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暗波涌動

認錯是一件很沒有面的事情,特別是給自己的臣,所以我沒有打算這麼做。第二日早朝我也是含糊其事的說了一通,然後再總結性的來了一句:“朕看了江南的奏報,既然都說要防洪,那朕就聽取多數人的意見,江淮一帶就修堤防洪吧,現有修池工程一律停下。”

六個內大臣見我這麼說都喜動顏色,只不過他們看到我不爽的樣不敢大肆表現出來。我知道他們心裡肯定在洋洋得意,肯定自詡自己是國家棟梁,又或者說朝廷離開他們還是不行,大事還得他們拿主意什麼的。 哼,我偏不讓他們稱心,我頓了頓又接着道:

“不過,杭州府的修池引水不能停下來,用不着那就用來養魚好了,朕自會有旨意給浙江巡撫許譽卿。”

“皇上……”

“不得再議!”我一錘定音。

早朝後,衆大臣出了文華殿,便各歸各部辦事去了,內大臣們搖頭短嘆的去了內大學士堂。

近來皇上聖心難測,讓輔韓鑛心裡憑添了幾分擔憂。特別是近幾日,皇上容易怒,有時會因爲些小事情呵責大臣。這都是幾年來沒有過的,韓鑛想來想去,委實不明白其中是何緣故。

這日下得朝來,轎還尚未進韓家大門,就在外邊遇到了一幫平日比較親近的大臣。韓鑛不想他們是來一起拜會自己的,便招呼着進去。

來的官員都與韓鑛相熟,刑部左侍郎錢士升,戶部主事馮元飆都共事多年的老下屬了;左庶丁進,工部主事李逢申還是韓鑛的學生;外加了一個在禮部掛了個員外郎閒職的王洽,可以說都是親近的自己人。

衆人按着官階輩份坐好後,韓府的丫鬟們送上香茗。韓鑛是主人,而且又是裡邊資格官階高的,所以他沒有多客氣,換了便服坐在太師椅上招呼他們。

“怎麼都今日一起來找老夫啊?要是御史們知道了,還不參奏你們一本!”

王洽笑嘻嘻道:“大臣之間互相走動,那是皇上都允許的,咱們光明正大的過輔大人這吃杯茶,御史們知道了又能怎的!”

自從上回韓鑛認下這個世侄後,王洽就經常來韓府走動,跟韓家混得極熟稔。原本王洽想去南京補戶部右侍郎呂維祺的缺,但沒有想到,韓鑛一下升作了輔,他就鐵下心來不走了,乾脆在禮部掛個閒職等待機會。

錢士升一邊喝茶一邊笑道:“就是,嗯,這茶可是上好的烏龍。”

韓鑛微笑不語,相比之下馮元飆直接得多,他悶聲道:“御史知道了又怎樣,下官就是來跟輔大人訴訴苦的。”

“哦,是爲了何事?”韓鑛心中微驚。

工部主事李逢申不待馮元飆說就接口道:“老師,他是跟內鄭大人生氣。”

馮元飆氣憤道:“如今鄭大人是三頭六臂,什麼事情都要過問。前幾日皇上曾旨意要運一批海外糶來的大米直接到杭州,剛好李原吉侍郎遣人來報,說有蘇祿運來的大米將要靠岸。下官就打算將這批直接往杭州,錢大人也同意了。偏鄭大人有意見,說南京地震後需要救災,要先往南京,下官辨不過只得只得辦了。不想昨日皇上陡然問起,知道糧食還未送往杭州,便狠狠訓斥了下官一頓。”

韓鑛一聽知道原來是這麼個事。其實馮元飆說的這件事他是知道的,只是礙於情面,所以他沒有跟鄭三俊攤開來講。再者錢龍錫都沒有出聲,皇上也沒有限定何時運往杭州,他就覺得還是以和睦爲重,便沒有去過問。

“那你怎麼沒有跟皇上說明情況啊?既然是內鄭大人準的,怎麼會怪到你頭上?”

馮元飆一臉無奈道:“當時皇上龍顏大怒,下官哪還敢出聲,就算那時說出來,皇上也會以爲你推諉責任。”

韓鑛聽了後,過了一會表態道:“算了,也不是什麼事情,皇上不就罵了你一頓嘛,雷霆雨露皆君恩!近皇上情緒不太好,不要說你了,就是內大臣也常有被皇上訓斥的時候。”

王洽還是笑呵呵的樣:“那是,你老兄我在清水衙門,就連想給皇上罵都沒有機會。罵上一罵,至少天心中記得你這人。”

王洽的插科打諢一下就讓沉悶的氛圍一掃而空,錢士升指着王洽笑道:“你啊,就是捨不得那份清閒,上回南京戶部右侍郎出缺,若是王老弟去補,論資歷能力,老弟是可以穩拿的。你倒好,在禮部掛了個只要點卯的差職。”

“別說我,我王洽懶人一個,比不得各位大人啊!不過……那個鄭大人也多事了些,原先孫大人在時多好,各管其職,從來沒生過這些事情。”

李逢申也道:“馮大人這頓罵也算白替人捱了!”

左庶丁進接着道:“世兄說得是,這鄭大人在南京指手畫腳慣了,只怕進了內也不安分。他也不看看……”

韓鑛還沒等丁進說完便打斷道:“住口,內大臣豈是你們能夠在背後議論的。元飆的事我清楚,有什麼老夫也會代爲解釋。你們在老夫府邸攻訐其他內大臣,致老夫於何地!”

身爲弟的丁進當下就不敢出聲。

來客中錢士升爲年長,又在刑部,鄭三俊的所作所爲他是知道的,韓鑛於他亦師亦友,自然要好意提醒下自己的師友,他站起來道:“輔大人,下官覺得有些事好防範於未然,上下次序不可亂。否則任其坐大,不利於朝廷。輔大人是四朝老臣,前幾朝黨爭不斷,大明深受其害,大人也是經歷過的。皇上如今將輔設爲官職,不再由資歷深者擔任,這便是內定下的規矩。輔大人何不點醒下迷糊中人,以免大臣們出現紛爭。”

韓鑛神色凝重的思慮了錢士升的話,內心做了番比較,鄭三俊跟他資歷相近,所差的是沒有入過內。不過鄭三俊在南京獨擋一面多年,能力上應該說還是有的。如今他初進內,必然是想大展身手,說不定他還以輔自詡。對於這種挑戰,不僅關乎官位,也關係到面。想到這,韓鑛心中有了定見,不過他沒有直接表露出來。

“抑之所言,老夫心中有數。既然是皇上定下的規矩,也就沒有臣能夠違抗。這事就不要再講了,來,隨老夫到後花園,看看老夫種的蘭花如何?”

既然見韓鑛避開政事不談,也就隨他去了韓府花園,只講些風花雪月談詩論對,到了傍晚散去。

第二日點卯後,韓鑛來到內,見裡邊其他五人都在,韓鑛略一思慮便有了打算。他緩慢走到正堂的席上,咳了一聲後道:

“各位同仁,老夫今天有幾句話跟大家說。”

聽到這話,正在忙的五位內大臣全停了下來,他們心中雖有些驚奇,但都沒有出聲,而是靜待輔大人講下去。

“老夫這幾日經常聽到六部的官員們說內政令不清,經常出現混亂,皇上對此也有些微詞。我這作輔的,不能坐視不理。皇上既然已經將內作爲大明官制,就應該有他的規矩。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爲了避免以後出現這樣的情況,老夫提議,以後各位同仁管好本部事務,有異議的事情統一由我這輔稟明皇上處理,老夫不在的時候,就由次輔錢大人負責協調。這樣便可使得政令出於一門,下邊的官員也不會誤事。大家以爲如何?”

五人聽了也是一愣,韓鑛說的其實就是原先的慣例。若是皇上交代下來給內的事情,一般都是由輔拿主意。現在韓鑛要將它明朗化,作爲規矩定下來。後還是張惟賢先表態:“輔大人說得極是,這樣簡單明瞭不易誤事。”

成基命跟賀逢聖兩人也接着表態,錢龍錫自然沒有意見。韓鑛見鄭三俊沒有答話,便道:

“鄭大人有什麼意見嘛?”

鄭三俊先是皺着眉,聽韓鑛相問便微微一笑道:“那輔大人既然說了,下官沒有意見!”

韓鑛見達到自己的目的,便道:“咱們內爲百官之,自然要給官員們作個榜樣。好了,呆會要去乾清宮陛見,你們都準備下,看有什麼折要上奏給皇上的。”

五人聽了都各自去做準備,韓鑛自己也收拾了一下。正待他剛理好折,只見張惟賢走到他面前。

“輔大人,下官這有兩份折,昨天收到。是陝西兩處鬧匪情的捷報,呆會還是由輔大人統一上奏給皇上聽吧。”

這兩份奏摺並沒有什麼異議的地方,張惟賢主動讓出來,自然是方那番話起的作用。韓鑛原不想奪人之美的,但見英國公如此殷切,又想立個榜樣便將奏摺接了過來。他打開一看,果然是捷報,兩處流寇都給打得四處逃竄,已經不成氣候。

“果然是好消息,走,面聖去!”

聽到韓鑛唸的奏摺,我果然‘龍心大悅’。原先高迎祥跟張獻忠兩人鬧起義的時候,把我嚇得不行。沒想到他們兩個這麼不禁打,一下就給周遇吉跟左良玉打跑了。看來歷史真的在變,大明將不會再給農民起義搞亂,這實在太好了。大明不亂,我就可以調動全部的精力去應對女真人。

“那兩個匪呢?怎麼樣了,有沒有抓到?”

韓鑛被我的情緒感染,雖然是看第二遍仍然喜上眉梢:“回皇上,奏摺上說,左良玉已帶着人馬在追擊高迎祥,此地由寧夏衛,延綏衛包圍,料來高迎祥無處可逃。左良玉確是帶兵良,未打先圍,使得高迎祥只得往寧夏衛逃跑。寧夏衛的賀虎臣早已佈置人馬,只怕捷報正在途中。”

“恩,那就好,決不能讓他跑了。那張獻忠呢?”

韓鑛看了下奏摺道:“回皇上,張獻忠的烏合之衆已被周總兵打散,張獻忠已由邊界逃竄到湖北邊境。周總兵也已率兵追去。”

我聽了一愣,張獻忠居然還跑了,這個周遇吉搞什麼鬼,千萬別又弄成流寇。“下旨給周遇吉,一定別讓張獻忠跑了,能活捉就活捉,不行就給我當場擊斃。”

“微臣明白!”

總的來說,戰報還不錯。看來當初英國公推薦左良玉是對了,闖王的招牌還沒打出來,他高迎祥就完了。不過可惜一點的是,周遇吉沒有將張獻忠給圍住。嗯,看來這周遇吉打戰謀略比左良玉差上一籌。這個左良玉以後好好打磨打磨,消了他的跋扈,以後說不定是個能用的將。

打垮農民軍讓我這皇帝喜悅異常,當天就擺宴慶祝,雖然百官都不知道爲什麼打散了兩夥小流賊,皇上爲什麼會這麼高興,但皇上高興總比皇上不高興好。當天是喝得無醉不歸,搞得第二天早朝都免了。

但這份‘龍心大悅’沒有保持多久,就給一場大雨給澆滅了。而且沒有想到,這大雨一直斷斷續續從五月下到了六月還沒有停的跡象。順天府已經上了幾次折說,城外百姓遭災,莊稼被淹,房屋倒塌。這些消息讓我在這隱晦的天氣裡憑添了幾分鬱悶。

原本我還以爲只不過京師有雨災,沒想到接連收到陝西,山西,河南的奏摺,都說當地大雨。一時間,我不禁緊張起來。如果這幾個地方都是大雨的話,黃河可就要氾濫了。此時下旨給黃道周已經爲時已晚,在這個時候,黃道周也明白黃河的危險,應該已經動人上堤了。我只希望千萬別決口,不然這河南可就真的是河難了。

大雨一直下了一個月,差點逼得我就要去龍王廟了。我去龍王廟自然不是去祈求停雨,而是要去拆它的廟。等到六月底,大雨總算停了。可我的心還一直提在嗓眼上,河南還沒有回報到,我能不急嘛?!

“皇上,河南還沒有奏報,那說明是好事!皇上不必着急。”說話的是秀兒,今日剛好過來看她。

我疑惑道:“爲什麼?”

“要是黃河決堤,那是多大的事情,接壤的山西各府還不馬上回報。現在京師已經停雨,想來河南那邊也差不多停了。黃大人沒有及時回報,想來人都在堤上,因爲雨未停,不敢擅自回報。”

我點了點頭:“不過還有這十來天,不知那邊情況怎麼樣?令朕擔心啊!”

秀兒寬慰道:“一個月都過來了,應該不會有問題。黃大人盡職盡責我們在河南也是看過的,皇上還有什麼不放心呢?”

“嗯,秀兒說得也是,要是黃道周在堤上防洪,黃河都決口,那隻能說是命數,換了別人也一樣。”

秀兒微笑道:“好了,皇上就不要再想這件事了。今日就請皇上陪臣妾到花園走走,這個月可把我給悶壞了。”

我還未答話,她就拉着我出門了,我哪敢反抗一個肚老大的,只好跟着她去逛花園去了。

過了幾日,河南終於了奏報。果然如秀兒所說,黃河堤岸沒有出現大決口,開封一帶算是保住了。不過我高興過後,卻現後邊仍有幾份奏摺彈劾黃道周。原來孟津口危急,黃道周緊急中調用開封府各衛駐兵,斬畏懼逃脫者大小將校三十二人,就連開封衛的指揮使都給他幹掉了。雖然黃道周是巡撫,但擅殺三品大員也是有罪。河南道御史據實上報,彈劾黃道周。

這黃道周真有幾分膽色,居然敢殺人,還真不像一個文弱書生。不過也難怪,他手裡有我賜下的尚方寶劍,那些白癡是自己找死。只是我怎麼處置這些彈劾的奏章呢?雖然黃道周是爲了抗洪調動軍隊,但畢竟大明律法中並沒有說要士兵上堤的條文,而且大明數百年也沒有過讓士兵當河工的情況。這些地方上的兵老大說好聽點就是保一方平安,打打寇匪,抓下盜賊什麼的,剩下的就是種田養活自己。說得不好聽,自己就是強盜,兵匪一家。

黃道周我是要保的,畢竟保住了今年黃河沒有決堤,不能讓他吃這個虧。我看還是給他來個功過相抵好了,讚賞的話給一半,挨批的話也給一半。這也讓御史們沒有話說。

黃道周有我罩着沒事,但我就實在沒有面了。五六月份,江北,東南一帶都四處報有雨情,偏我在年初到五月都在說有旱災,還讓江淮一帶做好抗旱準備。要不是內大臣們勸諫,只怕江淮一帶出現水災,我這皇帝的名聲,能力可就大有問題了,不過就是現在我這個醜也丟大了!到底是誰害我啊?明史怎麼可能記錯呢?我記得明明是有旱災的……

的,崇禎四年絕對是流年不利,在去年十一月的事情居然讓我這皇帝就跟救火員一樣,哪裡出問題,我就撲向哪裡,根本就沒有給我喘息的機會。這都大半年了,還沒有個消停。唉,做皇帝跟做平民在本質上是一樣的,沒有錢做什麼都不行。不要說什麼政了,我得想想辦法,弄點錢行。

第90章 說服第109章 年內計劃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9章 改革開始第125章 地理畫策第56章 退兵(上)第42章 獨斷專行第180章 圖窮匕現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276章 爭奪(下)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48章 率兵攔截第62章 偷襲?!第314章 提審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77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66章 出發第169章 後宮聽政第174章 傅山歸來第256章 封賞第175章 遇見第113章 暢所欲言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159章 再接再勵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264章 兩位國公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149章 三敗林丹汗第13章 遼東局勢第258章 冊封第297章 報紙第144章 水淹盤山第129章 遠方客人(下)第25章 驛館閒談第31章 到收網的時候第251章 會師第256章 封賞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309章 請旨第220章 惡鬥第103章 一箭雙鵰第318章 雙管第195章 破城(下)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19章 到宮外走走第11章 應對計策第39章 東巡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61章 援兵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105章 非我族類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118章 騎兵之戰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251章 會師第103章 再建二軍第46章 宗族第273章 反應第175章 遇見第167章 今日免朝第97章 二審定案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161章 自找麻煩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230章 皇太極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172章 聽案(中)第170章 人員調防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71章 兩位巡撫第211章 戰意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37章 學生,老師第11章 應對計策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111章 攻佔雙方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304章 復職第73章 無終而止第139章 戰果輝煌第99章 難以兼顧第49章 買賣第42章 南退第253章 迴鑾第7章 新皇登基第38章 朕是校長第240章 選擇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105章 非我族類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298章 應勢(上)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284章 較勁第94章 決不簡單第176章 揭破
第90章 說服第109章 年內計劃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9章 改革開始第125章 地理畫策第56章 退兵(上)第42章 獨斷專行第180章 圖窮匕現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276章 爭奪(下)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48章 率兵攔截第62章 偷襲?!第314章 提審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77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66章 出發第169章 後宮聽政第174章 傅山歸來第256章 封賞第175章 遇見第113章 暢所欲言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159章 再接再勵第150章 逼敵來攻第264章 兩位國公第28章 正副失和(下)第149章 三敗林丹汗第13章 遼東局勢第258章 冊封第297章 報紙第144章 水淹盤山第129章 遠方客人(下)第25章 驛館閒談第31章 到收網的時候第251章 會師第256章 封賞第206章 暗含殺招第309章 請旨第220章 惡鬥第103章 一箭雙鵰第318章 雙管第195章 破城(下)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19章 到宮外走走第11章 應對計策第39章 東巡第61章 提前的叛亂第61章 援兵第3章 巡視三營(中)第105章 非我族類第76章 知己難求(下)第118章 騎兵之戰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251章 會師第103章 再建二軍第46章 宗族第273章 反應第175章 遇見第167章 今日免朝第97章 二審定案第107章 奇怪的旨意第161章 自找麻煩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230章 皇太極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172章 聽案(中)第170章 人員調防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71章 兩位巡撫第211章 戰意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37章 學生,老師第11章 應對計策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111章 攻佔雙方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216章 強行攔截第19章 大同會盟(上)第304章 復職第73章 無終而止第139章 戰果輝煌第99章 難以兼顧第49章 買賣第42章 南退第253章 迴鑾第7章 新皇登基第38章 朕是校長第240章 選擇第119章 熱鬧詩會(下)第105章 非我族類第27章 正副失和(中)第298章 應勢(上)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284章 較勁第94章 決不簡單第176章 揭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