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

在1914年財政預算當中,財政部預期將會有超過一億八千萬元的傳統財政收入,另外還有鴉片、菸草、藥業等特殊稅收,這一部分的數額非常高,三者加起來高達三千五百萬元。另外去年財政由於得到了大批的美國貸款支持,到了1914年度還剩餘三千萬元的餘額。簡單說,1914年陳敬雲可以支配的財政預計將會達到兩億四千五百萬元左右。

當然這個預期數額並不是固定值,而是可能隨着國民軍的地盤擴大或者縮小而隨時改變,另外這一部分數額並沒有算上‘統一債卷’的發行收入,這一部分可能也會有着至少上千萬,甚至兩三千萬元的收入,這的就得看國民軍在戰場上的表現了。

總體而言,1914年的南京共和政府的財政情況要比1913年的財政情況好很多,主要是因爲地盤擴大半數還多,新增了江西、安徽、江蘇等省的收入,雖然這幾個省份因爲戰亂而無法提供更大的收入,但是好歹也能提供一部分。另外福建、浙江、廣東三省以及上海這個直轄市日漸平穩,尤其是浙江和上海的經濟復甦速度極快,歷盡兩年平穩之後浙江的財政情況有望在今年恢復到前清宣統二年時的水平,而上海市的經濟發展更是超過了前清時代,僅僅上海市一個地方就提供了超過一千五百萬元的稅收,而財政部對安徽財政收入預計也才兩千萬元而已,其中固然有着安徽遭遇戰亂的因素在,但是已經無法否認上海作爲中國第一大城市所展現出來的經濟活力有多麼龐大了。

相對比而言,杭州、福州乃至被作爲臨時首都的那南京都是遠遠不如的,非要比的話,也就廣東的廣州還拿得出手,廣東的財政收入向來是非常高的,而廣東的財政收入的主要部分都是集中在了廣州以及周圍地區,廣東的其他大部分地區並不能爲廣東的財政提供多大的助力,這也是爲什麼陸榮廷雖然佔據了廣東西部依舊窮的叮噹響的原因所在,因爲富裕的廣州以及周邊地區都是掌控國民軍手裡。只是如此的廣州相對於上海來說也是不如,只是不會向其他城市一樣差距那麼大而已。

廣州以及周邊的珠三角地區、上海周圍地區的長三角地區已從前清時代開始就已經成爲了中國的經濟龍頭地區,其中上海、杭州、南京、蘇州、常州等城市組成的長三角南部地區集中了中國超過百分之八十的輕工業,超過百分之五十的重工業。

而作爲國民軍體系中地位較爲特殊的福建,限於交通和本省的資源等因素,發展潛力遠不如其他地區,雖然一開始作爲陳敬雲的起家的地方而發展了部分的輕工業和重工業,但是現在份額都不大,輕工業還好,但是重工業方面已經開始向長江流域轉移。

當年以福州兵工廠爲源頭建立起來的國民軍重工業體系早已經不是侷限在福州一地了,最爲代表性的東南鋼鐵公司已經把未來的發展方向放在了馬鞍山地區,而現在在上海也有一個鋼鐵廠開始量產,現在在福州的鋼鐵廠規模已經開始縮小,大量的技術人員和設備開始往上海、馬鞍山搬遷。

而其他幾家重要的重工企業更是早就搬離了福州,比如上海動力公司從一開始就是設立在了上海,福樂電氣公司已經把總部設立在了上海,而旗下的幾家主要工廠也是設立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區,在福州已經沒有主要工廠了。

至於其他的比如太平洋航運公司、哈德門菸草公司大多也是把公司的總部搬遷到了上海,而華夏銀行、東南鋼鐵公司則是把總部搬遷到了南京。

福建的工商發展除了最開始的一年內呈現爆發式增長外,在隨後的兩年裡卻是發展不大,甚至各大企業的總部都是陸續搬遷到了上海或者南京。

而其中最爲重要的福州兵工廠由於軍工生產任務緊張,所以纔沒有得以搬遷而已,但是福州兵工廠的重要性已經在迅速下降,爲了進一步提高軍工生產的質量和數量,陳敬雲早就已經開始籌劃在長江流域地區設立新的兵工廠。

由於是軍工生產,所以這並沒有納入到工業發展初綱當中,而是納入到了華夏銀行自身的發展規模當中。

華夏銀行已經預備在南京、馬鞍山一帶選址建設兩個大型的綜合性兵工廠,一個生產步槍、子彈、輕重機槍等輕武器,而另外一個則是注重於火炮等重武器的生產和研發。這兩家兵工廠的投資額非常大,南京輕武器兵工廠的預計投資額爲三百萬元,而馬鞍山重武器兵工廠的投資額將會達到四百萬元。

要知道這個投資額只是單純的對兵工廠進行投資,將來這個兵工廠也只會專注於武器本身的生產和研發,並不包括諸多附屬部門,不會向當初建設漢陽兵工廠或者福州兵工廠的時候,一建就是要建立包括採礦、鍊鋼、炸藥、機械等幾乎所有重工行業的部門。

華夏銀行早已經是把這些附屬部門分開來各行其職,未來的兵工廠會專注於武器本身的研發和生產,不會弄一整套的重工業體系,所以如此一來,這兩個專業兵工廠的投資額雖然不如當初漢陽兵工廠那麼多,甚至都不如陳敬雲歷年來往福州兵工廠投下去的錢多,但是效果卻是不小,至少這兩個兵工廠建成後產量將會遠遠超過福州兵工廠的產量,到時候可以做到基本滿足國內軍隊的武器彈藥需求。

如此一來,福州兵工廠的作用也就不斷下降了,加上其他重工業都陸續搬走,福建的工業發展已經陷入了停頓的狀態,這樣一來,能夠貢獻的財政收入也就和前幾年沒有太大差別了,只有一千五百萬元左右,只相當於上海一個市。

另外在各國當中被作爲財政收入大頭的海關,卻不能爲南京共和政府貢獻太多的收入,雖然經過了關餘談判取回了一定的關餘,但是各國眼裡要求這一部分關餘在現在的中國內戰期間只能用於教育、民生等事項,並不能歸算到普通財政收入裡頭,更不能說去充當軍費的。有了這些限制外,銀行團也不是把全部關餘都交給陳敬雲,而只是一部分而已。

1914年的財政預算裡頭,陸軍拿走了一億元,海軍拿走了六百五十萬元,空軍也分了三百五十萬元的軍費,這些加起來就是一億一千萬元的軍費。而實際上,這些還只是表面上的軍費,也只是從傳統財政上分來的軍費,陳敬雲手裡頭上還有菸草特別稅三千多瓦以及美國方面的貸款三千多萬元,這些錢並沒有納入到傳統財政當中,而是陳敬雲準備拿來當緊急戰爭費用的。其中海軍的1914年度、1915年度分兩次撥給的造艦專項款共伍佰萬元就是從這裡撥出去的,而剩下的大部分錢也會當成戰爭費用。

如果林林總總全部加起來的話,那麼今年陳敬雲可以對陸軍、海軍、空軍三軍一共投入的軍費將會超過一億六千萬元,如果必須的話,那麼陳敬雲還可以繼續大量的發行統一債券,到時候弄個兩三千萬應該也是可能的,如此就能夠進一步的增加軍費支出。

當然了,這說的只是最大額度,並不是說國民軍就一定能夠花掉那麼多的錢,這可不是一塊錢幾塊錢,而是一億多元,要知道去年仗打的那麼厲害,國民軍一共也不過花了八千多萬的軍費而已,而今年的一億元軍費的預算也是根據去年的數額來預計的。

而實際上,今年可以預計的是,國民軍已經不太可能在國內遇到和去年一樣的北洋軍這種對手,今年裡的北洋軍已經完全失去了戰鬥力,除了湖北那邊外,參謀部已經判定其他地區得北洋軍組織不起來大規模的抵抗和國民軍進行決戰了,就連北京方向都不可以。

今年以後,在國內戰場上國民軍所面臨的是和北洋軍的收尾之戰,包括湖北那邊,然後還有山東、直隸、東北等地區,進軍這些地方的時候也會爆發一些戰爭,但是絕不會出現和江北戰役、蚌埠戰役乃至徐州戰役的那種動輒十餘萬人的規模了。至於短時間內對其他軍閥開戰,這個暫時還沒有納入陳敬雲的考慮範圍之內,就算一切順利,要收拾其他軍閥的話也得先用政治手段,然後一個接着一個慢慢收拾,他不像和袁世凱一樣腳跟都沒有站穩就和全部地方軍閥開戰了。

但是除了國內戰爭外,陳敬雲的心裡還擔憂着另外一個地方,如果說歷史沒有出現太大的變動,那麼今年內歐洲就會爆發戰爭,而到時候身爲英日同盟中的一員,日`本也會參戰並對德國在遠東地區的所有殖民地發起進攻,而其中最爲重要的自然是中國山東的青島。

如果說陳敬雲對此不作出任何反應的話,那麼日`本人就會肆無忌憚的在中國的土地上進攻青島,繼而從德國人手中繼承青島利益,而這一點是衆多中國人都無法忍受的,而普通民衆無法忍受的時候,身爲表面上的中國當家人他陳敬雲的日子就會不好過。所以儘管陳敬雲現在還拿不定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未來的麻煩,但是早作準備還是有必要的,而這個準備也就是軍隊了,只有手裡頭保持了一支強大的軍隊,那麼纔可能在未來的事態發展中站穩腳跟,然後爭奪屬於自己的利益,屬於中國的利益。

第33章 羅漓心思第187章 上海亂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864章 慘烈(一)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10章 密議(二)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456章 北巡(一)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665章 五星勳章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1053章 戰損(一)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84章 人事任命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41章 南下北上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36章 軍服肩章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575章 伏擊戰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48章 山東亂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763章 戰時經濟(一)第51章 胡陳之爭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36章 軍服肩章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1046章 坦克對決(一)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55章 內部爭鬥(一)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82章 左將軍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39章 關餘貸款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
第33章 羅漓心思第187章 上海亂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620章 北平王庚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864章 慘烈(一)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10章 密議(二)第518章 華夏銀行重組風波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456章 北巡(一)第240章 軍事會議(二)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1047章 坦克對決(二)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895章 制導時代的來臨第885章 琉球作戰計劃第665章 五星勳章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1053章 戰損(一)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75章 冬衣風波(二)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84章 人事任命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41章 南下北上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36章 軍服肩章第441章 一億元軍費第575章 伏擊戰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48章 山東亂第605章 巡視之蕪湖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772章 高歌一曲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763章 戰時經濟(一)第51章 胡陳之爭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168章 海軍變節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36章 軍服肩章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993章 大勝大敗(三)第1046章 坦克對決(一)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747章 日本的選擇(一)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258章 設軍任免(二)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55章 內部爭鬥(一)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82章 左將軍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138章 授銜授勳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39章 關餘貸款第293章 孫黃李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