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回 遼海戰區

天啓二年正月末,二月初,廣寧潰敗,遼西走廊俱失;二月中,貴州水西土酋安邦彥起兵叛亂,永寧、水西叛軍連成一片,奢安之亂就此糜爛西南;五月,山東聞香教徒徐鴻儒揭竿而起,先後攻克鄆城、鄒縣等地,大明內外交困,已然是一片風雨飄搖的模樣。

與發生在貴州、四川一帶的奢安之亂相比,魯西南爆發的聞香教起義對遼南的影響更大,李彥在天津起家時,曾與聞香教有過接觸,聞香教如今的教主也正是與他衝突的王好賢,不過這一次起兵的頭領,卻並非王好賢,而是聞香教的大傳頭徐鴻儒。

徐鴻儒從五月初三日豎旗,五月十三日佔領鄆城,隨後進攻鉅野、滕縣縣城,到六月十一日佔領與南直隸交界處的夏鎮,初期發展,勢如破竹,風頭一時無的觀感,李彥對聞香教的這次起兵並沒不看好,不過還是讓參謀部對魯西南的戰事進行了推演,畢竟遼南所需的糧草等物資,有很多是從山東來的,遼南的對外貿易之中,山東也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若是動亂範圍進一步擴大,勢必影響到遼南的發展環境。

經過幾年的發展,依靠《華夏商報》的採編與發行網絡,以及商業貿易往來,情報部與華夏社在大明最主要的幾個省份,已經建立了一套來源廣泛的情報體系,雖然魯西南動亂髮生以後,平常的信息來源都會受到影響。不過參謀部還是能夠得到大致地情況,甚至要比山東巡撫、總兵所得到的更加詳細。

“聞香教在短時間裡,裹脅數萬百姓,聲勢浩大,連取數個縣城,不過他們進攻鉅野縣城失敗,可見烏合之衆,戰力始終一般。”茅元儀出身官宦世家,對聞香教這種起義自然沒有任何好感:“他們初期進展順利,不過是這些縣城本就沒有什麼駐軍,只要山東巡撫、總兵儘快調集山東、北直隸的大軍。這些叛軍定然會土崩瓦解。”

李彥憂心地看着地圖:“這些農民組成的軍隊,初期當然沒有什麼戰鬥力,裝備也不過是些棍棒、農具,但若是一直讓他們攻城略地,就能積累作戰經驗。並且補充兵器裝備,眼下這些叛軍自然不足爲慮,但若是他們不斷流竄,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規模越來越大,最終難於制服。”

“何況,這些叛軍對於地方上的破壞極大。大明如今內憂外患,再也經不起一場大的風雨了。”

“大人的意思。平叛要速戰速決?”茅元儀問道。

李彥點了點頭:“對,而且要防止叛軍到處流竄。特別是河南方向。”

在李彥的印象中,河南這種地方可能是因爲窮困。歷來是農民起義地高危區域,而且河南的位置也非常重要。

茅元儀也皺起眉頭。要擊敗叛軍或許不難,但要不讓叛軍流竄,似乎很難做到,畢竟大明的國土廣袤,叛軍處處去得,官兵卻不能處處設防。

“這卻是難辦。”茅元儀苦笑道:“不過叛軍未必會採用流竄地戰法。他們已經自立帝號。封王拜官。未必願意到處流竄。”

李彥頓時啞然失笑。徐鴻儒這一手做得實在是太過操切。遠不如太祖奉行地“廣積糧、緩稱王”。立見高下。

雖然關心魯西南地戰局。遼南卻沒有能力改變什麼。東江之戰以後。建奴對遼南、東江地重視程度大爲提高。不僅在復州、岫巖駐紮重兵。而且時時分兵侵擾。

好在遼南已經放棄了在金州城外屯種地田地。而是集重兵於鐵工城。護衛那裡地礦場。要是建奴大軍前來。就退回城內。至於小股敵軍。卻不加理會。讓建奴無機可乘。

遼南現在有四個常備營。金州營、復州營、鐵工營。以及鋒銳營。其中鐵工營、復州營駐守鐵工城。金州營守金州。鋒銳營則駐紮在鐵工城與金州城之間地石河驛。

以四個營地兵力駐守兩城。並且隨時可以動員更多數量地守備軍。依託兩座城堡完備地防守工事。除非建奴全軍而來。並且不計代價地拼命攻擊。不然李彥敢於自誇固若金湯。

遼南的防線是依託的是堅固的城堡、特殊地形以及海上優勢,與遼南地相對平靜不同,東江戰區的形勢一直比較緊張。

雖然河面開化以後,水營地艦隊可以封鎖鴨綠江的江面,但最多也只能控制義州附近江面,而在鴨綠江地上游,朔州一帶,水營就很難控制,而且那裡江面更窄,不便船艦展開,反而容易遭到岸上的攻擊。

東江之戰以後,建奴不但在鳳凰城駐紮了重兵,而且一直在寬甸、建州衛那邊動員兵力,隨時可能從朔州以北地地方進入朝鮮。

東江戰區對於建奴可能從北方發起的進攻並非十分在意,一則朝鮮北部羣山連綿,人煙稀少,建奴攻取那個地區,並沒有任何好處,至於戰略價值當然有,但得不償失。

此外這裡畢竟是朝鮮,東江戰區對於非核心地域完全可以不顧及一城一地地得失,建奴要從北方進入義州、安州一線,東江戰區可以有充足的警戒時間與空間。

對於東江戰區來說,最值得關注的依然是義州、朔州一線,特別是朔州,防守相對薄弱,建奴很可能從寬甸越江而入。

東江戰區參謀本部計劃以一個營前出朔州,警戒寬甸方向,鎮江營營官毛文龍自請戍守,雖然駱養性更屬意劉文炳,不過滅虜營的騎兵留在義州還有更多用處,加上不能讓毛文龍覺得受到復遼系的排擠,最後就決定由毛文龍與鎮江營駐守朔州一帶,首要任務是警戒,然後擇地戍守,並儘量避免與建奴硬碰硬,而要依託河湖、山嶺,打運動戰。

以步兵與騎兵打運動戰,這在傳統中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在不利於騎兵行動的河湖、山地中,步兵反而更有優勢,但作戰的難度也可想而知。

東江戰區在朔州、義州,直到江口大營,一字排開五個營,主力集中在義州附近,江面上有水營的艦隊巡視,首先立足於拒敵,其次再伺機出擊,這種戰策始終是明軍的主流思維,但執行力度與軍隊素質,決定了效果的不同。

東江戰區常備兵力包括五個營,復遼軍最精銳的滅虜、破虜、選鋒三營全部部署在東江,此外還有較早組建的東江營,只有鎮江營組建最晚,但其骨幹也都是經歷過戰事的老兵,東江之戰以後,東江軍無疑已經成爲復遼軍中的精銳。

遼南總兵官王國興在東江之戰後,即重新返回遼南,從朝廷授予的職官來說,王國興與駱養性一爲遼南總兵、平遼前將軍,一爲東江總兵、平遼右將軍,屬於平級。

朝廷此舉,等若是分了王國興的兵權,這也符合朝廷的治兵用將策略,不過在朝廷看來,東江鎮屬於新建,並沒有從遼南鎮分兵充實東江的策略,也就談不上分權。

但在復遼軍系統內部,充實東江是既定策略,又勢必造成遼南直接控制的兵力減少,特別是戰力懸殊,軍隊的統屬關係必須重新進行調整。

在整個遼南,軍政體系與明朝在地方的體系已經完全不同,這完全是因爲遼南作爲新開闢出來的戰區,位於敵後,情況特殊,這纔給了李彥打破常規,構建一套全新體系的可能。

作爲一方巡撫,不管是在朝廷的體系,還是遼南的體系中,李彥毫無疑問都是地位最高的決策者。

但是遼南有一個特殊的軍政聯席議事會,重大決策通常都會經由這個議事會討論決定,議事會也被簡稱聯席會議、議事會,或者直接叫做議會。

議事會作爲最高決策機構,下屬兩大執行機構,一是軍議院,一是政議院,李彥在兩院都是院長,軍議院下設情報部、參謀部、總兵署,以及比較特殊的存在兵戰俱樂部。

總兵署本來主管軍隊的訓練以及作戰,王國興是唯一的總兵,爲了理順遼南、東江之間的關係,聯席會議決定改總兵署爲督軍府,李彥爲總督,王國興爲副總督,這樣一來,在復遼軍的體系中,王國興的地位還是要高於駱養性。

督軍府統領各軍,下轄東江、遼南兩鎮,東江鎮以駱養性爲總兵,遼南鎮總兵朝廷任命的是王國興,副總兵郭振明,而在東江體系中,郭振明就實際負責遼南鎮軍務,同時兼復州營參將營官,王國興依然統領兩鎮軍務。

爲了將兩鎮納入統一的體系,議會決定啓用“遼海地區”這一名稱,並以遼海軍政聯席議事會統一管理。

東江之戰後,遼海地區迅速恢復生產秩序,同時東江與遼南兩鎮面臨的壓力也明顯增大,雖然面對的局勢更加危險與緊迫,但也說明覆遼軍出兵遼東的戰略目的順利達成,成功牽制了建奴主力,甚至成爲建奴的主攻方向。

然而,遼海戰區的存在,始終要依託遼西主戰場,然而有關遼西戰守之策,在孫承宗迴轉京城以後,依然遲遲難以確定。

【……】@!!

()

第104回 欲練兵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247回 對手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19回 弄權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227回 身死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225回 圖窮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29回 施恩第72回 不如創業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223回 皇權第75回 滿城飛紙第14回 去青樓第259回 班底第164回 旅順造船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98回 單車少年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37回 力量對比第64回 簡易溫室第229回 放權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69回 路遇老農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50回 特務頭子第250章 政黨第86回 水車有害?第212回 相迎第252回 風雪夜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31回 訓練家丁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260回 新內閣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73回 創業想法第259回 班底第96回 招商大會第45回 負天下人第41回 獻策釀酒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97回 進軍京城第94章 華容道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215回 職守第7回 寡 婦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69回 路遇老農第45回 負天下人第256回 節後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53回 鎮撫要人第92回 發行渠道第69回 路遇老農第53回 鎮撫要人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78回 妙計退婚第25回 家僕第99回 京城發展第250章 政黨第244回 水利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104回 欲練兵第236回 整編第68回 人才路線第227回 身死第79回 酒樓遭遇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37回 力量對比第8回 黃 韭第217回 攔街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18回 論兵第64回 簡易溫室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246回 盟友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52回 按律當絞第226回 匕現第8回 黃 韭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7回 美姬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226回 匕現
第104回 欲練兵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247回 對手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19回 弄權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227回 身死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225回 圖窮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29回 施恩第72回 不如創業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223回 皇權第75回 滿城飛紙第14回 去青樓第259回 班底第164回 旅順造船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98回 單車少年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37回 力量對比第64回 簡易溫室第229回 放權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69回 路遇老農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50回 特務頭子第250章 政黨第86回 水車有害?第212回 相迎第252回 風雪夜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31回 訓練家丁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260回 新內閣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73回 創業想法第259回 班底第96回 招商大會第45回 負天下人第41回 獻策釀酒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97回 進軍京城第94章 華容道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215回 職守第7回 寡 婦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69回 路遇老農第45回 負天下人第256回 節後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53回 鎮撫要人第92回 發行渠道第69回 路遇老農第53回 鎮撫要人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78回 妙計退婚第25回 家僕第99回 京城發展第250章 政黨第244回 水利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104回 欲練兵第236回 整編第68回 人才路線第227回 身死第79回 酒樓遭遇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37回 力量對比第8回 黃 韭第217回 攔街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18回 論兵第64回 簡易溫室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246回 盟友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52回 按律當絞第226回 匕現第8回 黃 韭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7回 美姬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226回 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