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黃興的迷茫

自十一號孫文頒發臨時約法引起輿論紛紛之際,三月十號袁世凱在北京正式就任大總統後,同日袁世凱任命唐紹儀爲國務院總理,十五號,命令各省督撫一律改成都督,山東的張廣建根據袁世凱改稱山東都督,但是手下的前朝文官武官照舊供職,無一改變。而福建的陳敬雲本來就是都督這個名頭,也就不用改了。

四月一號,原本還撐着辭職不解職的孫文在中外壓力下終於宣佈正式解職,次日南京參議院通過決議,臨時政府搬遷到北京,參議院也隨同一起搬遷到北京。自此,南北的定都之爭以孫文徹底失敗的結局塵埃落定。

雖然南京臨時政府要搬遷到北京,但是南京附近的數十萬民軍可不能一起北上,於此同時南方的革命黨人對袁世凱還是有所防備的,所以建議把南京臨時政府變爲留守政府,對於這些表面功夫袁世凱也不好做的太絕,加上南京周圍的數十萬民軍的確是個麻煩事,所以乾脆就認命黃興爲南京留守,任舊統轄南方軍隊。當時革命黨人正在支持黃興和段祺瑞爭奪陸軍總長一職,可是袁世凱對軍權根本不會放手,無奈之下黃興也只好答應出任南京留守。

南京留守雖然給南方革命黨保留了一絲希望,但是他面對的麻煩卻是更大,因爲有了這個南京留守那些民軍就還得找黃興要軍餉,南京的財政之困難已經不用再多言,開始的時候不對還能吃米飯,然後就是稀飯,過幾天連稀飯都沒得吃了。黃興天天給袁世凱發電報要軍餉,可袁世凱又不是傻子,要是能拿出錢來替敵人養軍纔是怪事了,所以直接命令財政部的熊希齡,一個銅子都不能給!

北邊不給錢,沒辦法只能自籌,可是現在南京連臨時政府都搬走了,沒有名頭借也借不到,更沒有各省給他們送軍餉去,可以說是沒有任何收入來源。

部隊沒吃的,遠離南京的一些部隊還好,利用各種辦法還能在地方上籌款籌糧,但是駐守南京的部隊就沒那麼好運氣了,這些好幾個月沒發軍餉,幾天沒飯吃的軍隊終於是開始大規模的譁變。

兵變之規模比起北京的那場兵變有過之而無不及,駐紮南京的第七師贛軍一部首先開始譁變,亂兵們在南京太平橋,白門橋一帶大肆搶`劫,燒殺劫掠,搶`劫錢糧還不算還殺害商家,強姦良家婦女,總之這年頭亂兵能幹的事他們都給幹了,然後緊接着又有數股民軍開始譁變,此時,遠在上海籌款的黃興得到消息後立即命令駐守南京的各部鎮壓譁變,隨後,駐寧各軍開始鎮壓叛亂,而且是拿出了真正內戰的勁頭,用着極度殘酷的手段在南京城內殺了個昏天暗地,混戰中無數商家民衆被搶`劫殺害,一日間,南京成人間地獄。

等到黃興回到南京後,看着面目全非的南京說不出話來,走過街頭甚至感到了民衆對他投來的憎恨眼神,耳朵裡似乎聽見有人在罵他禍國殃民。他怎麼也不相信,這些號稱是革命軍隊的民軍竟然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來,甚至有那麼一瞬間他都懷疑,他一直以來所做的一切是否還有意義?革命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再聯想到前些時候幾乎全國人都拋棄了他和孫文,轉而支持袁世凱定都北京,心中就更加疑惑起來,這到底是怎麼了?爲什麼事情和自己當初想象的不一樣?想當初武昌事發之時,是何等的豪邁,想當初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是何等的氣象,幾乎全中國都把南京臨時政府當成了中國共和的唯一希望,但是僅僅三四個月的功夫呢,就一切都變了,到底是什麼變了?

黃興苦思一夜後,終於在第二天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那就是裁軍!南京附近聚集的民軍中,本地軍隊就地解散,外省軍隊押回原籍遣散,同時壓縮編制等等,以愛國爲鼓勵軍人主動離職,總之一句話,那就是要把南京周圍的數十萬民軍一股腦的遣散掉。當即就有好幾個師長、軍長之類的響應黃興的號召,通電辭職,解散所部。

一時間,南京各部民軍是徹底亂套了,有就地解散的,有回去原籍的,有直接上山當土匪的,也有北上投奔北洋的,也有去雲南,福建投奔各個軍閥的,也有譁變的,總之南京那邊是亂成了一鍋粥。而黃興也是個心狠的人,從自己的嫡系部隊中抽取精銳,然後編組了一個第八師,不但所有軍官都是清一色的同盟會成員,而且還把自己能搜刮來的錢財軍械全都用來供應第八師,然後有誰敢譁變的直接派第八師去鎮壓。

如此狠辣的手段下,南京周圍的民軍一夜之間散掉大半,而且還在繼續裁撤當中。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浙江軍政府派出去的援寧支隊,也就是朱瑞所轄的第二師開始和其他省派來的軍隊一樣,開始離開江蘇返回浙江。

當朱瑞率領着第二師返回浙江時,卻讓原本已經動盪不安的浙江爆發了更激烈的衝突。

浙江,在去年的革命浪潮中緊隨福建等省的後塵,在十一月份就是完成了光復,然而浙江光復後省內的局勢和其他省份一樣處於極度動亂的狀態當中,先是同盟會和光復會爲了爭奪都督之位而大吵特吵,明爭暗鬥之下不得不相互妥協最後清楚了浙江名士湯壽潛來當這個都督。

讓湯壽潛來當這個浙江都督固然是因爲同盟會和光復會之間的矛盾使然,但是效果卻也不小,不但暫時平息了同盟會和光復會之間的紛爭,而且還利用者湯壽潛的名望成功讓浙江的大部分地區實現和平光復,讓浙江軍政府能夠安心的向南京方向派出援寧支隊,並且在後續時間裡陸續向該支隊派遣援軍以及後勤軍械糧餉等。只是當初的浙江各地的和平光復也只是存於表面,很多地方都是當地的官員直接換了個牌子就宣佈共和了,比如寧波等地,除了換了個名字和和以前沒有半點區別。

於此同時,陳敬雲派出的馬成第一旅也掛着南方聯軍的名頭開始北上浙江,一路收編浙江南部地區的舊軍,最後一路到達了紹興金華一帶,從軍事上實際控制了浙江南部地區。只是不管是當時還是現在,陳敬雲還沒有接受當地的地方政權,加上國民軍進軍浙江的時候又是打着援寧,北伐的稱號,掛着南方聯軍的名頭,所以那時候沒有太大人注意,現在嘛,是有人注意到了,但是國民軍的兩個師已經在浙江南部紮下了根,要想把國民軍趕出浙江就不是一件嘴皮子說說就可以辦到的事了。不過到目前爲止還好,國民軍雖然駐紮在浙江南部地區,但是因爲不插手當地的地方政府,加上還能剿匪,又因爲有了兩三萬的大軍在日後就算北洋軍南下也能幫忙抵擋。所以浙江軍政府一直以來對國民軍在浙江的存在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陳敬雲知道現在不能公開接受地方政權,所以除了駐軍實際控制外,就是用國民軍後勤部的名字在浙江南部的各個府縣派去了協餉特派員,向各縣徵收協餉軍費,說白了就是收稅。在大軍威壓之下,浙江南部的各地方政府也只能給國民軍一部分軍費了,反正這些地方政府也不給杭州那邊的省軍政府上繳稅收,只是把原本該上繳的稅款給了國民軍而已,並不影響當地的實際利益階層。

浙江南部如此情況,而浙江北部卻是更亂。尤其浙江都督之爭,幾乎貫穿了浙江起義後的所有日子。

湯壽潛在同盟會和光復會的矛盾中出任浙江都督後,發現自己只是一個傀儡都督,幾乎軍政府的所有權利都被黨人所掌控,他的命令甚至連都督府都出不去,這樣的情況下他自然是心灰意冷,數次都說要辭職,但是那時候朱瑞還領軍在外呢,生怕湯壽潛辭去都督後,浙江都督落入他人之手,所以堅決反對。

但是朱瑞的反對沒什麼用,自從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正式成立後,同盟會和光復會的矛盾越來越加劇,雙方爲了爭睹浙江都督什麼手段都用上了,爲了能夠讓位置空出來他們特意提名湯壽潛擔任南京臨時政府的交通總長一職,湯壽潛本來當着這個傀儡都督就鬱悶無比,眼下有了辭職的機會那裡不走了,立即就宣佈辭職,然後到南京上任他的交通總長去了。

湯壽潛一走,空出來的浙江都督之位就讓同盟會和光復會的人爭奪的頭破血流,光復會和同盟會之間的矛盾徹底爆發出來,陳其美更是爲此殺了陶成章,以此爲導索造成了同盟會和光復會的徹底決裂,從原來的盟友變成了生死大敵。

陶成章一死,光復會沒有了重量級的領袖也就在這場爭鬥中落敗,於此同時被人懷疑爲刺殺了陶成章的陳其美也不好在擔任浙江都督了,所以一來二往就推舉了同盟會的蔣尊簋爲浙江都督。

原本同盟會是希望用蔣尊簋來控制浙江,但是蔣尊簋自己卻不是個甘願當傀儡的人,一上任就對浙江軍政府進行改革,試圖把權力集中到自己身上來。

第763章 戰時經濟(一)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623章 財團壟斷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575章 伏擊戰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92章 定都之爭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1056章 分析(二)第478章 97號陣地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760章 xb10項目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864章 慘烈(一)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36章 軍服肩章第29章 購軍械(二)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1056章 分析(二)第31章 財政困境第51章 胡陳之爭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31章 財政困境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429章 ‘抗菌素’第825章 伊朗和中東局勢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878章 魚雷威武!
第763章 戰時經濟(一)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61章 蘇浙局勢(四)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623章 財團壟斷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492章 緊急軍情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573章 大反攻(一)第575章 伏擊戰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317章 湖南生變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546章 伯爵夫人(二)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92章 定都之爭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1056章 分析(二)第478章 97號陣地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760章 xb10項目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864章 慘烈(一)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36章 軍服肩章第29章 購軍械(二)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1056章 分析(二)第31章 財政困境第51章 胡陳之爭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31章 財政困境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429章 ‘抗菌素’第825章 伊朗和中東局勢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711章 養狗咬人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515章 壟斷的危機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878章 魚雷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