先走活下去,誰留下來送死?

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7章 林家有女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210章 衝鋒(二)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98章 航空部隊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319章 南北,戰!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859章 生和死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212章 大戰(二)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96章 福州體系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14章 剪辮造反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92章 定都之爭第586章 毒氣彈第785章 千萬陸軍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9章 密議(一)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353章 王麒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408章 煉油廠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129章 夏日情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552章 海軍假日時代第283章 風雨欲來(一)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
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998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7章 林家有女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210章 衝鋒(二)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98章 航空部隊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319章 南北,戰!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859章 生和死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212章 大戰(二)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96章 福州體系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14章 剪辮造反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486章 工業國第一步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92章 定都之爭第586章 毒氣彈第785章 千萬陸軍第761章 b19超遠程戰略轟炸機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654章 潛艇破交戰(二)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9章 密議(一)第930章 唐津登陸(一)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353章 王麒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408章 煉油廠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129章 夏日情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552章 海軍假日時代第283章 風雨欲來(一)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