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百一回 五出師只賺大將

一、治標不治本

諸葛亮用減兵添竈之法,退兵到漢中;司馬懿恐有埋伏,不敢追趕,亦收兵回長安去了,因此蜀兵不曾折了一人。

諸葛亮大賞三軍已畢,回到成都,入見後主,奏言:忽承禪降詔召回,不知有何大事?

後主無言可對,良久乃言:禪久不見亮之面,心甚思慕,故特詔回,一無他事。(老實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諸葛亮言:此非禪本心,必有奸臣讒譖,言亮有異志也。

後主聞言,默然無語。

諸葛亮言:今若內有奸邪,亮安能討賊乎?後主言:禪因過聽宦官之言,一時召回亮。今日茅塞方開,悔之不及矣!

諸葛亮遂喚衆宦官究問,方知是苟安流言,急令人捕之,已投魏國去了。

諸葛亮將妄奏的宦官誅戮,餘皆廢出宮外;又深責蔣琬、費禕等不能覺察奸邪,規諫天子(治標不治本!)。

二人唯唯服罪。

二、五次出師

諸葛亮拜辭後主,復到漢中,一面發檄令李嚴應付糧草;一面再議出師。

楊儀言:前數興兵,軍力罷敝,糧又不繼;今不如分兵兩班,以三個月爲期:且如二十萬之兵,只領十萬出祁山,住了三個月,卻教這十萬替回,循環相轉。若此則兵力不乏,然後徐徐而進,中原可圖矣。(周而復始,循環往復)

諸葛亮言:亮伐中原,非一朝一夕之事,正當爲此長久之計。遂下令,分兵兩班,限一百日爲期,循環相轉,違限者按軍法處治。

建興九年春二月,諸葛亮復出師伐魏,時魏太和五年也。

魏主曹睿知諸葛亮又伐中原,急召司馬懿商議。

懿言:今子丹已亡,懿願竭一人之力,剿除寇賊,以報睿。

睿大喜,設宴待之。

次日,人報蜀兵寇急,睿即命司馬懿出師禦敵,親排鑾駕送出城外。

懿辭了魏主,徑到長安,大會諸路人馬,計議破蜀兵之策。

張郃言:郃願引一軍去守雍、郿,以拒蜀兵。懿言:不如留兵守上邽,餘衆悉往祁山,郃肯爲先鋒否?

郃大喜言:今懿肯委重任,雖萬死不辭!(士爲知己者死!)

司馬懿令張郃爲先鋒,總督大軍,又令郭淮守隴西諸郡,其餘衆將各分道而進。

前軍哨馬報:諸葛亮率大軍望祁山進發,前部先鋒王平、張嶷,徑出陳倉,過劍閣,由

散關望斜谷而來。

司馬懿謂張郃言:今諸葛亮長驅大進,必將割隴西小麥,以資軍糧,郃可結營守祁山,懿與郭淮巡略天水諸郡,以防蜀兵割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郃領諾,遂引四萬兵守祁山,懿引大軍望隴西而去。

三、障眼法

諸葛亮兵至祁山,見渭濱有魏軍提備,乃謂諸將言:此必是司馬懿也,今營中乏糧,屢遣人催併李嚴運米應付,卻只是不到(當深察緣由,以免後患!)。亮料隴上麥熟,可密引兵割之。(與搶劫何異?)

留王平、張嶷、吳班、吳懿四將守祁山營,諸葛亮自引姜維、魏延等諸將,前到滷城。

滷城太守素知諸葛亮,慌忙開城出降(一個人越敢於擔當大任,他的意氣就是越風發。)。諸葛亮撫慰畢,問:此時何處麥熟?太守告言:隴上麥已熟。

諸葛亮乃留張翼、馬忠守滷城,自引諸將並三軍望隴上而來。

前軍回報言:司馬懿引兵在此。諸葛亮驚言:懿預知亮來割麥也!

即沐浴更衣,推過一般三輛四輪車來,車上皆要一樣妝飾,此車乃諸葛亮在蜀中預先造

下的。

當下令姜維引一千軍護車,五百軍擂鼓,伏在上邽之後;馬岱在左,魏延在右,亦各引

一千軍護車,五百軍擂鼓。

三人各受計,引兵推車而去。

諸葛亮又令三萬軍皆執鐮刀、馱繩,伺候割麥,令關興結束做天蓬模樣,手執七星皁幡,步行於車前。

諸葛亮端坐於上,往魏營而來,哨探軍見之大驚,不知是人是鬼,火速報知司馬懿。

懿自出營視之,只見諸葛亮端坐於四輪車上;左右二十四人,披髮仗劍;前面一人,手執皁幡,隱隱似天神一般。

懿言:這個又是諸葛亮作怪也!遂撥二千人馬分付言:二千人馬疾去,連車帶人,盡情都捉來!

魏兵領命,一齊追趕。

諸葛亮見魏兵趕來,便教回車,遙望蜀營緩緩而行,魏兵皆驟馬追趕,盡力趕了一程,追之不上。

各人大驚,都勒住馬言:奇怪!其等急急趕了三十里,只見在前,追之不上,如之奈何?諸葛亮見兵不來,又令推車過來,朝着魏兵歇下,魏兵猶豫良久,又放馬趕來。

諸葛亮復回車慢慢而行,魏兵又趕了二十里,只見在前,不曾趕上,盡皆癡呆。

諸葛亮教回過車,朝着魏軍,推車倒行,魏兵又欲追趕。

後面司馬懿自引一軍到,傳令言:諸葛亮善會八門遁甲,能驅六丁六甲之神。此乃六甲

天書內縮地之法也,衆軍不可追之。

衆軍方勒馬回時,左勢下戰鼓大震,一彪軍殺來。

懿急令兵拒之,見蜀兵隊裡二十四人,擁出一輛四輪車;車上端坐諸葛亮。

懿大驚言:方纔那個車上坐着諸葛亮,趕了五十里,追之不上;如何這裡又有諸葛亮?怪哉!怪哉!

言未畢,右勢下戰鼓又鳴,一彪軍殺來,四輪車上亦坐着一個諸葛亮,左右亦有二十四人,擁車而來。

懿心中大疑,回顧諸將言:此必神兵也!(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衆軍心下大亂,不敢交戰,各自奔走。

又一彪軍殺來:當先一輛四輪車,諸葛亮端坐於上,左右前後推車使者,同前一般,魏兵無不駭然。

司馬懿不知是人是鬼,又不知多少蜀兵,急急引兵奔入上邽,閉門不出。

四、兵退賺大將

諸葛亮早令三萬精兵將隴上小麥割盡,運赴滷城打曬去了,司馬懿在上邽城中,三日不敢出城。

後見蜀兵退去,方敢令軍出哨;於路捉得一蜀兵,來見司馬懿。

懿問之,其人告言:其乃割麥之人,因走失馬匹,被捉前來。

懿問:前者是何神兵?答:三路伏兵,皆不是諸葛亮,乃姜維、馬岱、魏延也,每一路只有一千軍護車,五百軍擂鼓,只是先來誘陣的車上乃諸葛亮也。

懿仰天長嘆言:諸葛亮有神出鬼沒之機!

報副都督郭淮入見,懿接入,禮畢,淮言:淮聞蜀兵不多,現在滷城打麥,可以擊之。

懿細言前事,淮笑言:只瞞過一時(障眼之法,豈可長久!),今已識破,何足道哉!淮引一軍攻亮後,懿引一軍攻亮前,滷城可破,諸葛亮可擒類。

懿從之,遂分兵兩路而來。

諸葛亮引軍在滷城打曬小麥,忽喚諸將聽令:今夜敵人必來攻城,亮料滷城東西麥田之內,足可伏兵;誰敢爲亮一往?

姜維、魏延、馬忠、馬岱四將出言:其等願往。

諸葛亮大喜,乃命姜維、魏延各引二千兵,伏在東南、西北兩處;馬岱、馬忠各引二千

兵,伏在西南、東北兩處:“只聽炮響,四角一齊殺來。”

四將受計,引兵去了。

諸葛亮自引百餘人,各帶火炮出城,伏在麥田之內等候。

司馬懿引兵徑到滷城下,日已昏黑,乃謂諸將言:若白日進兵,城中必有準備,今可乘夜晚攻之,此處城低壕淺,可便打破。遂屯兵城外。

一更時分,郭淮亦引兵到,兩下合兵,把滷城圍得鐵桶相似。

城上萬弩齊發,矢石如雨,魏兵不敢前進。

魏軍中信炮連聲,三軍大驚,又不知何處兵來。

淮令人去麥田搜時,四路蜀兵,一齊殺至;滷城四門大開,城內兵殺出:裡應外合,大殺了一陣,魏兵死者無數。

司馬懿引敗兵奮死突出重圍,佔住了山頭,郭淮亦引敗兵奔到山後扎住。

諸葛亮入城,令四將於四角下安營。

郭淮告司馬懿言:若不早圖,日後難退矣。

懿問:當復如何?淮言:可發檄文調雍、涼人馬併力剿殺,淮願引軍襲劍閣,截亮歸路,使亮糧草不通,三軍慌亂:那時乘勢擊之,敵可滅矣。

懿從之,即發檄文星夜往雍、涼調撥人馬,不一日,大將孫禮引雍、涼諸郡人馬到。

懿即令孫禮約會郭淮去襲劍閣。

諸葛亮在滷城相拒日久,不見魏兵出戰,乃喚姜維、馬岱入城聽令:今魏兵守住山險,不與亮戰:一者料亮麥盡無糧;二者令兵去襲劍閣,斷亮糧道也。維二人各引一萬軍先去守住險要,魏兵見有準備,自然退去。

二人引兵去了。

長史楊儀入帳告言:曏者亮令大兵一百日一換,今已限足,漢中兵已出川口,前路公文已到,只待會兵交換:現存八萬軍,內四萬該與換班。

諸葛亮言:既有令,便教速行。衆軍聞知,各各收拾起程。

報孫禮引雍、涼人馬二十萬來助戰,去襲劍閣,司馬懿自引兵來攻滷城了,蜀兵無不驚駭。

楊儀入告諸葛亮言:魏兵來得甚急,亮可將換班軍且留下退敵,待新來兵到,然後換之。諸葛亮言:不可。亮用兵命將,以信爲本;且蜀兵應去者,皆準備歸計,其父母妻子倚

扉而望;亮今便有大難,決不留他。(太過重視行爲規則與拘泥形式,以致在事業上坐失良機,那損失是很大的)

即傳令教應去之兵,當日便行,衆軍聞之,皆大呼言:衆軍願且不回,各舍一命,大殺魏兵,以報亮!

諸葛亮言:衆軍該還家,豈可復留於此?(欲擒故縱乎?)衆軍皆要出戰,不願回家。

諸葛亮言:衆軍既要與亮出戰,可出城安營,待魏兵到,莫待魏兵息喘,便急攻之:此

以逸待勞之法也。

衆兵領命,列陣而待,西涼人馬倍道而來,走的人馬睏乏,方欲下營歇息,被蜀兵一擁而進,雍、涼兵抵敵不住,往後便退。

蜀兵奮力追殺,殺得那雍、涼兵屍橫遍野,血流成渠。

諸葛亮出城,收聚得勝之兵,入城賞勞。

報永安李嚴有書告急,諸葛亮大驚,拆封視之。

書雲:近聞東吳令人入洛陽,與魏連和,魏令吳取蜀,幸吳尚未起兵,今嚴探知消息,伏望丞相,早作良圖。

諸葛亮覽畢,甚是驚疑,乃聚諸將言:若東吳興兵寇蜀,亮須速回也。(如此輕信乎?)即傳令,教祁山大寨人馬,且退回西川:司馬懿知亮屯軍在此,必不敢追趕。

王平、張嶷、吳班、吳懿,分兵兩駱,徐徐退入西川去了。

張郃見蜀兵退去,恐有計策,不敢來追,乃引兵往見司馬懿言:今蜀兵退去,不知何意?懿言:諸葛亮詭計極多,不可輕動,不如堅守,待亮糧盡,自然退去。

大將魏平出言:蜀兵拔祁山之營而退,正可乘勢追之,懿按兵不動,畏蜀如虎,奈天下

笑何?懿堅執不從。

諸葛亮知祁山兵已回,遂令楊儀、馬忠入帳,授以密計,令先引一萬弓弩手,去劍閣木門道,兩下埋伏,若魏兵追到,聽亮炮響,急滾下木石,先截魏兵去路,兩頭一齊射之。

二人引兵去了,又喚魏延、關興引兵斷後,城上四面遍插旌旗,城內亂堆柴草,虛放煙火,大兵盡往木門道而去。

魏營巡哨軍來報司馬懿:蜀兵大隊已退,但不知城中還有多少兵。

懿自往視之,見城上插旗,城中煙起,笑言:此乃空城也。令人探之,果是空城,懿大喜言:諸葛亮已退,誰敢追之?

先鋒張郃言:郃願往。懿阻言:郃性急躁,不可去。

郃言:今日正是立功之際,卻不用郃,何也?懿言:蜀兵退去,險阻處必有埋伏,須十分仔細,方可追之。

郃言:郃已知得,不必掛慮。懿言:郃自欲去,莫要追悔。

郃言:雖萬死無恨。懿言:郃既堅執要去,可引五千兵先行,卻教魏平引二萬馬步兵後行,以防埋伏,懿卻引三千兵隨後策應。(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張郃領命,引兵火速望前追趕,行到三十餘里,樹林內閃出魏延一彪軍,郃大怒,回馬交鋒。

不十合,延詐敗而走,郃又追趕三十餘里,勒馬回顧,全無伏兵,又策馬前追。

方轉過山坡,關興一彪軍閃出,郃就拍馬交鋒,不十合,興撥馬便走,郃隨後追之。

趕到一密林內,郃心疑,令人四下哨探,並無伏兵,於是放心又趕。

魏延抄在前面,郃又與戰十餘合,延又敗走,郃奮怒追來,又被關興抄在前面,截住去路。

郃大怒,拍馬交鋒,戰有十合,蜀兵盡棄衣甲什物等件,塞滿道路,魏軍皆下馬爭取(軍

紀何在?)。

延、興二將,輪流交戰,張郃奮勇追趕。

看看天晚,趕到木門道口,魏延撥回馬,高聲大罵言:郃只顧趕來,延今與郃決一死戰!

(明顯的激將之法,引君入甕!)

郃十分忿怒,挺槍驟馬,直取魏延,延揮刀來迎,戰不十合,延大敗,盡棄衣甲、頭盔,匹馬引敗兵望木門道中而走。

張郃殺得性起,又見魏延大敗而逃,乃驟馬趕來,此時天色昏黑,山上火光沖天,大石亂柴滾將下來,阻截去路。

郃大驚言:郃中計矣!急回馬時,背後已被木石塞滿了歸路,兩邊皆是峭壁,郃進退無路。(活靶子也!)

兩下萬弩齊發,將張郃並百餘個部將,皆射死於木門道中。

張郃已死,隨後魏兵追到,見塞了道路,已知張郃中計,衆軍勒回馬急退。

聽得山頭上大叫言:諸葛亮在此!衆軍仰視,見諸葛亮立於火光之中,指衆軍而言:亮今日圍獵,欲射一馬,誤中一獐。魏兵各人安心而去,上覆仲達:早晚必爲亮所擒矣。

魏兵回見司馬懿,細告前事。

懿悲傷不已,仰天嘆言:張郃身死,懿之過也!乃收兵回洛陽。

魏主聞張郃死,揮淚嘆息,令人收郃屍,厚葬之。

五、除患欲六出師

諸葛亮入漢中,欲歸成都見後主。

都護李嚴妄奏後主言:嚴已辦備軍糧,行將運赴亮軍前,不知亮何故忽然班師。(苟安之翻版乎?)

後主聞奏,即命尚書費禕入漢中見諸葛亮,問班師之故。

禕至漢中,宣後主之意,諸葛亮大驚言:李嚴發書告急,說東吳將興兵寇川,因此回師。

費禕言:李嚴奏稱軍糧已辦,亮無故回師,禪因此命禕來問耳。

諸葛亮大怒,令人訪察:乃是李嚴因軍糧不濟,怕亮見罪,故發書取回,卻又妄奏禪,遮飾己過(此時訪察,晚乎?)。

諸葛亮大怒言:匹夫爲一己之故,廢國家大事!令人召至,欲斬之。

費禕勸言:亮念備託孤之意,姑且寬恕。諸葛亮從之。

費禕即具表啓奏後主,後主覽表,勃然大怒,叱武士推李嚴出斬之。

參軍蔣琬出班奏言:李嚴乃備託孤之臣,乞望恩寬恕。

後主從之,即謫爲庶人,徙於梓潼郡閒住(傳言:李嚴與諸葛亮同是託孤之臣,一直想與諸葛亮分權,諸葛亮大權獨攬不給李嚴機會,李嚴懷恨在心一直找諸葛亮麻煩,諸葛亮忍無可忍方纔設計除之。)。

諸葛亮回到成都,用李嚴子李豐爲長史(既顯亮寬宏大度又有以子牽治李嚴之意,妙!);積草屯糧,講陣論武,整治軍器,存恤將士:三年然後出征。

兩川人民軍士,皆仰亮恩德。

時建興十二年春二月。

諸葛亮入朝奏言:亮今存恤軍士,已經三年,可以伐魏,今番若不掃清奸黨,恢復中原,誓不見禪也!

後主言:方今已成鼎足之勢,吳、魏不曾入寇,亮何不安享太平?

諸葛亮言:亮受備知遇之恩,未嘗不設伐魏之策。竭力盡忠,爲禪克復中原,重興漢室:亮之願也。(傳言:因爲蜀國內部矛盾激烈,不易調和,所以諸葛亮不斷北伐,轉移蜀國內部注意力!)

言未畢,班部中一人出言:亮不可興兵。衆視之,乃譙周也。

未知譙周有何議論,且看下文分解。

第八十七回 定大局 智計降敵第七十四回 膿包毀敵手 關公巔峰刻第十回 時勢變幻 第十一回 好人緣 知彼皆能救命第十四回 時也運也 因小失大第六十七回 善惡終有報 兇勇止兒啼第三十八回 孔明出山 江東人傑第七十二回 人倒黴了 喝涼水都塞牙第二十四回 天意難測 第二十五回 降漢 高光第九十八回 安全撤退 三興師初勝第五十二回 得人取地第一百一回 五出師只賺大將第九十三回 收人收城 文戰計鬥第四十二回 大神顯聖 戰前謀算第二回 官場難混 宮廷不安第六十八回 勇猛將士 稱王反被戲第一百十五回 臣賢君昏 統一衆心第一百十七回 兩帥不和 亮後難救國第九回 亂世見人性第十五回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第十二回 天自有公 第十三回 命途多舛 人心善變第九十六回 謖亡國養 成人博弈第五十二回 得人取地第六十五回 收人心易主 拍馬屁拂心第一百十二回 上下一心 各從其志第一百十三回 做大事需大智慧 人心齊泰山移第六十八回 勇猛將士 稱王反被戲第四十三回 吳地分歧 第四十四回 吳決意抗曹第九十九回 計勝兵未勝 四次出師第一百十九回 亡國無憂 平穩過渡第九十四回 外援無望 “大患”重啓第一百回 將帥不和 鬥法回師第五十八回 後生可畏第七十八回 命運饒過誰第一百六回 功成身退 大權獨攬第九回 亂世見人性第六十六回 要賬難 後院煩第一百十六回 合力伐蜀 蜀中孤撐第十九回 生死之際 見本性第三十三回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五十六回 “傻子”很稀缺第九十九回 計勝兵未勝 四次出師第一百回 將帥不和 鬥法回師第六十二回 撕破臉皮 人心難測第六十五回 收人心易主 拍馬屁拂心第六十七回 善惡終有報 兇勇止兒啼第三十一回 再而衰 滅後院之火第一百九回 前方不分勝負 後院霸氣易主第七十一回 小聰明大智慧 配合妙無雙第九十八回 安全撤退 三興師初勝第一回 天下大亂 英雄出山第九十六回 謖亡國養 成人博弈第五十回 三笑一哭第一百三回 人謀事 天不成第九十三回 收人收城 文戰計鬥第六十三回 巧用預警 智取爲上第五回 打狼艱難 負隅頑抗 第六回 豬一樣的隊友第七十三回 經典套路 虎威仍在第一百五回 日久見人心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第四十二回 大神顯聖 戰前謀算第八十七回 定大局 智計降敵第九十六回 謖亡國養 成人博弈第四十回 荊州變蛋糕 人人慾取之第一百一回 五出師只賺大將第九十七回 再次出師 勝負參半第六十九回 高人典範 書生造反第八十五回 偷雞不成 協天子第二十二回 英雄較量 小丑顯眼第六十回 送蛋糕 誠對賊第六十一回 明爭暗鬥 內憂外困第四十五回 殺機四伏第五十三回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七回 拉人打架 第八回 志莫能小第一百十九回 亡國無憂 平穩過渡第一百八回 新人換舊人 失心喪命第七回 拉人打架 第八回 志莫能小第七回 拉人打架 第八回 志莫能小第二十二回 英雄較量 小丑顯眼第四十七回 準備就緒第二十四回 天意難測 第二十五回 降漢 高光第四十三回 吳地分歧 第四十四回 吳決意抗曹第四十一回 人心難得 戰神無敵第八十九回 再擒放孟獲第三十五回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五十回 三笑一哭第五十四回 要賬不易 錦囊妙計第一百十六回 合力伐蜀 蜀中孤撐第一百回 將帥不和 鬥法回師第七十七回 人亡神不滅第五十六回 “傻子”很稀缺第六十五回 收人心易主 拍馬屁拂心第二十回 大勝而歸 禍起蕭牆第三十四回 隨心所欲不逾矩第七十六回 徐晃神威 關公末路第三十四回 隨心所欲不逾矩第四十一回 人心難得 戰神無敵第九十五回 棋逢對手 風水輪流轉第十七回 衆志成城 勝之則易第一百十六回 合力伐蜀 蜀中孤撐第九十回 孟獲終服
第八十七回 定大局 智計降敵第七十四回 膿包毀敵手 關公巔峰刻第十回 時勢變幻 第十一回 好人緣 知彼皆能救命第十四回 時也運也 因小失大第六十七回 善惡終有報 兇勇止兒啼第三十八回 孔明出山 江東人傑第七十二回 人倒黴了 喝涼水都塞牙第二十四回 天意難測 第二十五回 降漢 高光第九十八回 安全撤退 三興師初勝第五十二回 得人取地第一百一回 五出師只賺大將第九十三回 收人收城 文戰計鬥第四十二回 大神顯聖 戰前謀算第二回 官場難混 宮廷不安第六十八回 勇猛將士 稱王反被戲第一百十五回 臣賢君昏 統一衆心第一百十七回 兩帥不和 亮後難救國第九回 亂世見人性第十五回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第十二回 天自有公 第十三回 命途多舛 人心善變第九十六回 謖亡國養 成人博弈第五十二回 得人取地第六十五回 收人心易主 拍馬屁拂心第一百十二回 上下一心 各從其志第一百十三回 做大事需大智慧 人心齊泰山移第六十八回 勇猛將士 稱王反被戲第四十三回 吳地分歧 第四十四回 吳決意抗曹第九十九回 計勝兵未勝 四次出師第一百十九回 亡國無憂 平穩過渡第九十四回 外援無望 “大患”重啓第一百回 將帥不和 鬥法回師第五十八回 後生可畏第七十八回 命運饒過誰第一百六回 功成身退 大權獨攬第九回 亂世見人性第六十六回 要賬難 後院煩第一百十六回 合力伐蜀 蜀中孤撐第十九回 生死之際 見本性第三十三回 得人心者得天下第五十六回 “傻子”很稀缺第九十九回 計勝兵未勝 四次出師第一百回 將帥不和 鬥法回師第六十二回 撕破臉皮 人心難測第六十五回 收人心易主 拍馬屁拂心第六十七回 善惡終有報 兇勇止兒啼第三十一回 再而衰 滅後院之火第一百九回 前方不分勝負 後院霸氣易主第七十一回 小聰明大智慧 配合妙無雙第九十八回 安全撤退 三興師初勝第一回 天下大亂 英雄出山第九十六回 謖亡國養 成人博弈第五十回 三笑一哭第一百三回 人謀事 天不成第九十三回 收人收城 文戰計鬥第六十三回 巧用預警 智取爲上第五回 打狼艱難 負隅頑抗 第六回 豬一樣的隊友第七十三回 經典套路 虎威仍在第一百五回 日久見人心第二十六回 有舍有得 初心不改第四十二回 大神顯聖 戰前謀算第八十七回 定大局 智計降敵第九十六回 謖亡國養 成人博弈第四十回 荊州變蛋糕 人人慾取之第一百一回 五出師只賺大將第九十七回 再次出師 勝負參半第六十九回 高人典範 書生造反第八十五回 偷雞不成 協天子第二十二回 英雄較量 小丑顯眼第六十回 送蛋糕 誠對賊第六十一回 明爭暗鬥 內憂外困第四十五回 殺機四伏第五十三回 東邊日出西邊雨第七回 拉人打架 第八回 志莫能小第一百十九回 亡國無憂 平穩過渡第一百八回 新人換舊人 失心喪命第七回 拉人打架 第八回 志莫能小第七回 拉人打架 第八回 志莫能小第二十二回 英雄較量 小丑顯眼第四十七回 準備就緒第二十四回 天意難測 第二十五回 降漢 高光第四十三回 吳地分歧 第四十四回 吳決意抗曹第四十一回 人心難得 戰神無敵第八十九回 再擒放孟獲第三十五回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五十回 三笑一哭第五十四回 要賬不易 錦囊妙計第一百十六回 合力伐蜀 蜀中孤撐第一百回 將帥不和 鬥法回師第七十七回 人亡神不滅第五十六回 “傻子”很稀缺第六十五回 收人心易主 拍馬屁拂心第二十回 大勝而歸 禍起蕭牆第三十四回 隨心所欲不逾矩第七十六回 徐晃神威 關公末路第三十四回 隨心所欲不逾矩第四十一回 人心難得 戰神無敵第九十五回 棋逢對手 風水輪流轉第十七回 衆志成城 勝之則易第一百十六回 合力伐蜀 蜀中孤撐第九十回 孟獲終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