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回 機器展會

李彥在城南購置的四合院兩側廂房都被打通,朝外的一面牆也被敲開,換成鏤空的長形木門,此刻也已經全部打開,走進院中便可以看到裡面擺放的各種機器。

經過《華夏商報》不遺餘力的宣傳,展會開幕這天,很多感興趣的商人士紳都是前來,要一睹這種種機器的真面目。

還有很多好奇的百姓也在周圍觀看,雖然他們沒有邀請函,願意花上一分銀子十幾文錢買票進入的人並不多,卻不影響他們聚在周圍議論紛紛。

有些精明的小販則將攤鋪擺到了這處平常很冷清的街道,使勁吆嗬起來。

“這就是我們華夏工場製造的賣油翁甲型榨油機,它採用螺旋式連續轉動壓榨的方法,榨油效率與出油率都是極有保證,”李小爲穿着藍色的棉袍,面對許多滿臉好奇的參觀者,賣力地介紹新式榨油機的好處。

“其一,是用腳踏式的加力方式,通過轉輪和繩帶帶動榨螺,操作簡單、方便,易於用力,簡單來說,就是同樣數量的力工可以榨出更多的油……”

“其二,可以連續榨油,更有效率、更快捷,也就是說,同樣的時間可以榨出更多的油……”

“其三,出油率更高,因爲螺旋式可以施加更持續的壓力,並且運動的物料會有相對的運動與摩擦,同樣的油料可以榨出更多的油……”

“你的意思,只要用了這個賣油翁,同樣的油,需要地人力、油料與時間都要少許多。真有這麼神奇?”京城最大的糧油商隆興號的掌櫃齊雲隆大聲問道。

“正是這麼神奇,”李小爲笑了笑,把手一招,馬上有工匠配合他開始往榨油機中加油料:“下面就給大家現場演示賣油翁榨油機的使用,相信各位一定能看出,賣油翁的長處在哪裡。”

與最初做出的試驗樣機不同,最終出現在展會上的這臺賣油翁榨油機,結構沒有變化,但在局部做出了改進。最大的變化就在於原來的木製榨膛換成了鑄鐵。

如此一來,不僅更加結實,而且鑄造也要比在巨木上鑽膛容易得多。

而考慮到使用,全套地賣油翁榨油機包括一臺預榨機和一臺深榨機,兩者結構上並與太大區別,只是預榨機的榨膛變化幅度較大,榨螺螺紋間隔更大,壓力大而壓榨簡單迅。

儘管如此,工序上並未減少的賣油翁榨油機。還是很快展示出自身的特點,在衆多行內人士的眼中,自然能夠看出這種腳蹬一蹬。就能不停加料,連續壓榨油料的好處。

如果說榨油機還只有行內人士才能看懂,纔會真正去關注,那麼木工機牀的衝擊力便更爲直觀,當一塊木板在高轉動的圓鋸面前順利剖開的時候,甚至很多人都有上去蹬兩腳,親身體驗一下地衝動。

魯班木工車牀也經過改進,增加了推進的槽和夾具,操作起來非常方便。

有人圍着展出的木工車牀讚歎不已:“好。有了這個東西,林某也能過把木匠癮了。”

“林員外想作什麼?陳某願出高價,”旁邊有人哈哈大笑。

李彥站在人羣中,聽着衆人地議論與讚歎,不由會心一笑,雖然說有後世的認識,設計和製造這些機器也並非一帆風順,能夠最終做出來,頗有些成就感。

聽到這些衣冠楚楚的士紳也要過把木匠癮。李彥不禁有些好笑:朱由校也很酷愛木工,難道說這年頭流行這個?

明清傢俱聞名於後世,其源頭便是起於明朝,特別是在晚明,最重奢華,許多文人士紳都對精美的傢俱很沉迷,譬如寫了《肉蒲團》的李漁,就在傢俱設計方面頗有造詣。

當然,這些文人才子、士紳富商通常是收藏、把玩與欣賞。以及有些自己的想法與設計。真正像朱由校一樣動手的,還是很少。

李彥突然覺得衣角被人扯了扯。回頭一看,頓時嚇了一跳,真是說曹操,曹操到,竟然是朱由校來了。“三娃,好多人啊”朱由校臉頰紅撲撲地,雀躍地在人羣東張西望。

“阿校,你怎麼來了?”李彥擔憂地將朱由校扯到一邊,這裡人這麼多,萬一給認出來可就糟糕了:“駱大哥呢?”

“呵呵,不知道啊”朱由校調皮地眨了眨眼睛,微微揚起小臉說道:“阿校是自己找過來的。”

“呃……”看到朱由校興奮的模樣,李彥也不忍心掃興,又很擔心:“那你注意一下,別給人認出來,玩一會早點回去。”

“嗯”朱由校用力點了點頭:“阿校知道,三娃你放心,阿校以前沒有出來過,不會有人認識地。”

“哦”李彥無奈地笑了笑,說起來這傢伙也挺可憐的,怪不得養上了愛做木工的怪癖。

李彥注意到離着兩人不遠處站着一個眉清目秀的少年,一直看着這邊,朱由校招了招手:“三娃,他是內官李實,就是他幫着阿校出來的。”

“小的李實,見過李公子,”李實跑到兩人身前,彎腰說道。

李彥微微頷,特意多看了兩眼,雖然名字上毫無相似之處,不過只要是出現在朱由校身邊的太監,都讓他感到緊張。

畢竟,在歷史上那麼多臭名昭著的太監中,“九千歲”魏忠賢也是聲名赫赫,無數影視片中都有這位公公的變態形象。

既然朱由校很少出宮,就算出宮也肯定是隱姓埋名,不用擔心被人揭穿身份,李彥就領着朱由校參觀起不同地機器,一邊注意着李實的表現。

有點謹小慎微。小心翼翼地,知道恭維朱由校,李彥看了半天,對這個李實沒有太好的印象,可也不知道他是否就是魏忠賢。

草草看了一圈,又帶着朱由校到後院瘋玩了一會,才趁着天色尚早,將朱由校與李實送回東宮,皇城的警戒。似乎也不是那麼地嚴密。

這倒也並不奇怪,就在幾年前,有個砍柴的拿着木棒闖進東宮,打了兩個太監,要不是內侍來得及時,說不定連當時的太子朱常洛都給打了,這就是所謂的梃擊案,由此可見,皇城的警戒實在是稀鬆平常。

回到機器廠。瞭解了一下展會上地情況,榨油機最受歡迎,第一天下來。就訂出去十幾套,木工車牀也有人買了幾套,而有八個錠子地手搖式紡車,則乏人問津。

“京城就那麼多榨油坊,最多賣個幾十套怕也是飽和了,”李彥苦笑着搖了搖頭,沒想到到頭來賣得最好的反而是他之前最不看好地榨油機。

現在想一想,也能明白原因,榨油機地客戶是那些榨油坊。對他們來說,花幾十兩銀子購買一臺更好的機器,可以從節省的人工、物料中賺回來,他們買得起,也有必要購置。

木工車牀與紡車則不同,除了官營的工場,這個時代的木匠多數是個體經營,有些類似後世那種坐在街頭,面前擺個牌子。上門掏下水道的,通常是等着有需要打製傢俱的人家募集做工。

對這些木匠來說,要花幾十兩銀子去購買木工車牀,基本不太可能,他們缺乏相應的經濟實力。

之所以還能賣出幾套木工車牀,還是那幾個喜歡弄傢俱的富人,估摸着想弄一套回去,自己過過癮。

與之相比,紡織在北方本來就不多。人們習慣了使用南方地棉布。便是河間、真定一帶有零星的紡織業,那也是以家庭紡織爲主。雖然新式紡車的價格相對更便宜些,卻也不是這些家庭願意承擔地。

“看來,只能自己來做這木工作坊和紡織廠了,”李彥笑着說道,轉頭看了看石柱子等人:“你們有什麼意見?也說說看”

“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是紡車與車牀一般高效、易於操作,那麼木作坊與紡織廠,便能做得比別人更好,可以一試,”石柱子道。

李小爲嘻嘻笑道:“柱子說得對,咱們有這樣的好東西在手上,還怕賺不到錢?只不過,除了這些機器,木作坊要做什麼?傢俱嗎?還是朝廷的要的車子?”

“朝廷在遼東雖然要軍械,包括木輪車,通常會徵召工匠而不是採買,”石柱子搖了搖頭,對於朝廷的做法,作爲《華夏商報》主編撰的他清楚得很。

“士紳富戶置辦傢俱,通常是募木匠打製,或者去傢俱店訂製,若是要做傢俱,咱們還得開個這樣的店,”包有才補充說道。

李彥點了點頭,這個時代的官府信用一塌糊塗,很容易吃虧,在沒有強力後臺的情況,李彥也不願與官府打交道。

只不過除了官方地訂單,這個時代似乎缺少規模化的市場,好在就算要在木作坊實行規模化生產,也還需要時間,可以先開一家傢俱店試試。

“還有紡車,若是咱們能紡出大量的棉紗,這些棉紗要賣給誰?北方織布的可不多,難道要運到江南去?”李小爲又提出另外一個問題。

“這倒確實是個問題,”李彥看了李小爲一眼,沒想到這傢伙平常嬉皮笑臉的,關鍵時刻還真有想法。

這個時代的運輸成本挺高,若是從山東運來棉花,紡出棉紗後再運往南方,那紡車的技術優勢帶來的成本優勢便會喪失,並不划算。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將織布一起辦了

“這樣,如今京城作坊的木工也就十幾位,其中一部分全力製造榨油機,留下幾位與我一起來做織布機,等做出了織布機,咱們就可以將紡紗、織布都做起來,”李彥道。

雖然說這個開始並不算太順利。不過十幾臺榨油機與幾套木工車牀地售出,還是帶來了一筆銀子,可以保障作坊進行小規模的擴大,包括招募更多的人手。

李彥坐在案几後面,手上一份最新的《東林報》,與《華夏商報》地摺頁不同,《東林報》是線裝本,雖說是“報”,更像是期刊。它的行週期也是一月一冊。

憑藉東林院的強大號召力,《東林報》的行量也有幾千份,不過眼下已經落在《華夏商報》後面。

李彥手上的這期《東林報》改了名字,改成了“東林學報”,據說其他幾個院也都辦了所謂地“學報”,譬如《關中學報》、《江右學報》、《徽州學報》。PaoShu⑧.com

李彥很樂於看到這種熱鬧地景象,只不過手上這份《東林學報》讓他有些失望,這根本就是一冊學術雜誌,幾乎與時政無關。

在《東林報》的創刊號上。李彥看到了作爲東林院以及《東林報》地“院規”、“報規”,其中有“九損”,有一條便是“或評有司短長、或議鄉間曲直、或訴自己不平。浮也”。還有“或談曖昧不明及瑣屑不雅、怪誕不經之事,妄也”,可以說有了這兩條,東林院與《東林報》竟然是旗幟鮮明地提出不得“評有司短長”、“議鄉間曲直”、談怪誕之事。

虧得李彥將東林引爲同道,沒想到《華夏商報》在做地一些事情,都是東林反對的。

而《東林學報》上的內容,幾乎都是一些學術的東西,不能說這些學術沒價值,但是與時政的聯繫並不緊密。甚至比之《華夏文學》也遠遠不如。

《東林學報》上聲稱:“自今談經論道外,凡朝廷之上,郡邑之間是非得失,有聞不談,有問不答,一味勤修講學,以期不雍熙,是爲今日第一事宜也”。

《東林學報》之上,多是記述東林院講學的內容。以及在此之間寫的文章,往往就四的一章展開,進行探討,雖說必然會涉及時政,卻是以學術道德爲主。

“東林謙謙君子,可不似吾輩隨性而爲,”汪文言對李彥的抱怨不置可否,呵呵笑道。

李彥也笑了笑:“那麼,你這個流氓頭子。怎麼和楊漣他們走到一塊去了?”

“若說是性情相投。你信不信?”汪文言笑道。

李彥點了點頭:“左大人、楊大人皆剛烈之士,汪兄也算同道中人“擡舉了。”汪文言笑着搖了搖頭:“汪某一介小吏,比不得左、楊二位,所作所爲也不過是求取進身之階罷了,只不過汪某做事但求無愧於心,有些事不會去做,有些人,也敬而遠之,如此而已,哈哈”

李彥對汪文言地瞭解,除了兩人間的接觸,就只有汪的過去,是個宋江盧俊義一樣地人物。

而在歷史上,汪文言被錦衣衛下獄,不屈而死,也爲此人留下了一個光輝的註腳。

汪文言今日前來,給李彥提供了今日戶部議事的具體情況,雖然結論會出現在奏報上,但內情便不爲外人所知,汪文言卻能靠着關係打探到,這就不是包有才能做到的事情了。

正月時,遼東經略熊廷弼上疏,言遼東無糧無草,戶部沒有餉,庫存只有兩萬兩銀,幾千石糧草。

戶部議事,決定再此加徵遼餉,各省直除畿輔八府與貴州布政司外,均畝徵二釐,加上前兩次加派,共計每畝九釐,全國每年加徵五百餘萬兩,幾近於正額。

請餉是熊廷弼的奏疏,加徵遼餉是由閱視遼東的戶科給事中姚宗文提出,戶部議定,內閣大學士方從哲票擬。

李彥微微嘆了口氣:“據老農說,今年的降水怕是不多,不知道田地的收成如何。”

汪文言笑了笑:“朝廷的官員都覺得加徵兩釐無足輕重,畢竟一畝地起碼也要產個幾鬥,一錢銀子總要有,加徵兩釐,哪怕是加徵了九釐,不到一分,也不算多。”

“他們哪裡知道,朝廷加徵九釐,到了地方上,層層地耗損加徵,貪官胥吏中飽私囊,這個九釐,起碼得徵個幾分,加上田賦的正額,還有地租,呵呵……”

汪文言做過小吏,對下面的那一套作法瞭如指掌,他嘆息着搖了搖頭:“太祖、成祖時,也有加徵,只不過此一時,彼一時,這樣的徵法,可不是好事情。”

李彥看了汪文言一眼:“左大人、楊大人他們怎麼說?”

“沒他們說話的份,”汪文言笑道:“楊大人是兵科給事中,管不到戶部的事情,左大人是御史,不過也不能參加戶部的議事,他倒是提出過屯田策,奈何無銀錢投入,地方上又阻力重重。”

李彥點了點頭,這件事他親身經歷過,知道其中的艱難,以楊漣他們現在的地位,也確實說不上話:“看這邸報上地意思,三次加徵遼餉,似乎只涉及田賦,鹽稅、商稅都不加徵麼?”

“那個徵了也用不上,那是皇上的內庫銀,”汪文言笑了笑,撇嘴說道。

“用了這麼多銀子,若是遼東的局勢還不能好轉……”李彥皺了皺眉頭,遼東的展趨勢他當然知道,局勢不會好轉,只會惡化。

“熊廷弼是個猛人,”汪文言以酒當茶,咂了咂嘴:“殺將練兵,整械築城,雖然說進取無力,堅守有餘。”

“只怕,朝廷不能堅持用下去,”李彥搖了搖頭,他雖然不清楚歷史的細節,可也知道熊廷弼三起三落,最後不得善終的結局。

難道,還要看着歷史像原來那樣繼續?李彥感覺自己心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哈哈哈,沒想到三娃你也是個明白人,汪某也看出來了,像熊廷弼這種人,最易遭人嫉恨,他那先守禦的戰策,也不符合朝中一些人的想法,不然,也就不會有姚宗文閱視遼東這番做法了,”汪文言大聲笑。

“朝中無人支持,又得罪地方地將領,如此下去,汪某敢斷定,熊廷弼經略遼東之期,當不過一年。”

“一年?”李彥搖了搖頭,一年地時間可以生很多事,但在這個時空裡,一年的時間能做地事情其實也很少。

自己能做些什麼呢?李彥凝思苦想,對於熊廷弼現在的方略,他也並不認同,畢竟只是防守,每年都要耗費四五百萬糧餉的話,實在有些多了。

這就好像是在給大明放血,長此以往,大明便會變得越來越虛弱,直到病入膏肓,無藥可救。

守,被動挨打,靡費錢糧,是在等死;打,歷史的進程似乎顯示出明軍的野戰能力實在太過孱弱,是去找死。

那要如何?練就一支強兵,造槍造炮?這些徐光啓都提出了,也正在努力去做,但進展甚微,只因爲沒有錢。

唯一的好消息似乎只是,大明還能存在十幾年,也就是說,如果他想做些什麼的話,還有時間。

第218回 前夜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253回 變局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67回 軸承計劃第232回 司法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211回 進城第7回 寡 婦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223回 皇權第239回 辯論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5回 單挑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1回 騙子第223回 皇權第218回 前夜第44回 大殺四方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87回 水車用途第92回 發行渠道第91回 名動天下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73回 創業想法第92回 發行渠道第221回 表決第62回 生產效率第256回 節後第251回 風起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68回 人才路線第258回 國士第96回 招商大會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27回 退縮第212回 相迎第91回 名動天下第75回 滿城飛紙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65回 誰人得勝第2回 種菜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66回 木工作坊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227回 身死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227回 身死第73回 創業想法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49集 針鋒相對第48回 致命缺陷序章選擇第223回 皇權第56回 精密製造第26回 買人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52回 按律當絞第69回 路遇老農第55回 鎖匠徒刑第237回 建設第40回 狹路相逢第18回 論兵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17回 美姬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222回 民主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74回 雕版刻工第23回 尾行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5回 單挑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219回 弄權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70回 展銷大會第9回 炒 蛋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91回 名動天下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76回 輿論力量第19回 海外第54回 三日製鎖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153回 炮打復州
第218回 前夜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253回 變局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67回 軸承計劃第232回 司法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211回 進城第7回 寡 婦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223回 皇權第239回 辯論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5回 單挑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1回 騙子第223回 皇權第218回 前夜第44回 大殺四方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87回 水車用途第92回 發行渠道第91回 名動天下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73回 創業想法第92回 發行渠道第221回 表決第62回 生產效率第256回 節後第251回 風起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68回 人才路線第258回 國士第96回 招商大會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27回 退縮第212回 相迎第91回 名動天下第75回 滿城飛紙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65回 誰人得勝第2回 種菜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66回 木工作坊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227回 身死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227回 身死第73回 創業想法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49集 針鋒相對第48回 致命缺陷序章選擇第223回 皇權第56回 精密製造第26回 買人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52回 按律當絞第69回 路遇老農第55回 鎖匠徒刑第237回 建設第40回 狹路相逢第18回 論兵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17回 美姬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222回 民主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74回 雕版刻工第23回 尾行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5回 單挑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219回 弄權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70回 展銷大會第9回 炒 蛋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91回 名動天下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76回 輿論力量第19回 海外第54回 三日製鎖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153回 炮打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