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843年——尼薩星浩劫後16年。
艾融星太空總署內,人們被尼薩人造衛星所發送過來的信號驚呆了!
真空中的無線電波與光同速,光速不可超越,收到的信號已是第一手資料,但是,尼薩星到艾融星的距離爲十六點四光年——即使無線訊號從尼薩星發出後,不受任何干擾到達艾融星,時間也已超過了十六年。
一陣沉寂過後,抽泣與哀嘆聲四起。信號畫面顯示,他們的臨盟尼薩星遭受的空前浩劫,已使尼薩文明在星際共同體中消失;不僅如此,那裡還有許多前往援助的艾融人,以及各智能星球的觀光遊客,這些人同樣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他們還能生還嗎?
******
2860年——尼薩星浩劫後33年。
茫茫無際的宇宙中,一艘龐大的星際母艦正以每秒二十九萬多公里的速度,疾馳在艾融星通往尼薩星的航道上。救援母艦是在收到災難訊號後第15天(艾融星日),從艾融星啓航的,按恆星際距離衡量,現已非常接近尼薩星。
艾融文明已長達21000年,艾融人是星際共同體中最爲高等的智能生物。他們早已探測出宇宙中無處不在的暗物質,使“宇宙真空”概念作古,並在後來對暗物質的研究中,掌握瞭如何利用它作爲調動航天器運動介質的技術。對星際航行而言,這項技術的應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解決了航天器在宇宙中加速、減速、轉向等難題,大大推動了航天事業的發展,使得真正意義上的恆星際航行成爲現實!
我們都知道,促動物體運動需要介質存在,宇宙航行同樣如此。如果大氣層外的宇宙空間是真空的,運載火箭只能在大氣層內利用大氣作爲介質來改變運動狀態,脫離大氣後,調動其行動便成爲一道難題。而宇宙暗物質的發現與利用,使這個問題迎刃而解——航天器在太空中藉助暗物質爲動力介質,便猶如潛水艇潛入大海般行動自如了。
但是,艾融人未能突破“超越光速”的瓶頸,他們所創造的星際宇航最高速爲光速的98%,即每秒約29.5萬公里。這個速度雖然在前人看來已難以想象,但對於過度遙遠的恆星際距離來講,每次航行仍會是漫長而又艱苦的旅程。
艾融星與尼薩星間十六餘光年的長度,已是五個智能生物星球間比較近的距離,但際母艦也需十六年多方可完成全航。幸好還有“相對論”中“時間膨脹”理論的存在:人若處於高速行駛的物體中,會感覺時間變慢,速度越快,時間相應越慢,當速度等於光速時,時間停止。如此,雖在尼薩星上的人們若想等得艾融人到來需要十六餘年時間,但在每秒二十九萬多公里速度下的星際母艦中,宇航員們卻大可不必煎熬如此多個年頭,他們會感覺只過了不到三年的時光,便已到達尼薩星。
龐大的救援母艦命名爲劍豚,外形呈扁狀橄欖形,長度約800米,最大載客量6000人。它顯然是艾融人又一傑作:母艦長途跋涉所需的動力燃料非常有限,而艦內餘下的巨大空間,用來存儲乘員所有生存必需品。
艾融星的高超科技還保證了航母非常人性化的設計。由於劍豚號中間部分空間較大,其內部被設構成爲雙層大廳,是乘員休閒與集會的場所:上層是由諸多娛樂設施組成的娛樂區,還有一座大禮堂;下層則是一片帶有水系的景觀花園,人工湖、花草灌木、休閒桌椅等一應俱全,乘員可在其間散步、觀景、聊天。種類較多的娛樂項目、優雅舒適的景觀佈置以及高敞的空間,多少能使長途航行中人們心情的煩憂得以緩解。
縱向從母艦中央大廳向兩邊,空間高度逐漸降低,一邊是駕駛艙、中心控制艙及子艦艙,另一邊則是存儲倉和乘員們休息、工作的地方。其中在子艦艙內,共攜有24架碟形子艦,每架直徑約40米,最快速度可與母艦同速;而存儲倉內不僅存放着航行中必備的生活用品,還儲存着救援物資及各種救援機械設備的組裝部件。
爲儘快拯救尼薩星生物,艾融人在接收到衛星畫面後僅用15天時間,便組織起這支人員精幹、設備齊全的救援隊伍。可以想象,倘若尼薩星果真還有幸存者,生存環境也會相當惡劣,所以援救隊僅有400人,以給母艦騰出儘可能多的空間將倖存的尼薩人、艾融人護送回艾融星。至於其它智能生物星球的使節或觀光者,由於本身數量不多,生還人數會更少,即使發現倖存者,預計用子艦將他們護送回自己的星球,運載量也可以滿足了。
救援團中除了爲數不多的幾名領導及醫務人員外,由4支不同任務的編隊組成,包括了100人編制的駕駛艦隊、40人的事件調查隊、200人的搜尋營救隊和60人的工程隊。每隊會根據需要編制小組,還可在必要時進行隊與隊之間人員的調換。
救援團帶着拯救尼薩文明的任務起航,團隊中每位成員都肩負着艱鉅卻神聖的使命,無論成功與否,他們必會竭盡全力。
“我們已清晰地看到了你——尼薩星。你的保護神在你最需要保護的數十年前未能兌現承諾,但我們又怎會將你遺棄?我們要讓你重生!尼薩星,我們已在母艦裡渡過了3年時光,如今終於旦旦而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