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回 營造輿論

守衛復州城的建奴參領試圖趁着鐵工營立足未穩,進行一次衝擊,他的努力最終以失敗而結束,鐵工營兇猛的火力與選鋒營相比,也毫不遜色,其重裝步兵更加重型化,甚至還有一支重裝騎兵。

要不是剛剛趕到,確實立足未穩,鐵工營的反擊甚至可能一舉打破復州城的東門,從而輕鬆佔領這座城牆並不算高大的城池。

即便如此,東西兩門的兩次戰鬥,讓城裡的建奴徹底絕了突圍的心思,老老實實龜縮在城裡,想要依城堅守。

明軍此次發動秋季攻勢,其目標比往常歷次戰事都要更大,當然,要是和王化貞六萬大軍復遼說相比,或許算不了什麼,不過王化貞的那個目標,簡直就是學笑話,而復遼軍卻有詳細的作戰計劃。

具體到遼南五營,攻取復州是必須的,但這並不是唯一的目的,遼南軍還想將建奴主力吸引過來,然後在有利地形、有利的時機來一次戰略性的決戰,而前期對復州城採取的是圍而不打,圍城打援的策略,所以讓建奴損兵折將以後,繼續退回到城裡,這是最符合明軍計劃的辦法。

至於這兩次短促,但是卻很激烈,戰果也不小的戰事,在李彥的授意下,立刻通過報刊印刷物在遼南傳開。

在遼海,報刊已經成爲街頭常見的印刷物,《華夏商報》、《朝鮮通訊》這兩份影響很大的報紙,在遼海都有銷售,此外還有官府色彩很濃厚的《遼海時報》,以及更偏向於商業的《四海商報》。

至於期刊,那更是數量繁多,遼海的文化氛圍或許比不上京城,以及江南。不過這裡商業氛圍濃厚,學術氣氛自由,加上遼海大學、講武學院的設立,也顯現出另外一種文化氣息。

作爲後來人,李彥太知道輿論媒體的重要性,他不僅通過華夏社掌握了大明發行量最大地《華夏商報》,以及華夏社旗下的衆多出版物;在遼海。還以輿情司控制了《遼海時報》。至於掛着朝鮮明天的《朝鮮通訊》,也是李彥一手炮製。

就算是是商社辦的《四海商報》,華夏社在其中也有着巨大的影響力。

在李彥的授意下,《遼海時報》首先發布了復州大捷的消息,並且宣佈,復遼軍已經包圍了復州城,並且打退了建奴兩次突圍行動,復州城收復在即了。

《遼海時報》還以探詢地口吻提到。這一次秋季攻勢。復遼軍應該能夠收復復州。其後地動向不知如何。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地。那就是經過幾年地潛心蟄伏。復遼軍已經到了反擊地時候。這一次秋季攻勢。應該就是開始。復遼軍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取復州。重建金復防線。

《遼海時報》甚至煽情地提出。到了這個時候。“復遼”或許已經不再是問題。

《華夏商報》、《朝鮮通訊》等也隨即跟進。頓時營造出一種萬衆矚目地氛圍。

也就是在這樣地情況下。李彥在議政院接見了議事會地臨時議員們。

因爲各協會剛剛重組成爲議事會。還是臨時性質地。他們地任期將有一年。通過一年地時間。一年之後。將進行首次大選。選出正式地議事會議員。一屆議事會地任期將有五年。屆時。議事會纔會正式成立。並擁有更大地權力。

議事會地選舉。將按照分區、分組織地原則進行。基本上是以人口數量確定議員名額地分配。而現在這些臨時議員。差不多都是在原來地協會組織中具有重要地位地。在即將到來地選舉中。他們地影響力也不容小視。李彥幾乎可以確信。一年後地首屆選舉中。他們地絕大部分人。依然還會當選。

這固然同這些臨時議員的影響力、活動能力有關,也離不開他們所掌握的資源,畢竟對選舉來說,知名度非常關鍵。

選舉作爲民主制度的核心,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即便是在李彥那個時代,有關民主與集權的爭論,始終不曾缺少過,李彥當然也不會認爲,民主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不過他同樣也確信,民主確實是一種最不壞的制度。

在現代社會中,很多實現了民選政府的國家,同樣存在着貪污腐化,也說明選舉並不是萬能的靈藥,但也不能因此就否認選舉的作用,起碼也有很多國家,依託這樣的制度實現了政治的清明與活力,並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李彥覺得,民主能不能奏效,發揮更多正面的作用,關鍵還在於有一套嚴密的制度和嚴格的執行,來保證民主制度與選舉制度的有序性,如果選舉本身就無序的話,那麼其作用也就可能而知了。

經過幾年的協會運作,一種以選舉、投票表決爲特點的民主決策模式,已經在實踐中慢慢成熟,特別是現在的這些臨時議員,都曾經親歷了協會的運作過程,雖然議事會要比協會更復雜,權力也更大,他們還是能夠以較快的速度適應。

李彥並沒有賦予議事會太大的權力空間,正在商訂中的“議事約法”確定了用十年的時間,逐步完善議政制度的時間表,而在十年之初,遼海巡撫衙門的權力無疑是很大的,隨着議事制度的逐步完善,更多權力將向議事會轉移,也就是說,遼海巡撫的權力會越來越小,而議事會的權力會越來越大最後達到一種平衡。

而現在,在議事會還在籌備階段時,李彥的權力無疑是最大的,他的到來,讓議員們很高興,他們熱情地接待了李彥,並且請這位遼海最高軍政大員,以及遼海議事會制度的創立者訓話。

出現在議員們面前的李彥,顯得和藹親切,在一番冠冕堂皇的講話過後,李彥就同議員們說起了這次秋季攻勢,因爲軍事行動已經展開,很多消息就不再是軍事秘密。

“這一次,遼南、遼西、東江三個方向一齊動手,四鎮十餘萬大軍,兵鋒直指建奴腹地,這一次,雖不說能光復遼東全境,不過復州、廣寧這樣的地方,是肯定要收復幾處的,”李彥笑着同大家說道。

“遼東土地廣袤,其面積足有幾十幾百個遼南,這也就是說,我們今後要有更廣袤的土地要開發,要管理,不管是商業也好,工礦業也罷,還有農業蠶桑,這些事情,都需要政務院,需要議事會承擔起來……”

能夠聽到李彥說話的議員,都爲這次秋季攻勢的規模雖震驚,三路大軍同時發起主動的進攻,一共動用了十幾營,十餘萬人馬的規模可能不確,要是算上輔兵恐怕也不會少,看來,這一次是真的動手戰開始,經過薩爾滸、遼瀋、廣寧數次大戰,都是以勝利而告終,直到這幾年,先是在遼南、東江接連碰壁,隨着遼西鎮的崛起,建奴就失去了往日的威風,戰場上再也難以像往常那樣,所向披靡,反而是在數次攻堅戰鬥中,損失慘重,必須補充大批的漢人從軍,才能維持原來的軍事規模。

對其他地方的人來說,或許還受到建奴積威的影響,但是在遼南,經過幾次防守作戰,大家已經不再將建奴看成是什麼無敵的軍隊,反而是有些輕視。

議事會的這些臨時議員,平常同遼南的關係都是比較密切的,不僅知道遼南在於建奴的作戰中,並不落於下風,更是接受過邀請,到講武學院看過閱兵,包括此前很少有表現機會的重裝步兵、重裝騎兵,都是在校場上演練過。

與傳統的鐵片甲、魚鱗甲、鎖子甲相比,板甲在外形上給人的衝擊力是巨大的,穿着板甲的重裝步兵站在一起,遠遠望去,就好像是無數鋼板組成的鋼鐵城牆,看到這樣的軍隊,無疑都會充滿必勝的信心。

大多數議員都相信,明軍三路出擊,應該是有勝無敗,而這一次,應該能夠從建奴手中,佔領更大的地盤。

正如李彥所說的那樣,遼東土地廣袤,物產資源豐富,而遼南這麼狹小的地方,就建了很多工廠,生產製造的商品銷往五湖四海,但是遼南的發展,也差不多快要飽和了,主要是資源缺乏,空間有限,

如果復遼軍能夠佔領更多的地盤,遼南這些工廠、商社,就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遼東有很多礦產資源,可以開礦場,辦工廠,意味着更多發展的機會。

而李彥也說得直白,未來複遼軍佔領的地方,也將由議事會和政務院管理,也就是說復遼軍佔領的地盤越大,議事會的權力範圍也就越大,換句話說,復遼軍和議事會的利益是一體的。

在議事會以及遼海地區,基本上可以分爲兩種人,一種就是原來的遼民,爲遼海所收攏,雖然迎來新生,但依然嚮往回到故土,重建家園。

另外一種就是關內來的,包括李彥他們,也包括寬鬆積極的商貿政策所吸引來的商人,隨着軍管逐漸取消,工商業更多是引入商業資本,後者在遼南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成爲必須要團結的對象。(,如欲知後事如何,支持正

【……】@!!

()

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64回 簡易溫室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214回 問罪第5回 單挑第7回 寡 婦第102回 代言人第90章 報紙發行第219回 弄權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224回 安排第91回 名動天下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95回 廣而告之第230回 內閣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13回 番薯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28回 絕境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93回 天津東林第41回 獻策釀酒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72回 不如創業第102回 代言人第12回 小 弟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245回 屯墾第94章 華容道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255回 屠刀第25回 家僕第118回 機器藍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58回 等分制尺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246回 盟友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206回 計議第246回 盟友第53回 鎮撫要人第221回 表決第236回 整編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1回 換 田第209回 抵京第237回 建設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39章 滿城風雨第233回 憲政第57回 測量工具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214回 問罪第68回 人才路線第94章 華容道第235回 言論第43回 長槍直刺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36回 風雨欲來第86回 水車有害?第41回 獻策釀酒第81回 酒樓開張第91回 名動天下第75回 滿城飛紙第234回 輿論第48回 致命缺陷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95回 廣而告之第2402回 格物院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9回 炒 蛋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42回 聞香教民第88回 水田灌溉第217回 攔街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72回 不如創業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94回 三劍齊發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255回 屠刀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41回 戰爭準備
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64回 簡易溫室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214回 問罪第5回 單挑第7回 寡 婦第102回 代言人第90章 報紙發行第219回 弄權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224回 安排第91回 名動天下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95回 廣而告之第230回 內閣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13回 番薯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28回 絕境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93回 天津東林第41回 獻策釀酒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72回 不如創業第102回 代言人第12回 小 弟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245回 屯墾第94章 華容道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255回 屠刀第25回 家僕第118回 機器藍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58回 等分制尺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246回 盟友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206回 計議第246回 盟友第53回 鎮撫要人第221回 表決第236回 整編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1回 換 田第209回 抵京第237回 建設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39章 滿城風雨第233回 憲政第57回 測量工具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214回 問罪第68回 人才路線第94章 華容道第235回 言論第43回 長槍直刺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36回 風雨欲來第86回 水車有害?第41回 獻策釀酒第81回 酒樓開張第91回 名動天下第75回 滿城飛紙第234回 輿論第48回 致命缺陷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95回 廣而告之第2402回 格物院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9回 炒 蛋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42回 聞香教民第88回 水田灌溉第217回 攔街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72回 不如創業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94回 三劍齊發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255回 屠刀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41回 戰爭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