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湖廣變數

革命,建設,在別人看來不可能同時進行的兩項工作,卻在陳文強這裡都乾得很出色。

先破後立,邊破邊立,不破不立,說不上哪個最正確,但應該都不是真理。因爲,在不同的情況和形勢下,所採取的方式也會迥然不同。

清廷的中央威權不斷減弱,民衆的離心傾向越來越強,革命與憲政互相促進,滿清無論是頑固保守,還是激進改革,結果可能都已經註定。歷史的欠債太多,少數民族的統治,腐敗無能的官僚體制,已經無法抵擋時代大潮的衝擊。

預備立憲,地方自治,諮議局選舉,可以看到,不管清廷是不是在順應民意,地方權力的分薄是難以避免的。而社會力量一旦發動起來,就不是清廷想制止就能制止的了。換句話說,政治改革一旦啓動,便只能前進而不能倒退,否則民衆爆發出來的能量是極其可怕的。

一九零七年十月,在宣佈預備立憲前,清廷便已經公佈了由憲政審查館擬定的《各省諮議局章程》和《諮議局議員選舉章程》。按照預備立憲的計劃安排,一九零八年各省開始籌備諮議局,並舉行諮議局選舉。在官方文件中,諮議局和資政院都是實行議會民主的過渡機構,諮議局對應的是地方議會,而資政院對應的國家議院。由此,◆,立憲派也就迅速行動起來。

按照章程的規定,各省諮議局設議長一名,副議長兩名,各省議員定額按“各省學額總數的百分之五爲準”,均選舉產生。諮議局的職責主要是議決地方上的興革之事、預決算、地方法規、稅法公債、選舉資政院議員等,功能類似於地方議會。也是地方自治的基礎。

當然,對當時的民主程度報以過高的期望是不現實的。譬如選民資格,就必須具備章程中規定的以下幾個條件之一:一是具有中國或者外國中學堂以上學歷者;二是有舉人貢生功名者;三是曾任實缺文七品或者武五品官且未參革者;四是曾在本省辦理學務或公益事務滿三年者;五是在本省有五千元的營業資本或不動產者。

另外,章程規定,選民除了具備以上五個條件之一,還必須是二十五歲以上的本省男子;如果不是本省人士。參加本省選舉的話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之一:一在本省居住十年以上並年滿二十五歲者,二是寄居地方有一萬元以上的營業資本和不動產者;而作爲候選人,則必須具備以上條件之一,並且須是三十歲以上之男子。

從這些規定明顯可以看出,當時的諮議局選舉是按照教育程度、財產等來劃線,而且女子沒有選舉權。從侷限性來說,諮議局選舉把大部分人劃在了線外,而使之成爲一場地方士紳的政治遊戲。不過,對此也沒必要太過苛責。畢竟用選舉的辦法來辦諮議局,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遭,稱它具備了劃時代的意義並不爲過。

況且,從無到有,從缺陷到完善,這是必須要走的道路。各國的憲政之路也不是一蹴而就,英國從大憲章到光榮革命,再到最後的基本完善。可是經歷了上百年才完成的。

可以想象的是,中國第一次辦選舉是何等的有趣和忙亂。很多地方督撫接到憲政審查館的諮文後大都茫然無措。這些傳統的官僚根本就不知道選舉爲何物,更別說該怎麼辦了。

於是乎,憲政審查館的人員和一些從國外學習政治的留學生立刻成爲地方上的香餑餑,各省督撫都搶着延請他們來指導選舉工作。

在立憲派歡欣鼓舞,積極地參與到諮議局的選舉和籌備中,陳文強這個立憲派的中堅卻並沒有投身其中。而是主持了廣韶(廣州至韶關)線的貫通剪彩儀式,然後由廣東走白沙河進入湖南,在郴州乘火車前往武昌。

韶關至郴州的鐵路貫通固然是難點和重點,但陳文強此時想的卻是如何在張之洞走後,能夠繼續穩固自己在湖湘的勢力。

人生啊。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卻總是有解決不完的事情。

在廣東憑實力可以壓制總督,但在湖湘陳文強坐在火車上,還不住地發出感慨。

清廷把直隸總督袁世凱調入中樞,又形成兩親王坐鎮,顯然還不放心,終於下旨調張之洞入京。明升暗降,兩個權勢最大的漢人督撫被拿下來,陳文強嗅到了不好的意味。

如果張之洞堅辭不就,憑他在湖湘的十幾年經營,憑他一手打造的湖北第八鎮和黎元洪的混成協,清廷也是沒辦法的。但張之洞急電召陳文強赴鄂,顯然是有入京之意,要提前做些安排了。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張之洞是舊的讀書人,講究的是忠君愛國,這一點比袁世凱還要堅定。袁世凱被調中樞時,還左右推脫,賴着不走。張之洞呢,明面上是不能做出這樣的舉動,這樣才顯得是個忠臣嘛!

但張之洞若走,苦的可是陳文強。一朝天子一朝臣,換上新的湖廣總督,對陳文強還能如此牽就,如此倚重嗎?在湖湘的實力,顯然還不能讓陳文強象在廣東那樣強勢,特別是湖北,漢陽鐵廠、湖北軍工廠是否還能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生產,會不會被清廷強行收爲官有?

這些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陳文強都要想,都要琢磨怎麼處理。車窗外的景色在顛簸中閃過,他卻無心去看。直到火車慢了下來,陳文強才從沉思中醒來,向車窗外望去。

火車慢慢靠近了車站,站臺上擠滿了農民,一個個躬背駝腰地扛着大包袱。喧譁聲震耳欲聾,空氣中混合着一些無可名狀的味道。陳文強想看看遠處的景象,但人太多了,擋住了他的視線。

臥鋪車廂的過道上一陣騷動,車廂門一下子開了,頂着大蓋帽的陳得平和楊洪名邁步走了進來。對着陳文強敬禮問候。

這兩個人已經是湖南鐵路巡警的幫辦,鐵路沿線的幾百鐵路巡警都歸他們管轄,不僅僅是維護火車運行安全,以及火車上的治安,在陳文強的授意下,他們也正在把管轄範圍向鐵路沿線的村鎮擴張。擠壓着在鄉村本就很少的巡警。

“坐吧,不用這麼多禮。”陳文強笑着擺了擺手,說道:“既然來了,就說說最近的情況吧,反正到長沙還有一段時間。”

……

車窗外,鄉村沐浴在陽光之中。火車咔嚓咔嚓地向前駛着,陳文強望着外面的景色,似乎在沉思,又似乎已經神遊物外。

內地的鄉村是很有潛力的。鐵路無疑是開發這種潛力的催化劑。當距離從以天爲單位,變成以小時爲單位後,輸入,輸出,因爲流動速度的加快,經濟的活力便逐漸煥發出來。

從小看大,在車站上,陳文強看到了那麼多乘客。揹着大包袱的,挎着裝有活雞活鴨的籃子的。提着酒瓶和點心盒的,不管是農民,還是小商人,或者只是走親訪友,人們正在習慣利用這個能迅速拉近距離的新生事物。

再延伸想象,便能知道鐵路沿途村鎮的商行、貨棧、旅館、飯店等等。生意會更好,貨源會更豐富。還有因爲鐵路而將得到開發的礦山,因爲運輸方便而開設的工廠……

要想富,先修路。或者並不是完全正確的說法,但鐵路確實打開了封閉的鄉村。

鐵路公司的數據報告陳文強是看過的。作爲投資方,鐵路公司的管理和經營,還有財政監管是有德國人蔘與的。對此,陳文強並不以爲意,反倒是更相信德國人的職業操守和先進的管理經驗。

比預期的收回投資的時間要快啊!這並不出乎陳文強的意料,因爲湖廣兩省的經濟狀況在整個中國來說,還是比較好的。生豬、糧食一直是湖南省輸出的主要商品,鐵路的修通,使偏處內地的鄉村也能夠利用漢口這個商埠。如果粵漢鐵路全線貫通,北有漢口,南有廣州,湖南、湖北的經濟發展更會加速。

“輕軌鐵路還要加速修築,鐵路巡警還要擴充。”在陳得平和楊洪名的沉默等待中,陳文強緩緩開口說道:“幹線的標準高,支線可以降低一些,一是速度快,二是節省資金,三是儘快贏利。”

陳得平和楊洪名點着頭,認真地聽着,並沒有急於說話。

“爭取把鐵路沿線的村鎮的治安權拿過來。”陳文強繼續說道:“不要顧及什麼權限,巡警本就勢弱,特別是在鄉村。現在這個世道,要靠實力說話,有上千人槍,連巡撫也要讓咱們三分。如果治安維護得好,地方士紳也會爲咱們說話,我甚至能爭取把全省巡警的權力也搶過來。”

“大人說得極是。”陳得平很自信地說道:“巡警裝備不行,人數也不多,多集中在大中城鎮,對於鄉村,他們還顧不過來。即便有幾個,也爭不過咱們。”

“會黨怎麼樣?”陳文強點了點頭,轉向楊洪名,“前番遭到沉重打擊,現在緩沒緩過來?”

“回大人,自龔春臺等龍頭敗亡後,哥老會最近還算消停。”楊洪名說道:“羣龍無首,屬下看他們也折騰不起來。”

“不能掉以輕心。”陳文強提醒道:“對哥老會要有打有拉,還要多派耳目,注意他們的行動。特別是有災荒的時候,就更是他們蠱惑人心,製造動亂的機會,不可不防。”

“屬下記住了。”楊洪名遲疑了一下,說道:“屬下聽到了一點風聲,說是湖北孝義會從北方招募了幾個拳匪,身手很是了得。消息並不確實,屬下正加緊打探。”

拳匪,那就是義和團餘衆了。陳文強想了想,也不得要領。至於湖北孝義會,名字很陌生,反正會黨換名字是常事。

“燒裱吞符,刀槍不入的功夫嗎?”陳文強有些輕視地調侃道:“現在恐怕沒人信吧?”

“這個”楊洪名苦笑了一下,說道:“大人有所不知,在風氣比較開化的地方,自然沒多少人信這個。但在偏僻鄉村,愚民愚婦還是很多的。”

陳文強眨了眨眼睛,對於農村的瞭解,楊洪名顯然比他更加深入。在他看來可笑的事情,或許在別人看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湖北孝義會並不算什麼人多勢衆的會黨。”陳得平說道:“大人要滅他們,應該不是很難。”

“先不急,我要見過張之洞之後,把諸項事情敲定,才能決定如何行動。”陳文強沉吟着說道:“你們只要牢牢把住鐵路巡警,不管是誰接任總督,也都奈何不了咱們。”

“大人放心,鐵路巡警誰也搶不去,從上到下,都只認得大人,只聽大人號令。”陳得平比較自信地保證。

“屬下也如此認爲。”楊洪名附和道:“憑大人的能力,換了新總督也無妨。何況,張之洞若走,也得給大人安排好啊!”

“這話說得對,張之洞急召,肯定會有所安排。”陳文強淡淡一笑,說道:“我在湖北的勢力要弱一些,湖南嘛,有長沙、衡陽正在編練的兩個標新軍,是誰也得給本官幾分面子。”

“是啊,離了大人,他們沒錢沒槍,可就玩不轉了。”

“說不定張之洞會委大人湖南巡撫,那可就更好了。”

陳文強聽着恭維,只是微笑,並不表示謙虛。從個人的前途考慮,作領導的強勢,有自信,屬下自然會忠心跟隨。

車窗外,是顛簸而過的鄉村;收割過的田地裡顯得很荒蕪,還有土坯村舍的殘垣斷壁,葉子稍微變黃的樹林灌木;一片光禿禿的小石山,旁邊好象有一座廟宇……

陽光斜射進來,陳文強微眯起眼睛,映入他眼簾的似乎並不是田野和村莊,而是他自己,象一個勇士,行進在這塊廣袤無垠的土地上。(。)

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152章 先機,北辰的設想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33章 遠方客商第85章 熟人再遇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15章 隨走有感第58章 行前瑣事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179章 展望:既艱苦又樂觀第102章 一槍第57章 瓊州戰略第40章 中華革命復興會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120章 狙殺,施恩惠民第259章 戰端開第35章 酒宴第54章 一切順遂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166章 緊鑼密鼓,提前發動第251章 招商引資,軍人責任第291章 交還青島,無理挑戰第150章 瑣事,歡樂夜第262章 戰事擴大第58章 行前瑣事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233章 倚仗實力的反擊第58章 安排託付第262章 戰事擴大第284章 大敵——日本第284章 大敵——日本第172章 援越之議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11章 強卓實驗室第207章 大戰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115章 冰冷現實,感觸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186章 同盟會內訌,龍濟光復出第24章 結死樑第48章 狂殺亂砍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10章 麻皮金榮第49章 茶樓比試第126章 新武器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31章 信任?第117章 義軍第48章 狂殺亂砍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248章 北京新面貌第184章 德皇接見第166章 緊鑼密鼓,提前發動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165章 國內社會的感觸,起事佈置第63章 問題和展望第63章 戲園之想,禮物第22章 青幫會集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159章 無題第17章 吃講茶第3章 奪槍、回家第153章 領先的革命,買古玩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30章 捱打緣由,經歷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229章 戰局逆轉,戰略轉向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59章 檳城立足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107章 競賽選拔,弟兄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3章 奪槍、回家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92章 天涯海角第260章 詐降?真降!第233章 第一輪和談
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152章 先機,北辰的設想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33章 遠方客商第85章 熟人再遇第23章 禮字輩大佬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15章 隨走有感第58章 行前瑣事第171章 煙幕,三路清軍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179章 展望:既艱苦又樂觀第102章 一槍第57章 瓊州戰略第40章 中華革命復興會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120章 狙殺,施恩惠民第259章 戰端開第35章 酒宴第54章 一切順遂第136章 招安,青島之行第166章 緊鑼密鼓,提前發動第251章 招商引資,軍人責任第291章 交還青島,無理挑戰第150章 瑣事,歡樂夜第262章 戰事擴大第58章 行前瑣事第248章 突發的“二辰丸”事件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233章 倚仗實力的反擊第58章 安排託付第262章 戰事擴大第284章 大敵——日本第284章 大敵——日本第172章 援越之議第122章 謀劃設想,迴歸第218章 誘惑,朱爾典的困難第11章 強卓實驗室第207章 大戰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115章 冰冷現實,感觸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186章 同盟會內訌,龍濟光復出第24章 結死樑第48章 狂殺亂砍第22章 停不下來呀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10章 麻皮金榮第49章 茶樓比試第126章 新武器第178章 將以有爲?當頭棒喝第206章 人心恐慌,大戰難免第84章 辯論還是解釋第31章 信任?第117章 義軍第48章 狂殺亂砍第123章 大革命家,刺殺,伏擊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248章 北京新面貌第184章 德皇接見第166章 緊鑼密鼓,提前發動第76章 黑名單的威懾第165章 國內社會的感觸,起事佈置第63章 問題和展望第63章 戲園之想,禮物第22章 青幫會集第234章 親德拉美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159章 無題第17章 吃講茶第3章 奪槍、回家第153章 領先的革命,買古玩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30章 捱打緣由,經歷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229章 戰局逆轉,戰略轉向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59章 檳城立足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107章 競賽選拔,弟兄第73章 南洋之行的收穫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173章 被逼無奈的反正第185章 對憲政派的引導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3章 奪槍、回家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92章 天涯海角第260章 詐降?真降!第233章 第一輪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