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收降黃忠

黃忠冷哼一聲,不復再言,欲再催馬衝下與我撕殺,這時我兩人的位置正處於山崗的斜面上,黃忠在上,我在下,黃忠要想殺我,須俯衝直下才行,我一兜馬繮,正要圈馬錯開黃忠的攻勢,然後再從側面斜刺於他。

忽然間,黃忠的戰馬在奔跑中一個踉蹌,前蹄跪倒將黃忠直摔於馬下,我見勢將長矟一翻,挑落黃忠的頭盔,然後將矟尖架於黃忠咽喉之上。

我道:“事已至此,老將軍何苦再作無謂之爭?”

黃忠髮髻散亂,雙眼緊閉,仰天長嘆一聲,道:“磐弟,兄雖有心殺敵,然無力迴天,汝之恩情,我只能來生再報答了!”

說罷,將脖子一挺,便欲撞上矟尖自盡。我不及防備,急忙使力回抽長矟,好不容易生生收住矟勢,自已卻差一點從馬上掉下來。想不到性情如此忠烈,看來要想使黃忠歸降,我還需費一番思量才行。

我下得馬來,近前說道:“老將軍若想一死,又何須如此,你我雖爲敵手,然我心中也是服膺老將軍之忠義,只是以將軍之威名,即便是死,也得沐浴更衣,再祭拜過先祖後方可,這比之現在污穢一身的死法,豈不強過甚多?”

我觀黃忠言行,知其死志已瞑,若是以高官厚祿求生之念許之,必更堅黃忠以死相報的決心,古人崇祖,以光耀門庭,不污先人之名爲節,今我假借祖宗禮法說他,或可讓他暫時打消死的決心。

黃忠聽我之言,許久默然不語,我知他心中已爲所動,忙收起長矟,令軍卒牽過一匹馬來讓黃忠座乘,在方纔的一輪衝擊中,黃忠的那匹戰馬在不堪衝撞,已然扭斷脖子倒斃了。

我軍紮在攸縣城外的營寨經過一夜的撕殺後,已不成樣子了,我與甘寧、劉曄、李通諸將會合,率軍進入攸縣休整。

在李通的陪同下,我與黃忠到了劉磐的府邸,這裡暫時被改成了休歇的住所,我是第一次來,而黃忠卻是相當的熟悉,進了府門,黃忠徑直進了偏房,看來那裡是他經常留宿的地方。

激戰過後,我也乏了,卻還不得歇,劉曄、李通還在等着我處理軍務,我一邊吩咐軍士把好各處要口,一邊向李通詢問起昨日戰況。

原來昨晚李通率部伏於城外密林之中,起始見東門大開,一彪人馬摸黑出來,隱隱有二千餘人,半個時辰後即是我軍營寨火起,撕殺聲一片,至下半夜,攸縣城頭忽然火把亮起,又有一支軍衝出城門,急急向喊殺聲處救援。

李通見城中連出人馬,雖看不清帶兵者是誰,但情形與料想的一樣,便一聲令下,率手下將士扮作敗兵,騙開城門,殺了爲數不多的守軍,佔據了攸縣。

再往後的事情我已知曉,自不待言。

安頓好進城兵士的住宿,天已近晚,我匆匆進得府邸,更衣完畢,這纔想起近半天末曾見到黃忠了,忙出房門欲往黃忠處探望。

行至院中,卻見幾株落梅之前,站定一人,身段偉岸,負手而立,原是黃忠,他定定的看着庭院中綻放的臘梅,若無所思,如今,這劉磐住處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會勾起黃忠的記憶吧。

我走到黃忠近前,苦笑道:“祭拜的香案我已着人準備好了,老將軍有何所需,儘管直言,我定照辦!”

黃忠面無表情,木然回答道:“多謝!”說完,便舉步往正廳而去。

我跟隨進屋,只見黃忠挽袖口拈起檀香,點燃持於手中,虎目含目,雙膝跪倒。

我勸道:“將軍可聞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適之理!”

黃忠神情安然,一臉寧靜,大聲道:“汝等以詭謀取勝,此大丈夫不爲也,此番我救友出險,爲主取義,世人必敬昂之,即便身首異處,又有何懼,汝多言無益!”

我見黃忠仍然執迷不悟,怒道:“老將軍若執意引頸一快,此易也,伸頸即可;我只可惜大漢傾危,子民流離之際,老將軍身爲堂堂七尺男兒,負一身武藝,然只知棄大義而取小利,以求所謂忠義之名,卻不知家國天下,此又有何可值得炫耀的?”

黃忠聽言,奮然而起,兩眼緊盯着我,怒喝道:“汝等舉兵犯我荊襄,我領劉使君之命征討之,此爲保郡安民之舉,有何不當之處?”

我道:“天下者,民之天下,何謂你我,能予民之利,使民安康,即是賢明之君,我以布衣貧賤之軀,領諸君起兵豫章,正是爲此。如今荊南狼煙四起,我等西來正是爲救民於水火,還百姓一個清平盛世,又有何錯?且如今天下大亂,諸候爭霸,此爲英雄輩出,正當奮起之時,以將軍之勇,劉表卻不重用之,致將軍屈尊荊南這等偏闢地方,此爲何堪,難道將軍就甘心默默無聞空老一世嗎?”

聽我如此一說,黃忠臉上的怒氣漸漸平息下來,我知道我的話已觸到了他心裡的痛處,如果能進一步動之以情、曉之以利的話,也許能打動黃忠之心。

我又道:“劉景升皇室宗親也,初平元年,得蔡、蒯襄陽宗族相助,匹馬入宜城,溫酒平蘇代、貝羽之亂,後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傳檄而定,此確爲雄略之舉,領袖之能,然由此始,劉景升治荊襄每以世家豪族子弟爲重,以寒門之士爲輕,從其帳下,出身行伍之士雖披甲浴血,奮勇爲先,卻仍不爲重用,此爲荊州之患也,張羨此番引長沙、桂陽、零陵之衆自立,雖出於私怨,但其中也與劉景升用人之法脫不了干係。老將軍在劉表帳下多年,屢立戰功,卻不過是偏將之職,此可爲明證。”

我這番話如鼓槌震於黃忠的心口,他的神情也隨着我言語間聲調的起伏而閃爍不定,在他心裡,原本堅定的求死信念動搖了,人生一世,雁過留名,無論是誰,都會希望能在短暫的生命裡留下一道屬於自已的痕跡,黃忠也是如此。

更何況,現在的他已年近五旬了,再留在劉表帳下聽用的話,結果只能是一個,那就是安心做一個默默無聞的低級武將,直至老死黃泉。

黃忠站立起身,眼睛望着香案上祖宗的靈位,久久不語。

我見黃忠心有所動,續道:“老將軍若執意赴死,我也不強攔,只是將軍死之後,不知留質長沙的婦孺幼子依往何處,以後又靠誰來撫養,將軍可否安排妥當?”

說罷,我擡步轉身欲離去。

在黃忠猶豫不定的關健時候,我這最後的這幾句話,是以親情來勸慰黃忠,相信他聽了不會無動於衷的,不管黃忠會怎麼想,不管他做出怎樣的決定,對於我來說,該說的,我都已說完,該做的,我已都做了。

然後,我只能等待。

跨步,走出房門,我聽到黃忠一聲嘆息,道:“也罷,罵名千古由得後人評說,黃忠這就歸降便是!”

我大喜,忙轉身上前,扶住黃忠雙臂,道:“老將軍此言當真?”

黃忠道:“大丈夫一言九鼎,怎能妄言!”

“今我得漢升助,實如昔日高祖得韓信也,來人,給我擺上酒席,今夜我與老將軍暢飲之!”我高興得一跳跨出門外,忙吩咐親衛準備酒宴。

周魴聽我呼喚,從門外閃出,稟道:“酒宴屬下已早擺好,主公這就可與黃老將軍盡飲一番,若有不夠之處,主公吩咐下來,我即去採辦。”我想不到周魴辦事如此利索,早就安排好了酒宴,看來我提拔他到我身邊來,是選對人了。

鏊戰過後,三軍俱疲,我一面差人往長沙張羨處通報戰況,另一面急令尚留滯於廬陵擔任後隊的三千山越兵起程來援,攸縣這一戰雖然勝了,但是卻辛苦異常,要想在荊南有所作爲,單憑我這區區四五千兵恐不夠用,增兵已勢所必然。

我軍在攸縣稍作休整,這時斥候來報廬陵部慕沙公主領着本部三千精兵趕來,此次山越族領兵之將我本指定的是舊城部的費棧,他歷經戰陣,每遇惡戰必奮力爭先,當是一員勇將,現在卻不知何故換成了慕沙引兵來援。

不及細想,我忙整衣迎出城外,遠遠的只見塵頭起處,當先一員女將,在馬上英姿勃發,飛馳趕來,正是慕沙,只見她頭戴鳳冠,身披堅甲,騎着一匹渾身雪白的戰馬,轉眼已近我身前。

自在廬陵訂下婚事後,我除了在過年時與慕沙見過外,已近二月不曾相見。

若說心中不想,那是慌話。

若說心中每時每刻都在掛念,那也是慌話。

在慕沙飛身撲進我懷裡的這一刻,在她用貝齒在我頸間狠狠的咬出一道道血印時,我知道,不管我內心深愛的人是誰,慕沙已用她自已的方式鉻下了深深的印跡。

情網無邊天涯,不關天上的風與月。

這愛與不愛,其實哪裡能理得清、道得明。

我逃不脫。

掙不開,這情字的枷鎖。

或許我已沉迷其中,根本就不想掙脫。

等我醒悟過來周圍有數千將士在等着看好戲時,已爲時晚矣,我擡眼看到的,除了劉曄好整以暇的神情外,沒有別的。

在慕沙援兵到達攸縣的第二日,我接到了長沙太守張羨的再一次告急文書,文聘聞知攸縣失守後,向坐鎮江陵的蒯良求援,結果蒯良從江陵調集二萬水軍沿洞庭湖南下,進逼長沙,得到增援後的文聘孤注一擲,以近五萬精銳的兵力猛攻長沙,希望搶在我軍到達之前,攻克長沙,以求一戰決勝,瓦解守軍鬥志,以平定荊南之企圖。

情況危急,長沙素爲荊南之重鎮,民殷府豐,人口衆多,若張羨不支長沙失守,則文聘軍可以長沙爲基,調運糧草,徵召兵力,再南攻桂陽、零陵,並切斷各郡往來之通道,如此一來荊南之局已爲劉表所控,此實非我所願也。

只有在荊南相峙不下的情況下,我軍纔會有機可乘,張羨的告急我不能不理。

但若就這樣往長沙城救援,難免會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兵員與財力的戰事中,那樣即便勝了文聘,也將自傷八百,這種結果是張羨所期望的,卻不是我所尋求的目標。

況且,我軍若長期留駐荊南,豫章守備空虛,若是孫策、袁術哪一家騰出手來,攻擊我豫章後院,則我救無可救,將悔之不及。

因此,荊南一戰,須以速戰取勝,非奇謀不能破強敵也。

從江陵到長沙這一線,蒯良蒯越沿路佈下重兵,長沙城下又有文聘這等驍勇之將,若是按常理往長沙與張羨會合,則戰事持久,速勝實如水中望月,可夢不可求也。

蒯異度雖爲文人,但用兵卻穩妥得很,佈防滴水不漏,我要破敵實非易事。

看來只有調動劉表軍的兵力,才能讓其露出破綻來。

我盯着手繪的山川地圖,惴度再三,終於下定了決心。

小雪初晴了,乍暖還寒時,荊南的天氣如同這遲開的落梅一樣,陰晴不定。

建安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我令劉曄領五百兵士打我旗幟,假作援兵,大張其鼓向長沙進發,以惑文聘。

三月初一,我引主力與甘寧、黃忠、慕沙、李通諸將渡湘水西進,過湘潭,然後穿過巍巍羣山,直取百里之外的武陵。

武陵,位於長沙以西,沅水之畔,境內山嶺崎嶇,道路十分難走,山嶺之地又多有蠻族聚居,兇悍異常,常常滋擾郡城,全郡人口稀少,戶不足萬,也正如此,劉表駐防武陵的兵力不多,只有約一千來人,我大軍如能順利趕至城下,武陵可下矣。

豫章郡地理寫作感言與新書公告新三回顧和今後情節發展(六)第一百三十五章 郤月大捷(上)第九十五章 吳中刺客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間計第一百九十六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三十四章 四渡沔水孫策定江東路線第二百三十三章 赤壁(七)第二十八章 長遠之慮第一百零三章 坐領江東第一百一十章 英雄美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吳楚爭霸第二百一十五章 力斬曹使第一百五十九章 執子之手第一百二十三章 亂世梟雄第六十一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六十四章 水攻計(下)第五章 生死兄弟第七章 金蟬脫殼第五十七章 絕色佳人孫策攻伐江東示意孫策陰襲皖城第十一章 獨闖虎穴第五十三章 吳下阿蒙新三回顧及今後發展的取向(一)第二百零八章 向北向北第一百八十二章 各奔東西第六十二章 伊人是誰第四十三章 千里來援第七十八章 叛敵者死第三十六章 巴丘隱士第五十二章 半渡而擊第五十章 北伐序曲第九十一章 風起雲涌第六十章 亂世情緣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隆中對第八十三章 生死豪情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謀詭計第二百二十九章 赤壁(三)第九十六章 霸王末日新三回顧及今後發展的取向(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圍魏救趙第二十章 大戰在即第二百章 天羅地網第二十二章 百騎踏營第四十一章 決戰長沙第十九章 屯田安民第一百六十六章 神機軍師豫章郡地理第二百一十八章 郭嘉遺計第四十八章 霹靂戰車第六十六章 冢中枯骨第二章 英雄好漢第八十九章 無良神醫第一百五十二章 弱水三千第一百六十三章 水攻計(上)第一百七十章 第二戰場第四十九章 痛失良機第五十一章 龍爭虎鬥第一百零七章 救命稻草第一百零一章 自毀長城第四十五章 零陵神童第二十六章 誰是駙馬第一百九十五章 詐降詭計第四十四章 少年名將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漢丞相第二百一十五章 力斬曹使第二章 英雄好漢第一百八十六章 巴郡嚴顏第六十七章 逍遙津(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赤壁(二)第四十八章 霹靂戰車第二百零六章 並肩禦敵第九十六章 霸王末日第一百一十八章 淮水誓言第四十章 牛刀殺雞新三回顧及今後發展取向(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巴郡嚴顏第二十章 大戰在即第六十九章 臨淮魯肅第一百九十九章 機關算盡第一百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一百三十二章 少年諸葛第八十章 智取秣陵第一百一十四章 雪中奇襲第二百零七章 壯士扼腕第一百四十八章 漢賊高寵第五十七章 絕色佳人第五章 生死兄弟第一百六十一章 血肉之軀第七十八章 叛敵者死第二百三十二章 赤壁(六)第五十八章 遺孤安在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隆中對漢末——三國地形第二百二十四章 十日十夜第一百三十八章 子龍南歸
豫章郡地理寫作感言與新書公告新三回顧和今後情節發展(六)第一百三十五章 郤月大捷(上)第九十五章 吳中刺客第一百八十五章 離間計第一百九十六章 脣槍舌劍第一百三十四章 四渡沔水孫策定江東路線第二百三十三章 赤壁(七)第二十八章 長遠之慮第一百零三章 坐領江東第一百一十章 英雄美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吳楚爭霸第二百一十五章 力斬曹使第一百五十九章 執子之手第一百二十三章 亂世梟雄第六十一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六十四章 水攻計(下)第五章 生死兄弟第七章 金蟬脫殼第五十七章 絕色佳人孫策攻伐江東示意孫策陰襲皖城第十一章 獨闖虎穴第五十三章 吳下阿蒙新三回顧及今後發展的取向(一)第二百零八章 向北向北第一百八十二章 各奔東西第六十二章 伊人是誰第四十三章 千里來援第七十八章 叛敵者死第三十六章 巴丘隱士第五十二章 半渡而擊第五十章 北伐序曲第九十一章 風起雲涌第六十章 亂世情緣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隆中對第八十三章 生死豪情第一百四十七章 陰謀詭計第二百二十九章 赤壁(三)第九十六章 霸王末日新三回顧及今後發展的取向(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圍魏救趙第二十章 大戰在即第二百章 天羅地網第二十二章 百騎踏營第四十一章 決戰長沙第十九章 屯田安民第一百六十六章 神機軍師豫章郡地理第二百一十八章 郭嘉遺計第四十八章 霹靂戰車第六十六章 冢中枯骨第二章 英雄好漢第八十九章 無良神醫第一百五十二章 弱水三千第一百六十三章 水攻計(上)第一百七十章 第二戰場第四十九章 痛失良機第五十一章 龍爭虎鬥第一百零七章 救命稻草第一百零一章 自毀長城第四十五章 零陵神童第二十六章 誰是駙馬第一百九十五章 詐降詭計第四十四章 少年名將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漢丞相第二百一十五章 力斬曹使第二章 英雄好漢第一百八十六章 巴郡嚴顏第六十七章 逍遙津(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赤壁(二)第四十八章 霹靂戰車第二百零六章 並肩禦敵第九十六章 霸王末日第一百一十八章 淮水誓言第四十章 牛刀殺雞新三回顧及今後發展取向(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巴郡嚴顏第二十章 大戰在即第六十九章 臨淮魯肅第一百九十九章 機關算盡第一百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一百三十二章 少年諸葛第八十章 智取秣陵第一百一十四章 雪中奇襲第二百零七章 壯士扼腕第一百四十八章 漢賊高寵第五十七章 絕色佳人第五章 生死兄弟第一百六十一章 血肉之軀第七十八章 叛敵者死第二百三十二章 赤壁(六)第五十八章 遺孤安在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隆中對漢末——三國地形第二百二十四章 十日十夜第一百三十八章 子龍南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