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百四回 死諸葛 活司馬

一、亮歸天

姜維見魏延踏滅了燈,拔劍欲殺之,諸葛亮止之言:此亮命當絕,非文長之過也。維乃收劍。

諸葛亮吐血數口,謂魏延言:此是司馬懿料亮有病,故令人來探視虛實,延可急出迎敵。

魏延領命,出帳上馬,引兵殺出寨來,夏侯霸見了魏延,慌忙引軍退走。

延追趕二十餘里方回,諸葛亮令魏延自回本寨把守,姜維入帳,直至諸葛亮榻前問安。

諸葛亮言:亮平生所學,已著書二十四篇,計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內有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之法。亮遍觀諸將,獨維可傳亮書。切勿輕忽!

維哭拜而受。

諸葛亮又言:亮有‘連弩’之法,不曾用得,皆畫成圖本,維可依法造用(諸葛連弩也!)。

維亦拜受。

諸葛亮又言:惟陰平之地(陰平,古地名,在劍門關以北(現今甘肅省文縣境內)。),切須仔細,此地雖險峻,久必有失。

又喚馬岱入帳,授以密計,囑言:亮死之後,岱可依計行之(傳言:諸葛亮臨死前專令馬岱殺魏延。)。

岱領計而出。

少頃,楊儀入,諸葛亮授與一錦囊,密囑言:待延反時,儀與臨陣,方開此囊,那時自有斬魏延之人也。(與魏延前世冤家乎?)

諸葛亮一一調度已畢,便昏然而倒,至晚方蘇,便連夜表奏後主。

後主聞奏大驚,急命尚書李福,星夜至軍中問安,兼詢後事。

李福領命,趲程赴五丈原,傳後主之命,問安畢。

諸葛亮流涕言:亮死後,諸將宜竭忠輔主,國家舊制,不可改易;亮所用之人,亦不可輕廢,亮兵法皆授與姜維,維自能繼亮之志,當即有遺表上奏禪也。

李福領了言語,匆匆辭去。

諸葛亮強支病體,出寨遍觀各營,乃長嘆言:再不能臨陣討賊矣!嘆息良久。

回到帳中,乃喚楊儀分付:王平、廖化、張嶷、張翼、吳懿等,皆忠義之士,久經戰陣,堪可委用。亮死之後,凡事俱依舊法而行,緩緩退兵,不可急驟,姜伯約可以斷後。(如此不放心,後悔乎?)

楊儀泣拜受命(傳言:楊儀、魏延乃諸葛亮手下一文一武,二者矛盾日深,最終諸葛亮偏向了楊儀。因此臨終時唯獨沒有分配魏延任務,致使魏延在諸葛亮死後不得不反!)。

諸葛亮令取文房四寶,於臥榻上手書遺表,以達後主。

表略言:伏聞生死有常,難逃定數;死之將至,願盡愚忠:臣亮賦性愚拙,遭時艱難,分符擁節,專掌鈞衡,興師北伐,未獲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終事禪,飲恨無窮!伏願禪:清心寡慾,約己愛民;達孝道於備,布仁恩於宇下;提拔幽隱,以進賢良;屏斥奸邪,以厚風俗。亮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亮在外任,別無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亮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禪也。

諸葛亮寫畢,又囑楊儀言:亮死之後,不可發喪。可作一大龕,將亮屍坐於龕中;以米七粒,放亮口內;腳下用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亮陰魂更自起鎮之。司馬懿見將星不墜,必然驚疑。亮軍可令後寨先行,然後一營一營緩緩而退。若司馬懿來追,儀可布成陣勢,回旗返鼓。等懿來到,卻將亮先時所雕木像,安於車上,推出軍前,令大小將士,分列左右。懿見之必驚走矣。

楊儀一一領諾。

是夜,諸葛亮令人扶出,仰觀北斗,遙指一星言:此亮之將星也。衆視之,見星色昏暗,搖搖欲墜。

諸葛亮以劍指之,口中唸咒,咒畢急回帳時,不省人事。

衆將正慌亂間,尚書李福又至,乃大哭言:福誤國家之大事也!

諸葛亮復醒,開目遍視,見李福立於榻前。

諸葛亮言:亮已知福復來之意。

福謝言:福奉禪命,問亮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傳言:諸葛亮臨終前,劉禪派人詢

問諸葛亮:亮的後人如何安排?諸葛亮方知劉禪之大才,亮先前低估了劉禪。)

諸葛亮言:亮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

福問:公琰之後,誰可繼之?

諸葛亮言:費文偉可繼之。(大家長作風乎?)

福又問:文偉之後,誰當繼者?

諸葛亮不答。

衆將近前視之,已薨矣。

時建興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壽五十四歲。

初,蜀長水校尉廖立,自謂才名宜爲諸葛亮之副,嘗以職位閒散,怨謗無已,諸葛亮廢

之爲庶人,徒之汶山。(趨炎附勢之徒,方可用也?)

及聞諸葛亮亡,乃垂泣言:立終爲左衽矣!

李嚴聞之,亦大哭病死(仇敵聞其死而大哭者,聖人能出其右乎?)。

諸葛亮歸天,姜維、楊儀遵諸葛亮遺命,不敢舉哀,依法成殮,安置龕中,令心腹將卒三百人守護,隨傳密令,使魏延斷後(諸葛亮遺命不是讓姜維斷後嗎?),各處營寨一一退去。

二、延不服

司馬懿夜觀天文,見一大星,光芒有角,自東北方流於西南方,墜於蜀營內,三投再起,隱隱有聲。

懿驚喜言:諸葛亮死矣!即傳令起大兵追之。

方出寨門,忽又疑慮言:諸葛亮善會六丁六甲之法,故以此術詐死,誘懿出耳,今若追之,必中亮計。遂復勒馬回寨不出,只令夏侯霸暗引數十騎,往五丈原山僻哨探消息(情報是決策的前提)。

魏延在本寨中,夢見頭上忽生二角,醒來甚是疑異。

次日,行軍司馬趙直至,延請入問:久知直深明《易》理,延夜夢頭生二角,不知主何吉凶?煩直爲延決之。

趙直想了半晌,答:此大吉之兆:麒麟頭上有角,蒼龍頭上有角,乃變化飛騰之象也。延大喜言:如應直言,當有重謝!

直辭去,行不數裡,正遇尚書費禕,禕問何來。

直言:適至魏文長營中,文長夢頭生角,令直決其吉凶。此本非吉兆,但恐直言見怪,

因以麒麟蒼龍解之。

禕問:直何以知非吉兆?直言: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今頭上用刀,其兇甚矣!

禕言:直且勿泄漏。直別去。

費禕至魏延寨中,屏退左右,告言:昨夜三更,亮已辭世矣,臨終再三囑付,令延斷後以當司馬懿,緩緩而退,不可發喪。(人死如燈滅,諸葛亮遺命隨意篡改乎?)

延問:何人代理亮之大事?禕言:亮一應大事,盡託與楊儀,用兵密法,皆授與姜伯約。延言:亮雖亡,延今現在。儀只宜扶柩入川安葬,延自率大兵攻司馬懿,務要成功。豈

可因亮一人而廢國家大事耶?(不無道理!)

禕言:亮遺令,教且暫退,不可有違。

延怒言:延今官任前將軍、徵西大將軍、南鄭侯,安肯與長史斷後!(這官封的,也是沒誰了!)

禕言:延之言雖是,然不可輕動,令敵人恥笑。待禕往見楊儀,令儀將兵權讓與延,何如?(哄三歲小孩兒乎?)

延依禕言,禕辭延出營,急到大寨見楊儀,具述魏延之語。

儀言:今儀以兵符往,實欲探延心耳,儀自令伯約斷後可也(逼延反乎?)。

楊儀領兵扶柩先行,令姜維斷後,魏延在寨中,不見費禕來回覆,乃令馬岱引十數騎往探消息。

回報言:後軍乃姜維總督,前軍大半退入谷中去了。

延大怒言:儀安敢欺延!延必殺之!因顧謂岱言:岱肯相助否?

岱言:岱亦素恨楊儀,今願助延攻之。延大喜,即拔寨引本部兵往南而行。

三、嚇走懿

夏侯霸引軍至五丈原看時,不見一人,急回報司馬懿言:蜀兵已盡退矣。

懿跌足言:諸葛亮真死矣!可速追之!夏侯霸言:懿不可輕追,當令偏將先往。

懿言:此番須懿自行。遂引兵同二子一齊殺奔五丈原來,果無一人。

懿顧二子言:二子急催兵趕來,懿先引軍前進。司馬師、司馬昭在後催軍,懿自引軍當先,望見蜀兵不遠,乃奮力追趕。

蜀兵俱回旗返鼓,樹影中飄出中軍大旗,上書一行大字曰:“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懿大驚失色。

定睛看時,車上端坐諸葛亮,懿大驚言:諸葛亮尚在!懿輕入重地,墮亮計矣!急勒回

馬便走。

背後姜維大叫:賊將休走!懿中了亮之計也!魏兵魂飛魄散,各逃性命,死者無數。

司馬懿奔走了五十餘里,背後兩員魏將趕上,扯住馬嚼環叫:懿勿驚。

懿用手摸頭問:懿有頭否?二將言:懿休怕,蜀兵去遠了。

懿喘息半晌,睜目視之,乃夏侯霸、夏侯惠也,與二將尋小路奔歸本寨,使衆將引兵四

散哨探。

過了兩日,鄉民奔告言:蜀兵退入谷中之時,哀聲震地,軍中揚起白旗:諸葛亮果然死了,止留姜維引一千兵斷後,前日車上之諸葛亮,乃木人也。

懿嘆言:懿能料亮生,不能料亮死也!

因此蜀中人諺言: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司馬懿知諸葛亮死信已確,乃復引兵追趕,行到赤岸坡,見蜀兵已去遠,乃引還,顧謂衆將言:諸葛亮已死,懿等皆高枕無憂矣!遂班師回。

一路上見諸葛亮安營下寨之處,前後左右,整整有法,懿嘆言:此天下奇才也!(傳言:此言乃明褒實貶!)引兵回長安,分調衆將,各守隘口,懿自回洛陽面君去了。

楊儀、姜維排成陣勢,緩緩退入棧閣道口,然後更衣發喪,揚幡舉哀。

蜀軍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蜀兵前隊正回到棧閣道口,忽見前面火光沖天,一彪軍攔路。

衆將大驚,急報楊儀。

未知來者是何處軍馬,且看下文分解。

第九十三回 收人收城 文戰計鬥第八十回 變天第七十一回 小聰明大智慧 配合妙無雙第二十回 大勝而歸 禍起蕭牆第七十九回 內部清理第五十九回 多管齊下 移心患第一百十五回 臣賢君昏 統一衆心第五十五回 棋差一着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第一百五回 日久見人心第一百七回 以弱勝強 大話打臉第八十二回 說服成敗 後浪兇猛第一百十八回 扶不起的阿斗 大勝後的禍患第八十四回 火燒連營 智退追兵第六十一回 明爭暗鬥 內憂外困第一百十八回 扶不起的阿斗 大勝後的禍患第四十三回 吳地分歧 第四十四回 吳決意抗曹第一百十七回 兩帥不和 亮後難救國第一百十六回 合力伐蜀 蜀中孤撐第九十七回 再次出師 勝負參半第一百五回 日久見人心第八十六回 不負使命 失把米第一百十回 重權不可棄 貪心不可長第七十七回 人亡神不滅第三十回 此消彼長 以弱勝強第八十三回 大仇得報 新帥出山第四十八回 勝負無常 第四十九回 計高良心差第六十一回 明爭暗鬥 內憂外困第一百七回 以弱勝強 大話打臉第一百十五回 臣賢君昏 統一衆心第三十二回 合則生 分則死第五回 打狼艱難 負隅頑抗 第六回 豬一樣的隊友第一百一回 五出師只賺大將第三十八回 孔明出山 江東人傑第一百十一回 諸葛亮轉世 諸葛誕忠勇第七十四回 膿包毀敵手 關公巔峰刻第十六回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第一百八回 新人換舊人 失心喪命第七十四回 膿包毀敵手 關公巔峰刻第四十二回 大神顯聖 戰前謀算第三回 虎狼之輩 禽獸不如 第四回 亂世無好人第十九回 生死之際 見本性第七十八回 命運饒過誰第六十八回 勇猛將士 稱王反被戲第六十一回 明爭暗鬥 內憂外困第七十七回 人亡神不滅第七十三回 經典套路 虎威仍在第一百九回 前方不分勝負 後院霸氣易主第一百九回 前方不分勝負 後院霸氣易主第五十三回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八十九回 再擒放孟獲第九十四回 外援無望 “大患”重啓第二十回 大勝而歸 禍起蕭牆第九十二回 上兵伐謀第八十二回 說服成敗 後浪兇猛第八十一回 仇上加仇 後生可畏第五十七回 此消彼長第六十六回 要賬難 後院煩第一百十八回 扶不起的阿斗 大勝後的禍患第一百八回 新人換舊人 失心喪命第一百十九回 亡國無憂 平穩過渡第六十五回 收人心易主 拍馬屁拂心第六十四回 人品不及命運第二十二回 英雄較量 小丑顯眼第一百十四回 半途而廢 再做曹操第五十八回 後生可畏第三十一回 再而衰 滅後院之火第四十五回 殺機四伏第八十三回 大仇得報 新帥出山第二十七回 情義無價 目無王法第十二回 天自有公 第十三回 命途多舛 人心善變第九十六回 謖亡國養 成人博弈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第十八回 虛實相生 人無完人第五十八回 後生可畏第一百四回 死諸葛 活司馬第七十六回 徐晃神威 關公末路第一百十一回 諸葛亮轉世 諸葛誕忠勇第一百十五回 臣賢君昏 統一衆心第一百十二回 上下一心 各從其志第二十一回 義士脫困 人死物移第四十回 荊州變蛋糕 人人慾取之第五十四回 要賬不易 錦囊妙計第四十五回 殺機四伏第九十四回 外援無望 “大患”重啓第七十一回 小聰明大智慧 配合妙無雙第一百六回 功成身退 大權獨攬第二回 官場難混 宮廷不安第三十回 此消彼長 以弱勝強第八十五回 偷雞不成 協天子第九十三回 收人收城 文戰計鬥第六十六回 要賬難 後院煩第三十五回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九十七回 再次出師 勝負參半第一百十三回 做大事需大智慧 人心齊泰山移第五十五回 棋差一着第六十七回 善惡終有報 兇勇止兒啼第九十七回 再次出師 勝負參半第七十七回 人亡神不滅
第九十三回 收人收城 文戰計鬥第八十回 變天第七十一回 小聰明大智慧 配合妙無雙第二十回 大勝而歸 禍起蕭牆第七十九回 內部清理第五十九回 多管齊下 移心患第一百十五回 臣賢君昏 統一衆心第五十五回 棋差一着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第一百五回 日久見人心第一百七回 以弱勝強 大話打臉第八十二回 說服成敗 後浪兇猛第一百十八回 扶不起的阿斗 大勝後的禍患第八十四回 火燒連營 智退追兵第六十一回 明爭暗鬥 內憂外困第一百十八回 扶不起的阿斗 大勝後的禍患第四十三回 吳地分歧 第四十四回 吳決意抗曹第一百十七回 兩帥不和 亮後難救國第一百十六回 合力伐蜀 蜀中孤撐第九十七回 再次出師 勝負參半第一百五回 日久見人心第八十六回 不負使命 失把米第一百十回 重權不可棄 貪心不可長第七十七回 人亡神不滅第三十回 此消彼長 以弱勝強第八十三回 大仇得報 新帥出山第四十八回 勝負無常 第四十九回 計高良心差第六十一回 明爭暗鬥 內憂外困第一百七回 以弱勝強 大話打臉第一百十五回 臣賢君昏 統一衆心第三十二回 合則生 分則死第五回 打狼艱難 負隅頑抗 第六回 豬一樣的隊友第一百一回 五出師只賺大將第三十八回 孔明出山 江東人傑第一百十一回 諸葛亮轉世 諸葛誕忠勇第七十四回 膿包毀敵手 關公巔峰刻第十六回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第一百八回 新人換舊人 失心喪命第七十四回 膿包毀敵手 關公巔峰刻第四十二回 大神顯聖 戰前謀算第三回 虎狼之輩 禽獸不如 第四回 亂世無好人第十九回 生死之際 見本性第七十八回 命運饒過誰第六十八回 勇猛將士 稱王反被戲第六十一回 明爭暗鬥 內憂外困第七十七回 人亡神不滅第七十三回 經典套路 虎威仍在第一百九回 前方不分勝負 後院霸氣易主第一百九回 前方不分勝負 後院霸氣易主第五十三回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八十九回 再擒放孟獲第九十四回 外援無望 “大患”重啓第二十回 大勝而歸 禍起蕭牆第九十二回 上兵伐謀第八十二回 說服成敗 後浪兇猛第八十一回 仇上加仇 後生可畏第五十七回 此消彼長第六十六回 要賬難 後院煩第一百十八回 扶不起的阿斗 大勝後的禍患第一百八回 新人換舊人 失心喪命第一百十九回 亡國無憂 平穩過渡第六十五回 收人心易主 拍馬屁拂心第六十四回 人品不及命運第二十二回 英雄較量 小丑顯眼第一百十四回 半途而廢 再做曹操第五十八回 後生可畏第三十一回 再而衰 滅後院之火第四十五回 殺機四伏第八十三回 大仇得報 新帥出山第二十七回 情義無價 目無王法第十二回 天自有公 第十三回 命途多舛 人心善變第九十六回 謖亡國養 成人博弈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第十八回 虛實相生 人無完人第五十八回 後生可畏第一百四回 死諸葛 活司馬第七十六回 徐晃神威 關公末路第一百十一回 諸葛亮轉世 諸葛誕忠勇第一百十五回 臣賢君昏 統一衆心第一百十二回 上下一心 各從其志第二十一回 義士脫困 人死物移第四十回 荊州變蛋糕 人人慾取之第五十四回 要賬不易 錦囊妙計第四十五回 殺機四伏第九十四回 外援無望 “大患”重啓第七十一回 小聰明大智慧 配合妙無雙第一百六回 功成身退 大權獨攬第二回 官場難混 宮廷不安第三十回 此消彼長 以弱勝強第八十五回 偷雞不成 協天子第九十三回 收人收城 文戰計鬥第六十六回 要賬難 後院煩第三十五回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九十七回 再次出師 勝負參半第一百十三回 做大事需大智慧 人心齊泰山移第五十五回 棋差一着第六十七回 善惡終有報 兇勇止兒啼第九十七回 再次出師 勝負參半第七十七回 人亡神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