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因爲某些事件,情緒不是很好,腦中突然蹦出一句歌詞——揚一場遠遠的風送我。
隨即,那個陌生又久遠的旋律涌上心頭,波濤彷彿洗滌着血管,糾結鬱悶的心情,在深夜不停地拍打。
立刻上網搜索了一番,查出接下去的歌詞——
揚一場遠遠的風送我
少年的夢如穹蒼一帆
自來且自去
不帶一抹塵泥
萬水千山盡映我心底
……
這是20世紀90年代初的一部電視連續劇《少年張三丰》的主題曲(何家勁主演的老版本),歌的名字叫《少年心》,詞曲作者和原唱居然都是伍思凱。
當小伍哥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類選秀節目的評委臺上,誰又能記得他曾經創作並演唱過的這首歌,這可是我聽到過的伍思凱最具男子氣概的歌。
回想我少年的時候,當時不過十五六歲,電視機裡總共也沒幾個頻道,一些電視劇經常反覆播出,就包括這個何家勁版本的《少年張三丰》。
其實也並不覺得這個電視劇有多好,故事情節幾乎都忘記了,唯一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這首片頭的主題曲,還有澎湃的旋律與幾句歌詞,由此種在一個少年的記憶深處,直到他用十多年的時間長大成人(或許還沒有長大)。
畫一面遠方風景送我
少年的眸總嚮往天空
……
此刻又聽着這旋律,聽着“畫一面遠方風景送我/少年的眸總嚮往天空”,重溫起少年時代的夢——渴望遠離平庸的家庭和學校,遠離這沒精打采的城市,目光掠過屋頂的瓦片,隨風飛翔到另一個世界。
於是,有了我第一次寫詩,第一次寫散文,第一次寫小說……
直到無數次寫小說,直到遺忘了少年的夢,直到幾乎遺忘了這首歌。
還好,我又想起來了,也許不會再遺忘了。
只是已走過了那麼多歲月,昔年的一切都彷彿不再,只有這旋律和歌詞,讓我在這個困頓的夜裡,悵然若失的瞬間,重新發現某種感覺,宛如騎上從未奢望的馬背,踏破寂靜的沉沉黑夜,去那片孤獨的荒野,不再留戀紅塵的喜與悲。
解不開少年的情
聚散豈能隨心
是非隨雲散去
豈願羈絆在紅塵小愛裡
……
聚散豈能隨心?人與人,人與物,物與事,事與人,錯過又相遇,相遇又錯過,我們期待着某個相遇,也隨時準備着錯過。
少年時的張三丰也有過這樣的時刻,但終究還是將紅塵放手,成爲一個真正的男人。
所謂少年,就是從男孩走向男人的過程。
這個過程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長,無論一路上是愛是恨是喜是悲,每個男人都曾經是少年,也無法擺脫少年的影子。
有的人一輩子都未曾長大,顯得純真可愛;有的人長大卻迅速老去,站在英雄的舞臺上被人膜拜,或者默默地倒在人生的沙場。
若要由我來選擇,我寧願做一個悲壯的後者。
《少年心》,我喜歡這首歌。
無論旋律還是歌詞,都充滿了悲壯與激揚,訴說着少年成長爲男人的心路,洋溢着拋卻一切尋夢的激情。
懷念少年,就是回味少年的淚,一滴永不幹涸的淚。
告別少年,就是珍藏少年的夢,一個永不褪色的夢。
我立刻下載了這首歌,擰開音箱,讓小伍哥的聲音迴盪在深夜——
揚一場遠遠的風送我
少年的夢如穹蒼一帆
自來且自去
不帶一抹塵泥
萬水千山盡映我心底
畫一面遠方風景送我
少年的眸總嚮往天空
難解功名利
天地我自任性
願拿青春換盡世間寂寞
解不開少年的情
聚散豈能隨心
浮世情仇悲歡離合
我泣我飄零
唱一曲澎湃的歌送我
少年的心如波濤洶涌
幾番風雪雨
是非隨雲散去
豈願羈絆在紅塵小愛裡
當我們小的時候
當我們小的時候,天空已經沒有照片裡那麼藍了,水也不像電視裡清得可以直接喝了;
當我們小的時候,校園裡流行着成功的傳說,操場上飄蕩着汽油的味道;
當我們小的時候,每次回家的道路蜿蜒曲折,害怕遇到某個面目可憎的不速之客;
當我們小的時候,打開報紙和雜誌的中間幾版,總是看到讓人難以入睡的標題;
當我們小的時候,最熟悉的童話不是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而是情人節晚上兜售十塊錢一枝玫瑰的小姑娘;
當我們小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長大了。
所以,當我們長大以後,常會感到恐懼與困惑——上一次發自內心的快樂是幾天前?
掰着手指從一數到二十,再從二十數到一……
也許,你就會生出淡淡的絕望。
當我小的時候,也時常會有淡淡的絕望。我常常一個人坐在家中的角落,翻着那些在我出生以前就已付印的書堆。
我總反覆看同一本書,以至於許多章節和段落到現在都幾乎可以背出來,至今這些書大多數仍然躺在角落裡,偶爾也會被我翻出來,打開,又合上。
今夜,依舊放在我牀頭的,是初中預備班時自己在新華書店買的一本《世界地圖冊》,早就被翻爛了無數遍,許多當年的國界線也早已有了變化,但我仍然不斷地翻着它,似乎再也沒有比它更好的地圖了,就像似乎再也沒有比我已有的少年人生更好的少年人生了。
那時,我朦朦朧朧地在心中勾畫最完美的少女,卻沒有注意過身邊任何一個真實的女孩;
那時,我最愛寫的是散文和詩歌,僅僅出於某種傾訴的慾望,如今卻很少再敢直抒己懷;
那時,我從沒想過自己會寫小說,更沒想過會出版那麼多作品,有那麼多人喜愛……
若說世界上最殘忍的是什麼?我的回答是時間。
若說世界上最奢侈的是什麼?我的回答是簡單。
與“改革開放”同年的我,從來沒覺得自己不年輕。我時常看着鏡子裡的自己,就像看到十五年前那個靦腆的男孩。
可是,時間終究是殘忍無情的,曾經的青春夥伴早已各奔東西,曾經的熱情與衝動也早被歲月磨平,就連曾經的母校都被拆遷如今換成了娛樂總會的大門……
老宅和母校都可以消失,但留在心底的記憶卻永遠不會被強拆。一次次夢迴學生年代,無論噩夢中的考試與成堆的作業,還是美夢中校花的含羞回眸,都是那麼清晰深刻永難磨滅。
讓我們找回被漫長無情的時間、被日益庸俗的現實共同淹沒了的“小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