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回 雙城戰記

天啓二年正月的最後一天,來自遼西前線的第一份奏報送達京城,這份奏報乃遼東經略熊廷弼出,盡道廣寧大敗,廣寧軍大潰的前方戰情。

明廷朝野內外頓時一片譁然,不久之前,王化貞還大聲疾呼,要渡河擊敵,不曾想轉眼之間,數萬大軍,已然灰飛煙滅,關外雄城廣寧不戰而淪落建奴之手。

壞消息是一個接着一個,轉眼之間,明軍就放棄了遼西走廊,熊廷弼、王化貞先後退入山海關,熊廷弼在山海關上奏:辜負聖恩,已在不赦之列。臣回關之日,擬即自入囚車,進京誅戮。

熊廷弼回到山海關後,當然也沒有立刻進京候誅,而是收攏關外潰兵與數十萬避難的遼民,朝廷也下旨令其“戴罪守關,立功自贖”,熊、王兩人在山海關也確實以“自贖”的態度,實心任事,頗爲用力。

不過,這顯然並非最終的結果,只是臨時穩定局勢的做法,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熊廷弼與王化貞都必然要爲廣寧失敗承擔責任。

朝廷眼下的當務之急,是穩定山海局勢,防止建奴破關而入,京城內外,已經亂成一片,都在擔心建奴會不會打進關城,相應的,能在這個時候想到遼南的,可謂少之又少。

遼西始終都是戰略的重點,而不是遼南,遼南充其量也只是牽制而已。

此前,朝廷一再命令遼南出兵牽制,李彥也上疏保證,復遼軍一定會全力出動,但爲了保密,並沒有說明會如何行動。

廣寧戰敗之後,遼南的奏疏也是很快送到京城,李彥提出的應對有三條:一是起用孫承宗爲遼東經略,統籌安排薊鎮、遼西走廊、遼南、天津、登萊的軍事戰守。其重點又是重建遼西走廊的防禦體系。

第二點就是遼西的防禦,絕不能退守山海,雖然歷史上明軍也是前出防守,也沒有成功,但那是因爲前出防守的具體方法不對,而不是這個戰略本身錯誤。

如果退守山海關,遼西將徹底喪失進攻壓力,建奴可以肆意地清掃周圍的其他勢力。譬如遼南、東江、朝鮮,以及北蒙古。當然最惡劣的就是,明軍將失去對西蒙古地控制,建奴則可以從容聯絡,最終重現歷史上建奴從西蒙古領地,直搗薊鎮、大同鎮等情況的生。

就當前來說。最大地危害就是建奴可以從容地調集主力。征伐遼南、東江。復遼軍將面臨巨大壓力。

明軍在遼西走廊保有軍事存在。即便是沒有能力拓地。這也是需要儘量避免地。也可以對廣寧。對遼東形成一定地軍事壓制。至少使其不能肆無忌憚。

當然。這也要建立在明軍具有野戰能力地基礎之上。或者建奴擔心明軍地野戰能力。歷史上明軍在寧遠、錦州建城。建奴打了幾次。到了後來現明軍沒有野戰能力。也就不再理會。先後掃清東江。征伐朝鮮。趕走北蒙古。又繞開遼西走廊與山海關。數次侵入明朝京畿一帶。視遼西走廊與山海關地駐軍如無物。

到了那個時候。守遼西。還是守山海關。都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但在目前。明軍守寧遠。守錦州。還是能起到牽制作用。

本當爲復遼主力。卻只能指望他們揮牽制作用。然而。到了最後。就連這樣地牽制作用也起不到。這是李彥所看到地遼西軍。也是歷史上地遼西軍。

他們地作用。或許只是延緩一下建奴地步伐。甚至就連這點作用也起不到。

李彥舉薦孫承宗爲經略,因爲他記得歷史上的孫承宗似乎做得不錯,而且孫承宗與兵戰俱樂部的關係比較近,曾經參加了兵戰棋、國戰棋、練兵棋的設計,包括最後地水戰棋,李彥也徵求了孫承宗的一些看法。

以李彥與孫承宗之間關係,若是孫承宗經略遼東,兩人想來可以配合得更加密切,重建遼戰新格局。

李彥的第三條建議,就是堅守遼南,開鎮東江,以南線與東線強有力的軍事存在,牽制建奴,使其不能集中全軍於一路。

李彥的建策相當具體,不過朝廷這個時候還顧不上遼南與東江,當務之急是應付山海關前,遼西的緊急狀況。

孫承宗倒也自請督師,不過因爲廣寧戰敗而遭到彈劾的兵部尚書張鶴鳴也主動請纓,張鶴鳴有着西南戰線留下地“知兵”之名,又是兵部尚書,他主動站出來,立刻得到廷臣與天啓皇帝朱由校的支持。

相比較而言,孫承宗雖然是翰林出身,朱由校的老師,但是他並沒有署理軍務的經歷,選擇張鶴鳴而不是孫承宗,在很多人看來,也是理所當然。

天啓皇帝令張鶴鳴以兵部尚書銜經略遼東,並賜蟒玉及尚方寶劍,將穩定遼西局面,堅守山海的希望,寄託在這位重臣身上。

然而,張鶴鳴卻似乎並不着急,從北京到山海關,他一共用了十七天的時間,而在這個時候,建奴大軍早已離開遼西,加入遼東戰場。

李彥雖然連數道奏疏,但是他並沒有坐等援助,或者說根本沒有抱太多希望,天啓二年二月初四,復遼軍果斷放棄復州城,將人口器具全部遷入長生島,包括沿海地羊倌堡,南、北信口,也都只留下少數守備軍,隨時準備撤退。

作爲復遼軍主力序列唯一留在遼南的復州營,全軍退守鐵工城,與新組建的鐵工營駐守鐵工城。

與復州城相比,完全新建的鐵工城距離金州城更近,就在金州城以北幾十裡處。

如果將巨大的遼東半島分成幾節,從金州到旅順就是它的最尖端一節,金州衛城就卡在這一節的入口處,只要守住了金州,就能夠阻止建奴進入遼南工農產業的核心地區。

從金州衛城到鐵工城,就是半島的第二節,金州向北,6地驟然開闊,然後又向內收縮,鐵工城又正好位於這段收縮的最外面,過了鐵工城,遼東半島又是驟然放大,並逐漸向東西兩側延伸,成爲半島地主體。

鐵工城地位置,就正好掐住了半島第二節的入口,不過這一處地入口要比金州那邊大得多,鐵工城依着東側的大海而建,虎視着這一入口,但在西側,建奴有足夠地空間可以通過。

鐵工城的修築,本來目的也不是看守這一入口,而是看護它身後的鐵礦場,但是它的存在,又必然會威脅到西面的通道。

因爲目的不同,鐵工城與金州城也有很大的區別,金州除了主城,整個城牆主要是向兩側延伸,更類似於長城,而不是完整的堡壘。

鐵工城與金州主城差不多,也是封閉性的城堡,外形接近於棱堡,周圍一共有六道棱,構成完整嚴密的防禦體系。

藉着鐵工城本身的資源優勢,鐵工城是石塊混凝土的結構,主體高達七丈,分爲上中下三層。

鐵工城在金州城之後修築,吸收了金州城的一些成果,設計上有進一步的完善,施工質量也上佳,要是不論規模,鐵工城要比金州城更加結實。

也正因爲如此,李彥放棄了還是矩形城池的復州,但是並沒有放棄鐵工城,鐵工城的位置,也將成爲狙擊建奴大軍的第一座堡壘。

參謀部分析認爲,以建奴的作戰傳統,肯定會先行攻打鐵工城,並試圖圍城打援,引誘金州主力出擊。

實際上覆州營與新建的鐵工營守衛鐵工城,金州城內也只有沈有容的親兵營,還有依託守備軍新組建的鋒銳營,在戰力上,或許復遼軍系統的復州營要比沈字營更強。

當然,作爲沈有容的親兵營,兵員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雖然沒有經過戰場的考驗,但也稱得上是一支強軍。

至於兩個新兵營,雖然作爲作爲守備軍參加了一些軍事訓練,但在強度與系統性方面,距離主力軍團還差很多。但是時間倉促,他們也只能在一些參謀和軍官的帶領下,抓緊時間熟悉城防、武器,以及戰術。

除了這四營主力,臨時動員起來的還包括幾營守備軍,遼南施行軍事化管理,屯田的農民,鹽場的鹽工,礦場的礦工,以及工廠的工人,都要接受軍事化的管理,與軍事訓練。

雖然他們接受的訓練並不多,但在這個時候都被動員起來,除了一些工礦不能停工,需要保留必要的人手以外,其他的人都是被動員起來,編入軍伍,進行各種作戰技能的突擊訓練。

二月七日,李彥與沈有容、茅元儀視察鐵工城的作戰準備,此刻不僅城頭所需的守城器械,彈藥準備到位,還有數千人在城堡周圍的空地上設置障礙,戰前多做一點準備,戰時就能少一點傷亡,這是復遼軍每個將士都被灌輸的理念。

鐵工城的戰事將由復遼營營官郭振明負責,本來不能參加東江之戰,郭振明還有些遺憾,而今更加艱鉅的任務就擺在他的面前:死守鐵工城,依託鐵工城給予建奴大量殺傷。

第8回 黃 韭第225回 圖窮第257回 舉子第12回 小 弟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88回 水田灌溉第32回 流言蜚語第18回 論兵第226回 匕現第53回 鎮撫要人第87回 水車用途第203回 強硬對決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232回 司法第220回 激盪第209回 抵京第260回 新內閣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248回 追隨者第10回 問 罪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250章 政黨第79回 酒樓遭遇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206回 計議第5回 單挑第233回 憲政第2403回 新城第212回 相迎第86回 水車有害?第57回 測量工具第74回 雕版刻工第60回 分工合作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49集 針鋒相對第24回 休妻索娉第255回 屠刀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94章 華容道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26回 買人第26回 買人第36回 風雨欲來第5回 單挑第159回 東江攻略序章選擇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93回 天津東林第246回 盟友第235回 言論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213回 交鋒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88回 水田灌溉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15回 裝腔作勢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44回 大殺四方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72回 不如創業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151回 擴軍備戰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45回 屯墾第209回 抵京第210回 針對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55回 鎖匠徒刑第102回 代言人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253回 變局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211回 進城第252回 風雪夜第19回 海外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2403回 新城第220回 激盪第16回 才子第249回 私宴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98回 單車少年第256回 節後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58回 等分制尺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77回 二丫的婚事
第8回 黃 韭第225回 圖窮第257回 舉子第12回 小 弟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88回 水田灌溉第32回 流言蜚語第18回 論兵第226回 匕現第53回 鎮撫要人第87回 水車用途第203回 強硬對決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232回 司法第220回 激盪第209回 抵京第260回 新內閣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248回 追隨者第10回 問 罪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250章 政黨第79回 酒樓遭遇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206回 計議第5回 單挑第233回 憲政第2403回 新城第212回 相迎第86回 水車有害?第57回 測量工具第74回 雕版刻工第60回 分工合作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49集 針鋒相對第24回 休妻索娉第255回 屠刀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94章 華容道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26回 買人第26回 買人第36回 風雨欲來第5回 單挑第159回 東江攻略序章選擇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93回 天津東林第246回 盟友第235回 言論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213回 交鋒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88回 水田灌溉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15回 裝腔作勢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44回 大殺四方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72回 不如創業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151回 擴軍備戰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45回 屯墾第209回 抵京第210回 針對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55回 鎖匠徒刑第102回 代言人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253回 變局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211回 進城第252回 風雪夜第19回 海外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2403回 新城第220回 激盪第16回 才子第249回 私宴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98回 單車少年第256回 節後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58回 等分制尺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77回 二丫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