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舊督新督

提起晚清,特別是最後十年時,大多數人腦子裡想的都是清朝統治者是如何的無能,革命志士是如何的讓人熱血沸騰。

當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革命要比改革難,因爲革命要冒掉腦袋的風險。但事實上,改革未必就容易。任何的改革,它都會遇到正反兩方面的攻擊和阻力,激進的改革者往往指責當局敷衍欺騙,缺乏誠意,而頑固守舊者則詈罵改革過於孟浪輕率,不成體統。

當改革者被夾在中間,既需要左右平衡,又要推進改革,這需要何等的高超藝術?

革命烈士固然可敬可佩,但對國家做出貢獻的改革者,也不能加以漠視。畢竟,從最終的目的來看,他們是殊途同歸的,都是爲了國家強盛、民族振興。

也正是本着這樣的思路和原則,陳文強才既能與諸多清廷官吏結交相處,也能爲革命貢獻力量,在現實中,不斷變換着既是革命者,又是改革者的雙重身份。

當陳文強趕到廣州,再次見到張人駿時,名義上,他已經不是兩廣總督了。六十多歲的老人,顯得有些黯然,但面對陳文強,還強裝歡笑。

清廷的反應是迅速的,可見對再一次的慘敗的震驚和惱怒,新任兩廣總督袁樹勳已在赴職的路上,對張人駿的處置是去職歸鄉,沒有交部議處,還算是寬大了。

“老夫的舉薦,朝廷已經允准。”張人駿先是向陳文強賣了個好,隨後又意味深長地笑道:“張之洞大人亦向朝廷推薦,要朝廷重用於你,還有袁項城也附議老夫所奏。文強啊,看來你的聲名和才幹還是有頗多重臣青睞的。”

“多謝大人栽培、舉薦。”陳文強拱了拱手。停頓了一下,說道:“文強但知實心任事,可若沒有諸位大人的幫助提協,想來會是一事無成。”

張人駿沉默了片刻,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積弊太深、太多,非短期所能改變啊!所幸者,你洋務嫺熟、處世有道,所遇者又不是迂腐之輩。而老夫舉薦於你,在朝廷那裡能如此順利,原因嘛,我想你也能猜到。”

“西南革黨作亂,朝廷急於平息,財政卻又困難。只能依靠地方。”陳文強抿了抿嘴角,略有些譏諷的味道,“大人舉薦文強,文強感激。可此時此地,卻如同在火上烤一般。”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張人駿沉聲說道:“你若能盡心竭力辦好差使,功業可直追曾、胡、左等前輩。若是辦不好——”

“辦不好我就回瓊州,回上海。朝廷能奈我何?”陳文強開着玩笑,見張人駿瞪大眼睛苦笑搖頭。又繼續說道:“大人放心,我的脾氣性格是要麼不接,接了就要幹好。至於軍事方面,卻不是下官所長,最後打成什麼樣子,不好置評。”

“吳祿貞的才幹是有的。”張人駿沉吟了一下。說道:“而且他與你的交情不淺吧?讓他好生去做,這高官厚祿是不愁的。若能平定亂黨,青史留名也是平常。西南戰事,以後就要靠他這個陸路提督了。”

陳文強猶豫了一下,問道:“那李準李大人呢?”

“他是水師提督。便去管他的水師吧!”張人駿擺了擺手,嘆息一聲,“朝廷未降重罪,已是格外施恩了。能離開西南是非之地,這也是他所願。”

陳文強自然知道這其中的究竟,革命軍不過派人秘送了一張李準兒子在美洲的照片,便把他弄得心神大亂。戰不敢死戰,退又有朝廷降罪,實在是左右爲難。現在好了,他雖然丟了巡防營統領一職,沒了陸軍的兵權,卻不必再受煎熬了。

“或是沒有西南動亂,李准此時應已奉命巡視外海了。”張人駿稍有些遺憾地搖了搖頭,“可惜現在錢財、物資皆耗於西南,不知何時方能成行了。”

張人駿在忠君保國思想基礎上,敢於大義凜然,與外強不懈抗爭,維護國家主權。由於他在擔任兩廣總督時曾乘坐兵艦巡視南海諸島,故南海諸島中有一塊島礁被命名爲“人駿灘”,以做紀念。而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率船艦巡視西沙諸島,升旗鳴炮,並勒石立碑,也是奉了他的命令。

而英國商船在廣東梧州被劫,英醫被殺,駐京英公使屢向外務部詰責,外務部下札飭兵嚴捕犯民,優恤英醫,同時應英人之請,將粵東、兩江緝捕權歸英人統轄。捕權問題實爲喪權辱國,部電一到粵人大譁,請人駿爭回此權。人駿奏書達部,“外部先不允准,激動全粵.電質外部,奮爭多次,卒達收回之目的,人駿實爲有力焉”。

如果平心而論,張人駿和李準這些在歷史上被視爲革命敵人的清廷官員,卻於國有大貢獻。比如李準巡視南沙、西沙的資料和海圖,在百年後依然是重申外海島嶼爲中國神聖領土的有力證據。而被史書崇尚、讚美的革命者,又有幾人真正地於國有功?

“下官聽說日人偷佔東沙島,建輕便鐵道十餘里,機器、廠屋若干座,巡視外海、與日交涉似乎不可拖延。”陳文強沉吟了一下,慨然道:“下官剿滅南澳、饒平海盜,繳獲布匹、綢緞、茶餅等贓物,可發賣籌資,使李大人能儘快成行。”

對於巡閱海疆,陳文強以前便答應過幫助李準,只是後來因爲種種原因而未能兌現。現在,李準幾乎已經構不成對革命軍的威脅,陳文強倒想一舉兩得,既能讓他巡視外海,又能使廣東水師能遠離西南戰場。

“你能如此深明大義,不貪不吝,老夫實是欣慰。”張人駿捋着鬍鬚,點頭讚賞道:“袁大人接任兩廣總督,他雖重吏治,但實非廉吏——你好自爲之吧!”

張人駿欲言又止。只是隱晦地給陳文強提了個醒,袁樹勳是要打點的,可不象他。

“下官明白。”陳文強淡淡一笑,又誠懇地說道:“瓊州,上海,大人想去哪裡。文強皆可安排。”

張人駿呵呵一笑,故作灑脫地說道:“老了,葉落歸根,還是回老家頤養天年吧!若是以後想出來走動,再麻煩你不遲。”

“大人言重了。”陳文強笑着保證道:“只要大人一份電報,文強自會安排妥當,何言麻煩二字?”

“現在你數職在身,難免引人毀謗。這差使幹得好壞是其一,與張之洞諸大人的關係也要維繫。”張人駿語重心長地教導道:“依老夫看。張南皮入主中樞是早晚的事情。你與袁項城亦沒有利害,有此二人在朝中爲你說話,行事自然順遂。”

“朝廷是要收地方之權?”陳文強試探着問道。

“制衡,收權,二者皆有吧!”張人駿與袁世凱是兒女親家,也是耳目靈通之輩,此番未受朝廷責罰,估計也是朝中有人爲他說項開脫。

“這豈不與地方自治相悖?”陳文強微皺起眉頭。

“老夫知道你是立憲派中堅。也知你擔心什麼?”張人駿想了想,說道:“立憲和國會等制度自然是好的。但需要很長時間的準備,走得太快,一定會出問題的。諮議局,地方自治,朝廷還是要看實施情況如何,再作下一步的考慮。”

對張人駿的話。陳文強深以爲然。對於一個向現代國家轉型的舊中國來說,要做的事情和準備太多,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按部就搬,諸如設立諮議局和資政院,開辦各級地方自治。調查人口和戶口,修定典,推廣普及國民教育,實行地方稅和國家稅改革,編制國家預決算,辦理巡警,清理財政,舉行文官考試製度,釐定官制,變通旗制,確定皇室經費,舉行皇室大典,頒佈議院法,頒佈議院法和選舉法,進行選舉,宣佈憲法等等,非有個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能完成。

但現在面臨的是幾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已經沒有充裕的時間來不急不徐地實現這些。滿清的歷史欠賬太多,改革太晚,陳文強已經知道革命勢在必行。就算有些動亂,但清廷不被推翻,憑那些尸位素餐的庸碌之輩,是無法以最短的時間使國家走上發展的快車道的。而被列強嚇怕了的政府,更難以維護國家的主權尊嚴和領土完整。

見陳文強面色有些不愉,沉思着不說話,張人駿又苦口婆心地說道:“老夫不是反對立憲,但卻認爲要通過內生條件的長期準備,立憲制度才能得以順利實現。比如進行一系列的憲政,包括髮展地方自治、興辦現代教育、發展實業等等。過早的實行立憲和擴大政治參與度,只能使矛盾尖銳的政治分歧公開化,不但無法團結民衆,反而會導致國家的分崩離析,政民兩亂。”

張人駿的話不失中肯,陳文強也認爲很有道理,如果把張之駿等緩行派全部斥之爲頑固保守乃至反動,顯然是不客觀的。

“大人所言確有道理,下官會詳思之。”陳文強不想就此事與張人駿討論爭辯,轉而岔開了話題,說道:“之前陸軍部屢催編練新軍一事,如西南無戰事,或可完成。但從目前情勢來看,年內外編足一鎮的目標難以達到啊!”

“年內外,自然是不以今年爲限。”張人駿苦笑了一下,說道:“朝廷只管北洋新軍,財政又緊張,編練新軍還是要着落到廣東地方。你呢,盡力去做,倒也不必有太多擔憂顧慮。”

陳文強點了點頭,說道:“巡防營不堪戰,逐步裁撤,可節省下些糧餉;清鄉剿匪可使商路暢通、地方安靖,稅收厘金亦會增加;鼓勵興辦實業,招商引資,地方富庶亦可增加收入;官場風氣之浮靡,度支之冗濫,亦應以裁員減薪爲務,並限制任差者薪水……”

政治,貪污受賄成風,乃是清朝的頑症。舉報官場此類惡風的奏摺接連不斷,但卻不見朝廷的果斷措施。更有地方名流任新政各差,動輒月薪二三百金,糜費甚多。既然要陳文強出資出的,少不得他便要開源節流。

張人駿暗自嘆了口氣,陳文強的脾氣稟性他是知道一些的,既然說到裁員減薪,肯定會付諸實施,並且雷厲風行。但痼疾要除,官場上怨聲載道、樹敵過多也就不可避免。

“官場上的積弊,還須緩除爲好。”張人駿委婉地勸道:“袁樹勳在山東亦推行過類似政策,然卻未能貫徹到底,效果也不顯著。更有被裁員後,不能養家餬口而全家服生鴉x片自殺者,可謂是怨聲載道。此不可不慎也。”

陳文強愣了一下,這樣的事情還真是他所不知道的。略略思索片刻,他向張人駿拱手道:“多謝大人提醒,下官定會謹慎從事,不令此等事情發生。”

“老夫聽聞,御史屢有奏報袁樹勳侵吞之事,且聽聞其設門丁,屬僚晉見,未納門包者逾日不面;猶任用私人,虛報業績。”張人駿皺着眉頭,不無擔心地說道:“你須隱忍,不要與其頂項衝突。”

這是關懷之語,陳文強連忙點頭應承,心中卻不以爲然。袁樹勳雖然是兩廣總督,但新任之官又有多少根基?他現在有陸路提督吳祿貞相幫,手中又有警察這支武力,身兼數職,根基已固,袁樹勳即便是強龍,也難壓住他這地頭蛇。

“對於立憲,袁樹勳倒是頗爲積極,你們二人或可因此而和諧相處。”張人駿又算是提醒了陳文強,也想借此消減陳文強的牴觸心理,“在上海對地方自治還是很支持的,與你也有過接觸吧?”

“有過一面之識。”陳文強微微一笑,說道:“大人儘管放心,下官自有分寸,保管差使辦得好,又不與上官結仇結怨。”

張人駿將信將疑,可也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又交代了一番,收下陳文強的一張匯票,結束了這次長談。

……

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25章 綁架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12章 麻皮的忿怒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263章 洞悉其虛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72章 南洋,軍火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249章 肅王伏法,大總統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73章 佈局,人販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190章 硬碰硬第117章 義軍第49章 銷售網點,一炮打響第179章 深謀,革命成功的第一條件第29章 暗殺團第192章 各處的準備第14章 衝突起第203章 黨派之爭,交涉第213章 編練新軍,再謀官職第74章 回滬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26章 只要一個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189章 縱橫桂省,襲擾戰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199章 陳袁會第49章 銷售網點,一炮打響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188章 滇省震動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67章 革命黨?第12章 麻皮的忿怒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159章 無題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239章 編練新軍,惠州清鄉第86章 黑吃黑第6章 新藥,說和第202章 無題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75章 僞裝立憲派的好處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144章 內部支持,德國外債第57章 辣手摧磨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50章 建廠立基,醜惡近在身邊第77章 商團的聯合與擴展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43章 安頓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265章 強硬的原因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58章 行前瑣事第97章 同性*愛,抵美風潮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55章 攤牌(二)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83章 伯蓀來訪第9章 接客,賣唱第103章 震懾,談說同盟會第148章 喧賓奪主,袁大頭爽約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179章 展望:既艱苦又樂觀第185章 先下手爲強,互動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242章 威脅、末落之勢難挽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61章 陷阱,等待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70章 雙花洪棍第29章 迫走地痞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77章 勢力擴張,搶發明第106章 連鎖計劃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
第192章 歸途雜想,不可避免的革命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25章 綁架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12章 麻皮的忿怒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263章 洞悉其虛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72章 南洋,軍火第241章 狠辣絕決,袁氏之難第249章 肅王伏法,大總統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73章 佈局,人販第170章 入川之議第190章 硬碰硬第117章 義軍第49章 銷售網點,一炮打響第179章 深謀,革命成功的第一條件第29章 暗殺團第192章 各處的準備第14章 衝突起第203章 黨派之爭,交涉第213章 編練新軍,再謀官職第74章 回滬第219章 撒手不管,討價還價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26章 只要一個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189章 縱橫桂省,襲擾戰第110章 奸細,後援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199章 陳袁會第49章 銷售網點,一炮打響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188章 滇省震動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67章 革命黨?第12章 麻皮的忿怒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159章 無題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239章 編練新軍,惠州清鄉第86章 黑吃黑第6章 新藥,說和第202章 無題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75章 僞裝立憲派的好處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144章 內部支持,德國外債第57章 辣手摧磨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50章 建廠立基,醜惡近在身邊第77章 商團的聯合與擴展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43章 安頓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265章 強硬的原因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58章 行前瑣事第97章 同性*愛,抵美風潮第40章 打響聲名,談妥生意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55章 攤牌(二)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83章 伯蓀來訪第9章 接客,賣唱第103章 震懾,談說同盟會第148章 喧賓奪主,袁大頭爽約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179章 展望:既艱苦又樂觀第185章 先下手爲強,互動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256章 革命吸引,領先意識第242章 威脅、末落之勢難挽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61章 陷阱,等待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60章 施惠羅登,陳家屈服第70章 雙花洪棍第29章 迫走地痞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77章 勢力擴張,搶發明第106章 連鎖計劃第220章 大權在握,雷厲風行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203章 形勢難測,別號“光漢子”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