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回 京城發展

李彥通過《華夏文學》鼓吹實學,又擔心被人攻擊,不過他很快現,明代的文人對經世致用的實學並不排斥,屯田御史左光斗在拜訪時,甚至細細詢問了風力水車的情況。PaoShu8

因爲《華夏商報》的暢銷和影響,李彥早就是名聲在外,進京以後有不少人前來拜訪或送帖子出邀請,其中不乏左光斗這樣的四品以上的大官。

李彥曾在報紙上鼓吹水田改良,左光斗對他很有好感,不過此人性格過於剛直,對於《華夏商報》後來採取類似於中立的態度很不滿意:“君子當明辨是非,而堅守之豈可如牆頭草一般,左右搖擺?”

這話雖然刺耳,李彥也沒有太在意,笑着拱了拱手:“左大人所言甚是,不過李某也知道一句話,真理越辯越明,故而《華夏商報》不懼爭鳴,是非曲折,自有公論。”

“真理越辯越明?”左光斗擰着眉頭,沉聲道:“話雖有理,但小人不可理喻,辯也無益。”

左光斗的話語中,表現出對小人的強烈厭憎,以及勢不兩立的決絕,李彥坐在他對面,也不禁感到有些自慚形穢,也幸虧沒做什麼虧心事,不然定要坐立不安。

“是,君子當弘揚正氣,不過,有時也要考慮結果,畢竟好心辦壞事,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一件事並不會因爲我們的出點是好的,就一定會有好的效果,”李彥想了想,試圖與左光斗解釋自己這麼做的原因,總不能用道德來評判。

何況,就算東林黨自詡正氣凜然,在未來還是引起很大爭議,君子小人之分。有時候或許真的很難說。

只不過就好像李彥很難接受左光斗的觀點,左光斗也拒絕接受李彥的說法,依然堅持他地觀點,同樣的事情還生在雖然認識的楊漣、魏大中等人的身上,就好像經常在網絡上生的那些爭論。誰也說服不了誰。

李彥稍作試探便放棄了說服左光斗,畢竟交淺言深,何況對方來訪是因爲他地名氣,而未必有多看重他。

在京城,李彥認識了許多後世耳熟能詳的大人物,短短時日便有多位官員、文人、國子監的學生、士紳顯貴或拜訪、或邀請,讓李彥不堪其擾,最後實在沒有辦法,索性帶上家丁。在北京的大街上游蕩。

北京地街頭與天津相比。顯得更加熱鬧。旗幡招展。店肆林立。街道更寬。可行人也更多。各種聲音交雜在一起。沸反盈天。

仔細算來。李彥來到明朝已經四個多月。做地事情不少。但也不多。真正拿得出手地也就是彈子鎖和華夏社。其它如風車、車牀、軸承等都沒有弄出規模。其中固然有技術上地原因。也因爲天津這個市場太小。不過十幾萬人。很多東西都揮不上作用。

雖然說天津地處漕運地要樞。運河上來往地商人很多。不過比起臨清、北京又差了許多。前者是運河與華北地樞紐。南方地商品多在臨清上岸。繼而輻射華北市場。再往北地話。又多是直接送到北京。天津地作用更多體現在官方地漕運上。特別是爲了支持遼東戰場。籌集糧餉器具。

在這個交通尚不方便地時代。本地市場顯得尤爲重要。雖說成功地商人可以將生意做到全國各地。李彥地人手顯然不夠。缺乏這樣地人才。

李彥一路行來。一路琢磨着在北京地展。彈子鎖地潛力已盡。PaoShu8展空間也不大。出版業雖然能名利雙收。不過風險也大。很容易招來非議。得步步小心。必須得展一種常規地產業纔好。

上次與商人們接觸。李彥知道這時代賺錢最多地。還是那些常見地商品。譬如布匹、絲綢、糧食等等。無它。就是量多而已。只不過這些行業也是開得最爲充分。李彥沒那個實力。也沒那個手段現在插足。

李彥看着那些生意很是不錯的米行、布店、油坊,漸漸有了想法,他來這裡不是單純爲了錢,既然無法直接進入這些行業,那就從周邊着手好了記得有則管理案例,說當年美國西部“淘金熱”,結果很多人去淘金,真正財的卻是那些做淘金者生意的。

米糧、布匹這些生意都有人在做,李彥來做也不會與別人不同,但他可以做周邊,譬如加工糧食、布匹的工具、機器。

李彥現自己過去執着於機牀,還是眼界不夠開闊,直到走在北京的大街上,看到那麼些店鋪,才知道走了彎路。

要了解這個時代加工糧食,以及紡織的工具並不困難,包有才能夠蒐集到很多有用地資料,而且憑藉着《華夏商報》與商人的關係,李彥甚至能去現場,或者弄來實物進行研究。

通常來說,所謂的稻米加工無非就是舂,用人力,也有極少用水力的,麪粉的加工是石磨,都只能說是簡單的工具。

對於這兩種工具,李彥最先想到的就是利用水力,北京與天津不同,周圍有不少的山,利用水的落差,建幾個水車應該不是問題。

因爲有豐富地風車製造經驗,造水車對於華夏工場地木匠來說,並不是問題,關鍵就是水輪的設計而已。

不過受到水力資源地限制,水車的使用範圍就會受到限制,未必能夠廣泛推開。

倒是看到這個時代的榨油機後,李彥萌生了一個新的想法。這個時代的榨油機基本都是鍥式的,也就是在大樹幹的中間掏一個漏斗式的空穴,用孔洞引出來,在裡面放上蒸煮過的油料,然後用鍥子打進去,壓榨出油。

榨油的方式就是用懸吊的木柱,不停撞擊鍥子,使鍥子壓榨油料。從而出油。

李彥對後世的榨油機瞭解不多,不過他知道肯定不是撞擊式的,這種方式太不合理,後世在使用壓榨時,通常是採用螺旋擠進式。

李彥不知道這個螺旋式是不是一定好用。他決定做出來看看再說,如果成功地話,不管是用來開油坊榨油,還是賣榨油機,都會是樁大生意。

至於紡織工具一類的,就更常見了,雖說北方不比南方,不過要找一架紡紗車或織布機也不是難事,畢竟山東與河間府一帶就生產棉花。

看到那種手搖式的紡紗車。李彥的第一想法就是將紡紗輪直立起來,並且改成紡錘,如果弄好了的話。那就是珍妮紡紗車了。

在李彥地印象中,近代產業革命最初都與紡織業有關,珍妮紡紗車、飛梭、水力織布機,直到蒸汽機。

想到這些,李彥不禁非常興奮,如果真的能將這些東西做出來的話,那對生產力的促進,對大明乃至整個世界和歷史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懷着激動的心情,李彥連忙從天津抽調人手和工具。他要開創新的紀圓。

通政司周圍的街巷中,有不少提塘報房,他們往常地活計就是等着六科出邸報,抄寫後送往各地。通常來說,每個省直以及北直隸的州府都會在京城設提塘抄送。

除了這些官方的提塘,還有一些民間地報房,他們都是靠着抄送邸報賺錢,京城有很多想看邸報但有沒法從六科看到的,就會從他們這裡買。

只不過自從有了《華夏商報》。這些報房的生意就不好做了,畢竟他們只是抄送邸報,這些消息報紙上都有,而且報紙上還有很多邸報上沒有的消息。

而且《華夏商報》又便宜,才一分銀子一份,他們抄送的邸報,就算是長期的訂戶,平均下來也要幾錢銀子一份,這個價格相差太大了。

原本。這些報房還佔着位置優勢。邸報一出來就能抄送,度更快。更有時效性,不過華夏社居然搬遷到京城來了,這讓他們頓時緊張起來。

“華夏社現在牛了,頭天的邸報,第二天早上的報紙就有,這樣下去啊,咱們這些報房都關門得了。”

京師提塘報房不少,都有些固定的客戶,不過選擇報紙地也越來越多了,這幾家租了個四合院,等邸報的時候就聚在一起議論。

“這可沒法子,人家那可是印刷的,不比咱們手抄。”

“要不,俺們也辦份報紙?”抄寫邸報十幾年的吳鐵筆嘆了口氣,有些捨不得放下這份行當:“聽說,那個什麼《華夏商報》,一期能賣幾千份,一個月就是上千兩銀子,他們做得,咱也做得啊”

“吳師傅,不成的,”負責拿邸報的盧遊光搖了搖頭:“你們去打聽打聽,別的鋪一分銀子才印幾頁紙,《華夏商報》那可是四張八開足足十六葉的大小,南城的修德坊說了,這要給他們印,算上紙墨刻板,成本都得兩三分銀,還得印一千份以上,印少了就更貴。”

“僅僅是價格貴也就算了,修德坊地掌櫃還說,那麼多的內容和版面,光是雕版,就得八個刻工用兩天的時間,若是一期要印五千份的話,他們起碼得印七八天,七八天?等印出來,還找誰賣去。”

“那就奇怪了,修德坊那麼大的鋪子也印不了,這個華夏社是怎麼做到的呢,看他們的樣子,院子比這裡還要小呢,”有人不解地問道。

“屁,你知道個什麼?”盧遊光不屑地撇了撇嘴:“他們在紅井衚衕的院子,只是採編部,印刷在城南外城的宅院裡,據說有好幾十個人呢”

衆人是越說越覺得喪氣,這些日子地生意已經是越來越不好做了,誰知道今後會是什麼樣子?

雖然北京是個陌生地地方,不過包有才在短暫的驚訝過後,很快就將自己當成是這裡地一員,活躍地融入到人羣中。

只用了幾天的工夫,包有才就在這裡如魚得水,還如願搭上了通政司一位參議的同知的關係,在感情與金錢的雙重作用下,對方答應將每天奏疏中有趣而又不是很重要地消息提供給他。

包有才相信。這只是第一步,這要走出了這一步,以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消息,這是他奉命在京城構建信息網的最關鍵一步。

接着,包有才又開始拉攏起京城的報房。這些報房雖然其貌不揚,也一向被人看不起,不過他們能在京城堅持下去,在邸報的獲得、送等方面,都有些心得。

“說起這個,你們華夏社可不地道”盧遊光喝得滿臉通紅,藉着酒勁大聲對包有才說道:“你們報社是好了,可咱們報房地人都丟了飯碗,昨天大家都商量了。怕是要就這麼結束呢,都是做了許多年的行當。”

“呵呵,”包有才笑着給盧遊光倒酒:“盧兄弟。其實要俺說,這個報房,你們不做也罷。”

“你想想看,你們做這個報房,去借邸報時要被人看不起,去送邸報時更加被人看不起,何苦呢?”

報房爲人所弊病,他們不僅抄送邸報,如果碰上某人升官、某人中式之類的好消息。還會抄好了送上門去討要好處,在很多人看來,報房的人都是煽風作浪,狗苟蠅營的市井之徒。

“你再看看俺們華夏社,剛剛來京城才幾天,就有無數官紳來訪,或者是來邀請,就算哥幾個走出去,那也是華夏社的採風使。就算是地方上的舉人看到了,也是客客氣氣,”包有才呵呵笑道。

“去你的,你是存心氣哥哥是不?”盧遊光臉色有些青,笑着罵道。

“氣?哪裡會,小弟這是爲哥哥你送富貴來了啊”包有才哈哈一笑,湊到盧遊光耳邊:“盧兄,要是這華夏社出錢僱你,你願意去不?”

“願意啊。不願意是傻子麼?”盧遊光嘿嘿笑道。又無奈地搖了搖頭:“可是,人家爲啥會要俺呢?”

“如果要的話。你願意放下你們現在地報房?”包有才笑着道。

“那個報房?反正是辦不下去了,”盧遊光有氣無力地說道。

“你是說你願意,那麼其他人呢?”包有才又問道。

盧遊光推了包有才一把:“去你的,報房都沒有了,華夏社要真如你說得那麼好,那還不是人人搶着要去啊”在盧遊光看來,華夏社與他們這些報房可不同,這年頭印刷品屬於高檔消費品,一份報紙就能換一升多米,而通常的就更貴了。

《華夏商報》每天都能賣出去幾千份,這在他們看來是不可想象地,他們一家報房一天也不過抄寫個五六份,有個十幾份就頂天了的層次。

而且盧遊光也聽說過《華夏商報》在士紳讀人心目中的地位,那就是和一些大院齊名的,哪裡是他們這些小人物能夠觸碰的?

盧遊光有些醉了,將包有才的話都當做了笑話,嘻嘻哈哈地說道。

“那就好,”包有才笑了笑,向盧遊光詳細打聽了報房的情況,然後給李彥說了,並建議在這些人僱請一些作爲華夏社的採風使。

“如果他們願意接受僱用的,就都請過來好了,”正在和木工做活地李彥聽了包有才的話,想了想說道。

華夏社本來就缺人,他也不願意使用那些比較迷糊的秀才舉人,這些報房的人可以說是這個時代最早從事新聞媒體行業的先驅者,他們的經驗和工作能力對華夏社都是大有裨益。

李彥決定將這些人都吃下來,而所得到的收穫也確實不少,這些人不禁搞情報是一把好手,而且還有些客戶,更主要的是他們原來就處在底層,容易接受指揮。除去在城內的華夏社,李彥還在城外買了一套宅院,這套帶有東西跨院地三進室宅院,就作爲華夏工場在京城的臨時基地,這裡擁有工場最新式的一套手動木工機牀,李彥就在這裡指揮木匠製造幾種新式的機械。

第237回 建設第84回 風力水車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104回 欲練兵第37回 力量對比第7回 寡 婦第210回 針對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60回 分工合作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50回 特務頭子第257回 舉子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251回 風起第72回 不如創業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246回 盟友第254回 糧荒第50回 特務頭子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53回 鎮撫要人第29回 施恩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36回 風雨欲來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222回 民主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64回 簡易溫室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57回 測量工具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206回 計議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24回 休妻索娉第250章 政黨第245回 屯墾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61回 女設計師第255回 屠刀第66回 效率第一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203回 強硬對決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214回 問罪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20回 助陽第82回 誰更霸道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9回 炒 蛋第31回 訓練家丁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207回 對策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73回 創業想法第32回 流言蜚語第26回 買人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211回 進城第68回 人才路線第1回 騙子第82回 誰更霸道第49集 針鋒相對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209回 抵京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8回 黃 韭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71回 皇孫來訪第122回 大練新軍序章選擇第18回 論兵第59回 寶鎖問世第212回 相迎第238回 工商第223回 皇權第7回 寡 婦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86回 水車有害?第96回 招商大會第44回 大殺四方第72回 不如創業第2回 種菜第5回 單挑第8回 黃 韭第91回 名動天下第226回 匕現第71回 皇孫來訪第215回 職守第134回 兵臨遼東
第237回 建設第84回 風力水車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104回 欲練兵第37回 力量對比第7回 寡 婦第210回 針對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60回 分工合作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50回 特務頭子第257回 舉子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251回 風起第72回 不如創業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246回 盟友第254回 糧荒第50回 特務頭子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53回 鎮撫要人第29回 施恩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36回 風雨欲來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222回 民主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64回 簡易溫室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57回 測量工具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206回 計議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24回 休妻索娉第250章 政黨第245回 屯墾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61回 女設計師第255回 屠刀第66回 效率第一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203回 強硬對決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214回 問罪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20回 助陽第82回 誰更霸道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9回 炒 蛋第31回 訓練家丁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207回 對策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73回 創業想法第32回 流言蜚語第26回 買人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211回 進城第68回 人才路線第1回 騙子第82回 誰更霸道第49集 針鋒相對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209回 抵京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8回 黃 韭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71回 皇孫來訪第122回 大練新軍序章選擇第18回 論兵第59回 寶鎖問世第212回 相迎第238回 工商第223回 皇權第7回 寡 婦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86回 水車有害?第96回 招商大會第44回 大殺四方第72回 不如創業第2回 種菜第5回 單挑第8回 黃 韭第91回 名動天下第226回 匕現第71回 皇孫來訪第215回 職守第134回 兵臨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