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募捐

初爲人父的喜悅,常讓我笑不攏嘴,朝臣們也見機行事,一些不好的消息,專門在這個時候報上來,我還能說什麼呢?!

前幾天刑科給事中劉懋上有一疏,說駐驛官員大多徇私舞弊,把勘合馬牌私自送給親朋故人,假公濟私,甚至遣白牌騷擾驛遞,而且在常例食宿供應之外還要敲詐勒索,致使驛站民夫困苦不堪,還有賣兒貼婦以應橫索的。”

接着也有各地的巡查御史上摺子說,各地官員辦事不力,致使百姓流離失所,還鬧出些亂子!廣東三水還出現了流賊!最讓人惱火的是工部出了問題,首先是韓爌上疏爲原工部侍郎高道素辯護,這個高道素在承建桂王府時出了豆腐渣工程,導致桂王還沒有住進去多久就出現寢宮倒塌事件,死了數名宮人,刑部按律判斬!

“諸王就國必以齒序乃是成例,誰能想到魏忠賢讓三王同時去國。惠王去荊州才三日,魏忠賢就逼着桂王去衡州,讓監造桂王府的高道素等措手不及。巡按溫皋謀疏乞展期,被那逆閹矯旨切責,有司只好倉皇趕辦。陛下想,一個月趕造出來的王府怎能結實牢用?再說,道素督造正殿,黃用督造寢殿。倒塌的是寢殿,而將道素論死,處罰過重。”

這個韓老兒真是會找時候!

接着還是那個劉懋摺子彈劾工部右侍郎範景文的,說是範景文所掌的採辦司讓下面的官商拿到的採辦銀與當初工部招商承諾出入甚大,不夠辦官差的,工部招商採辦,名義上發銀一千兩,到商家手裡不過三四百兩。

真是不知道怎麼說他們好,另外還有些零零碎碎的東西,怎麼說我也登基一年多了!居然還有這麼多問題,不過想想也是,其實這一年我也只是穩住了京師,遼東,陝西,湖廣這四塊地方,其他的各省恐都還有問題。穩定纔是發展的前提,想到歷史上的崇禎,突然我覺得自己很明白他的心思,一個年輕氣盛的年青人,而且是亂急思治,接到這些奏章,不發飆才奇怪!這些下面的臣子在作些什麼呢?要不是在後世的史書上接受了走馬換將的害處,說不定我也會惱怒之下,把這些大臣換個乾淨。現在我只能理解爲需要給他們時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效果也是慢慢體現出來的!

我把這些東西發給六部處理,然後再讓內閣議了就發下去!那個高道素還是免了,讓他在範景文手下做個主事,處理工部採辦銀抽扣的事情。

剛休息沒有多久,下邊這些臣子又來給我找事做了,上次聽了陳文一的建議,去祭典了先賢孔子,勞師動衆的,累得我第二天差點起不來牀。這回禮部尚書張惟賢居然說要我去求雨,可我前幾天皇子降生纔去過祭告天地,偏偏這張惟賢說的理由冠冕堂皇,去年至今五個月,從山東到甘肅沒下過一場雨,讓我這個皇帝去崇雩壇祈雨!說什麼以天子之軀,必能感動上蒼,普降甘霖!又說天子仁德,自當愛民如子。總之一句話,就是要我去祈雨!

我好容易纔有了個聖明天子的聲譽,怎麼好一下就敗壞了?!自然只好做個非常樂意的姿態表示准奏,另外還要口頭嘉獎下這個英國公!這傢伙別讓我找到機會,不然我可要把他派到海南島去,讓他在那欣賞下海角天涯的美景!

可憐我齋戒了四天,第五天一早,文武百官隨在我身後,出了承天門,各部院掌印官就各帶數人四散走開,分別奔北郊、社稷、山川、風雲、雷雨各壇和龍神、太歲、東嶽各廟,行祈雨大禮,其他人跟着我直奔南郊的崇雩壇。一路上,鹵簿不陳,馳道不除,不設配,不奏樂,一直走到正陽門,纔有一處事先設好的帳篷,供百官稍事歇腳飲茶。

按《左傳》‘龍見而雩’。蓋巳月萬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爲百穀祈膏雨也。《月令》:“雩帝用盛樂,乃命百縣雩祀,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谷實。’《通典》曰:“巳月雩五方上帝,其壇名雩,禜於南郊之傍。’在太祖初年,凡水旱災傷及非常變異,或躬禱,或露告於宮中,或於奉天殿陛,或遣官祭告郊廟、陵寢及社稷、山川,無常儀。後建崇雩壇於圜丘壇外泰元門之東,爲制一成,歲旱則禱,一般都在春末舉行。

幸好這個時節還不是太熱,不然我就漂了!我心裡對這個祈雨可是一點概念都沒有!出現旱災應該積極抗旱纔是,就算抗旱也不用我出手吧!祈雨到最後誇張得不行,等到我念完禱文,還要命樂工演奏什麼《雲門之舞》,使文武舞士並舞而歌之。這簡直就是羣魔亂舞(本人對舞蹈天生不懂欣賞)。這類史詩般的鉅著,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演完的,我要是龍王非給嚇跑不可!好容易結束,飽受各種折磨的我,這一天累得是什麼都不想說了,回宮連抱兒子的氣力都沒有!

看來是自己太弱了,於是我又有了個新的決定,那就是每天早上起來,跟着侍衛谷剛練下拳。免得我這皇帝英年早逝了,雖然感覺沒什麼進展,但是精神好了不少!

我雖然被下面的臣子弄得不安寧,但有很多人也給我搞得人仰馬翻。我下旨讓各地王爺進京賀喜,他們都急着準備賀喜的禮物,安排進京的行程,最要命的是那些封得太遠的王爺,更是馬不停蹄的往京城趕!

不過大多數的王爺都比較近京城,在他們的快馬加鞭的努力下,我見到了大明的一百零七位王爺,老老少少各不一樣,有的儀表非凡,有的卻是賊頭鼠目的!他們一些是太祖時候就封下的王爺,另外是各朝帝皇封的皇子,相互傳承了好幾代,離現在最今封藩的就是福王,桂王,潞王!

我在建極殿召見了這些在各地稱王的朱姓王爺,我也準備了想了好久的說辭。

“各位王爺,朕自登基逾年,許多都還未曾見過,是以借皇兒滿月之際共聚一堂。”

他們聽我這一說,看着一臉和氣的少年天子,馬上就有人出來說話,

“臣等聽聞皇上登基,無不欣喜萬分,就是想着見皇上,但奈何祖制三年方可進京陛見,如今皇上召見,臣等自當前來賀喜,皇上天縱英姿,我大明有望!”

我伸手示意止住下面的人,免得他們又頌讚一番。

“這也是天子之家的規矩,你們裡面還有不少高朕好幾輩的,我大明傳襲至今,已經二百六十一年,也傳了十六代之多。如今大家還能齊聚一堂,也是祖宗保佑!”

下面的王爺們還不知道皇上什麼意思,不好貿然答話,只是不住的點頭稱是!我接着往下說:

“前兒,你們也看到了朝廷發的《明刊》,這次和滿洲人打,朕也是不得已。遼東盡失,將士們都畏敵如虎,沒有場勝仗是不能止住敵人的勢頭。”

“皇上,遼東的女真人真的這麼厲害嗎?他們不就我大明的一個小部落嗎?”一個肥得掉油的王爺問到,看他樣子是南方的王爺,沒有受過什麼兵禍,是以不知道滿洲人的厲害。

我看這王爺都說出這樣的話,心裡不由得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嘆了口氣接着說:

“萬曆年間倒是個小小的部落,但是這幾十年的發展,都快成吃人的老虎了!遼東現在都在人家的手裡,瀋陽衛也成了人家的京城,大有跟我大明分治天下的趨勢。我們就是太小看他們了,以前他們金朝不也只是遼國的小部落嗎?!最後怎樣?遼國就死在他們女真人的手裡!”

“你們都是朕的家人,這大明也是我們朱家的天下,別看着宮內表面這麼風光,朕也是有困難啊,這遼東戰亂,就是一個無底洞,先前萬曆爺的積蓄,都差不多給全補在那了。這次就是打了勝仗,可也是損失慘重。我大明將士可是丟了二萬多的兵力在那!如今到了年頭,又要發餉,朕也是寢食難安。宮裡的人,朕也是裁減了不少,先帝的人,朕不能讓他們委屈。外面的臣子,都是外人,不給他們發俸餉,又怎會替朕做事。每年的歲收,都不夠各處支出,朕用錢的地方多阿!”

王爺們沒有想到皇上會在未來太子滿月的這天說出這番話,不過皇上開誠佈公的款款而言,都讓在座的各位覺得像是親密的一家人在討論內部家事!

“臣等願爲皇上分憂!”下面的人都不自覺得說。

我等的就是這一句話,我繼續了我的演講。

“遼東的兵士,是爲我們皇族打天下,我們怎麼能虧待他們,朕如今也只有四處籌些銀子給他們,現在夏稅還沒有收到,所以朕想借這個機會找王爺們出個主意!”

下面的人開始相互交換眼神,他們知道皇帝的真正目的要露出來了!

“不知皇上要我等如何爲君分憂?”一個年老的王爺大膽的問道。

“呵呵,各位王爺在屬地逍遙自在,在國難當頭也就略盡勉力吧,朕是一國之主,不會太爲難你們的!你們都是幾世的王爺了,家底殷實,你們就捐些銀兩作爲遼東軍餉,也好爲朕分憂解難啊!”

此言一出,各個人都面有難色,畢竟朝廷已經許久不發俸祿,他們的收入都是靠自己的封地。如今卻還要他們拿自己的錢出來,心裡都不由打起了小算盤,這白花花的銀子,讓他們拿出來哪有不心疼的,結果誰也不先出這個聲!

“各位王爺,你們也該知道北邊滿洲人的厲害,遼東將士好容易打了個勝戰,發不出餉銀是如何都說不過去的!他們也是在爲你們和你們的子嗣能夠安享富貴而戰,難道各位卿家不表示下?”

在我的催促下,這一百多個王爺中,有幾個人站了出來,爲首的卻是我的皇叔潞王朱常淓.

“臣捐一萬兩資軍!”

“臣捐五千兩!”

“臣兩千兩!”

“臣一千兩!”

…………

認捐的聲音是不斷,可口氣卻是越來越小。前頭認捐的也就幾個人,大多數王爺都還沒有出聲,他們都還在觀望,等着這捐的銀額降下來再說。我看到時候了,他們是王爺,我是皇上,我要他們捐,他們還敢不表示下,只是他們在力爭捐到最少!但我並不要他們的銀子。

“各位捐銀的王爺朕心領了,我也知道朝廷已經有幾十年沒有發夠俸祿,怎好再從你們那要錢!”

聽到這,下面的人都鬆了口氣!他們不知道皇上怎麼又不要他們捐錢了,不過這有什麼不好,只要不從自己荷包裡拿錢就行,王爺們都爭先表態自己的不容易,

“皇上英明,臣等也是不容易啊!臣現在才領了萬曆四十八年的俸銀,臣家也是一大家子!”

“是啊,我們又不能失了王爺的顏面,要用銀子的地方太多!”

…………

我止住他們繼續說下去,話鋒一轉,

“但是你們作爲王爺也是要有所表示的,朕自登基後,每年都從內庫拿出銀子四百萬到國庫。你們作爲大明的王爺,怎地也要出點心意,我也不要求你們別的,朕有個法子,我看,就把朝廷所欠的俸祿給遼東兵士做軍餉吧!朕保證以後每年宗親的祿銀都能按時發放!”

冷場,可能我的話一時沒有讓在場的王爺明白過來,他們沒有想到皇上居然打的是這個主意。而且面對捐銀助餉的事情,他們又不好推辭。不過這欠了幾十年的俸祿,合着大明全部的宗族,就是天文數字。皇上一句話就免了,他們心裡很是猶豫。我知道該給點東西打壓下。

“朕是藉着今天的機會說出來,如果大家覺得不滿意的話,朕不妨學下前面的幾位先帝爺,既然王爺們可以欠着這麼多年,也不會在乎朕這一朝吧?!這可是先朝的先例,大家不會反對就好!”

這當頭一擊,使他們立刻明白了皇上的意思,看來要是不應允,連後面的俸祿也別想要了。何況前兩朝欠下的奉銀,無論怎樣還是欠着,皇上每年發也是發當年的,不可能把以前的都補回來,到死可能這些銀子都還是欠着!如今這個情況,要是不答應,皇上連以後的奉銀看來也打算拖欠了。於是下面的人馬上有了想法,幾個輩分較高的,血親較近的王爺私下討論了一陣後,就出來表示答應皇上的建議,把自己往年的欠銀捐給遼東作軍餉,支援遼東與滿洲人作戰!講的倒是聽慷慨激昂!

我看到目的達到,不禁呵呵一笑起身。

“朕就知道你們忠君愛國,是我大明響噹噹的王爺。當朝廷有難處時,必是會挺身而出!朕會發詔嘉獎此事,也讓天下人知道我們朱姓宗人也是心懷天下的!”

“那是,那是!”

“難得各位都在,朕這還有點事情要和大家商量。你們都是宗族裡各支合派的長輩,朕在這同你們討論下我們宗族內的事情。上回朕登基的時候,讓老親王朱翊鋮任宗人令主理宗族改革事宜,那時你們都不在京城內,現在人都齊了,大家有什麼好的方法解決宗人日益龐大,國庫不堪承受的境地阿?”

第165章 演戲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180章 圖窮匕現第180章 圖窮匕現第76章 風雨欲來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103章 再建二軍第314章 提審第101章 當頭一棒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152章 再據優勢第165章 演戲第210章 攻與不攻!第182章 比試第96章 過河棋子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49章 買賣第115章 吃虧買賣第166章 居然生病第252章 佈置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162章 運糧第150章 註定的緣分第264章 兩位國公第321章 應允第180章 圖窮匕現第271章 指婚第106章 峰迴路轉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84章 釘子第253章 迴鑾第178章 藉口手機站第194章 破城(中)第10章 官商不法第64章 煩事一堆第36章 角逐第163章 陰謀論者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28章 海戰第164章 福晉的決定第281章 問題(上)第22章 女真對策(中)第12章 文華殿的雷厲風行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93章 歃血第254章 到京第154章 利益抉擇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54章 被逼出城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118章 熱鬧詩會(中)第50章 會兵城下第172章 誰在得益第197章 屠戮(中)第253章 迴鑾第42章 南退第104章 發回重審第316章 試探第138章 悉心運作第23章 女真對策(下)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92章 結盟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132章 兼職說客第130章 醉有應得第122章 暗波涌動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230章 皇太極第1章 謀而後動第43章 寧靜遼東第33章 錦州城內第11章 年前第69章 京察(中)第65章 預謀南巡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28章 海戰第82章 夏季攻勢(下)第285章 構建平衡第296章 下一步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78章 河南之變第25章 驛館閒談第175章 遇見第72章 南轅北轍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70章 京察(下)第20章 大同會盟(下)第292章 心裡話第29章 安南之行第127章 物盡其用第36章 角逐第179章 馬有失蹄(下)第2章 巡視三營(上)第254章 到京第68章 太原
第165章 演戲第105章 疑點難點第180章 圖窮匕現第180章 圖窮匕現第76章 風雨欲來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103章 再建二軍第314章 提審第101章 當頭一棒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152章 再據優勢第165章 演戲第210章 攻與不攻!第182章 比試第96章 過河棋子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49章 買賣第115章 吃虧買賣第166章 居然生病第252章 佈置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162章 運糧第150章 註定的緣分第264章 兩位國公第321章 應允第180章 圖窮匕現第271章 指婚第106章 峰迴路轉第214章 有進無退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84章 釘子第253章 迴鑾第178章 藉口手機站第194章 破城(中)第10章 官商不法第64章 煩事一堆第36章 角逐第163章 陰謀論者第146章 遼東換帥第28章 海戰第164章 福晉的決定第281章 問題(上)第22章 女真對策(中)第12章 文華殿的雷厲風行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93章 歃血第254章 到京第154章 利益抉擇第84章 南北對峙(下)第54章 被逼出城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118章 熱鬧詩會(中)第50章 會兵城下第172章 誰在得益第197章 屠戮(中)第253章 迴鑾第42章 南退第104章 發回重審第316章 試探第138章 悉心運作第23章 女真對策(下)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92章 結盟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132章 兼職說客第130章 醉有應得第122章 暗波涌動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230章 皇太極第1章 謀而後動第43章 寧靜遼東第33章 錦州城內第11章 年前第69章 京察(中)第65章 預謀南巡第181章 風平浪靜第28章 海戰第82章 夏季攻勢(下)第285章 構建平衡第296章 下一步第66章 大明傅夫人第78章 河南之變第25章 驛館閒談第175章 遇見第72章 南轅北轍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70章 京察(下)第20章 大同會盟(下)第292章 心裡話第29章 安南之行第127章 物盡其用第36章 角逐第179章 馬有失蹄(下)第2章 巡視三營(上)第254章 到京第68章 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