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_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基本原則

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基本原則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國家興盛,教育爲先。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是把我國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爲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是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爲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應把握以下基本原則:

(一)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爲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黨和國家提出並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要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堅持按照教育發展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重視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形成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格局。

(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爲基本導向

要堅持育人爲本、德育爲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展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提高全體國民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特別要切實加強德育工作,把思想道德素質放在首要位置,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爲習慣,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如果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那麼,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之魂。我們黨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的進程中,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賦予立德樹人以深刻理論內涵和全新時代特徵,意義非常深遠。今後教育領域的所有改革,都必須堅持立德樹人基本導向,始終高度重視教育和幫助學生打牢共同思想基礎、端正政治立場和前進方向、砥礪品德陶冶情操、激發歷史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個人成長成才與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緊密相連。

堅持立德樹人基本導向,本質要求是育人爲本、德育爲先、能力爲重、全面發展,盡力爲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爲有用之才,成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要求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行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標本兼治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這就是要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宏觀政策要求細化爲學校教育的具體安排,把中小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從過重課業負擔下解放出來,使其騰出更多時間探究思考、加強鍛鍊、瞭解社會、參與實踐。

堅持立德樹人基本導向,必須積極爲多樣化、個性化、創新型人才成長提供良好環境和機制。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以及推進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改革發展,清晰表明了我們黨關於促進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的政策基點。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必然要在更新教育觀念、理順結構體系、創新培養模式、加強能力建設、推動內涵發展上下功夫,全面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儘快辦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

(三)堅持教育公益性質

教育是關係社會公共利益,對全體國民、對國家和民族現在和未來具有重大影響的公共事業,政府負有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必須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規範教育收費,健全公共財政投入和保障機制,爲全體國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和條件。要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鼓勵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做好這

些工作,有利於全面發展教育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同時,推動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還必須進一步在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特別是農村教師素質,把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地發揮出來。教師應當爲人師表,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

(四)把促進公平作爲國家基本教育政策

促進教育公平,是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下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條件下,我國城鄉、區域教育發展還不平衡,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滯後狀況有待改變。對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部署深化教育領域改革時強調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促進教育公平,需要循序漸進和制度創新,既要把促進公民受教育機會公平擺在突出位置,又要善用政策手段促進公共教育資源配置公平,還要更加重視促進教育制度規則公平。要強化政府責任,優化資源配置,向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困難地區、薄弱學校傾斜;完善教育資助政策體系,着力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殘疾兒童少年、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受教育機會。

(五)改變“一考定終身”,把提高質量作爲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務

考試招生制度就是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的改革方向,着眼於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提出堅持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加快推進職業院校分類招考或註冊入學;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拓寬終身學習通道。相信這一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再跟進系列配套政策,將是我國教育考試招生制度系統性綜合性最強的一次改革,將顯著扭轉應試教育傾向,更加有利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科學選拔人才、維護社會公平,彰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終身學習、人人成才的理念,爲億萬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選擇和成長途徑,搭建符合基本國情的人才成長“立交橋”。

此外,要着眼於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大力實施素質教育。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特別要推進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使學生得到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和就業能力、創業能力。要加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明確各級各類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制定國家教育質量標準,形成科學的教育質量評價辦法和評價指標體系。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爲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着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着力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六)着力構建政府、學校、社會新型關係

實現國家和社會的協同共治,必須理清理順政府、學校和社會的關係。教育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任何一項改革都需要其他改革配套,否則就很難推進。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針對人才培養體制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學校制度改革、辦學體制改革、管理體制改革、擴大教育開放等進行統籌設計、系統推進。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把立足當前與兼顧長遠相結合,綜合改革與專項改革相結合,着眼於事關全局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有計劃、有步驟地紮實推進,確保教育改革的科學性、系統性,推動教育事業整體、和諧、可持續發展。注重協商、協調、協作、協同,並妥善處理好這些關係,這是我們推動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前提。比如政府要分權,理順政校關係,把重心向戰略管理方向轉移;政府要放權,抓大放小,要捨得簡政放權,把不該管又管不好的微觀事務向學校放權,推動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同時爲了預防“一

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要監權,善於運用法律、規劃、經費、標準等綜合政策工具進行監督、引導和問責。總之,要以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爲抓手,實現全社會的參與和共同治理。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進一步簡政放權,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特別是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動公辦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係和去行政化、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等等,都是亮點,必將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創造良好外部環境。要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係,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

“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強化國家教育督導,委託社會組織開展教育評估監測。”要穩步推進中央向地方放權、政府向學校放權,通過建立“管辦評分離”制度,明確各級政府責任,推進學校分類管理,規範學校辦學行爲,發揮社會參與作用,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範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政府將更多運用法規、規劃、標準、政策、公共財政、信息服務等手段,引導和支持學校發展。

“健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要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辦學體制,要求各級政府因地制宜採取多樣化政策措施,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進入教育領域,支持民辦教育事業發展,並積極鼓勵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公辦學校辦學,形成以政府辦學爲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

(七)教育頂層設計改革與基層首創試點改革相配套

教育問題主要反映在基層,而教育資源配置權限在上層,深化教育改革需要上下互動,把科學決策、改革試點、推廣宣傳相結合,協同推進,形成合力。

在中央和地方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建立健全政策協調機制,加強調查研究,加強統籌謀劃,加強頂層設計,科學確定改革的階段性目標、重點領域、配套政策措施以及路線圖和時間表,統籌協調好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方針和政策措施,根據區域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性,實現政策創新和重點突破,爲改革鬆綁,爲基層添動力,發揮對各地各校特別是困難地區教育改革的指導、引導、督導作用,保護和激發起基層教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人民羣衆蘊藏着極大的改革動力和創新智慧,是推動教育改革的決定性因素。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選點先行,發掘典型經驗,由點及面推廣,確保改革風險最小化,改革收益最大化,是長期教育改革過程中形成的寶貴經驗。要把改革試點與教育科研結合起來,選準主要問題,找準改革的關鍵環節,認真梳理研究各地各校對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見建議,總結教育經驗,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擴大改革效果,迴應社會關切,提振改革信心。

(八)把改革創新作爲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

教育事業要發展,根本靠改革。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需要我們堅決破除一切妨礙教育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束縛,建立健全充滿活力的教育體制機制。要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通過組織實施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積累經驗,有序推進教育改革。要尊重基層和羣衆的首創精神,鼓勵各地先行先試,激發教育發展活力。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法律法規,理順教育改革的體制機制,把着力點放在教育體制、法規的建設上,這是教育治理體系的範疇。教育治理要現代化,首先要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要面對現實問題,主動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內容,才能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各項教育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推進管辦評分離是現代教育管理制度的必然選擇,是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國的制度保障。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涉及人才培養模式,涉及教師教書育人,涉及學生全面成長,涉及國家怎麼選拔人才。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等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充分發揮了治理體系的效能。

(本章完)

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三、進一步明確深化醫改的重點任務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第五章 在轉變職能中建設服務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體制滯後的影響二、準確界定不同國企功能,調整國有經濟戰略佈局第五章 在轉變職能中建設服務型政府_二、優化政府組織結構三、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四、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五、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爲全面改革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三、激發社會組織活力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四、全面深化改革應遵循的寶貴經驗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一、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現狀與改革難點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二、制度是“美麗中國”建設的根本保證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一、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必要性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二、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一、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現狀、問題與基本原則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四、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三、加強法治,規範人與自然的關係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三、進一步明確深化醫改的重點任務二、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四、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法治觀念和法治能力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三、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三、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三、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四、堅持市場化方向,全面深化金融領域改革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二、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一、當前“城鄉差距”依然巨大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一、當前“城鄉差距”依然巨大三、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二、完善文化管理體制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一、對權力進行制約:歷程、意義與問題三、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現狀與改革對策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三、加強法治,規範人與自然的關係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三、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四、解決土地流轉問題,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三、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一、充分發揮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二、繼續圓夢的“現實挑戰”四、加強協調配合,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二、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一、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四、堅持黨的羣衆路線,發揮羣衆的改革主體作用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二、使市場在價格形成中起基礎性作用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二、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影響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五、推動國有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一、充分發揮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領導核心作用一、充分發揮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四、加強協調配合,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四、加強協調配合,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二、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實現形式第五章 在轉變職能中建設服務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體制滯後的影響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二、新形勢下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三、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爲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四、全面深化改革應遵循的寶貴經驗二、使市場在價格形成中起基礎性作用二、使市場在價格形成中起基礎性作用二、使市場在價格形成中起基礎性作用二、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點二、準確界定不同國企功能,調整國有經濟戰略佈局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二、繼續圓夢的“現實挑戰”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三、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三、激發社會組織活力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四、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四、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法治觀念和法治能力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現代財政制度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一、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階段性成果”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一、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三、加強法治,規範人與自然的關係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三、加強法治,規範人與自然的關係四、加強協調配合,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一、從社會管理轉向社會治理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四、全面深化改革應遵循的寶貴經驗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二、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二、制度是“美麗中國”建設的根本保證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二、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三、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現狀與改革對策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二、建設科學、公平、統一的稅收制度體系三、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現狀與改革對策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_三、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三、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現狀與改革對策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現代財政制度第八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三、積極培育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三、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三、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五、提高文化開放水平
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三、進一步明確深化醫改的重點任務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第五章 在轉變職能中建設服務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體制滯後的影響二、準確界定不同國企功能,調整國有經濟戰略佈局第五章 在轉變職能中建設服務型政府_二、優化政府組織結構三、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四、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五、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爲全面改革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三、激發社會組織活力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四、全面深化改革應遵循的寶貴經驗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一、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現狀與改革難點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二、制度是“美麗中國”建設的根本保證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一、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必要性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二、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一、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現狀、問題與基本原則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四、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三、加強法治,規範人與自然的關係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三、進一步明確深化醫改的重點任務二、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四、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法治觀念和法治能力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三、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三、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三、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四、堅持市場化方向,全面深化金融領域改革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二、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一、當前“城鄉差距”依然巨大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一、當前“城鄉差距”依然巨大三、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爲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二、完善文化管理體制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一、對權力進行制約:歷程、意義與問題三、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現狀與改革對策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三、加強法治,規範人與自然的關係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三、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四、解決土地流轉問題,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三、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一、充分發揮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二、繼續圓夢的“現實挑戰”四、加強協調配合,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二、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一、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一、促進以高校畢業生爲重點的青年就業四、堅持黨的羣衆路線,發揮羣衆的改革主體作用第十七章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_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二、使市場在價格形成中起基礎性作用第十五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_二、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影響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五、推動國有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一、充分發揮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領導核心作用一、充分發揮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四、加強協調配合,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四、加強協調配合,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第九章 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_二、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實現形式第五章 在轉變職能中建設服務型政府_一、行政管理體制滯後的影響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二、新形勢下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思路三、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爲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四、全面深化改革應遵循的寶貴經驗二、使市場在價格形成中起基礎性作用二、使市場在價格形成中起基礎性作用二、使市場在價格形成中起基礎性作用二、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三、全面深化改革的立足點二、準確界定不同國企功能,調整國有經濟戰略佈局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二、繼續圓夢的“現實挑戰”第七章 統籌城鄉,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_三、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三、激發社會組織活力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四、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四、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法治觀念和法治能力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現代財政制度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第一章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中國夢_一、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階段性成果”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一、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三、加強法治,規範人與自然的關係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三、加強法治,規範人與自然的關係四、加強協調配合,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一、從社會管理轉向社會治理第二章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立足點和寶貴經驗_四、全面深化改革應遵循的寶貴經驗第十六章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_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第十八章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_二、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第十九章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_二、制度是“美麗中國”建設的根本保證第十一章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_二、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三、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現狀與改革對策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二、建設科學、公平、統一的稅收制度體系三、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現狀與改革對策第四章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_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國企治理改革第十三章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_三、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三、我國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現狀與改革對策第六章 深化財稅與金融體制改革_一、建立和完善現代財政制度第八章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_三、積極培育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新優勢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三、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第十章 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_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第十四章 全面促進就業與創業_三、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第十二章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_五、提高文化開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