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買人心失敗
張飛因關公放了上流水,遂引軍從下流殺將來,截住曹仁混殺,忽遇許褚,便與交鋒,許褚不敢戀戰,奪路走脫。
張飛趕來,接着劉備、孔明,一同沿河到上流。
劉封、糜芳已安排船隻等候,遂一齊渡河,盡望樊城而去,孔明教將船筏放火燒燬。
曹仁收拾殘軍,就新野屯住,使曹洪去見曹操,具言失利之事。
操大怒欲令大軍一齊去取樊城,劉曄獻計:曹操初至襄陽,必須先買民心(民爲邦本,本固邦寧),先使人招降劉備。備即不降,亦可見操愛民之心;若備來降,則荊州之地,可不戰而定也。
操從曄言,便問:誰可爲使?
劉曄推薦徐庶,操恐庶不復來。
曄料定徐庶若不來,貽笑於人矣。
操乃召徐庶至,令庶勸降劉備。
徐庶受命而行,至樊城,劉備、孔明接見,共訴舊日之情。
庶向劉備訴說曹操實情,劉備欲留徐庶。
徐庶表示:若不還,恐惹人笑,庶身雖在曹,誓不爲設一謀,庶請辭(爲虛名所累,終非智者)。
劉備不敢強留,徐庶辭回見曹操言:劉備並無降意。
二、真仁耶
操大怒,即日進兵。
孔明向劉備獻計:可速棄樊城,取襄陽暫歇。
劉備不忍棄百姓,孔明令人遍告百姓:有願隨者同去,不願者留下。
兩縣之民,即日號泣而行,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絕。
劉備於船上望見,大慟,欲投江而死(成大事者,輕棄性命,不智!),左右急救止。
聞者莫不痛哭,劉備急令雲長催船渡之,方纔上馬。
行至襄陽東門,劉備請劉琮快開門以救百姓,劉琮聞劉備至,懼而不出。
蔡瑁、張允徑來敵樓上,叱軍士亂箭射下。
城中魏延輪刀砍死守門將士,開了城門,放下吊橋,讓劉備領兵入城,共殺賣國之賊!張飛便躍馬欲入,劉備急止之言:休驚百姓!(一將功成萬骨枯,戰場豈是兒戲!)
魏延只管招呼劉備軍馬入城,大將文聘與魏延交戰,兩下軍兵在城邊混殺,喊聲大震。
劉備言:本欲保民,反害民也!備不願入襄陽!(棄盟友不顧者,不可交也)
孔明藉機獻計:先取江陵爲家。劉備從亮言,引着百姓,盡離襄陽大路,望江陵而走。
襄陽城中百姓,多有乘亂逃出城來,跟劉備而去。
魏延與文聘交戰,從已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盡,延乃撥馬而逃,卻尋不見劉備,自投長沙太守韓玄去了。
劉備同行軍民十餘萬,大小車數千輛,挑擔揹包者不計其數,路過劉表之墓,劉備
率衆將拜於墓前,哭乞劉表英靈,垂救荊襄之民!
忽哨馬報:曹操大軍已屯樊城,即日渡江趕來也。衆將皆建議:暫棄百姓,先行爲上。
劉備泣言:舉大事者必以人爲本,今人歸備,不忍棄之(將百姓帶入戰場,真仁耶?!)!百姓聞劉備此言,莫不傷感,劉備擁着百姓,緩緩而行。
孔明建議:遣雲長往江夏求救於公子劉琦,教琦速起兵乘船會於江陵。
劉備從之,即修書令雲長同孫乾領五百軍往江夏求救;令張飛斷後;趙雲保護老小;其餘俱管顧百姓而行。
三、亡君宿命
曹操在樊城,使人渡江至襄陽,召劉琮相見,琮懼怕不敢往見,蔡瑁、張允請行。
王威密諫琮:趁曹操懈弛無備,琮奮整奇兵,設於險處擊之,操可獲矣,獲操則威震天下,中原雖廣,可傳檄而定,此難遇之機,不可失也。
琮以威言告蔡瑁(沒有主意的人,是沒有智慧磁場),瑁叱王威,威怒亦罵之:賣國之徒,威恨不生啖瑁肉!
瑁欲殺之,蒯越勸止,瑁遂與張允同至樊城,拜見曹操。
瑁等辭色甚是諂佞,操問明荊州軍馬錢糧等實情,遂加瑁爲鎮南侯、水軍大都督,張允爲助順侯、水軍副都督。
二人大喜拜謝,操又保證:表奏天子,使劉琮永爲荊州之主。
二人大喜而退。
荀攸認爲:蔡瑁,張允乃諂佞之徒,不解曹操爲何加以顯爵,更教都督水軍?
操笑言:止因操所領北地之衆,不習水戰,故且權用此二人;待成事之後,別有理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無奈;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是境界!)。
蔡瑁、張允歸見劉琮,具言:曹操許保奏劉琮永鎮荊襄。
琮大喜!琮與母蔡夫人齎捧印緩兵符,親自渡江拜迎曹操。
操撫慰畢,即引隨徵軍將,進屯襄陽城外。
蔡瑁、張允令襄陽百姓焚香拜接,曹操俱用好言撫諭。
入城至府中坐定,即召蒯越近前,撫慰:操不喜得荊州,喜得蒯越也。遂封蒯越爲江陵太守,樊城侯;傅巽、王粲等皆爲關內侯;而以劉琮爲青州刺史,便教起程。
琮聞命大驚,推辭:琮不願爲官,願守父母鄉土。
操堅持讓琮去青州,琮再三推辭,曹操不準,琮只得與母蔡夫人同赴青州。
只有故將王威相隨(亡國之君各賢其臣,豈知不忠而任之?),其餘官員俱送至江口而回。
操喚于禁引輕騎追劉琮母子殺之,以絕後患,于禁得令,領衆趕上,蔡夫人抱劉琮而大哭。
于禁喝令軍士下手,王威忿怒,奮力相鬥,竟被衆軍所殺(好漢難敵四手,猛虎鬥不過羣狼)。
軍士殺死劉琮及蔡夫人,于禁回報曹操,操重賞于禁。
操使人往隆中搜尋孔明妻小,卻不知去向。
孔明先已令人搬送至三江內隱避矣(老鼠嘲笑貓的時候,它身邊一定有個鼠洞)。
四、強敵難擋
襄陽既定,荀攸進言:江陵乃荊襄重地,錢糧極廣,劉備若據此地,急難動搖。
操隨命於襄陽諸將中,選一員引軍開道,操使人尋問,文聘方纔來見。
文聘言:爲人臣而不能使其主保全境土,心實悲慚,無顏早見耳。言訖,欷歔流涕。
操贊聘真忠臣也!除江夏太守,賜爵關內侯,便教引軍開道。
探馬報:劉備帶領百姓,日行止十數裡,計程只有三百餘里。
操教各部下精選五千鐵騎,星夜前進,限一日一夜,趕上劉備,大軍陸續隨後而進。
趙雲保護老小,張飛斷後,見雲長往江夏去了,絕無迴音,不知若何,劉備請孔明親自走一遭。
備言:劉琦感孔明昔日之教,今若見孔明親至,事必諧矣(施恩,有時是種危險的禮物)。
孔明允諾,便同劉封引五百軍先往江夏求救去了。
當日劉備自與簡雍、糜竺、糜芳同行,簡雍袖佔一課,得大凶之兆也,應在今夜,勸劉備速棄百姓而走。
劉備覺得百姓從新野相隨至此,不忍棄之(一事精緻,便已動人,從一而終,就是深邃),便教就當陽縣景山扎住。
曹兵掩至,勢不可當,劉備死戰,正在危迫之際,幸得張飛引軍至,殺開一條血路,救劉備望東而走。
文聘當先攔住,劉備罵聘爲背主之賊,文聘羞慚滿面,引兵自投東北去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張飛保着劉備,且戰且走,看手下隨行人,止有百餘騎,百姓、老小並糜竺、糜芳、簡雍、趙雲等一干人,皆不知下落。
劉備大哭,感嘆十數萬生靈,遭此大難,諸將及老小,皆不知存亡。
五、忠貞戰神
糜芳面帶數箭,踉蹌而來,言:趙子龍反投曹操去了也!(輕言友反者,當斬!)
劉備不信,張飛則信以爲真(飛乃忠貞之輩否?爲何反叛之言皆信?)。
劉備堅信子龍對備忠誠,糜芳言:親見子龍投西北去了。
張飛表示:親自尋子龍,若撞見時,一槍刺死!
劉備提醒:休錯疑了,並以關羽誅顏良、文丑之事(人總要爲自己的愚蠢買單,經一事 長一智,以後纔會變聰明。)爲戒警示張飛。
張飛不聽,引二十餘騎,至長阪橋。
飛生一計:教所從二十餘騎,都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樹林內往來馳騁,衝起塵土,以爲疑兵。
飛卻親自橫矛立馬於橋上,向西而望。
趙雲自四更時分,與曹軍廝殺,殺至天明,尋不見劉備,又失了劉備老小,自思:甘、糜二夫人與小主人阿斗今日軍中失散,有何面目去見劉備?不如去決一死戰,好歹要尋主母與小主人下落!
回顧左右,只有三四十騎相隨,雲拍馬在亂軍中尋覓,見到簡雍。
雲向雍問明主母情況後,雲乃將從騎所騎之馬,借一匹與簡雍騎坐,又着二卒扶護簡雍先去報與主人:雲好歹尋主母與小主人來,如尋不見,死在沙場上也!(及時上傳下情,可免上之誤解)
說罷,拍馬望長阪坡而去。
趙雲問軍士得知二夫人消息,也不顧軍士,急縱馬望南趕去。
趙雲救了甘夫人,順便將曹仁部將淳于導一槍刺落馬下,向前救了糜竺,奪得馬二匹。雲請甘夫人上馬,殺開條大路,直送至長阪城。
張飛橫矛立馬於橋上,因簡雍先來報信,接着雲。
雲請糜子仲保甘夫人先行,待雲仍往尋糜夫人與小主人去。
趙雲引數騎再回舊路,交馬只一合,將曹操隨身背劍之將夏侯恩刺於馬下,並奪了“青釭”寶劍。
曹操有寶劍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釭”;倚天劍自佩之,青釭劍令夏侯恩佩之。
青釭劍砍鐵如泥,鋒利無比。當時夏侯恩自恃勇力,揹着曹操(無組織,無紀律,亂軍身亡,活該!),只顧引人搶奪擄掠。
雲插劍提槍,復殺入重圍,只剩得孤身。
雲詢問百姓得知糜夫人消息,連忙追尋,糜夫人爲不連累趙雲乃棄阿斗於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此等決絕,男子汗顏也)。
趙雲見夫人已死,恐曹軍盜屍,便將土牆推倒,掩蓋枯井。
掩訖,解開勒甲絛,放下掩心鏡,將阿斗抱護在懷,綽槍上馬。
曹洪部將晏明持三尖兩刃刀來戰趙雲,不三合,被趙雲一槍刺倒,殺散衆軍,衝開一條
路。
河間張郃與雲戰約十餘合,雲不敢戀戰,奪路而走。
背後張郃趕來,雲加鞭而行,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
張郃挺槍來刺,那匹馬平空一躍,跳出坑外,張郃見了,大驚而退。
趙雲力戰袁紹手下降將馬延、張顗、焦觸、張南四將,曹軍一齊擁至。
雲殺退衆軍將,直透重圍。
曹操在景山頂上,得知猛將乃常山趙子龍!
操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傳言: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爲救趙雲向曹操進言。曹操因此下令“我要活趙雲,不要死子龍”)。
趙雲當下殺透重圍,已離大陣,血滿徵袍,正行間,夏侯惇部將鍾縉、鍾紳兄弟二人攔住趙雲。
預知子龍怎地脫身,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