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公開言論

吳紹霆故作恍然的點了點頭,不過他認爲陸宗輿的擔心完全是沒必要的,不僅是因爲歷史上俄國人最終沒敢明着干涉外蒙古的軍事,更重要是眼下這個時機選擇的十分精妙。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倒計時,協約國和同盟國的軍事競賽正是白熱化階段,列強都把注意力放在歐洲,根本無心也無力理會外蒙古這檔子事。

更何況,就算俄國人想要憑藉分裂外蒙古,增加自身在遠東地區與德、日抗衡的能力,在這個敏感的時候也絕不是好機會。俄國人擴張必然會牽動日本人的利益,而日本人的利益又直接影響英美遠東戰略的部署。英國人爲了對抗同盟國,現在與俄國是締結協約,這種不和諧的矛與盾的問題,正是英國和俄國都應該極力避免的。

“我明白了,要不然陸總長先幫我看看演講稿,把把關、潤潤色?”

“哎呀呀,吳將軍說笑了,大總統都沒有要求什麼,在下又豈敢造次?我也是職責所在,總該未雨綢繆纔是,只懇求吳將軍自己斟酌清楚纔是。”

“既如此,我自然不該讓陸總長爲難,一定儘量避免。”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很快,發佈會正式開始。陸宗輿先發表了開場陳詞,之後又請陸軍部、參謀本部和北洋督軍團代表依次做出發言。前兩者部門主要公佈外蒙古事件的詳細消息,從起因到發展,再到目前的狀況,並明確表達了北洋政府的應對態度。督軍團代表則是以地方軍政府名義,表對平復蒙古叛亂的決心和支持。

按照這樣的發佈會程序來算,輪到吳紹霆發表公開聲明時,到場的各方記者都誤以爲吳紹霆也是督軍團成員之一。

吳紹霆一開始的態度就很明確,既然是逢場作戲也就不必拘於太多,按部就班的把自己演講稿唸完即可。在陸宗輿的介紹之下,吳紹霆步履穩重的走上發言臺,將自己的演講稿擺放好位置,隨後清了清嗓子,不亢不卑的唸了道:

“自共和民國伊始,我中華適逢五千年未有之變局,然,國運不濟,雖祛封建之陳陋,尚無國泰之民安,共和之大業望及痛心,實乃我中華大國任一國人所不幸。吳某深居南疆,昔日未嘗不肅然思索國家振興宏願、捷徑。以至廣東之役與後,痛定思痛,國家內部尚無安定之日,何談舉國上下之共和一統?何談國富而民強,民強而民族獨立,不受外侮,不卑外民,不以自棄?幸而,國富民強道路其路漫漫,應以我輩之蹉跎而探索求問。昔日吳某不自知,以爲革命是爲救國興國唯一途徑。誠以爲,革命爲大道,關鍵在其法。方法不對,大道亦無可行之處。

蓋因,餘深思熟慮,自恃往日過於自以爲是。一介武夫不敢妄自竊議國家政事,亦不可獨斷專行、只憑一時之勇而誤解革命真諦。身爲軍人,理所當然更應執行職責所在。廣東戰爭不論對錯,是國家內傷之恥,自消國力民生,而無以助力國家昌盛。實爲親者痛仇者快,大爲不是,悲哉、哀哉。

此次來京,深有其省,竊以爲軍人不談國政、不理主義、不問制體,此三項即可。唯一需謹記者,是爲一定要做‘實事’。當此國家虛弱之際,做實事纔是求事實,不論實事大與小,與國家有進步,與人民有利益,每達成一件事實,便是國與民之進步。

今日,大總統袁世凱閣下摒棄前嫌,及時止內戈而揚國威於域外,此乃實事,更是大實事!此一舉是中華民國開國以來,首嘗正面與列強壓力之下肅然維護國家應有之主權,實爲我中華民國史冊頭等大事。

餘不才,雖心繫**北伐之大事,卻只能以綿薄之言予以支持與聲援。在此謹以軍人身份,爲**同胞北伐安定疆土奉上吉言,預祝馬到功成。誠心希望,此次國家戰事,上下國民予以同心同力,共同捍衛國家之大義。”

完畢,吳紹霆略略欠身,隨後大步流星退了下去。

一旁陸宗輿仔細斟酌了吳紹霆的言辭,覺得無甚不妥之處,心中總算坦然下來。

場下的記者們機械的記錄着,他們當然不可能把每一個人的演講一字不漏全部記下,只能儘量選擇着重的語句。在這次發佈會開始之前,大部分記者都很關注吳紹霆的言論,畢竟這位新晉升的年輕陸軍中將剛剛與北洋政府打了一場硬仗,正是風頭正盛的時候,更何況停戰剛不久又成爲北洋政府搖旗吶喊的一份子,着實有耐人尋味的地方。

本以爲吳紹霆會藉着這次發佈會,爲廣東戰爭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臺階走下去,可是結果讓人頗爲失望,沒想到吳紹霆根本沒打算做任何解釋,僅僅一筆帶過。

發佈會後面還有一些零散的過場,不過與吳紹霆已經無關。吳紹霆私下找到陸宗輿交代了一聲,隨後便準備離場返回。

來到前門內道停泊的小轎車時,只見負責警衛工作的王雲正跟總統府秘書處主任張一鏖在閒聊。張一鏖見吳紹霆出來了,快步與王雲一起迎了上去。吳紹霆一見是張一鏖,知道其肯定是奉了袁世凱的指示要來找自己。雖然張一鏖這個人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從來不輕易表露出來,凡事都兢兢業業、恪守規範。

“張先生,怎會有閒工夫來這裡呢?”吳紹霆笑着先一步問了道。

“在下特意在此等候吳大將軍,未曾事先通知,不便之處還請吳大將軍見諒纔是。”張一鏖十分客氣的說道。

“無妨無妨,張先生可有什麼要吩咐?”吳紹霆問道。

“大總統聽聞吳大將軍已經擬定返粵的日子,心中難捨吳大將軍之大義勇爲,因而特吩咐在下前來轉告一聲,明日傍晚在總統府禮堂設宴,爲吳大將軍餞行,聊表心意。還請吳大將軍切莫推辭一番赤誠纔是。”張一鏖微笑着說道。

“大總統真是太熱情了,紹霆誠惶誠恐啊。既然是大總統盛情,自然是無可推辭的,明日傍晚紹霆準時赴宴,還請張先生代爲轉告,多謝大總統好意。”吳紹霆坦然答應了下來,無非是吃一頓踐行宴,袁世凱喜歡做戲給足自己面子,自己又有何不能授?

“好說好說,明日自有專車前來迎接。在下要交代的事情已經交代完畢,就不叨擾吳將軍了,先告辭。”張一鏖和和氣氣的點了點頭,然後行了一個拱手禮,轉身離去了。

等張一鏖背影消失之後,吳紹霆準備上車,王雲連忙幫吳紹霆拉開車門。這時,王雲有些好奇的問道:“都督,你說大總統這是安得什麼心啊,來時是宴請,咱們走時又是宴請,真是太大方了一些吧?”

吳紹霆半開玩笑的說道:“北方大老爺們喜歡闊綽和派場,又有什麼不好的?反正又不是第一次吃他家的宴席,不必拘謹。”

王雲皺着眉頭,臉色有些發難,剛想開口說些什麼,可最終欲言又止。

吳紹霆坐上車之後,留意到王雲今天不太對勁的地方,追問了道:“這是怎麼了?說什麼話就直接說,要是想憋在肚子裡那就別先擺在臉上纔是。”

王雲有些爲難,吞吞吐吐的說道:“都督,說來……這也算不得什麼正經事,只不過是屬下最近頗有疑心,可能是來了北方水土不服,又可能是見不得這種大場面,所以纔會這樣。昨天下午開始,屬下一直………跳眼皮,總感覺………似乎有什麼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一樣……都督千萬別見怪,可能真的是多疑了。”

吳紹霆皺了皺眉頭,喃喃自語的說道:“跳眼皮?有這等事?”

他雖然不迷信,也不相信歷史故事上每當發生什麼重大事件是會有什麼奇怪的預兆,但王雲既然把這件事說出來了,難免不會在自己心中留下陰影。他沉默了一小會兒,隨後笑着罷了罷手,說道:“我看你真是有些多疑,咱們做事要講究實事求是,不能因爲一些無憑無據的迷信來斷言。不要多想其他,趕緊上車咱們回去吧。”

王雲只好不多說什麼,拉開前車門上了副駕駛席。

第131章 ,北洋之邀第527章 ,安德烈暗示第712章 ,黃埔事故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30章 ,小惡作劇第59章 ,別有用心第309章 ,敘舊第851章 ,真格第54章 ,拯救行動第1203章 ,一戰預測第501章 ,袁世凱的算計第1191章 ,發佈會之後第83章 ,狀元商人第687章 ,雲南聲勢第179章 ,新的一天第593章 ,師團計劃第200章 ,宋教仁來訪第691章 ,最後的聯合會議第904章 ,中國轎車工業第1012章 ,空降奇兵第249章 ,二次革命第940章 ,吳紹霆的決定第820章 ,膠州灣大陷阱第384章 ,善後第897章 ,南訪第1146章 ,三股勢力形成第959章 ,斷交第948章 ,朝鮮臨時執政府第904章 ,中國轎車工業第711章 ,共謀第854章 ,四天的佈置第83章 ,狀元商人第690章 ,榮歸第740章 ,第二次外交第848章 ,局勢迫切第648章 ,動身第934章 ,最後的外交第1101章 ,東亞經濟復甦工程第882章 ,一天一百萬第426章 ,索回粵北五縣第73章 ,一場比試第261章 ,絞肉機第29章 ,又見刁蠻第454章 ,抓住嫌疑犯第1221章 ,彼此心理第801章 ,制空權第470章 ,宋教仁的反應第407章 ,會袁世凱第1190章 ,軍事博覽會第1093章 ,歐洲新局勢第551章 ,簽署盟約草案第938章 ,山縣有朋的決定第31章 ,一些水果第638章 ,分割第1217章 ,內況第335章 ,製造聲勢第763章 ,孫傳芳第511章 ,驚人一鳴第94章 ,明降實升第642章 ,劉厚臉之變第70章 ,有機可第155章 ,策劃起義第312章 ,樂昌大敗第724章 ,梧州火車站第204章 ,庫銀事件第479章 ,勞斯萊斯引擎第1078章 ,聯合參謀部第236章 ,請出山第856章 ,信與證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232章 ,暴風雨第45章 ,施恩人心第598章 ,突發事件第793章 ,日軍的覺悟第1216章 ,變相而談第233章 ,中國憤青第1030章 ,收網第759章 ,七個集團軍第400章 ,買賣還是交換?第723章 ,末路之下的北洋第447章 ,南洋政經大學第1113章 ,臺灣問題第660章 ,着一手準備第287章 ,商界風波第842章 ,會議第901章 ,海防線計劃背後第264章 ,堅持下去第1129章 ,內幕第189章 ,鐵血進攻政策第456章 ,安德烈的探訪第966章 ,大戰在即第788章 ,年輕的空軍將領第100章 ,總結大會第305章 ,破襲戰第935章 ,條件第604章 ,升級第951章 ,風雲漸起第1134章 ,另一個理由第1094章 ,突破口第793章 ,日軍的覺悟
第131章 ,北洋之邀第527章 ,安德烈暗示第712章 ,黃埔事故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30章 ,小惡作劇第59章 ,別有用心第309章 ,敘舊第851章 ,真格第54章 ,拯救行動第1203章 ,一戰預測第501章 ,袁世凱的算計第1191章 ,發佈會之後第83章 ,狀元商人第687章 ,雲南聲勢第179章 ,新的一天第593章 ,師團計劃第200章 ,宋教仁來訪第691章 ,最後的聯合會議第904章 ,中國轎車工業第1012章 ,空降奇兵第249章 ,二次革命第940章 ,吳紹霆的決定第820章 ,膠州灣大陷阱第384章 ,善後第897章 ,南訪第1146章 ,三股勢力形成第959章 ,斷交第948章 ,朝鮮臨時執政府第904章 ,中國轎車工業第711章 ,共謀第854章 ,四天的佈置第83章 ,狀元商人第690章 ,榮歸第740章 ,第二次外交第848章 ,局勢迫切第648章 ,動身第934章 ,最後的外交第1101章 ,東亞經濟復甦工程第882章 ,一天一百萬第426章 ,索回粵北五縣第73章 ,一場比試第261章 ,絞肉機第29章 ,又見刁蠻第454章 ,抓住嫌疑犯第1221章 ,彼此心理第801章 ,制空權第470章 ,宋教仁的反應第407章 ,會袁世凱第1190章 ,軍事博覽會第1093章 ,歐洲新局勢第551章 ,簽署盟約草案第938章 ,山縣有朋的決定第31章 ,一些水果第638章 ,分割第1217章 ,內況第335章 ,製造聲勢第763章 ,孫傳芳第511章 ,驚人一鳴第94章 ,明降實升第642章 ,劉厚臉之變第70章 ,有機可第155章 ,策劃起義第312章 ,樂昌大敗第724章 ,梧州火車站第204章 ,庫銀事件第479章 ,勞斯萊斯引擎第1078章 ,聯合參謀部第236章 ,請出山第856章 ,信與證第176章 ,廣東水師的頑抗第232章 ,暴風雨第45章 ,施恩人心第598章 ,突發事件第793章 ,日軍的覺悟第1216章 ,變相而談第233章 ,中國憤青第1030章 ,收網第759章 ,七個集團軍第400章 ,買賣還是交換?第723章 ,末路之下的北洋第447章 ,南洋政經大學第1113章 ,臺灣問題第660章 ,着一手準備第287章 ,商界風波第842章 ,會議第901章 ,海防線計劃背後第264章 ,堅持下去第1129章 ,內幕第189章 ,鐵血進攻政策第456章 ,安德烈的探訪第966章 ,大戰在即第788章 ,年輕的空軍將領第100章 ,總結大會第305章 ,破襲戰第935章 ,條件第604章 ,升級第951章 ,風雲漸起第1134章 ,另一個理由第1094章 ,突破口第793章 ,日軍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