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各軍調整

相對於輕重機槍以及迫擊炮的短缺,師屬火炮方面則是好解決的多,國民軍在這數個月的戰鬥中輕武器雖然損失不小,其中的步槍、輕機槍乃至重機槍以及迫擊炮都損失很大,但是由於國民軍一直都是出於主動進攻的狀態,這樣就導致了靠近前線的各種武器損失較大,而在後方進行炮火支援的炮兵部隊卻是沒有太大的損失,除了第五混成旅在明光戰敗潰逃損失了多門山炮外,其他部隊的炮兵部隊基本上損失不大,偶爾有火炮被北洋軍的炮火壓制摧毀,但是也至少少數幾門而已。

由於自身的火炮在戰鬥中損失不大,加上國民軍在戰勝北洋軍後又繳獲了相當多的北洋軍火炮,所以就導致國民軍現在擁有的火炮數量比起戰前來要多出了很多。再者有着國民軍和北洋軍之間的武器具有很大的相通性,不管是步槍中的88式,漢陽造還是麥德森輕機槍雙方都大量裝備,其中的炮兵力量更是如此。

大家所裝備的都是差不多的火炮,連口徑都是統一標準,包括了德國克虜伯火炮,日造火炮等,就連國民軍從美國購進的火炮也是和克虜伯以及日造火炮差不多的,所以說雙方在繳獲了對方的火炮後一半都是用上。

這樣就導致了很多國民軍前線部隊在繳獲了北洋軍的火炮後,就直接編入了炮兵部隊補充損失。

除了新建這兩個師外,國民軍還繼續組建混成旅,而且組建混成旅的模式依舊延續以前的例子,那就是直接從其他部隊中成建制的抽調部隊組建混成旅,而原部隊的缺額則是由新兵補充,現在一下子就擴編五個混成旅的話雖然會影響到前線部隊的戰鬥力,但是爲了擴編更多的部隊,這種損失陳敬雲認爲是可以承受的。

只是部隊雖然大規模擴編了,但是部隊的戰鬥力也在慢慢下降,尤其是重武器的分散讓國民軍主力師的炮兵團都是開始缺少火炮了。

縱然現在國民軍的火炮數量比戰前總量上增加了幾十門,但是擴編部隊的步子跨的太大,就造成了和北洋軍類似的情況,那就是各部隊的平均火炮數量在下降。以第三師爲例子,原本是滿編的三十六門火炮,然而在廣州的時候就被抽調了兩個炮兵連到第一混成旅,到了蘇南好不容易補充了一個炮兵連後,但是不久又是被抽調了走了兩個炮兵連到第十八混成旅,導致第三師在渡江之前就只有兩個營總數二十四門的火炮,後續在泰州也繳獲了幾門火炮,但是一直沒能恢復到完整編制。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第二師、第七師、警衛師,這三支部隊都在前段時間被抽調走了至少兩個炮兵連用於支持混成旅的擴編,這樣就導致了國民軍的部分主力師炮兵力量正在萎縮,從滿編的三十六門下降到只有兩個營二十四門左右。

而這一次雖然得到了不少火炮的戰利品,但是又因爲第二十師、第二十一師以及五個混成旅的擴編,使得這些火炮也不能夠全部補充到原有的主力師當中。

所以說現在的國民軍總兵力雖然大幅度增加,火炮數量也在增加,但是平均炮火水平卻在下降。

當然了,這樣的情況不但出現在國民軍當中,北洋軍裡也同樣如此,甚至更嚴重一些,要知道北洋軍前後可已經是損失了至少上百門的火炮,雖然通過大量的外購補充了一部分的損失但是也無法做到讓前線部隊滿編的,那些新成立的混成旅一個炮兵連都很難補充上。

陳敬雲要新建兩個師和五個混成旅,除了擴大國民軍的總兵力外,對於國民軍內部的將領來說,則是代表着更多的晉升機會,兩個師長和五個混成旅就是七個少將的位置,然後還有一大批團長、營長之類的中級軍官職位,這對於那些在前期戰事中立下了功勞的軍官們來說就是最好的晉升位置了。

而隨着國民軍的編制擴大,陳敬雲也是透出了口風還會新成立兩個軍指揮部,而這代表着什麼,這就是代表着國民軍中會多出兩個中將軍長的位置,這種位置那些少將師長們可是個個都翹首以盼呢。

而陳敬雲也沒有讓他們久等,等參謀部把新組建兩個師,擴編五個混成旅的擴軍計劃下發給各將領的時候,陳敬雲就是當場宣佈了成立第七軍指揮部、第八軍指揮部的命令,並任命了原第三軍軍長林肇民中將爲第七軍軍長,而第三軍軍長的職位將由在泰州戰役中立下功勞的徐離善接任,同時晉升爲中將。第八軍軍長將由第六師師長李連陽擔任,同時晉升李連陽爲中將。

“下一階段我軍的作戰方向是在蘇北、皖北、湖北、湖南等地區。爲了更好的執行下一步作戰計劃,遵照總統之指示,參謀部已經制定計劃對各軍所轄部隊進行調整並給出作戰範圍!”沈綱在陳敬雲的示意中,已經是走上了前臺宣讀着陳敬雲親自定下的最新命令。

這份命令除了下達各軍後續的作戰範圍內,也對各軍所轄的部隊做出了一輪調整,畢竟之前各軍所轄的部隊都是根據之前局勢所安排的,國民軍的軍級指揮部可不是固定編制,而是隨時變化的,比如第一軍在江北戰役中所轄的部隊一度高達四個師加兩個混成旅,甚至後續警衛師、獨立騎兵團、獨立炮兵團也加入到了第一軍的序列之下,而同時的第三軍現在只轄了一個第三師和第十八混成旅而已,原本部署在上海的第十一師已經脫離了第三軍的建制。

國民軍的軍指揮部下轄的各部隊都是根據各個戰線來安排的,所以隨着國民軍進行新一輪的作戰計劃,那麼各軍所轄的部隊也是會隨時發生變化的,比如第三軍要進攻淮安,攻佔清江浦和威脅徐州,所以這一次是把第七師給調過去清江浦地區,納入了第三軍的指揮下。

而未來將負責津浦線,包括蚌埠方向作戰的第一軍除了原有的四個師編制外,又把第九師這個絕對主力調到了第一軍裡頭,可謂是大大加強了第一軍的實力。

隨着制定了作戰計劃後,陳敬雲又是宣佈晉升沈綱爲上將軍銜。

雖然沈綱之前已經預料到會有這個事情,但是真正到了今天后,沈綱還是激動無比,這可是陳敬雲授予的第一個上將軍銜啊,這代表着什麼,就是代表着他沈綱就是國民軍中的第一人。

至於陳敬雲,雖然他自己繼續標榜爲軍人,還自封了元帥軍銜,但是實際上很多人都已經不把他當成軍人,而是把他當成了和孫文,袁世凱一樣的政治人物了。所以沈綱也是很自覺的把陳敬雲的元帥軍銜給忽略了過去,至於南京共和政府中的另外兩個上將,唐繼堯和陸榮廷,他們和國民軍說白了就是合作關係,可沒有什麼嫡屬關係,所以說到底,沈綱還是把自己當成了國民軍裡的第一個上將。

晉升辭官總是讓人心情愉悅的,這一天裡陳敬雲除了晉升了沈綱這一個上將外,還晉升了徐離善、李連陽這兩個中將,然後大手筆一揮就是晉升了十幾個少將,裡頭就包含了兩個師長,五個混成旅旅長,兩個軍參謀長。再者,一直擔任作戰司司長的陳儀也總算是被陳敬雲放到了野戰部隊裡頭,而且和前任的作戰司司長一樣,一到部隊裡他就是當上了師長,任職第六師師長。

而作戰司司長的位置則是由總務司司長郭恆思少將接任。

這一次的擴大會議過後,國民軍的則是繼續在前線和北洋軍交戰,自從數天前北洋軍在江北戰敗後,馮國璋率領了近三萬人的殘部北逃,雖然國民軍在後頭極力追擊,也迫使馮國璋不得不派出了數千人來再一次斷後,這股斷後的北洋軍自然是被國民軍吃了個一乾二淨,然而馮國璋也利用這個機會率領剩餘的兩萬多人的殘部和徐樹錚的第十一師取得了匯合,並且在滁州以北數十公里外站穩了腳跟。

這個時候國民軍的主力還在滁州以南呢,追擊北上的不多一個第二師、爲了部隊冒進而受到損失,國民軍是準備等待主力抵達後再繼續進攻。

“這段時間的追擊行動中,雖然我軍將士用命,但是受限於後勤部隊和騾馬的不足,前線部隊的快速行軍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陳儀在昨天前往合肥赴任之前也和我說過,我軍的後兵力短缺,騾馬嚴重不足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軍的機動能力!”剛被陳敬雲晉升爲上將的沈綱面無表情的說着,但是語氣依舊顯得輕鬆愉悅。

陳敬雲聽罷後拿過報告看了起來,國民軍的後勤力量不足是現實,他也知道,由於國民軍缺乏大量的軍用騾馬,甚至連炮兵團需要用到的騾馬都無法滿足,更別說日常物資的運輸了。爲了滿足軍用物資運輸,國民軍可是在轄區內蒐羅了大量的民間牲口,別說馬匹、騾子這些了,甚至驢子都拉來用了,但是依舊很難滿足軍隊的龐大需求。

再者由於國民軍中的輜重、工程等輔助部隊的編制向來比較小,而是很多時候都是配發步槍直接當成了步兵來用,這本來是學的北洋軍,但是隨着國民軍規模越來越大,前線部隊的兵力越來越多,後勤運輸力量不足的問題就是日益凸顯了。

現在國民軍的舊有1912年的步兵師編制中,總兵力大約在九千五百人,但是輜重營才五百人左右,也缺乏騾馬。這在靜態的戰線作戰還好,但是一旦需要大範圍機動的時候就會嚴重拖累部隊的戰鬥力,甚至會出現後方物資一大堆,但是部隊自身的輜重營無法把這些物資有效的運輸到前線。這個問題在第九師中更爲嚴重,第九師可是擴編了一倍的輕重機槍和迫擊炮的火力,但是相應的後勤力量卻是沒有增加太多,導致第九師的機動作戰能力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再者這數個月來的作戰中,參謀部發現第九師這種簡單的擴編火力是不行的,但是原有的步兵師機槍和迫擊炮的火力太差,編制的改進是必須的,所以沈綱和陳儀等人商量了多時後,纔拿出來了一個新型步兵師的編制。

然而這個步兵師的編制卻是引起了衆多的反對,因爲國民軍現在正處於戰爭期間,每支部隊都在進行着戰鬥,可沒有時間停下來進行部隊編制上的大範圍調整,不得已之下,參謀部只是建議對暫時沒有作戰任務的部隊進行編制的實驗,比如警衛師,比如正在休整第五混成旅、第八師等部隊,而前線作戰的部隊暫時不納入改編。

新型編制的根本目標還是擴充部隊的火力和後勤力量,所以準備對原有的1912年步兵師編制中,把輜重營擴編爲輜重團爲一千人,工程營的人數增加到八百人,騎兵營調整爲轄三個騎兵連的五百五十人編制,營屬支援火力增加到六挺輕機槍,四門六十毫米迫擊炮,團屬火力增加到八挺重機槍,八門毫米毫米迫擊炮。並在營轄設立輜重排,在團轄設立輜重連。原本的炮兵團火力不變。

如此變化後,一個標準師就能夠擁有五十四挺輕機槍,五十四門六十毫米迫擊炮,二十四挺重機槍,二十四門八十毫米迫擊炮。這個火力提升的並不多,還不如之前的編成的第九師,但是相對比而言還算可以。

其實最大的變化就是極大的增加了後勤人員,總人數將會達到接近一萬三千人,這個數字甚至和火力更強的第九師相同。

可見這次的編制變化核心除了加強火力外,就是爲了增加後勤人員,保障部隊在大範圍機動時的補給能力!

對於沈綱等人提出來的編制問題,陳敬雲考慮許久後才批准了,並準備在第八師、第六師、警衛師內試驗。

畢竟這個編制一旦實行的話,國民軍的各師就會憑空多出了三分之一的兵力,而且這一部分兵力並不能直接增加國民軍各師的火力,增加的好幾千人都是輔助兵力。而這部分輔助兵力在國民軍的以前作戰中,一般都是由後勤部組織的民夫擔任,而不是各師的輜重營和工程營等專業後勤部隊,而參謀部爲了避免增加後勤人員帶來的兵員緊張,所以就直接和後勤部聯合,把後勤部的民夫運輸隊直接改編爲輜重部隊納入各部隊管轄。畢竟參謀部下屬各地新兵營裡面的新兵訓練的兵力也是有限的,而且大多數都是作爲戰鬥力補充到各部隊中,不可能直接拿出好幾萬人來填補各部隊的後勤部隊的空缺。

國民軍編制的調整並沒有很快,而參謀部預期要把所有的部隊調整完畢的話,少說也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而這兩個月內會發生什麼那是誰也不知道的,自打江北戰役中國民軍擊敗了北洋軍後,國內局勢又是風雲涌動,國人一看北洋軍都被國民軍打敗了,心裡頭自然就是認爲陳敬雲就統一中國。

就連唐繼堯和陸榮廷兩人也是悄然的對陳敬雲示好,當然同時免不了的向陳敬雲要錢要槍。

尤其是唐繼堯,更是要求向陳敬雲提出了一大批的軍械採買,滇軍在四川打的很艱苦,各方面的損失都很大,除了從國民軍手中採購槍械補充損失外,唐繼堯也是給陳敬雲發電,候着臉皮向陳敬雲要錢要補給。

陳敬云爲了維持表面上的南方統一大局,雖然心裡不願意但是也給唐繼堯送去了部分彈藥,至於錢那就是不給了,反正給了他錢唐繼堯也得拿出來向國民軍採購軍火。

而在這風雲涌動中,盤踞廣東西部的龍濟光發表通電,稱擁戴陳大總統,堅決支持南京共和政府的統一,並且很爽快的接受了陳敬雲給的第二十四混成旅的番號。

龍濟光自從去年從廣州敗退到粵西地區後,國民軍非但對他進行趕淨殺絕,反而還是悄悄的和他做了幾筆生意,賣給了他好幾千支的步槍和幾門山炮。而盤踞粵西的龍濟光自然就是陸榮廷的心腹大患,桂軍長期在南寧和廣東西部駐紮的部隊就是和龍濟光交手多次,但是龍濟光這人也光棍了,和桂軍幹了幾場後也沒損失太大,愣是保住了一快地盤,甚至還想着渡海把海南給佔了。

不過海南早在國民軍拿下廣州後,就在海軍部隊的配合下登陸了海軍,現在是第十四混成旅的一個營駐紮在海口,不過還把海南原來的地方部隊改編爲了一個海南守備團。雖然說國民軍在海南的實力不咋地,但也不是龍濟光可以拿下來的。

這隨着時間慢慢過去,龍濟光雖然一直盤橫在粵西這小地方,但是一直盯着國內局勢呢,等陳敬雲一宣佈北伐後,他就是想着,陳敬雲在南方諸省的老大地位是當定了,自己之所以還能在粵西帶着也和陳敬雲的暗中支持分不開。後來就索性直接投了國民軍。

歷盡數次說和後,龍濟光就是接受了陳敬雲的條件,龍濟光的八千多人的部隊精簡爲一個混成旅,陳敬雲給他一箇中央陸軍第二十四混成旅的番號,任命龍濟光本人爲少將旅長,並率部繼續駐紮欽州。並且龍濟光還得接受南京派遣而如來的諸多軍官到第二十四混成旅中任職。

龍濟光這可和陸榮廷以及唐繼堯不同,唐繼堯和陸榮廷現在和陳敬雲可是合作關係,雖然名義上位居陳敬雲之下,但是陳敬雲可不能向廣西和雲貴派遣官員,更別說向桂軍和滇軍派遣軍官了。而這個龍濟光則是投誠國民軍,是要納入國民軍的體系之內,雖然龍濟光還可以繼續擔任旅長,但是陳敬雲也是要派遣軍官去任職的。

龍濟光也算是相同了,窩在粵西這個鬼地方是真沒什麼出路的,繼續這樣下去不是被桂軍滅掉就是被國民軍滅掉,還不如撐着現在手裡還有着八千多人軍隊的時候要個好條件,現在好歹也算是個少將師長了,儘管比以前北洋任命的中將師長差了一大截,但是現在這時候,還有誰把他的北洋軍銜當會事啊。

現在當了個少將後,龍濟光也是得到了陳敬雲的親筆信,說是既往不咎,這才讓龍濟光放下心來。這些年也撈了不少錢,夠他揮霍一輩子的了,所以龍濟光想着就算以後不能和沈綱他們那樣高升,但是這一輩子的榮華富貴是毫無問題的。

第502章 大會戰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575章 伏擊戰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665章 五星勳章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36章 軍服肩章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351章 蔡凝(二)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390章 各方爭奪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1055章 分析(一)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1034章 變化第352章 蔡凝(三)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744章 f5戰鬥機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1010章 破碎的水晶(五)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848章 空襲!!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212章 大戰(二)第350章 蔡凝(一)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454章 狐狸精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66章 福寧公司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第134章 海軍處(一)
第502章 大會戰第225章 參謀部總長(一)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575章 伏擊戰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665章 五星勳章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36章 軍服肩章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307章 基礎行業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737章 1939年的夏天第407章 拖拉機和坦克第351章 蔡凝(二)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390章 各方爭奪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990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1055章 分析(一)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578章 總動員(二)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1034章 變化第352章 蔡凝(三)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744章 f5戰鬥機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1010章 破碎的水晶(五)第224章 戰爭和錢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926章 美國人的震驚第634章 雪地煙火(一)第1009章 破碎的水晶(四)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848章 空襲!!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544章 民族主義失控第393章 保存實力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212章 大戰(二)第350章 蔡凝(一)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454章 狐狸精第1007章 破碎的水晶(二)第229章 外交酒會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66章 福寧公司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第134章 海軍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