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回 回京

到東江的戰報,參謀部起先出一陣歡呼,很快大家來,看着站在地圖前的復遼軍締造、朝廷任命的遼南巡撫、遼海地區軍政最高腦李彥。【..】

李彥擰着眉頭,他知道大家爲什麼會感到緊張,那是因爲他一直都在強調保護士兵,減少損失,雖然他也說盡可能,但是在他的一再強調之下,復遼軍確實在儘可能避免打硬仗,而總是希望用靈活的戰術,以及城牆工事,來逐漸消耗建奴的實力。

這與出關之前自己的想法,相差是多麼的遠啊!李彥忍不住暗自感慨。

東江軍這一戰,也讓他迅認識到這一點,他突然展顏一笑:“東江軍打得很好,傳令東江軍繼續鞏固鳳凰城一線,就地休整,不要讓建奴有機可趁。”

參謀們聽到前面那句話,都如釋重負,聽了後面的話,開始感到惑不解,不過他們對前方的軍情都比較熟悉,很快明白東江軍雖然抓住機會打了個勝仗,並且讓建奴損失慘重,但是建奴主力在東線,依然保有強大的實力,特別是寬甸那萬餘騎兵,始終是心腹大患。

以東江軍餘下來的實力,防守有餘,進攻不足,當然,這是戰略層面的態勢,戰略上來說,從一開始,東線就是防守,但是在具體的戰場上,駱養性抓住一次機會,打了個進攻的戰術,可謂出奇制勝,命中了建奴的要害和薄弱之處。

然而,此戰雖然獲勝,但是在建奴主力猶存的情況下,東江軍如果冒進的話,很可能反過來讓建奴抓住機會,從而反勝爲敗,讓東線的大好局勢化爲烏有。

當然,東線勝利的局面,也需要好好利用,李彥讓參謀部迅推演南線、西線反擊地計劃,相較於西線逼近建奴在遼瀋的核心地區,遼南擁有更大的機動空間。

是日,參謀部就制訂了新的作戰計劃,遼南的復遼軍繼續從復州城出擊,前鋒直指蓋州城。

此時,東江軍在東線攻取了鳳凰城,構建了鳳凰城、險山堡、鎮江堡、義州的新防線,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防線,從義州到鳳凰城,就好像一直鉗子,直接指向建奴統治的核心地區,遼陽。

雖然鳳凰城距離遼陽還有一定地距離。不過從鳳凰城到遼陽之間。建奴並沒有大城可以守禦。建奴本來就不擅防守。這在過去並不是問題。進攻就是最好地防守。然而現在。這中間地空白。使得建奴處在一種隨時都可能被攻擊地情況下面。

還有個意外地情況。是李彥和駱養性他們都不知道地。而此事地影響之大。甚至過了戰場上地勝負本身。

已經六十多歲地努爾哈赤戎馬一生、南征北戰。特別是近年來建奴每況愈下。不再像從前那樣。雖然敵人看上去很強大。但是展一直很順利。戰場上屢戰屢勝。

佔領遼瀋。並取得廣寧之戰地大勝之後。建奴面臨地情況逐漸就生了變化。原本以爲難以戰勝地大明。幾乎已經退出了關外。雖然在南線和東線新出現地敵人已經讓努爾哈赤感到警醒。但是對很多後金地貴族來說。卻覺得那不過是一支偏師。無法構成什麼大地威脅。

定都遼陽以後。建奴中有些人就開始享受漢人地生活。遼陽和瀋陽都是當時地大城。從這個時候開始。建奴事實上已經在逐步告別遊牧地生活。此事帶來地影響極爲深遠。

此消彼長之下。努爾哈赤敏感地意識到情況不妙。等他以爲遼西不足懼。開始調頭對付復遼軍地時候。復遼軍已經尾大不掉。數次征伐。都未能竟全功。反而是損失不小。

並非努爾哈赤捨不得人命,實在是鐵工城、金州城已經給打造成爲恐怖的堡壘,最大一次規模地攻防戰中,建奴曾經動員了號稱二十萬的大軍圍攻鐵工城,實際兵力也在十萬左右,可謂傾國之力。

然而在丟棄了萬餘屍體以後,建奴拿遠遠出人知地鐵工城還是沒有絲毫的辦法,最後只能無奈收兵。

這幾年,爲了對付遼南、東江咄咄逼人地態勢,努爾哈赤多次親征,甚至因爲戰馬讓火炮給驚着,摔成重傷。加上操勞過度,身體每況愈下。

而這一次湯站堡之戰,在努爾哈赤的心目中,也是決定性地一戰,眼睜睜看着大軍失敗,東江軍勢不可擋,終於氣急敗壞,吐血昏迷。

在昏迷之前,努爾哈赤已經下令撤退返還,然後就昏迷不醒。

在這樣的情況下,建奴大軍並沒有像李彥、駱養性所擔心的那樣,伺機動反撲,畢竟在東線,建奴的兵力還是要過東江軍,而且,建奴始終掌握着機動能力上的優勢,湯站

,他們可以通過偷襲險山堡等地挽回敗局,至少在戰,他們還有機會。

然而,建奴這一退,直接退到遼陽去了,努爾哈赤昏迷,陷入彌留狀態,下面的貝勒自然關心誰能夠繼承汗位。

努爾哈赤在建立後金後稱英明汗,與明帝分庭抗禮,汗位相當於皇帝位,雖然局勢危急,貝勒們自然誰也不願意放棄,沒有人願意在這個時候領軍出征。

在這樣的情況下,建奴“果斷”放棄了蓋州,將兵力收縮在海州、遼陽一線。

建奴內部的混亂,使得明軍兵不血刃,重新建立了遼東、遼西之間的聯繫,形勢一時大好。

金州暫時還不知道建奴內部的情況,遼南軍按計劃出兵以後,李彥卻不能繼續留在遼南了。

湯站堡之戰勝利以後,這次秋季攻勢所取得的戰果,已經出了原先預定的目標,建奴主力所在的東線,只要立足防守,建奴也無機可趁。而且現在這種情況下,建奴要是繼續強攻,那就是自取滅亡了。

而在南線和西線,明軍優勢明顯,現在要做的只是鞏固勝果,形勢可以說已經穩定下來。

然而,京城的局勢卻越來越惡劣,之前接到山海關的傳信,孫承宗已經接到皇帝的聖旨,要他進京述職。

前線戰事正酣,作爲遼東經略的孫承宗卻被宣召進京,此事很不尋常。

由於信息週轉的間隔比較長,戰場獲勝的消息無法馬上傳到京裡,而京裡的消息,金州也無法立刻獲得,隨着汪文言二次入獄,閹黨的氣焰來越囂張,李彥覺得他不能夠再等下去了,要不然,遼東就算取得再好的戰績,也能給中樞給破壞。

現在遼東戰局差不多已經穩定,剩下來的就是鞏固勝果,李彥就打算立即回京。

遼南五營盡出,雖然在大本營還有些守備部隊,李彥卻不打算繼續削弱,畢竟作爲遼海的根本之地,金州所在,也非常關鍵。

李彥從講武堂調了一個哨學兵,以及在旅順的水營,中途從蓋州抽調兩個哨乘船在天津衛登6。

登6以後,很快得到夏熙安排的接應,華夏公司在天津有很多廠子,在這裡的影響力也是遼南那邊弱一點罷了。

作爲較早的合作伙伴,夏熙依靠華夏公司,在離開夏家以後,獨自闖出了一番事業,其財富,已經遠遠出原來的夏家。

隨着夏熙地位的提高,天津夏氏也開始希望夏熙迴歸夏氏門牆,這個時候,已經不是夏熙要分夏家的財產,而是夏家怎麼來藉助夏熙力量的問題。

夏熙也不爲己甚,他也知道要經營更大的事業,就必須要有更大的胸懷,以及可以依靠的羣體,他在夏家雖然受到過排擠,但夏家老太爺對他還是不錯的。再說,現在是夏家仰仗於他,今時不同往常,他也很大度地重新成爲夏氏的一員,而夏氏家族也成爲夏熙一展抱負的重要的助力。

夏熙的地位、財富,比之剛認識李彥的時候,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他在李彥面前,卻變得更加恭敬。

夏熙每年都要前往遼南幾次,有時候李彥可能都沒覺得,但是夏熙卻能夠感覺到,在遼南那種很體系化的社會結構中,李彥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甚至要過大明的皇帝。

用一句時常出現的話來說,在遼南,人們只知道巡撫李彥,而不知道天啓皇帝朱由校。

在遼南,人們一方面蔑視權威,在那些蹈海行商求富的人心中,甚至不把大明的皇帝看得很重,但是提到李彥,卻很尊重,將他視作致富的領路人,並將他的一些話語,視作瑰寶。

李彥可能並不知道,在商人中間,已經在流行他的語錄本子。類似的本子在學堂、在講武堂,已經比較重要的公衆場所,已經十分常見。

夏熙能夠肯定,如果李彥在遼南振臂一呼,肯定應雲從,如果涉及到遼南的利益,以及那個非凡的體系,遼南一定會緊緊跟在他的身後。

經常來往內地和遼南的人都知道內地和遼南的差別,在遼南,他們有權力,而在內地,他們只能被權力壓迫,而遼南之所以能夠有現在的局面,可以說是李彥一手造成,如果換一個官員的話,那麼遼南現在存在的那個奇怪體系,肯定無法繼續保留。

像夏熙這樣的,已經與遼南休慼相關,也就是和李彥休慼相關。

在碼頭上等到李彥以後,夏熙立刻將京城最新的情況做了簡單的概述。

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205回 回京第75回 滿城飛紙第39章 滿城風雨第118回 機器藍第67回 軸承計劃第231回 立憲第222回 民主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39章 滿城風雨第18回 論兵第102回 代言人第21回 紅顏第98回 單車少年第73回 創業想法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2403回 新城第251回 風起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232回 司法第223回 皇權第253回 變局第17回 美姬第74回 雕版刻工第5回 單挑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1回 換 田第74回 雕版刻工第214回 問罪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37回 建設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76回 輿論力量第88回 水田灌溉第2401回 內監第222回 民主第2401回 內監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195回 後方籌謀第52回 按律當絞第248回 追隨者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62回 生產效率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102回 代言人第44回 大殺四方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211回 進城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36回 風雨欲來第220回 激盪第216回 後路第18回 論兵第36回 風雨欲來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56回 精密製造第67回 軸承計劃第8回 黃 韭第104回 欲練兵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230回 內閣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151回 擴軍備戰第81回 酒樓開張第7回 寡 婦第24回 休妻索娉第228回 見駕第215回 職守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9回 炒 蛋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71回 皇孫來訪第63回 天啓來信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87回 水車用途第96回 招商大會第218回 前夜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58回 等分制尺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23回 尾行第159回 東江攻略
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205回 回京第75回 滿城飛紙第39章 滿城風雨第118回 機器藍第67回 軸承計劃第231回 立憲第222回 民主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39章 滿城風雨第18回 論兵第102回 代言人第21回 紅顏第98回 單車少年第73回 創業想法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2403回 新城第251回 風起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232回 司法第223回 皇權第253回 變局第17回 美姬第74回 雕版刻工第5回 單挑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1回 換 田第74回 雕版刻工第214回 問罪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37回 建設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76回 輿論力量第88回 水田灌溉第2401回 內監第222回 民主第2401回 內監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195回 後方籌謀第52回 按律當絞第248回 追隨者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62回 生產效率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102回 代言人第44回 大殺四方第152回 內外交戰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211回 進城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36回 風雨欲來第220回 激盪第216回 後路第18回 論兵第36回 風雨欲來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56回 精密製造第67回 軸承計劃第8回 黃 韭第104回 欲練兵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230回 內閣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151回 擴軍備戰第81回 酒樓開張第7回 寡 婦第24回 休妻索娉第228回 見駕第215回 職守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9回 炒 蛋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71回 皇孫來訪第63回 天啓來信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87回 水車用途第96回 招商大會第218回 前夜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58回 等分制尺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23回 尾行第159回 東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