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昺下詔全軍動員準備徐州後,敵我兩軍都在快速向戰場彙集,淮東地區已經是戰雲密佈。而事務局的情報顯示,蒙元侍衛親軍分兩路前來:西路從大都出發行陸路經范陽、真定、鄭州南下;東路則選擇水路,沿運河經南下,兵鋒皆指向淮東地區。
兩路來犯之敵雖然同時南下,但是由於現在仍是東北信風盛行之時,行舟南下正是逆風,諸多河段需要纖引才能通航,從而使得兩路敵軍漸漸拉開了距離,形成西路突出,東路滯後的形勢。現下西路敵軍已經從鄭州渡過黃河,哨探回報他們應是前往汴梁;東路敵軍要比西路滯後五日左右的行程,而目的地顯然就是徐州。
趙昺分析從大都南下的兩路敵軍應是敵主力,他們也意識到己方控制了運河,便掌控了北上的通路,且可直接威脅大都的安全。因而暫時放棄淮西,而將主力放在淮東,他們兵分兩路先行分別佔據新、舊兩條運河上的節點城市,阻斷自己北上的通路,並形成左右夾擊之勢,伺機發起會戰。
對於蒙元的戰略,趙昺並不意外,現在己方發起全線進攻,數路大軍齊頭並進,看似佔據了主動。但明眼人不難看出重點還是在淮東,所以將若整條戰線比作一條長蛇,則只要斬下蛇頭,就能夠打亂整個進攻節奏,也會使己方側翼暴露,失去掩護後也不得不停止進攻,放棄繼續北伐。
現在蒙元軍兵分兩路氣勢洶洶而來,趙昺判斷應該是欲採用大兵團作戰方式與自己一決勝負,這雖說是彰顯統帥的開闊眼界,以主力勝負決定區域的歸屬,可他也清楚越是級別高的將帥,往往越易犯棄小取大最終因小失大的錯誤。所以對外圍據點、關隘棄之不顧以一戰定勝負卻非明智之舉,一旦主力決戰失敗,則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那便是一潰千里的下場,兩淮將得而復失。
徐州之所以成爲兵家必爭之地,而守方往往處於優勢,正是在於其地四通八達,各方面援軍赴援極易,給攻方造成極大的困擾,所以趙昺以爲此役決戰在徐州,但功夫應該下在外圍,只有控制了外圍據點後再行圍城先立於不敗之地,再與之決戰纔是正道。
趙昺審視着地圖,徐州周邊可謂是重鎮密佈,東有下邳、西有應天府(宋之南京商丘)、南有符離及壽州遮護。而他此戰的戰略目標是奪取商丘,進而收復汴梁。商丘正處於汴梁與徐州之間,於此役而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同時此城對於宋室來說政治上也極具意義。
商丘又稱宋州,“南控江淮,北臨河濟,彭城居其左,汴梁連其右,形勝聯絡,足以保障東南,襟喉關陝,爲大河南北之要道”,自古就是重要的流通節點城市。太祖趙匡胤曾在宋州任歸德軍節度使,被認爲是趙家的發跡之地,故建國號爲宋朝。
因宋州是趙匡胤的龍潛之地,所以真宗景德三年宋州升格爲“應天府”,取“順應天命”之意。後於大中祥符七年,又詔升應天府爲南京,與西京洛陽、北京大名共爲北宋陪都。升格後在商丘修建宮室,建設宗廟,奉安了太祖、太宗和真宗的御容。
宋在都城及一些重要地方多建有神御殿,但多數只有一位或兩位皇帝的御容,而南京同時奉安了三位聖君,由此可見在諸宗廟中佔據着原廟聖祖殿的重要地位。靖康之變後,徽欽二宗被女真人擄走。高宗趙構奉太后懿旨在應天府築壇登基,可稱帝不到半年,迫於金兵強大的軍事壓力,不得不遷都杭州,與金國隔江相峙,開創了南宋。隨之金軍大舉過境,應天府失守,後曾在金末短暫收復後,又陷於蒙元手中。
不過商丘出了兩位‘開國之君’,其重要地位依然不失,若是趙昺再次收入手中,正可彰顯自己‘中興’之功。但是商丘距離盱眙尚有七百里之遙,若是沿運河孤軍深入即便收復商丘,而周邊的重鎮仍處在敵軍之手,很容易被截斷後路,坐守孤城也難以長期堅守。
因而趙昺在次日又發佈詔令,命陳鳳林兵出山陽,渡過淮河攻打下邳,取得前進的橋頭堡,並阻擋蒙元水路敵軍順河而下;又命都哥率兵五千出泗州沿淮河向西攻取符離,阻敵出援壽州;同時嚴令禁軍第二軍都統劉志學加緊攻城,採用一切措施儘快收復壽州,保護大軍的側翼,並伺機渡河北上收復淮南……
“諸位以爲如何攻城?”劉志學接到聖旨後,立即召集衆將議事,商討如何儘快攻取壽州,但是半天衆將都沉默不語,他只能出言問道。
自他率部出蕪湖北渡長江後一路向北攻擊,由於兩淮敵軍主力皆被小皇帝用計吸引到江東,鎮守地方的只剩下屯兵,他們形同本朝的州軍,編制雖大卻多少不一,上萬戶統兵七千人,中萬戶統兵五千人,下萬戶統兵只有三千人,主要用於維護地方治安,緝拿匪盜,戰鬥力並不強。
且由於拆城,敵軍無險可守,往往一戰便被擊潰,甚至兵馬未至,已經聞風而逃。因而第二軍除了在廬州之戰中費了些力氣後,進軍途中未逢大戰,更多的時候是追着敵軍跑。可進入壽州後形勢發生了逆轉,劉志學以爲可以如前輕鬆奪城,沒想到剛進入境內就打了一仗。
壽州曾爲楚都,遠在秦漢之際,就已成爲全國幾個重要的商業都會之一。三國曹魏於此大興屯田,重修浚芍陂,發展灌溉,“自壽春自京師,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經濟的繁榮,使城市人口驟增,壽春城內曾一度發展到十餘萬人。因而自晉以來,以至唐宋,壽春繼續以繁華著稱於世。
歷史上,一個富庶之地難免會成爲掠奪者們相互爭奪的口食,由於壽縣地處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來一直是兵家爭奪的軍事重鎮。所以鎮守壽州的屯兵所爲上萬戶,兵力達七千人,他們利用臺地佈置伏兵襲擊第二軍的前鋒。
二軍前鋒營迅速佔領一處高地修築了簡易工事與敵對戰待援,而後大軍趕到將伏兵擊潰,一路追入城中,關閉城門不出。這場戰鬥雖然不大,卻表明了其態度,所以勸降已無可能,只剩下戰鬥一途。可幾天下來,無論是宋軍故意示弱撤軍,還是罵陣激起出城一戰,敵軍就是再不肯接戰,只是當烏龜死守城池。
“都帥,陛下欲速戰速決攻下城池,末將以爲不可能,還需從長計議!”一師統制嚴峰見都統看向自己,他只能表達自己的意見,苦着臉道。
“都帥,末將以爲嚴統制言之有理,應向陛下稟明實情,請求緩攻!”二師統制周復立刻相應道。
“你呢?也以爲要緩攻嗎?”劉志學聽罷兩人所言氣往上頂,可依然忍着氣,扭臉看向三師統制李挺道。
“都帥,末將……末將也以爲想在短時間內攻克城池十分困難。”李挺看出了都統的不滿,可想了想還是說了心裡所想。
“一羣懦夫,陛下對我們不薄,賦予重任,可你們卻推諉怯戰,有負浩蕩皇恩……”劉志學再也壓不住火了,拍案罵道。
“都統,非是末將等怯戰,實在是無處下手啊!”看着都統罵了好一陣,聲音漸低,嚴峰才捧着茶送上陪着笑道。
“是啊,城中敵軍不出,我們有力也使不上;圍城困敵,可我軍兵力不足,無論如何也圍不嚴實;強行攻城,城池堅固高聳,我軍缺乏攻城器械,難以上城;而若想炸城,可城基寬厚,又是石條修城,挖不動啊!”李挺也趕緊擺困難道。
“哼,你便是能圍城有如何,當年太祖徵南唐,圍壽州三年才克城池。即便掘河灌城也難以淹沒城牆,也不知道當初爲何要修的如此堅固!”周復哼了聲道。
“唉……”劉志學聽罷長嘆口氣,也苦了臉。他也知道壽州城之堅固,非是一般城池可比,壽春故城範圍很大,北傍淝水,東臨東津渡,西至城西湖,南至十里頭,面積約25平方公里,是戰國都城中僅次於燕國都城燕下都的第二大城。因年代久遠,地貌變化,土城垣大多湮沒於地下或破壞殆盡。漢代以後,城址縮小至故城東北角,即今壽縣城關一帶,後代多沿襲其址。
到了宋、金時期,瀕臨長淮的壽州依舊成爲雙方反覆爭奪之地。後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以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一線爲界,以北爲金統治區,以南爲宋統治區;宋向金送納歲幣。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後,壽州恰好在劃河爲界的邊緣地帶,因此,壽州城自然又成爲十分重要的防禦要地。於是,苟安的朝廷在連綿不斷的戰事中,不斷地重築壽春城,前後持續了八十多年,能想到的守城方法都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