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戰雲密佈,定遼東

馬龍潭或許缺乏野心,但忠貞愛國貫穿於馬龍潭的一生。無論是抵抗俄國入侵,還是反對內戰,他都是從國家、民族的利益出發,而將自己的榮辱得失置之度外。他深感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所以極力反對內戰。

錫良的表態無疑是符合馬龍潭心理的,對袁世凱調曹琨入關,置日俄覬覦於不顧,他是反感的。此番革命軍入主東北,單隻這魄力和膽識,馬龍潭便甚爲欽佩。

如今見到革命軍人強馬壯,裝備更是前所未見的精良,馬龍潭不由得心生感慨。

“若東北軍隊皆如此裝備,日俄挑釁,也有力反擊啊!”與姚雨平並馬而行,馬龍潭既是試探,又是羨慕地說道。

每個步兵排配備一挺麥德森輕機槍;每個步兵團配一個重機槍連,六挺馬克沁重機槍;全混成協還編有一個加強炮兵營,十八門37mm野炮,六門75mm野炮。

這樣的裝備水平已經不遜於任何一個列強國家的軍隊,但馬龍潭不知道的是這個加強混成協是集中抽調了輕重武器的組成,就是爲震懾東北諸軍,儘快穩定東北所裝備的。

姚雨平當然不能說出實情,他微笑着說道:“馬將軍不必着急,臨時政府對軍隊和武備是極爲重視的,特別是東北、西北這兩大重要軍區。每個軍區沒有十萬雄兵,怎能打掉日俄的侵略野心?”

“十萬雄兵?!”馬龍潭徹底震驚了,這已經不是打掉日俄野心的佈置,而是要將日俄逐出東三省的雄心壯志。

“還有濟南軍區——”姚雨平稍有些迷惑,微皺着眉頭說道:“編制爲五個師,六七萬人啊!”

馬龍潭倒是沒想那麼多,笑着用力點頭。說道:“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中國若有百萬雄兵,列強又有誰敢輕來欺侮?”

“是啊,作爲軍人,自然希望建功沙場,抵禦外侮。”姚雨平也釋然地一笑。說道:“這幾十年來國家的屈辱太多太重,就等着吾輩用鐵血洗刷啊!”

“大丈夫捨身報國,正是餘願。”馬龍潭深爲贊同,停頓了一下,又有些擔憂地問道:“東北諸軍紛雜,要安撫平定,非一時之功。若純以強硬除之,恐不利安定。”

“如果處置,不由我等操心。”姚雨平淡淡一笑。說道:“臨時政府委派的全權代表陳文強已經前來東北,是撫是剿,盡由他來安排吧!”

馬龍潭對陳文強也有所耳聞,只知道其擅長經營、洋務嫺熟,卻不知其他能力如何。但陳文強既是全權代表,又是復興會的首腦之一,他也不好隨意評價,只是敷衍地恭維了幾句。

“陳先生精明幹練。行事周密,看人極準。到現在爲止。似乎還沒有什麼差錯,實在令人驚訝,也不得不欽佩。”姚雨平倒是對陳文強心服口服,不住地稱讚。

……..

張作霖戰敗,奉天后路巡防營統領吳俊升不戰而退,形勢一下子便明朗了。

其實。一場失敗並沒有使張作霖的實力遭到太過沉重的損失,只不過兩人都被革命軍的裝備和火力給嚇住了。這也不奇怪,就算是北洋軍,也不會比姚雨平這個加強混成協更加厲害,何況是他們所率領的雜牌軍隊。

張作霖是草莽出身。見風轉舵、趨炎附勢是強項,眼見不敵,趕忙又宣佈聽從總督錫良號令,贊同共和;吳俊升爲人粗魯,說話吐字不清,常是磕磕巴巴,唔唔、晤唔,被人戲稱“吳大舌頭”,其貌似憨庸,而心實狡黠。眼見老張服軟示弱,也不甘落其後,甚至錫良手令命他不準入奉天,只在城外駐紮也欣然領命。

等到姚雨平和馬龍潭率兵抵達奉天,在表面上已經是和平接收的模樣。姚雨平和藍天蔚、張紹增迅速合兵整編,混成協和新兵協併爲東北第一師,完全控制了奉天局勢。

同時,姚雨平抽調一個團及一些軍官、參謀,劃歸馬龍潭所部,繼續駐守鳳城一帶,編制爲東北軍區混成旅。馬龍潭心中喜悅,連寫書信與結拜兄弟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張作霖、張作相等人,勸他們認清形勢,不可一錯再錯。然後,他親率騎兵引領東北第一師的一個營,再出奉天,前往錦州遠迎陳文強和徐世昌一行。

兩任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和錫良皆贊同共和,又有強軍坐鎮,張作霖等人再無抵抗之心,倒是爭相表現。而馬龍潭的晉升,也起到了一個榜樣的力量。

還是人心的問題,野心誰都有,在動亂的時候尤其旺盛。誰不想借此撈取利益,誰不想趁機飛黃騰達?所謂時勢造英雄,差不多也是同樣的道理。

只不過,大勢已經由復興會,由陳文強掀起,在他們的主導下,很多人註定野心破滅,沒有了在歷史上表現的機會。這不僅包括張作霖等人,還有袁世凱。

徐世昌臨行前與他見面,委婉地勸諫一番,卻沒透露行將去東北的事情。作爲官場老狐狸,徐世昌自知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等到錫良、徐世昌兩任東北總督陸續通電,表示歸附臨時政府,袁世凱才意識到大事不妙。但他還寄希望於東北諸軍不服,給他留出調動軍隊的時間。可接踵而來的卻是革命軍已經控制奉天,張作霖、吳俊升、馬龍潭已改統更張,只有被困於遼西的馮德麟慢了半拍,接到馬龍潭書信後,才宣佈易幟歸順。

情報工作相當成功,這也得益於馬龍潭的配合,錦州的有線電報局被控制,從葫蘆島登陸,佔據錦州,再到進軍奉天,對外的消息一直保密。

晚了,又晚了。袁世凱心中無名火升騰,覺得自己就象一隻被戲耍得團團轉的猴子。

怒了,老袁真的怒了。他要反擊。他手中還有北洋軍,還有毅軍,他要給革命黨點顏色看,他要革命黨老老實實地坐到和談桌上,乖乖地接受他的條件。

奪回東北?不行。海軍不在掌握之中,出關的陸軍有被切斷後路的危險。那現在能夠發動攻勢的一個是山東。一個是湖北,袁世凱要在這兩者之間進行選擇。

山東,袁世凱的目光集中在了這個地方。山東離直隸太近,威脅很大;而且山東是東北三省的後備基地,山東形勢有變,勢必影響到臨時政府支援東北的力度。

一箭雙鵰?袁世凱也不敢確定,但他要試一下,束手待斃或舉手投降,都不是他所願意的。以戰促和。革黨會用這招,難道我就不會?

以駐守直隸的第二鎮、第三鎮,組成第二軍,由段祺瑞統率,南下攻擊山東;同時,命令孝感的馮國璋第一軍向武漢三鎮逼進,以作佯攻之勢;另派薑桂題率毅軍入駐山海關,扼住此咽喉要地。防備東北出兵入關。

袁世凱是真下血本啦,北洋五鎮只留下了曹琨的一個鎮。以及其他雜牌軍隊防守直隸、京畿,非要狠狠打擊革命軍不可。

大戰陰雲密佈,和談似乎不破而破裂。

已到達奉天的陳文強又發聲了,指責袁世凱挑起戰爭,破壞和談,實在是不顧大局。不顧民衆意願,不顧國家安危,喪心病狂之極,必予以嚴懲。

儘管喊得義正言辭,但陳文強卻正忙於東北的各項安置。也沒有調兵入關的想法和行動。

東北看似被臨時政府囊括,但地方初定,問題多多。張作霖等人雖然表了態,但忠誠度令人懷疑。所以,擴充革命軍,壓制雜牌,便非常重要。

除在奉天留下一個加強團作爲城防部隊外,東北第一師再次被稀釋,一批軍官和老兵抽調出來,在由民軍整編而成的東北混成第二旅、第三旅中擔任骨幹。這兩個混成旅將經過半個月的急訓,便要開往長春、哈爾濱,成爲吉林和黑龍江衛戍部隊的中堅。

徐世昌任職東三省總督,錫良任職遼寧省民政總長,姚雨平任瀋陽軍區司令,馬龍潭任遼寧省衛戍司令,藍天蔚任吉林省衛戍司令,張紹增任黑龍江省衛戍司令。而原吉林、黑龍江巡撫續任該省民政總長,一些隨軍而來的行政官員也分派各地。

以穩定爲主,連錫良等滿清的舊官吏都留用,陳文強的一系列舉措令東北形勢迅速趨於安定,數名潛入關外的宗社黨被抓捕,並公示審判日期,極大地震懾了宵小。

乾脆利落,和藹可親,陳文強短短的時間給人們留下了這種印象。沒錯,就是和藹和親,會見新舊官吏,會見新聞記者,召見民軍首領,甚至是張作霖等舊軍將領,陳文強都表現出這種態度。

也正是這樣的態度,以及所採取的變動最小的做法,在迅速安定了人心的同時,也穩定了張作霖等人。而按照已經公佈的東北軍區的編制,東北三省加熱河省,每個省至少要編練三個混成旅,官位是有很多的,馬龍潭已經拔了頭籌,張作霖、吳俊升等人也樂觀起來。

“不施雷霆手段,不顯菩薩心腸。”誰也沒想到,陳文強在與錫良、徐世昌、姚雨平等人坐在密室內,正商議着整肅計劃,而且面目是冷酷的,聲音是冰冷的,“東北三省面對日俄覬覦,形勢最是複雜,人心最是難測。不殺幾個賣國之輩,恐怕日後會有更多人仿效。”

“地方初定,便大開殺戒,會不會引起兵亂?”徐世昌頗有顧慮地說道:“暫緩一下,慢慢圖之可否?”

“總督大人過慮了。”姚雨平說道:“論兵力,論裝備,他們皆不是對手,即便敢妄動,我軍也能一舉剿平。”

“這不是正規部隊打仗,若真逼反了其他人,土匪遍地,東北大局糜爛,就不是你們軍隊能在短時間內平定的了。”陳文強嚴厲地掃了姚雨平一眼,說道:“據我這幾日的觀察,再結合情報,張作霖勾結日人的證據確鑿,不可姑息。而吳俊升、馮德麟等人頂多有治軍不嚴、紀律鬆馳之過,罪不致死。擒賊先擒王,處置了張作霖,其他人則小懲大戒,兵亂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張作霖等人可都是結拜的盟兄弟。”錫良在旁提醒道:“牽一髮動全身,其他人的態度不可不慮。”

“結拜算什麼,馬龍潭還是他們的老大哥呢!”陳文強淡淡一笑,說道:“趨利避害,人之常情。又不是親兄弟,他們幾個沒那麼深厚的情分。何況,他們還有親眷,不能不加以考慮。”停頓了一下,他又寬慰道:“放心吧,諸位,這件事情做下來,只有利沒有害,爲了東北長治久安,爲了打掉某些既有野心又賣國求榮之輩,震懾其餘,見見血腥沒什麼不好。”

衆人沉默半晌,徐世昌和錫良交換了下眼色,稍顯無奈地點頭同意。反正你是全權代表,出了事你兜着好了。

……….

爲什麼要殺張作霖及其親信,實在是因爲其野心太大,又狡黠兩端,陳文強擔心留下大患。而他不能久鎮東北,更擔心別人不是張作霖的對手,恐爲其所趁。

最重要的一點則是張作霖膽大包天,在率兵入奉天后,竟數次親自或派人與日本駐奉天總領事落合謙太郎秘密會面,試圖將東三省出賣於日本。他向落合表示:“日本在滿洲國擁有重大權利,與滿洲具有特殊關係……本人認爲與其將滿洲委於南方人之手,勿寧讓與外人更爲了當。當此時刻,日本國如對本人有何指令,本人自必奮力效命。”

其後張作霖又表示:“身爲北人而附和南人之共和,甘受其制,本人寧死亦不屑爲。果如此,尚不如依附日本爲佳。”落合問:“假如袁總理罷免錫總督,閣下將如何對處?”張答:“如另委他人爲總督,本人決不承認,本人將擁戴肅親王歸依日本國。”

如此種種,陳文強深爲戒懼和厭惡。張作霖既有此心理,日後難免再勾結日本人,給日本人造成干涉的口實。而且,張作霖不除,宗社黨肯定會來聯絡,倒是會給宗社黨提供隱藏、行動的便利。

經過反覆觀察、探悉,又經過認真思考,陳文強決下以血腥手段清洗張作霖及親信,將其手下的巡防營打散重編,並以叛國罪處置其家眷。(。)

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盤散沙”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43章 意外,混血兒第179章 深謀,革命成功的第一條件第35章 酒宴第56章 無情殺戮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203章 黨派之爭,交涉第260章 詐降?真降!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143章 不投脾氣,鐵血夢想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251章 招商引資,軍人責任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83章 伯蓀來訪第118章 競爭,避實擊虛第239章 編練新軍,惠州清鄉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騰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250章 返粵佈置第233章 倚仗實力的反擊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56章 無情殺戮第105章 打秋風、拔羊毛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188章 滇省震動第194章 財政困難是關鍵第7章 上海大江湖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17章 吃講茶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47章 利劍閃電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61章 任務第113章 兵匪,伏擊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78章 拒法拒俄第46章 味素問世第50章 財動人心,合盤托出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249章 肅王伏法,大總統第90章 廣州第26章 第一桶金第63章 戲園之想,禮物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225章 不和諧的聲音,陳袁再會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33章 團體?政黨?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251章 招商引資,軍人責任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175章 實力,跋扈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246章 北京,強行籌款第259章 戰端開第57章 辣手摧磨第106章 連鎖計劃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55章 攤牌(二)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279章 制海權和炮艦外交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115章 冰冷現實,感觸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73章 佈局,人販第54章 攤牌
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99章 刮目相看的“一盤散沙”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43章 意外,混血兒第179章 深謀,革命成功的第一條件第35章 酒宴第56章 無情殺戮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203章 黨派之爭,交涉第260章 詐降?真降!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143章 不投脾氣,鐵血夢想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193章 這樣打似乎不對第109章 攀丹羣雄聚第251章 招商引資,軍人責任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232章 明談暗戰第217章 勸說,中德密商第83章 伯蓀來訪第118章 競爭,避實擊虛第239章 編練新軍,惠州清鄉第283章 農民和土地,證券交易所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騰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250章 返粵佈置第233章 倚仗實力的反擊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56章 無情殺戮第105章 打秋風、拔羊毛第55章 對德國的分析第188章 滇省震動第194章 財政困難是關鍵第7章 上海大江湖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48章 壯師和矮師第17章 吃講茶第256章 先國家後政治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47章 利劍閃電第269章 暫時的結束,出訪第127章 大革命家閃亮登場第61章 任務第113章 兵匪,伏擊第264章 利用的價值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78章 拒法拒俄第46章 味素問世第50章 財動人心,合盤托出第37章 悠閒,幫派無處不在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21章 暴戾的渲泄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249章 肅王伏法,大總統第90章 廣州第26章 第一桶金第63章 戲園之想,禮物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225章 不和諧的聲音,陳袁再會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16章 人才儲備,聲名鵲起第33章 團體?政黨?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218章 都是二號人物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234章 人心,大布局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251章 招商引資,軍人責任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175章 實力,跋扈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246章 北京,強行籌款第259章 戰端開第57章 辣手摧磨第106章 連鎖計劃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55章 攤牌(二)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279章 制海權和炮艦外交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115章 冰冷現實,感觸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10章 出堂差,偷孩子第73章 佈局,人販第54章 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