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回 內閣

延禧目光微微一凝,崔景榮、趙彥等人也眉頭緊鎖,地望着李彥,承認,李彥說得這話確實不錯,唯有朝廷上下一心,方能扭轉大明今時今日的頹勢。【..】

雖然遼東戰局逐漸好轉,津、山東、江南等地工商貿易展繁榮,大明所面臨的財政危機,因爲政治危機而變得更加糟糕,絲毫沒有良好改觀的跡象。

作爲久經官場的朝廷重臣,崔景榮等人也清楚此次政變以後,朝廷的權力必將重新洗牌,李彥話中的意思也很清楚:魏忠賢可以不追求,甚至安享死後尊榮,但是清洗閹黨,肯定是必然的,這也是歷次朝爭當中,必然會出現的。

至於李彥所說的衆志成城,顯然是美好的願望,做官做到他們這種程度,除了給家族和團體爭取利益,對於身後事,乃至歷史的地位,也都會考慮,若是能成爲中興名臣,顯然是大家都願意的。

李彥說完這些話,將衆人的表情看在眼裡,描繪一個美好的願景並不難,難的是得到大家的認同,並且是內心的真正認同,並將這個願景置於其它因素之上。

李彥始終認爲,偌大的官場,不缺少具有上進心的官員,之所以未能表現出來,一則是有着上進心的官員,也並不是聖人,他們同樣有私利,有,私利與面前,如何平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取捨以及衝動,很少有人能做得十全十美。

其二就是制度和環境,其實都可以概括爲“規則”,前是硬規則,後是軟規則,軟規則依靠習慣、風俗、道德等進行約束,縱觀人類歷史,硬規則不硬地情況,軟規則總是會慢慢腐化、變質。

而此時的大明帝國,硬規則的破壞,軟規則的變質,顯然已經達到一個很糟糕的程度。

駱養性坐鎮五軍都督府指揮各營的軍事行動,事實上按照之前制訂的計劃,復遼軍各部都在按部就班,好像訓練演習一樣,一個個實現先前制訂地目標,雖然中間也曾出現過一些意外,基本上都得到了控制,總體進程,甚至要比最樂觀的預計還要順利。

復遼軍畢竟是一支按照後世經驗,經過嚴格訓練以及戰場錘鍊出來的強兵,其紀律性,以及強悍的作戰能力,遠非京城這些傳統的軍隊可比。

事實上。當駱養性離開皇宮地時候。整個京城差不多已經完全爲復遼軍所控制。包括錦衣衛控制地北鎮撫大牢。也給順利拿下。

錦衣衛大牢是這次行動地一個重點。由鞏永固親自帶着兩個旗。也就是兩百多人起攻擊。復遼軍地戰鬥方式是錦衣衛那些留守士兵所不熟悉地。手雷爆炸物、火鐃、快地衝擊。以及迅猛地近身格鬥。都讓他們猝不及防。無心應戰。

就單兵近身格鬥來說。有地明軍精銳未必會差很多。然而復遼軍很少會給他們一對一地戰鬥機會。雖然總兵力不多。但是他們總是能夠利用迅猛地衝擊。衝開明軍地陣列。使其防守陣勢變得支離破碎。並形成局部上地兵力優勢。

事實上。很多時候並不需要這樣麻煩。因爲當復遼軍開始起衝鋒地時候。明軍往往已經崩潰。

拿下鎮撫司大牢以後。鞏永固一邊安排兵力轉用。一邊尋找楊漣等人。並覈實詔獄中地其他人。辨明身份。以便處理。

自從魏忠賢出任東廠提督太監。趕走駱思恭、劉僑等人。扶植田爾耕、許顯純等閹黨死忠。北鎮撫司已經成爲魏忠賢打擊異己地工具。這裡面關着地人。很多都是遭到閹黨迫害地。敵人地敵人就是朋友。雖然不能全信。有時候也能利用一下。

鞏永固並沒有花費太多地時候,就找到了關在特殊房間裡面的楊漣等人,因爲他們幾個每天都給許顯純變着花樣折磨,鞏永固看到他們地時候,也覺得慘不忍睹。

鞏永固久經沙場,而且和駱養性從前一樣,喜歡衝在前面,如今也算是一員宿將,戰場上怎樣的血腥都曾經看到過。即便如此,他也覺得楊漣等人的情狀太過悽慘了一些。

然而,楊漣等人依然保持着神志的清醒,當鞏永固告訴他們,魏忠賢已死,請各位大人出去療傷的時候,楊漣、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魏大中等人全都不願,他們希望能夠見到皇上。

本來,按照之前的計劃,也是要在攻破錦衣衛以後,迅送楊漣等人前往皇宮,以在皇上面前揭穿魏忠賢的真面目,鞏永固雖然不忍,倒也硬下心腸,讓人安排護送幾個人前往皇宮。

復遼軍已經控制了京城,前往皇宮自然一路順暢,不過照顧到楊漣等人的傷勢,度就慢了一點,等到了宮裡,正好是朱由校下旨厚葬魏忠賢,不願打理國事,進了裡間,李彥和幾位重臣說話的時候。

看到楊漣等人,孫承宗以及幾位並非東林派的官員都是悚然動容,朱延禧憤然說道:“此等賊子,當真目無王法。”

此刻,楊漣等人見不見天啓,對李彥已經沒有太大影響,不過最終他還是在門外稟奏了一聲,朱由校對在萬曆、泰昌、天啓之間兩次繼位中揮了重要作用的楊漣、左光斗顯然有着不錯的印象,很快走了出來。

在看到楊漣等人的慘狀以後,忍不住滴下眼淚,溫聲撫慰楊漣等人好好養傷休息。

楊漣能夠在魏忠賢權勢方張的時候,即上疏指斥其二十四大罪,性情最爲暴烈,當即拖着殘軀趴在地上,請求皇上嚴懲魏閹極其黨羽。

楊漣的執着,向來出名,左光斗、周朝瑞等人,也皆是剛烈之輩,此刻魏忠賢、客氏已死,朱由校傷心絕望之餘,卻也不忍加罪於死人身上。

李彥雖然手握重拳,不過一直沒有進入朝堂,他地官職和權力都是在遼東打出來,這還是第一次親眼目睹朝堂上生的爭辯。

楊漣

持,孫承宗等人不一言,李彥想從中調和,剛說了讓楊漣給罵了回去,到了最後,朱由校索性哭着躲房間裡去,讓孫承宗看着辦。

楊漣他們就要孫承宗表明態度,孫承宗苦笑着看了看李彥:“李大人,此事終究要讓含冤受辱的大臣和百姓信服纔是。”

李彥看了一眼楊漣等人,微微點了點頭:“這是自然,我等等會再向皇上稟明,楊、左諸位大人但請放心,魏忠賢已然伏法,閹黨也容不得他們逍遙,諸位還是回去好好養傷,早日出來理事,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還要有賴各位大人的才幹。”

李彥模棱兩可地給了楊漣等人回覆,不等他們抗議,就讓下面的兵士護送他們離開,轉身對孫承宗等人微微笑道:“諸位大人,天亮了,咱們也該做事了,當務之急,是讓京城的局勢儘快穩定下來。”

孫承宗、崔景榮等人都點了點頭,眼下最重要的事情,確實就是穩定局勢,然後纔是權力格局地洗牌。

能夠做到現在的位置,孫承宗等人無一不是天縱之才,崔景榮、趙彥也曾經爲方面官員,他們處理政務的手段和能力,是李彥遠不能比的。

很快,一道道的指令布出去,京城戒嚴、部分衙門官吏照常理事,以皇上名義出佈告,除佈告上的官員之外,一切正常,道明只懲惡。

看着孫承宗等人嫺熟地處理這些日常性地事情,李彥就知道今後的朝廷依然離不開他們,而在中樞,復遼系缺乏能夠說得上話的成員,甚至連這樣地盟友也比較難找。

這些事情處理起來也比較快,而且朱由校不管事,李彥又實際控制了皇宮內外,只要他們幾個人商議通過,就能用印直接下去。

李彥這時候又現一個問題,基本上大事小事,很多事情都需要用到皇帝的大印纔算有效,由此可見皇帝手中的權力是如何的巨大,也就能理解爲何魏忠賢得到皇帝地寵信,就能將曾經衆正盈朝的東林打到絕境。

如今,只要李彥他們這幾個人達成一致,就能直接用印布,也等於大權在握。

李彥、內閣大學士朱延禧、大學士孫承宗、吏部尚書崔景榮、兵部尚書趙彥,這五個人組成了臨時內閣。

一道道的指令出去,消息也不斷反饋過來,包有才蒐集信息的才華毋庸置疑,李彥也不瞞着孫承宗他們,直接給他們看了,其精細程度,讓孫承宗他們驚訝不已,也意識到李彥對於京城的控制,已然非常嚴密。

事實上,因爲李彥手上拿了玉璽,臨時內閣所作出的決定,都需要取得他地同意,當然,因爲在穩定局勢這一點上,大家的態度相同,所以並沒有出現太大分歧,即便有,也給暫時擱置起來。

“諸位大人,雖然說行文已經下去,現今局勢,卻不能不使百官驚懼,還是儘早確定閣部人選爲好,”吏部尚書崔景榮擡頭看了李彥一眼,這句話雖然是對大家說地,但他心裡也清楚,此事乃當下頭等大事,甚至要比清算閹黨更加重要。

———————

ps:字數已經到了,說些題外話,算是這個月的總結,以及下個月地展望。

先是感謝衆多書友的支持,九月、十月期間,請了個假,本來只是想請兩天地,結果差點就是兩個月,在這裡,還是要向大家說聲抱歉,至於原因,簡單來說,就是生計,一直看草根書的肯定能夠理解,感謝大家的理解,還有支持。

十一月重新開始寫,中間有個跳躍、過渡,戰爭、朝堂,都不是這本書的重點,但也是要點之一,草根想表達一種觀點,技術的進步對戰爭和政治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寫了戰爭,也寫了朝堂。

當然,不管是戰爭也好,政治也,可能很多朋友都要說草根寫得太過理想化,確實是,其實寫書就是想把自己理想中的東西寫出來,故事,似乎從來不是草根所擅長的。

能夠堅持更新一個月,草根自己也覺得挺不容易的,每天都憋着一股勁,今天特別輕鬆,因爲一個月又堅持下來了,終於可以放鬆了。

當然,下個月還要繼續,也就是明天,其實還是跟平常一樣,一天都斷不得,十二月份,草根還會堅持,如果沒有特別大的意外,還是準備繼續全勤,喜歡看書的可以放心。

這本書的朝堂,不會寫太多,即便是寫,也主要是理清脈絡,回到京城這些章,與其說是在寫鬥閹黨,不如說是整合內部,草根想寫一個政治觀念是如何團結一批人的。下個月的主要內容,就是新政如何展開,草根只寫新舊觀念與勢力的碰撞,淡化權謀,那不屬於本書的範疇,所以故事性可能不會太強。

喜歡的朋友請繼續關注,花錢訂閱的朋友,草根真的非常感激,如果看得滿意,大家看帖子也沒有問題,說實話,草根很想多賺錢。但如果大家有能力而不想花錢,那就是草根的水平問題,或是不對大家口味,還在“看看可以,花錢不行”的層次,草根表示理解,並繼續努力。

還有投月票的朋友,打賞的朋友:天方亂譚、九斤老太、行2852500書友c90909210135582、書友18092718526,非常感謝你們,不過看書就好了,覺得好看訂閱就行,打賞就不要了,留個,月票也給更需要的朋友好了。

說到書評,今天看到一位朋友的帖子,實在汗顏,這個月實在太忙,下個月吧,草根一定做到有貼就回,感謝大家。

下個月,讓我們一起辭舊迎新,祝大家開開心心每一天、每一年!

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223回 皇權第57回 測量工具第49集 針鋒相對第22回 銀錢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1回 騙子第37回 力量對比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67回 軸承計劃第25回 家僕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82回 誰更霸道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249回 私宴第260回 新內閣第233回 憲政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80回 華夏商報第208回 兵鋒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71回 皇孫來訪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75回 滿城飛紙第244回 水利第64回 簡易溫室第258回 國士第212回 相迎第93回 天津東林第4回 尋仇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52回 按律當絞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12回 相迎第31回 訓練家丁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206回 計議第236回 整編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163回 登萊練兵序章選擇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235回 言論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223回 皇權第254回 糧荒第80回 華夏商報第232回 司法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56回 精密製造第81回 酒樓開張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87回 水車用途第250章 政黨第32回 流言蜚語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29回 施恩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221回 表決第102回 代言人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246回 盟友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220回 激盪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260回 新內閣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219回 弄權第96回 招商大會第236回 整編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211回 進城第73回 創業想法第29回 施恩第239回 辯論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92回 發行渠道第13回 番薯第27回 退縮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245回 屯墾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81回 酒樓開張第81回 酒樓開張
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223回 皇權第57回 測量工具第49集 針鋒相對第22回 銀錢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1回 騙子第37回 力量對比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67回 軸承計劃第25回 家僕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82回 誰更霸道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249回 私宴第260回 新內閣第233回 憲政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80回 華夏商報第208回 兵鋒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71回 皇孫來訪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75回 滿城飛紙第244回 水利第64回 簡易溫室第258回 國士第212回 相迎第93回 天津東林第4回 尋仇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52回 按律當絞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12回 相迎第31回 訓練家丁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206回 計議第236回 整編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163回 登萊練兵序章選擇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235回 言論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223回 皇權第254回 糧荒第80回 華夏商報第232回 司法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56回 精密製造第81回 酒樓開張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87回 水車用途第250章 政黨第32回 流言蜚語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29回 施恩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221回 表決第102回 代言人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246回 盟友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220回 激盪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260回 新內閣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219回 弄權第96回 招商大會第236回 整編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211回 進城第73回 創業想法第29回 施恩第239回 辯論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92回 發行渠道第13回 番薯第27回 退縮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245回 屯墾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81回 酒樓開張第81回 酒樓開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