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打探清楚了,那些人是從水門進京,潛伏在存放漕糧的倉庫旁邊,子時方從那裡殺向長安門;彼時京城之中四處火起,城中巡街的士卒害怕是有人作亂,立刻趕往火起處救火,中了他們的調虎離山之計,故而無人發現他們。”楊介夫的幕僚眉頭緊鎖的向他們父子彙報着最新收集來的信息,“還有人看見宮中有三支火箭飛上夜空,城北同樣飛起三支火箭響應,從位置來看這些應該是他們的援軍。”
“錢颯這個老狐狸把我們都騙過去了啊,真是好算計,恰恰卡在咱們試圖擁立郕王之前攻入皇宮。”楊介夫連連搖頭,“如今看來咱們要功虧一簣了。”
“爹!”見楊介夫的神情依舊平淡,楊德明不僅着急起來,他們這可以是謀逆的大罪啊,如今想必李圭已經回到宮中,再不想好對策他們楊家恐怕就要被滿門抄斬了。
“慌什麼!”楊介夫忽然睜開眼睛,眼中不見一絲老人的渾濁,厲聲喝道,“如今朝臣們你都站在我們這邊,京營剩下的兵馬還有勤王軍都是我們的人手,他最多不過是有兩三萬殘兵,怎麼敢大肆對付我們?”
“相國,爲今之計那位重回寶座已經不可阻攔,咱們須得趕緊嚴守城門,將他們的援軍堵在京城之外方可保住平安。”又一名幕僚急切的發話道。
“想必現在要求開門的聖旨已經在路上了吧?恐怕已經來不及了。既然要放軍隊進京的話不如多放一些,你立刻帶人去調集京營的人馬入京。另外五城兵馬司須得掌握好了,絕不能在這個時候被他們拉過去。”楊介夫飛快的發佈命令,“他若是不想京城變成廢墟的話,最好就當什麼也沒發生過。”
“宮中也要做好準備,萬萬不能讓他們隔絕了我們和太后的聯繫。”太后纔是在明面上制約李圭的大殺器,只要他們和太后之間的聯繫暢通,就不用擔心被事後清算。
“御馬監的掌印太監看來是保不住了,不過咱們這段時間也清理了不少李圭在宮中的親信,只要魏士良也死了,宮中的事情就不用太過擔心。”楊介夫手下的幕僚都是官場老狐狸,很快就將目前局勢的關鍵理清楚。
“今日我們先暫避一時,反正如今勳貴一系已經幾乎全軍覆沒,只要我們將太尉府正握在手中,政權、財權、軍權就全都爲我們所掌握,那位即使想對我們下手也無人可用。何況那位貿然親征、喪師三十萬,不說民心盡失,恐怕就連那些勳貴的家人都對他滿腹怨氣。”這樣的情況下,李圭還拿什麼和羣臣鬥?只需要將今日先行敷衍下去,日後有的是辦法,若是他願意在寶座上當個傀儡便罷,若不甘心......宗室中有的是想當傀儡的人。
“不知今日領軍入宮的是誰,現在只怕他們在朝堂上大開殺戒啊。”有人說出了自己最後的擔憂,要是李圭發起狠來直接在朝堂上將他們屠戮一空,那什麼都完了。
“老夫領人入宮,袁汝夔今日暫且告病在家以防萬一,若是宮中但有異變,立刻指揮大軍殺入宮中,爲我等報仇;明兒你今日也不用上朝了,老夫倒要看看他有沒有玉石俱焚的膽子。”楊介夫的應對也是極其狠辣,當然袁汝夔身邊也有他的親信,要是這位兵部尚書有什麼不該有的想法,立刻就會有人出來送他歸西。
“好了,時辰不早了,咱們也該入宮了。”說罷楊介夫徑直起身精神抖擻的向門外行去,門外車伕早已備好了馬車。
而在奉天殿內,守衛大殿的金瓜武士陡然看到人闖入,立刻揮舞金瓜就要來打,卻見李圭從人羣中出來大聲喝道,“爾等住手,是朕回來了。”
衆金瓜武士連忙放下手中的兵器,慌忙叩拜山呼萬歲,李悠趕緊趁着還有時間讓他們脫下袍服,叫自己的人手換上,將他們驅逐出去暫時接管了奉天殿的防務。
“敲響鐘鼓,召喚羣臣上朝。”李圭重新坐回到寶座上,懸起的心纔算是稍微落地,他將目光轉向李悠,眼下似乎也只有他可以信任了,於是溫言道,“李愛卿,這次你爲朝廷立下大功,今日之後想要任何封賞朕都不會阻攔。”
“謝陛下。”等的就是你這句話,李悠立刻大聲回道,在衆人面前將李圭的話釘死,還未自己日後返回嘉州滿下伏筆。
這時天色已經微亮,早已在午門外等候上朝的羣臣聽到鐘鼓之聲不僅有些詫異,現在似乎還沒到上朝的時間啊,而且兵部尚書袁汝夔、工部侍郎楊德明等重臣似乎都沒有到場,再聯想到方纔夜間京中的異變,許多不明真相的臣子紛紛懸起心來,不知道今日朝堂之上會是如何一番驚心動魄的景象啊。
羣臣按順序進入午門、穿過奉天門進入奉天殿,眼前的一幕讓他們目瞪口呆,寶座上高坐的怎麼是遠征在外的李圭?而寶座旁邊不見了太后的身影。
“臣等恭迎陛下還朝。”昌華伯錢颯、翰林學士王摩詰等臣子立刻拜倒高呼,連帶着勳貴一系以及依附於太平郡主的小官也紛紛拜倒,其他不明真相的中立臣子下意識的跟着他們山呼萬歲,楊介夫等人遲疑片刻,也只能和他們一起向李圭行禮。
呼,今天算是暫時穩住了,李悠長長的鬆了一口氣,只要楊介夫不當場發作,那自己就還有機會回到嘉州;可是既然掌握軍權的袁汝夔和他的兒子楊德明都沒有上朝的話,那就說明他已經提前有了防備,今日這一局雙方都不算贏家。
“爾等這些日子在京城辛苦了。”李圭忍着怒氣,溫言安撫道,“先各賞三個月的俸祿,待查明功績後另有封賞。”
現在時機尚不成熟,李圭只能暫時隱忍,他已經打定主意日後等將五城兵馬司、御馬監等要害部門都換上自己的親信之後再和楊介夫等人算總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