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回 發行紙鈔

遼南衙署軍政聯席會議上,後勤部正在報告這段時間的收支情況,遼南、東江之戰,雖然沒有給遼南造成多大的直接損失,但是爲了防禦遼南,以及東江作戰,遼南系統的經濟資源被最大限度的動員,同時很多工廠停工,船隊也優先保證軍事的需要,經濟上的間接損失卻是不少。~~~~

戰爭之後,遼南的經濟壓力驟然增加,特別是新增加了鋒銳、鐵工兩個營,並且要建立東江鎮,常備營已經達到九個,並可能繼續增加,三萬多的兵員,已經大大過朝廷所認可的兩萬額員,而且朝廷也沒有足額的餉銀放。

這一次會議的議題,主要就是戰後重建,以及如何緩解當前的經濟壓力。

“目前,遼南的產出,以及華夏工場的產出,加起來也無法滿足遼南、東江兩個鎮的維持需要,特別是工場要繼續展,本身也急需更多的投入,”鄭書冷靜地分析道,他能說這樣長的句子,已經很難得。

李彥點了點頭,也知道過去華夏工場一直都在向遼南輸血,不可能繼續這樣下去,那會毀了他好不容易建起來的這些工廠。

李彥想了想:“鹽場那邊,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地方,再建幾處鹽場,產量提一提,跟天津的鹽商說好了,儘量多賣一些。”

鹽場生產簡單,銷量大,利潤也高,如今已經成爲遼南最豐厚的經營項目之一。

“前面行的代銀幣使用情況如何?”李彥無奈之下,只好打起了別方面的主意。

代銀幣在天啓二年月份之間,由精作坊用水力衝壓機衝壓生產,包括一錢面值的標準銀元,一兩面額的大銀元,還有一分面額的小銀元三種。

標準銀元的重量通常只有九分,成色也在七八分左右,每一塊銀元,大概可以得到一分銀左右的鑄幣收益。也就是說,一百兩銀子用來壓成銀元的話,遼南就可以從中賺取十兩銀子左右。

一分面額地小銀元重三分左右,不過成分主要是鉛和鐵,含銀的成分很少,但收益也不高,也是在一成左右。

一兩面額地大銀元重九錢二分到五分。成色也在分左右。鑄幣收益都差不多。這都是遼南可以控制地結果。

代銀幣開始主要用來給復遼軍地士兵餉銀。每個月半餉只有五塊標準銀元。相當於五錢銀子。

過去地四五個月裡。遼南大概出去十萬兩面額地銀元。其中多數是標準銀元。按照新地統計方法。也就是出去一百萬元。

銀元與銀錠相比。有固定地面值。使用起來更加方便;而且遼南地衝壓鑄幣機技術領先。衝壓出來地銀元外形很漂亮。也不容易造假。再有遼南官府擔保。信用也有保證。

遼南實行軍事化管理。士兵、勞工平時都不放酬勞。有需要地都通過物資調配來實現。也限制區域內地商品交易。

衙署在出一百萬銀元地同時。地方上地物資倉庫也會接受這些銀元購買生活物品。衙署包括下面地工廠、鹽場及貿易商行。都接受這種銀元作爲與銀子等同地貨幣。

雖然行量小,並且聲明是內部流通使用。銀元的優點還是被一些遼南經營的商人現,他們也願意在交易中接收這些銀元,然後再用這些銀元,從遼南的商行那裡,購買遼南的工業品,或者食鹽之類的商品。

這樣地交易,看上去還是讓銀元在內部流通,不過隨着交易地頻繁,有一些銀幣終究是流了出去,在山東、天津都出現了一些這樣的銀元。

對這種銀元地使用者來說,他們並不擔心銀元的價值無法體現,包括天津、灤州、北京以及北直隸華夏系地工廠店鋪,都願意無條件接收這樣的銀元,還有一些與遼南關係密切,交易比較頻繁地商人,也都願意接收銀元作爲支付貨幣。

遼南與各地的商品貿易,已經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李彥的設想就是遼南可以承諾接收銀幣作爲支付貨幣,並且也用銀幣支付貨款,這樣一來,初始階段就能收進銀子,付出銀幣,賺取中間的鑄幣收益,以遼南的貿易量來說,一成的收益,已然是不少。

銀幣本身的價值就比較高,是一種硬通貨,加上遼南以及華夏的經濟作爲擔保,完全可以使銀元成爲一種被廣泛接受的流通貨幣。

現在的問題就是擴大銀幣的總量,以及流通的範圍,後者就會面臨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朝廷不會允許私鑄錢幣,雖然銀元是以遼南軍代幣銀元的名義流通,但是流通的範圍廣了,必然會被人注意。

要想讓銀元廣泛流通,就必須得到朝廷的認可,這很難,所以李彥打算迴避掉這個問題。

“銀元並不能有效緩解遼南現在的經濟窘境,我的意思是成立一家銀行,此前在籌備津灤廠礦的時候,就已經有華夏錢莊,”李彥一邊想一邊說道,有些全新的東西,也需要他摸索整理。

“遼南衙署不適合作爲銀幣的行主體,我想錢莊可以放銀票,自然也可以放錢票,”李彥說道:“是不是可以用華夏錢莊的名義,放一筆固定面值的錢票?以一文、一分、一錢爲單位?”

“交鈔?”鄭書皺了皺眉頭,有明一代,從開始就因爲銀銅的缺乏,行紙鈔推行天下,不過因爲濫,紙鈔的價值一直都比較混亂,紙鈔、銅錢的價值都很低,只有銀子纔是硬通貨。

“這樣,既然銀元在遼南已經被廣泛接受,那麼從這個月開始,就用華夏錢莊的紙鈔代替銀元放,但是也不要一下子得太多,還是按照銀元的放節奏,只給官員、士兵、勞工放半薪,一個月可能也就是三五兩左右,我們的商行、工場都可以接收這種紙鈔,一定要保證紙鈔面值的堅挺,一個月三五萬兩,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李彥說道。

鄭書點了點頭:“只是放三五萬兩流通,應該不是問題,不過若是物資短缺,有錢買不到東西,價錢必然上升,紙鈔的價值也就下降了。”

“嗯,”李彥點頭說道:“還是要鼓勵商人多來貿易,保證市面商品的供應,我想只要遼南有這個購買力,他們是肯定會來的。”

“不過紙鈔最終還是要回到遼南的,”鄭書道,他雖然擅於算賬,不過對現代金融肯定並不熟悉,鄭書認識到李彥這個辦法,等於憑空弄出了幾萬兩銀錢,解決了士兵的兵餉,官員、技術人員的酬勞等等,但是歸根到底,這些紙鈔還是需要遼南來支付的,如果遼南沒有這個支付能力,這些紙鈔就會變得一錢不值。

通常來說,行紙幣必須要有擔保,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金銀等硬通貨擔保,但是對現代金融體系來說,貨幣的行通常已經和金銀存儲無關,一國貨幣的幣值,是以一國的國民經濟爲擔保,而不是黃金。

當然,現在金融體系之複雜,並不是李彥能夠理解透徹的,他只知道要保持紙幣的幣值,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保證這些紙鈔隨時可以調換成等值的金銀;第二種就是讓這些紙鈔隨時可以買到與價值相應的商品,這兩種方式,都能夠保證紙鈔的幣值。

大體的原理就是這樣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其中錢莊就是重要的一環,華夏錢莊要在遼南、登州、天津等地設分號,辦理紙鈔、銀元與金銀的兌換業務,這是保證紙鈔與銀元流通的關鍵之一,其中的風險也很大。

華夏錢莊從經辦津灤廠礦起家,利用幾家廠礦的投資銀錢,以及幾大股東投入的本金,擁有幾十萬兩的現銀,然後借鑑這個時代的錢莊運作模式,又加入李彥設計的一些經營方式,辦理銀錢的存取、兌換等業務,當然最重要的是票據結算,以及匯兌業務。

其中,以票據爲核心的結算業務,其實就是讓商人的銀兩留在錢莊裡面,商人之間的交易,通過錢莊的票據進行結算,如今這種方式已經被廣泛使用在遼南、華夏系統的貿易中。

通常來說,天津的商人來遼南貿易,將貨物賣給遼南以後,可以拿着遼南開具的銀票,直接到華夏錢莊在天津的分號兌換銀子,而不必從遼南運回銀子,大大降低了來回的風險,更加安全、方便。

同樣的,天津的商人購買遼南或者華夏系統的商品,也都可以用華夏錢莊的票據支付。

因此,對那些經常要與遼南或者華夏系統作交易的商人來說,他們已經習慣於將銀子放在華夏錢莊,而是用華夏錢莊的票據進行交易。

在不斷交易的過程當中,華夏錢莊的票據信用度,已經並不侷限在遼南與華夏系統當中,別的商人也開始樂於使用華夏錢莊的票據,來進行那些並非與遼南或者華夏系統進行的交易。

華夏錢莊今日的實力和信用度,也確實足夠行一種小範圍的、總額不高的標準紙面票據,也就是紙鈔。

第21回 紅顏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210回 針對第208回 兵鋒第41回 獻策釀酒第30回 農事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39章 滿城風雨第60回 分工合作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250章 政黨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31回 訓練家丁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234回 輿論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251回 風起第205回 回京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239回 辯論第246回 盟友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95回 廣而告之第22回 銀錢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7回 寡 婦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86回 水車有害?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217回 攔街第254回 糧荒第39章 滿城風雨第206回 計議第72回 不如創業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42回 聞香教民第194回 三劍齊發第236回 整編第61回 女設計師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232回 司法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233回 憲政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217回 攔街第19回 海外第40回 狹路相逢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45回 負天下人第91回 名動天下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18回 論兵第159回 東江攻略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7回 美姬第72回 不如創業第212回 相迎第94章 華容道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217回 攔街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45回 負天下人第92回 發行渠道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61回 女設計師第232回 司法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20回 助陽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84回 風力水車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29回 施恩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235回 言論第213回 交鋒第92回 發行渠道第71回 皇孫來訪
第21回 紅顏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210回 針對第208回 兵鋒第41回 獻策釀酒第30回 農事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39章 滿城風雨第60回 分工合作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250章 政黨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31回 訓練家丁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234回 輿論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251回 風起第205回 回京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239回 辯論第246回 盟友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95回 廣而告之第22回 銀錢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7回 寡 婦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86回 水車有害?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217回 攔街第254回 糧荒第39章 滿城風雨第206回 計議第72回 不如創業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42回 聞香教民第194回 三劍齊發第236回 整編第61回 女設計師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232回 司法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233回 憲政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217回 攔街第19回 海外第40回 狹路相逢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45回 負天下人第91回 名動天下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18回 論兵第159回 東江攻略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7回 美姬第72回 不如創業第212回 相迎第94章 華容道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217回 攔街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45回 負天下人第92回 發行渠道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61回 女設計師第232回 司法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20回 助陽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84回 風力水車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29回 施恩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235回 言論第213回 交鋒第92回 發行渠道第71回 皇孫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