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晉升儀式

鮑剛毅也是和宋俊鵬以及謝嚴同一輩分的將領了,不同於宋俊鵬和謝嚴出身陸軍,鮑剛毅則是出身警衛師。內戰時期就是官至警衛師副師長,上校銜,國內統一後擔任過警衛師師長,南京衛戍司令部司令,隨後就是脫離警衛師系統,調職到陸軍中,擔任過野戰軍軍長以及其他要職。

最後慢慢積累資歷後晉升爲上將,只不過鮑剛毅這五六年來一直沒有擔任過什麼實權職位,加上他今年已經差不多七十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一兩年他就會退役了。

畢竟軍隊裡的將領替換是一年一年接着進行的,每年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軍方將領因爲年紀以及政治問題而退出現役,他鮑剛毅也不例外。

因此看着同輩的宋俊鵬和謝嚴兩人在那裡歡聲笑談,讓鮑剛毅感到有些失落,自己就要退出軍界了,他們卻還能繼續活躍在國內軍界裡頭,而且還有希望更進一步。

陳華標的婚禮某種程度上已經演變爲了一場政治聚會,軍政要員們趁着這個機會見陳敬暈的同時也是和同僚們聯絡聯絡感情,擴充人脈。

而次日,陳華標的婚禮結束了後,諸多要員們乘坐火車或者飛機離開,而宋俊鵬則是沒有第一時間回到土耳其,而是停留了兩天。

兩天後,由陳敬雲親自支持的晉升儀式順利舉行,儀式中陳敬雲親自給宋俊鵬戴上了元帥的肩章,伴隨着宋俊鵬的晉升儀式,陳敬雲也是趁着這一次機會晉升了兩位上將以及多位中將以及少將,晉升爲上將的分別是陸軍的馮玉祥,這一次因爲擔任第七集團軍司令而被晉升爲上將,而另外一位則是原海軍第五機動艦隊的司令武季守,這一次因爲調任第二艦隊司令而被晉升爲上將。至於多位中將裡頭,最爲引人注目的就是號稱中國新生代將領中最具軍事才華,被一羣陸軍大佬寄予厚望的李玉挺,此人早在俄羅斯戰爭的時候就是擔任第三師的師長,按照他的才華和資歷實際上早就可以晉升中將了,但是奈何他的年紀實在是太小,今年也不過四十四歲而已,所以拖了幾年後纔給他晉升中將,而由此他也成爲了中國海陸空三軍當中,除了陳氏家族的其他嫡系子弟外,最爲年紀的中將。

這位號稱中國第三代將領中最爲出色的年輕人,在他還是校官的時候就是被諸多陸軍大佬看重,順利晉升爲少將的時候更是被沈綱視爲了未來的陸軍接班人來培養,而他也是沒有辜負沈綱以及陳敬雲等人的期望,年紀輕輕的他還沒有四十歲呢,就是和左玉剛等諸多裝甲派系的將領完善並制定了最新標準的機械化作戰體系,如今包括中國重裝機械化部隊裡的步坦協同作戰模式,實際上就是他提出並完善的。

而後在四十二歲那年,就是提出了信息化作戰的概念,力勸陸軍諸多大佬爲部隊建立信息化作戰體系,包括大量單兵通訊器材的下方,以便讓基本步兵單位可以直接呼叫炮兵以及空軍支援,更提出來電子作戰的概念,在戰場上實施電子干擾,全面攔截敵軍的通訊系統等等。

這個人,說起實際指揮作戰的能力,在中國陸軍裡比他厲害的將領一大堆,但是在陸軍戰略發展這些事情上,卻是號稱新生代陸軍將領中的第一人,沈綱在陳敬雲的面前對他的評價是:其擁有極爲難得的大局觀,對未來戰爭模式的發展極具創新意識。

某種程度上來說,李玉挺和沈綱是極爲相似的,沈綱雖然指揮作戰的能力也不錯,但是他的戰略指揮能力纔是被陳敬雲以及其他人所稱道的,被稱之爲中國首屈一指的戰略家。而李玉挺同樣有朝着這個方向發展的勢頭,相反李玉挺出色的作戰指揮能力倒還是沒有被陳敬雲那麼看重。

中國的軍官團是一個比德國容克軍官團更加聞名於世界的軍官團體,其中的名將、猛將之流一大堆,隨便拉出來一箇中將、上將,那都是戰功顯赫,打了無數勝仗的那種。但是這些名將當中,真正具備全面戰略眼光的人卻是非常少的,這些絕大部分的將領中讓他們指揮一個集團軍甚至一個戰區都沒有問題,但是要讓李連陽、左玉剛、宋俊鵬這些人爲整個中國的軍事發展出謀劃策,那就是太勉強他們了。

如今的中國的軍事力量如此龐大,指揮全國上千萬的軍事力量和指揮幾十萬的野戰部隊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而真正具備這種能力的人並且讓陳敬雲信任的人,實際上就一個沈綱而已,此外陳儀也只能算半個而已,陳儀的能力相對比沈綱而言還是略差了一籌,陳儀這個瘸腿元帥之所以能夠超越數十個上將以及五六個元帥,成爲整個中國軍事力量的半個決策人,和陳敬雲對他的信任是分不開的。

如果說整個二戰中,陳敬雲把控着整個中國的發展方向,那麼沈綱和陳儀兩個人就是把控着整個中國軍事力量的走向,這個把控不僅僅只指陸軍,還包括海軍和空軍。儘管沈綱和陳儀都是陸軍將領,但是在沈綱和陳儀這兩個真正的陸軍大佬看來,海軍和空軍不過是陸軍的一個下屬兵種而已,是爲了配合陸軍作戰爲存在的。

而再過來的李連陽、左玉剛、宋俊鵬等人才是掌控陸軍力量,而關時傑、呂健等人掌控海軍、伍世鍾掌控空軍。雖然這些人在軍銜上都是元帥,不過和沈綱以及陳儀兩人比起來還是差了很多。

李玉挺的晉升可以說是諸多人的預料之內,畢竟這個李玉挺在三十年代後期就已經進入了陸軍大佬的視線當中,校官時代的他就已經是陸軍重點培養對象了,如今積累了足夠的資歷,而且年紀也有四十四歲了,這個時候升中將也就不會有太大的反對之聲。

畢竟如今中國海陸空三軍的晉升體系還是非常僵硬的,在幾十年前的內戰時期可以出現二十幾歲三十幾年的中將、上將,但是在四十年代的現在,四十來歲的少將都可以說是年輕有爲,前途光明瞭,如果是四十來歲的中將,還真沒有幾個。

而且中國軍方並沒有和美國等西方國家一樣,有着所謂的戰時職位軍銜,也就是說當軍官在戰爭期間因爲擔任職務的需求而臨時晉升,這種戰時軍銜只在戰爭期間有效,而戰爭結束後就是會恢復到原有的軍校,比如一個上校在戰爭期間可能會連續提拔到少將甚至中將,但是戰爭結束後還是會恢復到上校的軍銜。

因此二戰中就可以看見諸多英美國家的軍官升遷速度極快,一年內從尉官到將官都可能出現,但是這種情況在中國卻是很難出現,中國軍方的軍官晉升是極爲僵硬的,資歷不夠就算有戰功也升不上去,就算是去年裡連跳兩級的呂健,開始的時候他不過是中將,但是半年不到就是升到了元帥,但是即便如此呂健那也是積累了足夠多的資歷,加上一些政治方面的原因才導致這種情況出現。

而通常情況下是很難出現的,中國軍方基本上每年都會固定晉升一批上將、中將、少將,晉升的首要條件就是資歷足夠,同時還得有相應的戰功。如果只有資歷沒有戰功也很難獲得晉升。但是有戰功沒資歷也很難獲得晉升。

最爲明顯的就是那些個人立功非常顯著的海空軍王牌飛行員們,中國海空軍裡固然沒有出現那種打下敵機好幾百架飛機的超級王牌,但是打下數十架敵機的王牌還是有不少,甚至是出現了一位擊落敵機數量超過百架的超級王牌,其人名爲王冬臨,服役於空軍第十九聯隊,去年乃是F4H戰鬥機駕駛員,在對日`本作戰期間擊落了日`本飛機高達六十餘架。年末他的中隊換裝F12戰鬥機,並被調往歐洲作戰,駕駛F12戰鬥機的他又是擊落了差不多四十架德國飛機,使得他的個人戰績超過了百架之多。

然而這種戰績也沒有讓他一飛沖天,直接從少尉飆到上校啊什麼的了,也只是從去年的少尉晉升到現在的少校而已,而這個軍銜實際上已經是絕大部分飛行員所能夠獲得的最高軍銜了,再往走上的話就是指揮管理崗位了。所以這個時候的王冬臨如果再想升,那麼他就得進入空軍指揮學院學習,然後才能繼續出來擔任大隊長、聯隊長之類的職位,在往上升就是將官了,比如防空司令部司令,參謀長,航空軍司令部裡任職。

所以說哪怕王冬臨擊落了敵人一萬架飛機,他如果不去空軍指揮學院進修並積累足夠的資料的話,也不可能越過中校這道門檻。而這種情況也就導致了中國空軍的諸多王牌飛行員在擊落了諸多敵軍飛行員並晉升到少校後,大部分都是選擇進入空軍指揮學院學習,出來後晉升中校擔任大隊長之類的職務,另外也可以選擇去訓練聯隊去擔任中隊長、大隊長之類的職務,充當飛行教練,這樣積累一段時間後才能夠晉升軍銜並回到戰備聯隊擔任管理指揮職務。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天生就喜歡開飛機打仗的傢伙,他們寧願不晉升也要繼續呆在作戰中隊中,軍銜雖然不可能繼續升,但是胸前的勳章卻是從青銅雙劍勳章再變成白銀,然後變成黃金雙劍勳章,再過來就是紅金雙劍勳章,再過來就是鑽石雙劍勳章……

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351章 蔡凝(二)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83章 軍制改革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394章 蔡秘書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621章 陸小曼第187章 上海亂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760章 xb10項目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48章 山東亂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1003章 兄弟(二)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350章 蔡凝(一)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825章 伊朗和中東局勢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369章 十九號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211章 大戰(一)第575章 伏擊戰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1040章 秋熱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22章 明爭暗鬥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1054章 戰損(二)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358章 蔡家崗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461章 方大山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84章 人事任命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1056章 分析(二)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
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351章 蔡凝(二)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543章 蔡凝有了第1060章 裁軍和改革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83章 軍制改革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394章 蔡秘書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621章 陸小曼第187章 上海亂第929章 落日計劃(二)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760章 xb10項目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591章 主炮的選擇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48章 山東亂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1003章 兄弟(二)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350章 蔡凝(一)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825章 伊朗和中東局勢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369章 十九號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211章 大戰(一)第575章 伏擊戰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1050章 坦克對決(五)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1040章 秋熱第306章 自造驅逐艦第22章 明爭暗鬥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473章 英國表態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1054章 戰損(二)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358章 蔡家崗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461章 方大山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84章 人事任命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1056章 分析(二)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