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回 大練新軍

汪文言果然不愧爲玩陰謀的高手,他通過各種渠道打聽到客氏和魏朝、魏進忠都有染,於是想辦法讓魏進忠和客氏做事的時候,被魏朝撞上。

魏朝雖然是個太監,但太監同樣有自尊,而且更加敏感,魏朝或許不介意客氏與別人生關係,但魏進忠卻又不同,這個傢伙當初可是魏朝手下的小弟,如今居然搶了他的姘頭,是可忍,孰不可忍

於是魏朝當即飆,這件事便被鬧到朱由校那裡。

汪文言對這件事非常得意,事情鬧到朱由校面前,既可以讓客氏丟臉,破壞她在朱由校心目中的印象;又能借魏朝之手,幹掉魏進忠。

在汪文言想來,魏朝和朱由校的關係,要比魏進忠親近很多,兩人又都是客氏的姘頭,魏朝與客氏生關係的時間還更長,客氏即便不偏袒魏朝,也很有可能不偏不倚。

但事情的展卻讓汪文言哭笑不得,朱由校也不問事情的具體經過,直接讓客氏處理,而客氏竟然絲毫不顧及同魏朝的關係,將過錯統統歸咎在自己的老情人頭上,於是魏進忠安然無恙,魏朝卻被搞掉了。

汪文言知道,經過這件事情以後,魏進忠、客氏以及朱由校之間的關係,會更加穩固,暫時輕動不得。

李彥知道這件事以後,卻沒有多說什麼,或者說也顧不上,他現在正忙着拼命造火銃。

在多次試驗以後,新型鑽牀添加了夾具和螺旋滑軌,將待加工的銃管用夾具夾牢以後。搖動手柄,即可使得夾具推動銃管穩定地向前推進,從而被高轉動的鑽頭將內壁打磨光滑。

與手動繩鑽一天只能打磨一到兩寸相比,新型鑽牀的效率要提高很多,基本上兩到三人操作一臺鑽牀,一天可以加工五到六根銃管,成品率也要高出很多。

而且繩鑽地操作必須要是熟練的工匠,鑽牀就簡單得多,基本上有一些經驗的工匠在簡單的熟悉之後。就能掌握基本的操作。因而可使得銃管實現大批量的製造。

當然,改進後的鑽牀本身也變得更加複雜和精細。製造的難度也在增加,雖然李彥讓機器廠和精作坊集中力量,先造一批鑽牀供給軍器局使用,但以眼下的製造度,一個月也最多提供十臺左右。

而在銃管打磨地效率得到提高以後,坯管地打製效率又成爲另外一個瓶頸,精鐵也就是鋼材的冶煉也同樣成爲問題。李彥爲此忙得腳不沾地,也就顧不上客魏這對齷齪貨了,既然汪文言都沒有辦法,他就更沒有辦法了,李彥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用紙將標準量地火藥包好。使用時只要在槍口的尖刃上劃破紙包,將火藥倒入便是,”李彥給駱養性展示了紙藥包的使用,因爲簡化了裝藥的程序,確實要比原來節省一些時間。

“要是子彈扔進去就能打,那就更好了,”駱養性試着打了一槍,滿意地點了點頭。

“你還不如說,要是事先能裝好幾十枚槍彈在槍膛中,開戰的時候只需扣動扳機。那豈不是更好?”李彥拉了一下槍栓。因爲這把槍是用了火石,也就是所謂的遂槍。其擊裝置扣上了彈簧,射擊後必須拉動槍栓,讓擊錘歸位,纔可以進行下一次設計。

火繩槍雖然也有相似的構造,不過與擊火石相比,火繩只需要落下,因此不需要多大地彈力,遂槍在這方面要求就更高了。

不過李彥還是打算多造遂槍,以代替火繩槍,畢竟遂槍與火繩槍相比,在射擊度,以及受天氣的影響方面,都要好很多。

駱養性的神機營車兵四營剛剛從保定、真定一帶募召了兩千多兵員,補足了兵額,畢竟京營的名頭更容易吸引人,也不容易上戰場。

以遼東募兵的經驗來說,很多招募來地兵丁,在開赴戰場的途中,會出現大量的潰散,李彥和駱養性都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生。

李彥被駱養性聘爲車兵四營的練兵參贊,當然這個名頭只在營中有作用,並未經過朝廷的任命。

李彥也有意識地參與到四營的訓練中,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這支軍隊會成爲他和駱養性的重要依靠。

“長途的行軍訓練是必須地,”李彥指了指遼東地地圖:“如果我們去遼東,要在建奴騎兵環伺的情況下作戰,提高機動能力是必須地。”

“走路的和騎馬的比機動,怕是不行?”駱養性對李彥提出的這個訓練項目有些懷疑。

“戰術上比不了,戰役中未必不能夠,特別在遼東平原東部的山地丘陵地帶,建奴的騎兵也應該沒有用武之地了?”李彥心目中有一支軍隊,曾經用兩條腿跑過了卡車摩托,而在與建奴的作戰中,沒有機動能力顯然是不行的。

駱養性開始並不相信李彥的說法,但是在使用兵戰棋推演以後,他也現機動能力的重要性,掌握機動性的優勢,就等於掌握了戰役的主動。

不過,駱養性對於長途行軍的認識並不充分,而李彥的五十里行軍計劃,甚至讓他也嚇了一跳。

“我看這個行軍訓練,可以作爲新兵篩選的標準之一,凡是不能夠堅持下來的,我想就不必要留下了,凡是能夠堅持下來的,他們的意志品質足以成爲優秀的兵丁,”李彥對駱養性如是說道。“長途行軍可以鍛鍊兵丁的體力、意志和紀律,”李彥越想越覺得這個項目非常必要,而且好處很多。

駱養性雖然覺得五十里的長途行軍在要求負重、時間的情況下,似乎比較恐怖,不過他就喜歡挑戰極限:“那就練,如果我們能夠跑得比建奴還快,那肯定能打勝仗。”

行軍訓練的情況要比李彥想象得更好,大部分是貧民出身的新兵都能夠堅持下來,反而是四營原來的一些老兵,中途掉隊,駱養性毫不客氣地將這些人清除了出去。

這其中也有一些小頭目,身後有些後臺,但他們的後臺總不能和駱養性相比,駱養性可是曾經帶着朱由校“私奔”過很多次的“寵臣”。

駱養性也很快現,每天的行軍訓練堅持了一個月,四營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紀律、堅韌、意志這些東西,似乎已經出現在這些新兵的身上。

四營的訓練計劃雖然多數是按照李彥的意見制訂而成,但帶隊訓練的卻是性格豪放的駱養性,所以李彥總覺得四營缺少紀律,但他們在訓練中的表現卻又相當出色。

除了行軍訓練,李彥能想到的特殊項目並不多,不過車兵四營的每個項目都必須要進行反覆的訓練,特別是火銃手,要將裝藥、壓實、裝彈、瞄準、射擊、清理槍膛等十幾個步驟的火銃射擊反覆操練,並通過實彈訓練驗收效果。

駱養性旗下的車兵四營基本上拋棄了戰車,統共只有三個兵種:火銃手、長槍兵和刀盾兵。

李彥甚至對笨重的火炮也興趣缺缺,雖然徐光啓一直希望他能鑄造出精良的火炮,但李彥卻不願意將製造火銃的人力抽調來造炮。

徐光啓的想法是造炮築臺以守土,李彥的想法則是尋機與建奴火併,殺傷其有生力量,他並不覺得固守是個好主意。

正是因爲戰略思想的不同,才造成了兩人對火炮態度的差異,當然,一旦火銃的裝備能夠到位,李彥也不會放棄對火炮的改進,但就目前來說,他並不看好這種移動能力太差的裝備。

四營的兵丁在駱養性的率領下也顯得相當奔放,他們的打法完全是拼命似的,拼命地奔跑,拼命地射擊,然後不顧一切防禦似的,用長槍兵肉搏。

四個二十五乘二十五的方陣,其中兩個火銃兵方陣,兩個長槍兵方陣,還有幾百的刀盾兵和輔兵,僅僅是在校場上擺開訓練的架勢,也已然有一種懾人的氣勢。

若要說這支軍隊有什麼不足,那就是還沒有上過戰場,還有規模太小,就算加上李彥那營新兵,總共也不過四千人。

就在他爲這件事愁的時候,兵戰俱樂部的王國興找到他,說是他已經成爲神機營戰兵二營的練勇參將,其級別甚至要比駱養性更高。

王國興是新城侯王升的兒子,大家都叫他小侯爺,而王升的姐姐,正是朱由校的生母孝和太后,他以勳戚的身份統領神機營戰兵二營。

京營的體制經過多次變化,以前的經營將官都是由內監及勳戚擔任,嘉靖年以後才改成武將統領,文臣協理,王國興能成爲練勇參將,倒是回到了過去的老辦法。

李彥對這種將官的任命方法很不以爲然,但對王國興成爲練勇參將卻樂觀其成,雖然缺少駱養性那樣豐富的經驗,但王國興也一直是兵戰俱樂部中活躍的一份子,也正是兵戰俱樂部以及駱養性刺激了他的鬥志,才上下活動,依靠裙帶關係進了神機營,而且上來就是練勇參將,僅次於神機營左右副將。

王國興的成功讓兵戰俱樂部的紈絝都蠢蠢欲動,他們也已經不再滿足於“紙上談兵”,也想同駱養性、王國興一樣,成爲統兵者。

第37回 力量對比第42回 聞香教民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26回 買人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19回 海外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49集 針鋒相對第58回 等分制尺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210回 針對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79回 酒樓遭遇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23回 尾行第15回 裝腔作勢第223回 皇權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258回 國士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58回 等分制尺第104回 欲練兵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83回 新的征程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87回 水車用途第252回 風雪夜第90章 報紙發行第32回 流言蜚語第244回 水利第63回 天啓來信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64回 簡易溫室第236回 整編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195回 後方籌謀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31回 訓練家丁第57回 測量工具第228回 見駕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25回 家僕第49集 針鋒相對第20回 助陽第33回 天價番薯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75回 滿城飛紙第99回 京城發展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53回 變局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255回 屠刀第69回 路遇老農第83回 新的征程第247回 對手第32回 流言蜚語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7回 寡 婦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69回 路遇老農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219回 弄權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209回 抵京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208回 兵鋒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256回 節後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62回 生產效率第219回 弄權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237回 建設第251回 風起第97回 進軍京城第207回 對策第194回 三劍齊發第233回 憲政第210回 針對第227回 身死第12回 小 弟第113回 兵戰遊戲
第37回 力量對比第42回 聞香教民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26回 買人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19回 海外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49集 針鋒相對第58回 等分制尺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210回 針對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79回 酒樓遭遇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23回 尾行第15回 裝腔作勢第223回 皇權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258回 國士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58回 等分制尺第104回 欲練兵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83回 新的征程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87回 水車用途第252回 風雪夜第90章 報紙發行第32回 流言蜚語第244回 水利第63回 天啓來信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64回 簡易溫室第236回 整編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195回 後方籌謀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31回 訓練家丁第57回 測量工具第228回 見駕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25回 家僕第49集 針鋒相對第20回 助陽第33回 天價番薯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75回 滿城飛紙第99回 京城發展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53回 變局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255回 屠刀第69回 路遇老農第83回 新的征程第247回 對手第32回 流言蜚語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7回 寡 婦第193回 秋季攻勢第69回 路遇老農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219回 弄權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209回 抵京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208回 兵鋒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256回 節後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62回 生產效率第219回 弄權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237回 建設第251回 風起第97回 進軍京城第207回 對策第194回 三劍齊發第233回 憲政第210回 針對第227回 身死第12回 小 弟第113回 兵戰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