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回 後方籌謀

就在前方大戰一觸即的時候。彥與他的督軍署也在緊張地關注着前方的軍事進展。

今時今日。李彥已經不用親自領軍出征。雖然復遼軍中的大部分基層軍官。在講武堂學習時。都是他的門生。都曾聽過他講課。但是在戰場的臨機決斷方面。李彥就未必強過駱養性、劉文炳、鞏永固等人。

由兵戰俱樂部改組而來的講武堂。是一套很複雜的系統。其在遼南設立總堂。設講武學院。類似於軍事院校。在過去的兩年中。復遼軍的大小將領。都在這個學院進行過爲期兩個月以上的學習。包括各營戰兵。也都輪流駐防遼南。並在講武學院進行過整訓。也正是通過這個學院。李彥將他的軍事理念。傳到各軍各營之中。

講武堂依然保留了兵戰俱樂部。不過俱樂部的覆蓋範圍更廣。不僅在軍中有。在民間也有。表面上屬於非官方。以娛樂爲主的組織。不過在軍方內部。這個俱樂部卻扮演着與原來相似的角色。只是將官兵的培養安排到了講武學院。

在各營各哨。都有俱樂部的設置。俱樂部已經成爲。官兵交流與接觸的一個場所。在這裡。大家不問軍職。只憑俱樂部的等級。雖然這種等級往往能與現實的軍職聯繫起來。因爲在俱樂部中表現出色的成員。其等級分也是軍職升遷的據之一。但是在俱樂部中。這種等級並不體現爲上下級。哪怕是一個等級分爲零的新成員。也可以挑戰俱樂部中的王牌。

此外。在各營也會設講武堂分社。作爲中高級軍官交流。以及各級軍官學習的地方。講武堂及俱樂部地管理。與營官哨官的指揮系統多有依賴。但又相互獨立。

在講武堂、講武學院以及俱樂部。所有的參與都會知道一個名字。那就是李彥。李彥是這些組織的創建。也是他們接觸的軍事理念的提出。還是他們的導師。這種關係。在這個時候顯得非常的重要。

講武堂的體系。不僅在遼海兩鎮存在。在遼西、在登萊都揮着作用。雖然不能同遼海相比。但其存在本身就建立了一種聯繫。相對來說。遼西因爲王國興地存在。與遼海走得更近。身上的遼海烙印也更加深刻。

但凡有遼海的烙印。或說講武堂的印跡。其作戰地風格就是重視參謀的作用。像秋季攻勢這種大規模的會戰。特別是在主動起的情況下。都會在戰前制訂多套詳細的作戰計劃。

雖然說以現在地通訊手段。總參謀部、鎮總參謀部。甚至是營參謀部。都很難通過作戰計劃指揮一線的戰鬥。通常只有在戰略戰役層面。多做一些計劃。儘管如此。李彥仍舊是堅定不移地在軍中推行參謀制度。儘量做計劃。儘量作總結分析。儘量研究戰略戰術。如今也是成績斐然。

參謀官們雖然不能在戰事生時給予直接地干涉。但是他們設計出的一套又一套的標準戰術。足以讓欠缺戰場經驗的指揮官迅針對戰場形勢的變化。進行調整。

正是參謀們的努力。復遼軍才變得日益正規化。也越來越迥異於這個時代的軍隊。

此外。很多參謀在參謀部經歷過以後。都會下放到軍中。擔任一線地指揮官。而有的一線將領。也會到參謀部短期任職。通過這種方式。既培養了一線將領的宏觀。也爲軍中輸送了更多合格的將領。

如今戰事已經開始。除了派出去的參謀。整個督軍署及參謀部的軍官都不多了。不過他們也隨時盯着前方的戰事。同時也在抓緊時間進行不同的推演。以現疏漏。或儘早規劃下一步的作戰行動。

“議事會那邊也都是知道我們這次的作戰行動了。”李彥雖然也關注戰事地進展。不過能做地事情都已經做了。擔心也不會有任何正面作用。這些日子。他倒是一直在考慮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利用這場戰事。來爲遼海爭取更大的利益。特別是在議事會成立。遼當口。

“大家的心氣都很高。聰明的人也能從遼南的動員規模中。猜到我們這次的軍事行動應該不小。”茅元儀笑着說道。他現在已經是正四品的遼東兵備道。不過實質管轄的事務。還是參謀部、講武堂這一塊。茅元儀也覺得這些都是最適合他做的事情。

李彥點了點頭:“軍事上的勝利。是最能揚國威。凝聚民心的。不過有個前提。就是到戰爭的好處。對於遼民來說。他們一直盼望着迴歸故土。重建家園。對於那些商人來說。只有徹底消滅了建奴。遼海纔有更大的展空間。所以他們也纔會關注。”

“那倒也未必。”茅元儀笑了笑。卻止住不語。

李彥的臉上的笑容也漸漸沉下去。旋即又笑了起來:“遼東的戰事。不是短時間能解決。即便是軍事上獲得了勝利。重建也需要時間。我想遼海的方式對遼東來說。甚至對大明來說。都是最好的。這些年。雖然只有遼海展得最好。但是關內的廠礦開。也是逐漸興起。我想不管將來由誰管理遼東。都無法扭轉這個趨勢。”

茅元儀點了點頭。卻暗暗嘆了口氣。作爲遼海的高級官員。最核心的成員之一。茅元儀自然知道朝中如今的形勢並不穩定。閹黨權勢熏天。東林黨雖然身居要職。但是缺乏有政思路。以及鬥爭手段。既不能挽國事於危急之中;也不能制止閹黨的倒行逆施。眼看得形勢越來越不好。

李彥同樣感到一種危機。雖然說孫承宗、李彥、王國興的組合。扭轉了遼東戰場的局勢。但是他和孫承宗一樣。這些年來一直遭到閹黨的不斷攻擊。相對來說。遼海距離關內遠。李彥又將遼海經營得鐵桶一般。加上孫承宗的翼護。以及赫赫戰功。地位還算穩固。孫承宗的情況就不是那麼樂觀。這位以大學士身份督師山海的東林砥柱。也曾直接得罪過魏忠賢。攆走了宮裡派來的太監監軍。所以遭到了猛烈攻擊。

至於來遼南的那兩個太監監軍。一個被郭振明給關了起來。一個在前往東江的海上。給劉文炳派人僞裝成海盜。給殺掉扔進海里餵魚去了。遼海的排外性。已經達到常人難以想象的程度。

其實這也並不奇怪。一方面遼海在教育、輿論上一直強調遼海人的理想。通過幾份掛了朝鮮名頭的報刊。李彥事實上已經將啓蒙的思想撒播在遼海大地。潛移默化。遼海人的思想觀念已經生了很大的改變。

對於遼海的核心層來說。如今他們的利益也是緊密結合在一起。復遼軍中一批來自京城的勳貴。他們的家族現在差不多都在遼海做生意。或是在遼海這架戰車上。

當然。這種利益的一致。以及理念的一致。也是在當前情況下才算牢靠。李彥有的時候也在想。如果能夠解決遼東的問題。那麼之後的道路又應該如何走。如何讓遼海這一套做法。在大明順利推行。

如今的大明。經過二百多年的展。早就是積弊叢生。在李彥看來。矛盾最爲尖銳的無非是兩點。一是官場。一是土地兼併。偏偏這兩都難以用尋常的辦法解決。官場與土地兼併。兩甚至又形成官紳勾結。成爲一個錯綜複雜的絡。牽一而動全身。輕易碰不得。

要想解決這兩個問題。只有兩個可能。其一是朱由校能夠支持自己。就像秦穆公支持商鞅。以及宋神宗早期支持王安石一樣。支持他來推行變法。來一場從上到下的變革。不過以李彥的資歷。以明朝的政治狀況。這樣的可能很小很小。

其次就是動一場政變。通過政變掌握國家的政權。然後再來推行變革。這是一條激烈的變革之路。李彥還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他也懷疑到了關鍵時候。復遼軍以及現在的遼海百姓。還會有多少人堅定不移地支持他。

李彥現在還不想去嘗試。他希望前一種可能能夠生。而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盡一切可能。讓遼海這個利益集團關係變得更加緊密。

李彥讓茅元儀準備一下。打算在次日的議事會大會上。公開秋季攻勢的最新戰報。並向議事會報告遼海兩鎮未來的戰略構想。他希望通過這樣的舉動。讓大家更深入地參與到遼海政權中來。也在軍隊與議事會之間。形成某種聯絡。

有一件事李彥很清楚。那就是曾經擁有的東西。人們都不會願意失去。遼海議事會今日掌握了議政、選舉、立法甚至決策的權利。那麼將來。他們肯定是不會願意失去的。

當天晚上。遼海督軍署就收到了復州傳來的好消息。這對於李彥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6。

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254回 糧荒第58回 等分制尺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1回 換 田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5回 裝腔作勢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43回 長槍直刺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88回 水田灌溉第75回 滿城飛紙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9回 炒 蛋第37回 力量對比第118回 機器藍第230回 內閣第43回 長槍直刺第36回 風雨欲來第248回 追隨者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4回 尋仇第96回 招商大會第65回 誰人得勝第65回 誰人得勝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40回 狹路相逢第211回 進城第104回 欲練兵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17回 殺傷策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63回 天啓來信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118回 機器藍第234回 輿論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217回 攔街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248回 追隨者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223回 皇權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43回 長槍直刺第80回 華夏商報第206回 計議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70回 展銷大會第219回 弄權第18回 論兵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98回 單車少年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26回 買人第226回 匕現第30回 農事第79回 酒樓遭遇第61回 女設計師第14回 去青樓第102回 代言人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207回 對策第39章 滿城風雨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117回 殺傷策第30回 農事第117回 殺傷策第81回 酒樓開張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247回 對手第218回 前夜
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254回 糧荒第58回 等分制尺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1回 換 田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5回 裝腔作勢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43回 長槍直刺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88回 水田灌溉第75回 滿城飛紙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9回 炒 蛋第37回 力量對比第118回 機器藍第230回 內閣第43回 長槍直刺第36回 風雨欲來第248回 追隨者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4回 尋仇第96回 招商大會第65回 誰人得勝第65回 誰人得勝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40回 狹路相逢第211回 進城第104回 欲練兵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17回 殺傷策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63回 天啓來信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118回 機器藍第234回 輿論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217回 攔街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248回 追隨者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223回 皇權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43回 長槍直刺第80回 華夏商報第206回 計議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70回 展銷大會第219回 弄權第18回 論兵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98回 單車少年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26回 買人第226回 匕現第30回 農事第79回 酒樓遭遇第61回 女設計師第14回 去青樓第102回 代言人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207回 對策第39章 滿城風雨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117回 殺傷策第30回 農事第117回 殺傷策第81回 酒樓開張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247回 對手第218回 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