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

太平堤外的土城四周樹木茂密,是個十分隱秘的去處,這楊英躲到這裡也算是一招妙招了。

朱棣隨着張玉在茂林裡七拐八繞,來到一個土坡處便停了下來。土坡裡便是一個泥洞,洞口只是一個木門,這原是洪武初年用來暫存糧草的倉庫,因而十分簡陋。

朱棣和張玉推門而入,裡面的糧食早已搬盡,只有幾根木樑,幾張木凳,一張凳子上擺着一盞油燈如豆。

就着昏暗的燈光,朱棣凝目看去,果見一根木樑上綁着一個赤膊壯漢。朱棣舉起油燈在漢子臉上照了照,不禁吃了一驚:“怎麼是你?”

漢子聞聲轉過臉來,看了看朱棣,也認了出來,張口吃驚道:“你?怎麼是你?”

卻原來這漢子不是別人,正是在應天府擺擂臺,打遍天下無敵手,最後輸在一個少女手中的那個壯漢。

張玉見壯漢如此,有意要幫朱棣立威,頓時吼道:“大膽,這是皇四子燕王殿下,豈敢無禮?”

“皇子?燕王?”壯漢愣了一愣,滿臉疑惑和木訥。

朱棣見他一副憨厚模樣,不禁一笑,朝張玉擺了擺手,這才問道:“你叫朱能?你不是在打擂臺麼?怎麼會躲在山神廟?”

“嗯......我沒地方住,又......又住不起客棧,就睡在山神廟裡。在你們應天府,睡在山神廟裡也是違了《大明律》要吃官司的麼?”漢子盯着朱棣問道。

朱棣不禁一愣,不明白他爲什麼有此一問:“吃官司?《大明律》?《大明律》裡並沒這一說啊。”

“那我在山神廟裡睡覺,你們爲何把我抓起來?”朱能滿面認真地反問道。

朱棣和張玉不禁啞然失笑,朱棣強忍着笑,一邊給朱能解綁,一邊又問:“聽說你來應天府找你的父親?事情可有眉目了?”

朱能揉了揉發酸的胳膊,向朱棣抱拳致了謝,這才撓了撓頭:“沒......還沒有眉目。應天府太大,人也多,這大海撈針的也不知如何尋法?”

朱棣見漢子性情魯直,越發地喜愛,便問:“那你的父親姓甚名誰?長得什麼模樣?在應天做的什麼營生?你且告訴我,我幫你去找。”

“叫......叫憨子”,漢子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其他的便不知道了。只聽說來了京城做官,卻不知做的什麼。”

“憨子?朱憨?”朱棣和張玉都是一愣,猶自一頭霧水,再如何思索也沒想出應天府有哪個官員叫憨子的。

朱棣無奈,只得又問:“那你現在可有落腳之處?若你不嫌棄,可否願意隨我到燕王府做個護衛?”

張玉見朱能兀自疑惑,便在一旁喝道:“哼,朱能你兀自不知好歹。你可知有多少人巴結着要進燕王府呢?哼哼,王府門前七品官,你沒聽說麼?”

朱能原也不知燕王府護衛是做什麼的,可一聽說是做官,心中頓時高興,忙跪倒高聲道:“能做官?我當然願意。以後我便是燕王的護衛了。但憑燕王殿下吩咐,我必定竭盡全力去做便是。”

朱棣見收了朱能這麼一個悍將,心頭也是高興。這才轉眼瞥了瞥另一根柱子,只見上面綁着的正是御史楊懷寧的管家楊英,正看戲似的盯着衆人不言語。

朱棣不禁皺了皺眉,緩步來到近前,威壓道:“楊英,你可認得我?我且問你,楊懷寧滿門被殺,爲何偏偏走了你?這裡面是否也有你的份?”

楊英見朱棣問話,卻只做沒聽見,只是咬着牙盯着朱棣,臉上倒滿是憤恨。

朱棣見了暗暗詫異,猶豫了一下,揣度着楊懷寧被殺一案事關重大,這楊英如何處置也極爲棘手,而且看他模樣倒似對自己頗有芥蒂似的,一時間也沒法弄清其中緣由,便朝張玉等人示意了一下,三人悄然退了出來。

“殿下,這楊英該如何處置?”一出洞口張玉急忙問道。

朱棣沉吟了半響:“這......此事太過重大,你且將他關在這裡,好生看住,不要讓他逃了,也不要讓他出什麼差錯。嗯......過幾日之後本王自有處置。”

張玉應聲聽命。

朱棣領着朱能回燕王府稍加安置之後,想着這楊英在手裡總如一個燙手的山芋掉在懷裡一樣,說不出的不舒服,卻又不能擅加處置。朱棣想着此事緊急,也來不及歇息便又急急入宮去太廟尋那道衍和尚。

道衍此時遊歷剛回,卻沒有隨着衆高僧在太廟唸經,反而獨自一人拿着笤帚在太廟門口打掃庭院,一邊掃還一邊想着心事,直將灰塵掃入來人的身上方纔警覺,慌忙便要道歉。

“大師不需驚慌,是本王”,朱棣掃了掃身上的灰塵,望着體格碩大、鬱鬱寡歡的道衍笑道。

“哦,是燕王?!”道衍擡頭見是朱棣,也不禁笑了起來,讓開身子便要請朱棣入內。

朱棣瞧了瞧裡面的僧衆,卻搖了搖頭:“裡面人多,我們且在外面坐坐吧。”

道衍心領神會,領着朱棣來到西北角的一處石廊上坐了下來,這才問道:“燕王可是有什麼急事?貧僧給您的留書,燕王殿下可看過了?”

“可是‘天網恢恢疏且漏,天縱之機不可候。若能拿得金箍棒,饒是天宮捅得破’?”朱棣眨着眼望着道衍道:“馬和已將信箋給我,本王已經看到了的,只是留書中的意思,本王不盡明瞭。”

“哦,不盡明瞭便是有所明瞭了,哈哈哈”,道衍一笑又道:“既已收到留書,那不知燕王可有什麼收穫?”

朱棣看着道衍,沉吟了半響,忽然悄聲道:“今日我尋到了御史楊懷寧府的管家楊英,不知這算不算是收穫呢?”

“哦?!”道衍眼中放出光來,喜得來回踱了兩步,悠地轉身笑道:“哈哈哈,這當然是收穫,這便是那金箍棒了。”

朱棣望着道衍,越發覺得這和尚好生怪異,疑惑道:“只是抓住了一個楊英而已,與本王又有何關礙?大師爲何要如此高興呢?”

“燕王不高興麼?”道衍詫異地看着朱棣。

朱棣不禁苦笑:“這有何高興地?本王前來尋你,便是來討個主意,如何處置這個燙手的山芋?總不成要本王將這燙手山芋一直摟在懷裡吧?”

“燕王不願冒這個風險?”道衍雙目蘧然睜開,有些惱怒的盯着朱棣。

朱棣也不知這和尚到底在布的什麼局,訕訕一笑道:“這楊懷寧一家被殺,人人懷疑是太子所爲。現在這唯一的人證落到本王的手裡,本王還私自關押起來,若傳了出去,可不得了啊?而且......而且太子仁厚,我料定殺楊懷寧不至於是太子所爲的。”

“貧僧也覺得不是太子所爲,楊懷寧滅門案必定另有其人”,道衍詭異的一笑:“所以用這楊懷寧也不盡是要對太子怎樣,只不過是個牽制罷了。”

“另有其人?是誰?”朱棣不禁吃了一驚,起身問道。

道衍卻嘿然一笑,淡淡道:“既然燕王殿下不願收下這個燙手山芋,又何必操這份心呢?”

朱棣見這和尚因自己不聽他的建議而動了氣,尷尬一笑,也一時沒了言語。暗覺這和尚如此意氣,怎的沒有一絲出家人的修爲?

道衍似乎頗爲抑鬱,沉吟了許久,方又說道:“哎,既然燕王如此決定,貧僧也是無法。那......且將楊英送與太子吧。燕王便坐山觀虎鬥也是不錯的。”

“送給太子?”朱棣一愣,旋即臉上放出光來,欽佩地看着道衍:“好,好,大師果然妙招。”

道衍卻似乎並無任何喜悅,忽然問道:“空印案後,燕王可曾去拜會太子殿下?”

朱棣一愣,很快便明白過來,有些懊惱道:“還......未曾去拜會太子”。

“哎”,道衍悠然長嘆:“一個空印大案,殿下您得了彩頭,太子卻觸了黴頭。既然您不願開罪太子,空印案後便該主動上門去見見他纔是。如今您將楊英送上門去,也可緩和一些了。”

說着道衍悠然起身,又復拿起笤帚埋頭掃起地來,一邊喃喃自語:“燕王殿下不要金箍棒又有什麼辦法呢?哎,天意如此,天意如此。便只有再等上十年了。”

三卷5章 【奉旨查案】四卷17章 【沐英平南】三卷18章 【監察御史】五卷52章 【張信報信】四卷20章 【大戰前夕】三卷12章 【才能出衆】三卷17章 【督察山陽】二卷37章 【巡視居庸】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五卷16章 【忍辱負重】二卷40章 【舊時淵源】三卷39章 【紅市競價】四卷43章 【通州尋主】二卷40章 【舊時淵源】四卷20章 【大戰前夕】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五卷46章 【京師遇冷】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二卷27章 【巧言設謀】五卷46章 【京師遇冷】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三卷51章 【紀張會合】二卷23章 【宮殿抉擇】二卷17章 【殺官開倉】二卷33章 【金石彌音】四卷21章 【北征大捷】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第九章 【於皇寺內】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二卷17章 【殺官開倉】三卷39章 【紅市競價】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四卷38章 【燒鵝傳說】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第九章 【於皇寺內】二卷42章 【角山設關】第三章 【笑算姻緣】三卷38章 【大廳攪鬧】三卷18章 【監察御史】三卷9章 【紈絝子弟】四卷20章 【大戰前夕】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五卷49章 【朝廷設謀】五卷41章 【燕王謁陵】五卷19章 【太子回宮】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三卷45章 【前朝宮人】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三卷35章 【忠心耿耿】四卷35章 【暴雨前夕】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二卷15章 【計議賑災】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二卷1章 【邗溝遇阻】二卷39章 【滑稽千戶】第三章 【笑算姻緣】四卷12章 【深謀遠慮】四卷13章 【灰白錦囊】三卷22章 【宦海老吏】五卷50章 【託付王子】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二卷20章 【老將爭雄】第三章 【笑算姻緣】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二卷34章 【二虎相鬥】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二卷27章 【巧言設謀】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五卷17章 【夜宿潼關】第九章 【於皇寺內】第二十四章 【智取擂臺】五卷24章 【大變在即】四卷25章 【燕王哭靈】五卷44章 【召見燕王】三卷21章 【夜闖茹府】五卷35章 【大雪封山】三卷28章 【重燃曙光】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五卷13章 【臨水樓內】三卷25章 【功敗垂成】五卷46章 【京師遇冷】四卷37章 【真假流言】第九章 【於皇寺內】二卷43章 【夜探灰山】二卷17章 【殺官開倉】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二卷2章 【王府護衛】二卷29章 【瘋癲道士】四卷第2章 【返回北平】三卷37章 【暗入揚州】三卷32章 【大功得成】二卷15章 【計議賑災】二卷36章 【陰謀算計】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二卷45章 【再襲朝陽】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
三卷5章 【奉旨查案】四卷17章 【沐英平南】三卷18章 【監察御史】五卷52章 【張信報信】四卷20章 【大戰前夕】三卷12章 【才能出衆】三卷17章 【督察山陽】二卷37章 【巡視居庸】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五卷第12章 【偏妃鄧氏】五卷16章 【忍辱負重】二卷40章 【舊時淵源】三卷39章 【紅市競價】四卷43章 【通州尋主】二卷40章 【舊時淵源】四卷20章 【大戰前夕】第二十一章 【東宮論道】五卷46章 【京師遇冷】第三十九章 【二王就藩】二卷27章 【巧言設謀】五卷46章 【京師遇冷】第二十章 【皇帝提親】三卷51章 【紀張會合】二卷23章 【宮殿抉擇】二卷17章 【殺官開倉】二卷33章 【金石彌音】四卷21章 【北征大捷】第五卷25章 【太子死因】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第九章 【於皇寺內】第三十章 【燙手山芋】二卷17章 【殺官開倉】三卷39章 【紅市競價】四卷第1章 【丞相被誅】四卷38章 【燒鵝傳說】第二十六章 【楊府滅門】第九章 【於皇寺內】二卷42章 【角山設關】第三章 【笑算姻緣】三卷38章 【大廳攪鬧】三卷18章 【監察御史】三卷9章 【紈絝子弟】四卷20章 【大戰前夕】五卷30章 【殿內諫言】五卷49章 【朝廷設謀】五卷41章 【燕王謁陵】五卷19章 【太子回宮】四卷31章 【道衍隨行】三卷45章 【前朝宮人】第四十二章 【小試牛刀】三卷35章 【忠心耿耿】四卷35章 【暴雨前夕】第二十八章 【長堤告白】二卷15章 【計議賑災】五卷29章 【皇帝出迎】二卷1章 【邗溝遇阻】二卷39章 【滑稽千戶】第三章 【笑算姻緣】四卷12章 【深謀遠慮】四卷13章 【灰白錦囊】三卷22章 【宦海老吏】五卷50章 【託付王子】第十一章 【夤夜返京】二卷20章 【老將爭雄】第三章 【笑算姻緣】二卷16章 【調兵遣將】二卷34章 【二虎相鬥】第十二章 【父子相疑】二卷27章 【巧言設謀】五卷第11章 【追查王府】五卷17章 【夜宿潼關】第九章 【於皇寺內】第二十四章 【智取擂臺】五卷24章 【大變在即】四卷25章 【燕王哭靈】五卷44章 【召見燕王】三卷21章 【夜闖茹府】五卷35章 【大雪封山】三卷28章 【重燃曙光】第三十三章 【朝中生變】五卷第6章 【油壺茶香】五卷13章 【臨水樓內】三卷25章 【功敗垂成】五卷46章 【京師遇冷】四卷37章 【真假流言】第九章 【於皇寺內】二卷43章 【夜探灰山】二卷17章 【殺官開倉】五卷37章 【燕王大捷】二卷2章 【王府護衛】二卷29章 【瘋癲道士】四卷第2章 【返回北平】三卷37章 【暗入揚州】三卷32章 【大功得成】二卷15章 【計議賑災】二卷36章 【陰謀算計】第十九章 【名聲大震】二卷45章 【再襲朝陽】第四十四章 【燕王就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