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回 天津東林

樑可山與高道遠都是愣了愣,這纔看清和李彥一起走來的是誰,也連忙上前行禮:“見過崔大人。”

正四品按察副使,再升一級就是一省封疆,就算現在,那也是天津地區的最高官員,就算他們心高氣傲,也不得不仰視,就算他們家世顯赫,也不得不尊重。

“哦,原來是你們幾位,”賈之鳳臉色一整,微笑着讓他們不要多禮,轉頭對三娃說道:“依本官看,《華夏商報》比之《東林報》也不遜色,你這華夏社,可謂是天津的東林書院。”

崔寧青等人聽了都是心中一驚,東林書院那是多顯赫的存在,賈之鳳作爲天津兵備道,竟然將華夏社稱作天津的東林書院,期許之高,讓人驚訝。

賈之鳳又笑着點了點崔寧青等人:“你們幾個可要好好努力,下科會試,定要考中,不然可弱了華夏社的名頭。”

崔寧青等人趕緊唯唯稱是,心中卻掀起驚濤駭浪:這是什麼意思?難道他也是華夏社的成員,這華夏社只有進士才能加

他們擔心地看了李彥一眼,怪不得剛纔他顯得底氣十足,原來有天津兵備道作後臺,都很懊悔剛纔的態度,若是將李彥得罪了,不能加入這個“天津東林”,可就有些丟人了。

崔寧青有些惱火地瞪了樑可山、高道遠一眼,樑可山則狠狠地瞪着高道遠,高道遠還在發愣:完了,怎麼又犯渾了呢?

賈之鳳在廳中坐了坐,喝了點茶水,便要李彥領他去看看水車,崔寧青等人也老老實實地作出謙虛的姿態,跟在身後,名曰“學習”。

三十畝田地已浸在水中。風神一號便卸下風帆,圍繞着風力水車,卻有很多人在忙碌。

“賈大人來得正好,華夏工場今日鋪設自來水管道,就請大人開閘放水,”李彥引着賈之鳳來說水車所在的高臺旁,笑着說道。

“自來水?”賈之鳳笑了笑:“三娃莫非又搞出了什麼新鮮物事?”

李彥指着鋪在地上地陶管。對賈之鳳簡單介紹起自來水:“通過這些陶管。水塔中地水可以通到用水地地方。在那裡裝一個水龍頭。只要擰開。就有水流出來。不用提着水桶去拎水。”

李彥從旁邊拿了一個銅製地水龍頭。給賈之鳳他們比劃了一下:“可以通到廚房。也可以通到工場裡需要用水地地方。就節省了人力。”

“如此說來。也可以通往每家每戶。連井都不用了?”賈之鳳驚奇地說道。北方與南方不同。河流更少。地下水位也低。加上近年來時常乾旱。用水也是個不小地問題。畢竟不是每家每戶都能打上一口深井。李彥笑着點了點頭:“不過。這個陶管聯結地水道。靡費甚多。尚有一些缺陷。於城中人多處鋪設還行。若要通往城外。便不划算了。”

“人少處卻也不用。”賈之鳳蹲下去看了看盤子粗地陶管。知道這樣地工程花費不小。但如果真地好用。卻可以向使用者募款。

有進取心地文官通常比較重視官聲。這也是賈之鳳等人支持屯田地原因之一。他們認爲屯田可以爲百姓、爲大明帶來好處。自然也有助於提高他們地官聲。

如果能解決天津城地吃水問題,顯然也是一件好事。賈之鳳特意在陶管上摸了一把。拍着手站了起來:“三娃,你又爲大明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啊!”

“哪裡。學生不過是做了些器具,若真能推行,爲百姓帶來實惠,那都是諸位大人施政有方,”李彥恭維道。

“能想出此法者,當然也有功勞,”賈之鳳笑着搖了搖頭,又對崔寧青等人說道:“三娃這是經世致用之學,於百姓、與國家社稷大有裨益,你等日後若是爲官,也要用心爲之,便是現在,也不妨多看看、多學學。”

“大人說得是!”崔寧青等人連忙躬身受教,高道遠表情僵硬,有些不大看得起這種雜役,反而是崔寧青與樑可山若有所思,琢磨着賈之鳳話裡的意思。

李彥建造地這個自來水供水系統,還處在試驗階段,是否實用還很難說,陶管的易碎性、密封性以及成本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建一個小型的供水系統卻沒有問題。

風神一號所在的高臺又向外擴展了許多,在擴展的部分,是用青磚砌成地水池,在接近底部的地方,連接陶管,可以將水送到下面的管道;頂端則開了個缺口,如果水池的水漫溢上來,可以通過缺口的水槽流出去。

賈之鳳興致勃勃地走上高臺,看着工匠將風車與水車地齒輪咬合到一起,爲風車掛上風帆,在風力的作用下,風輪緩緩轉動起來,嘎吱嘎吱的響聲,水車提上來第一桶水,傾倒在水槽裡,流向連通在一起的蓄水池。

李彥給賈之鳳解釋水槽、蓄水池、陶管設計的原因:“水槽與蓄水池間有道閘門,如果放下來,水槽裡的水就會直接從這邊流下去,流向那邊的水溝,可以用來灌溉農田。”

賈之鳳看了看遠處泡在水中的農田:“如果全力運轉的話,一臺水車能夠灌溉多少田地?”

“澆灌十幾頃不是問題,”李彥道。

賈之鳳今日特意前來,就是要看看風力水車,以及水田改良,朝堂上地爭論終是告一段落,對屯墾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對,“地方官可酌情置辦”,事實上便是不組織官屯。

不組織官屯,只能動員老百姓自己進行改良,不過賈之鳳作爲天津兵備道,天津衛所下面也有一些軍屯的田地,雖說這些年流失嚴重,但終歸還有一些,他可以組織屯兵來改良。

風力水車的作用,讓賈之鳳增加了更多的信心,他也信守承諾,首先在華夏工場訂製了兩臺。

溫讓最近很是惱火,本來,他策劃得好好的,可以利用朝堂上的爭論,以煽動流言的方式,讓一些對屯墾持疑慮態度的地主低價售賣土地。

《華夏商報》突然殺出,起初對流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很多中小地主擔心手上地荒地被官府收走,或田地被低價強買,想着出手,溫讓覺得時機未到,還想壓一壓價。

沒想到這個《華夏商報》突然變了風向,將朝中爭論地細節都登了出來,這下子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特別是報紙上提出的一些要考慮老百姓利益地做法,竟然被那些支持屯田的官員所採納,大家都覺得沒什麼可擔心的了,也就不急着賣土地了。

到了後來,局勢越來越明朗,溫讓才急了起來,不過這個時候,也沒有人願意賣土地,即便是賣,那價格也不便宜。

溫讓很生氣,辛辛苦苦籌謀多日,惡人也做了,惡名也顯了,結果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還花費不菲的銀子買了十幾臺水車。

若是不墾水田,水車要來就沒什麼用,要用水車灌溉的話,還得在田中挖掘溝渠,溫家的土地都是租佃出去的,可不會再去操辦這些。

更讓溫讓不爽的是,那個賣水車的李彥,倒是在初期買了幾頃田地,等他買好了田地,《華夏商報》就開始發佈更多的消息。

溫讓覺得,《華夏商報》這麼做,簡直就是在算計他!

與李彥的恩怨暫且放到一邊,溫讓現在頭疼的是這十幾臺水車怎麼辦,要是就豎在那裡,不啻於抽自己耳光,讓家族裡的那些人嘲笑。

這個時候,溫讓聽說天津三衛的屯兵開始開挖溝渠,要引水泡地,頓時大喜,這些水車終於有出路了,賣給衛所,還可以提高價格,賺上一筆。

“三爺,不是本官不幫忙,實在是兵備道賈大人有交代,水車的事情咱們不用管,他老大人已經從華夏工場訂製了最新的風神二號風力水車,咱們只要挖好溝渠就是了。”天津衛指揮使無奈地搖了搖頭。

華夏工場?風神二號?溫讓那個氣啊,他已經找過千戶、僉事,甚至直接找到了衛指揮使,可還是沒用,因爲天津兵備道纔是最大的官,而且是文官,說話要比武官管用很多溫讓決定直接去找賈之鳳,他認爲以溫氏在天津的影響,足以讓賈之鳳改變主意,最多他按照原價轉讓就是。

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59回 東江攻略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3回 大官第237回 建設第92回 發行渠道第88回 水田灌溉第95回 廣而告之第240回 商稅第79回 酒樓遭遇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258回 國士第215回 職守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40回 商稅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48回 致命缺陷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225回 圖窮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76回 輿論力量第206回 計議第209回 抵京第48回 致命缺陷第231回 立憲第97回 進軍京城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205回 回京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215回 職守第68回 人才路線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206回 計議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98回 單車少年第58回 等分制尺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117回 殺傷策第42回 聞香教民第61回 女設計師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64回 旅順造船第56回 精密製造第70回 展銷大會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232回 司法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2402回 格物院第94章 華容道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207回 對策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12回 小 弟第40回 狹路相逢第10回 問 罪第231回 立憲第231回 立憲第239回 辯論第215回 職守第57回 測量工具第99回 京城發展第6回 後 臺第32回 流言蜚語第205回 回京第38回 驚天發現第230回 內閣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64回 旅順造船第1回 騙子第205回 回京第32回 流言蜚語第6回 後 臺第57回 測量工具序章選擇第48回 致命缺陷第92回 發行渠道第251回 風起第45回 負天下人第246回 盟友第228回 見駕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37回 力量對比第139回 金州防線
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59回 東江攻略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3回 大官第237回 建設第92回 發行渠道第88回 水田灌溉第95回 廣而告之第240回 商稅第79回 酒樓遭遇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258回 國士第215回 職守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40回 商稅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48回 致命缺陷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225回 圖窮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47回 拜訪徐光啓第76回 輿論力量第206回 計議第209回 抵京第48回 致命缺陷第231回 立憲第97回 進軍京城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205回 回京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215回 職守第68回 人才路線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206回 計議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98回 單車少年第58回 等分制尺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117回 殺傷策第42回 聞香教民第61回 女設計師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64回 旅順造船第56回 精密製造第70回 展銷大會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232回 司法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2402回 格物院第94章 華容道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207回 對策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12回 小 弟第40回 狹路相逢第10回 問 罪第231回 立憲第231回 立憲第239回 辯論第215回 職守第57回 測量工具第99回 京城發展第6回 後 臺第32回 流言蜚語第205回 回京第38回 驚天發現第230回 內閣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64回 旅順造船第1回 騙子第205回 回京第32回 流言蜚語第6回 後 臺第57回 測量工具序章選擇第48回 致命缺陷第92回 發行渠道第251回 風起第45回 負天下人第246回 盟友第228回 見駕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37回 力量對比第139回 金州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