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回 立憲

李彥雖然考慮到政以後政局重組的複雜性。此刻還是心力交。最重要的是身邊手太少。又缺乏必要的資歷。雖然掌控着京城的局勢。安插一些自己的官員不是問題。但也要拿的出手。不然孫承宗等人勢必難以接受。

臨時內閣除李彥外的四個人。政治態度相對比較溫和。其中包括帶有東林色彩的孫承宗。其他三個人既非東林。也未阿附閹黨。至少也沒有在魏忠賢掌權的時候。做出激烈的舉動。

當然。他們也最爲沒-魏閹的一些做法。而遭到罷斥。

這樣的局面。對李來說。還是比較理想的。明代的內閣起初只是類似於秘書性質的機構。後來才逐漸權重。成爲文官之首。只不過內閣的票擬還需要司禮監披紅。形成內外製衡。甚至就連大明最爲強勢的首輔之一張居正。也不的不取的馮保的支持。才能夠獨攬朝政。

李彥對這個問題早有慮。當下微微一笑:“諸位大人。本官曾經聽過一言。說是歷史總在不斷的重複就以我大明來說。前有汪直劉瑾。如今又出了個魏忠賢。諸位大人有沒有想過。這其中的原因?”

孫承宗等人一陣沉。朱延輕咳一聲:“此乃小人當道。德行不修的緣故。”

“既如此。朱大人可以辦法讓樣的事情不再發?”李彥不等朱延禧細說。就開口打斷他的話。朱延禧想說的。無非還是過往的那一套。而在李彥看來。那東西顯然是夠的。

“去這一兩年。閹黨橫行無忌。不管是內閣也好。六部也罷。包括科道言官盡皆給魏賢控制。閹黨目無法紀根源何在?”李笑。說出一句他在東時候經常會說的話:“沒有制約的權力。終究是要失控的。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化。”

孫承宗等人都是有才實的大。能夠坐到今天的位置絕非僥倖。李彥說的這個道理。他們一聽就夠明白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接受則是另外一回事。

儒家講求道德修。所謂內聖外王。而以這個爲理論基礎才形成了封建王朝的權力結構其核心是一個“德”字。至少表面上是這樣標榜的。

他們並不認爲李彥句話是正確的在他們看來。一道德修養比較好的人。就不會輕易,化。但是在實面前。又不不承認大部分人無法做到這一點。

李彥提出“制衡”這一點。孫承宗等人以爲這樣會相互牽制。當然從某種角度來說。大明王朝的政治權力也處處充滿牽制。譬如說內閣票擬。需要司禮監批紅。皇帝用印。此外最重要的就是科道官員的存在。可以風聞言事。

李彥覺不管是內製度。還是科道官的風聞言事。都充滿着人治的色彩。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皇帝擁有最終的決斷權。

其實。這纔是太監權不停出現的根本原

當然。李彥也沒有和孫承宗等人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不休。他提出這個問題。只是一個由頭。讓衆人明白自己的想法。這才提出了幾個經過深思熟慮的方案。

其一就是徹底廢除禮監的批紅權。相應的。內閣的權限就變的更大。按照李彥的設想。日常事務。內閣就有決斷權。而不是像從前那樣。一定要內閣票擬之後。由司禮監批紅。再交給皇帝決斷用印。

對於拿掉司禮監。孫承宗等人也願意。卻不的不考慮此法是否可行。皇帝那邊會不會同意。畢竟。傳統上一直是這麼做的。皇帝會以爲他們是攬權。不過看到李彥在堅持。們也就沒有在這件事情繼續爭論。畢竟。這也是他們想做的事情。李彥既然願意出頭。那麼嘗試一下也可以。

敲定這件事以後。李彥就順勢提出內閣中的議事規則。實行首輔負責。其他人分理。重大事項“票決制。

李彥就以剛纔這個議爲例。說明“票決制”的具體做法。如果大家一致同意。那麼這個動議就算敲定了。如果有分歧。那就以人數的多寡來決定。譬如說支的有四個人。有一個人反對。那麼這個議案就要被否決。

當然。如果有爭議話。也可以提出暫時擱置的議。如果“票決”認可擱置。即可擱置。如果票決需要表決。那就立即表決。

總之。所謂的“票制”就是按照少從多數的原則實行集體決策。

孫承宗和朱延禧等人對視一眼。應該說李彥這個提議並不算出格。事實上之前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李彥仗着武力亂來。或者說直接強勢擅。竟他費了這麼大的力氣顛覆閹黨。於私來說肯定抱有更大的目的;於公來說這樣的功也要加以封賞。

卻沒有想到李彥會出這個

制”。也就是說他主動放棄了攬權的機會。按照少數數的原則。現在內閣當中。李彥顯然是不佔任何優勢。

既然如此。這個議也給順利通過。並且大家還討論了首輔與其他成員的權限問題。在李彥表態不會做個首輔以後。最終也大致同意李彥的意見。首輔統攬全局。並代表整個內閣。其他人則分管不同方面的事務。重大事項。必須要通過內閣會進行票決。

至於首輔的人選。衆人議一致。共同推舉孫承宗爲首輔人選。並奏請皇上定奪。再理清楚權力架構後。李彥提出的第三點就是對權力的限制。他提出不管是皇上。還是內閣首輔次輔。在行使權力的時候。必須要按照一定的程度。“合法”進行。

魏忠賢能夠專權的最大利器就是“中旨”。也就是不經過內閣。直接以皇帝名義發佈的旨意。通常意義來說。這樣的“中旨”是不合乎規定的。領受聖旨者可拒不執行。但實際上。因爲皇帝威權的存在。“中旨”幾乎無人敢拒絕。魏忠賢專權初期。雖然也有人提出過反對但是給閹黨官員搬出皇帝這尊大佛。立刻就無可施。無言反駁。

而李彥直接就提出。限甚至是廢除中旨的存在。不管是聖旨也要。還是內閣發佈的命令也要。都必須程序完備。不然就不具備合法性。

這一點的重要性。承宗等也都是很理解。原則的議案很快通過。李彥現在也只能讓一些原則性的先行通過。這實際上也是一種佈局。

緊接着。李彥就更進一步。由序的完備性。推到各種決策及行爲也要嚴格按照既有的規定。不能隨意破壞既有的法律。

彥提出這些議案。都是以防止1黨之禍再次發生爲理。也很有道理。包括“依法理政”這一條。也很快通過。

期間。也有一些事需要臨處理。衆人就以剛纔商定好的原則進行處理。然後繼續討論這些大的原則。

事實上。李彥提出這些東西。都不是新鮮事物。譬如遵守法紀。大明律也寫的很完備。-比如對程序的認定。其實都是已經存在的東西。只是從來沒有真正執行過罷了。

雖然說“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但對天子來說。就不存在犯法與否的問題。因爲皇帝是超越法律之上的存在。

所以在拋開一些細節和分歧以後。李彥提出來的一些原則性議案。也包括孫承宗等人補充兩條。一共是十二條。很快就達成了一致。

孫承宗等人對於這些條款總體都是比較滿意的。因爲它們主要體現了對權力的限制。而他們對此也有同的憂慮。畢竟魏忠賢的前車之鑑就在眼前。他們也擔心彥會藉着兵而進行攬權。如今李彥自己提出這些原則。基本上是絕攬權的可能。他們自然不會不同意。

正因爲如此。朱延禧等人對李彥的觀感也在發生改變。因爲李彥之前聲名不顯。主要是依靠軍功晉升。又不是科舉出身。衆人多少還有些忌諱。見他並不攬權。提出的方案也言之有物。自然大聲。

朱延禧等人此刻都沒有意識到李彥如此做的目的。也沒有意識到這些原則將會發揮的巨大作用。事實在後世對這次內閣會議的評價相當之高。認爲是華夏民主制度的第一次“立憲會議”。

在確定了這十二條之後。李彥提出了第十三條。作爲對前面十二條的補充。也就是每個人都應當遵守本規。法規本身更改。必須要經過嚴格的程序。否則何人都不能以其他方法對法規進行修改。

朱延禧敏銳的意識:李彥所說的任何人。是不是也包括天子。也就是當今皇上。

“所謂立萬世法。這些律令經皇上批准後生效。不僅當今皇上需要遵行。以後也是同樣。如果要修改。就必須按照剛纔所說的。召集文武百官。並的到大家的認同才行。”李彥看着滿臉嚴肅朱延禧等人:“不然。若是一句話就廢掉這些律令。豈不是又同前一樣?誰能保證不再出現新的“魏賢”?”

PS:推薦一本《尋秦記》類型的架空歷史《一等風流》。書號:

穿越前。他是賣命的僱傭兵。穿後。他依舊幹着賣命的活兒。

亂世中。自保雖艱難。但身良友美眷。難又如何?

古人征戰善謀。但蔣經緯卻能利用1戰術及知識與之抗衡。

逐鹿天下。征戰沙。宮闈暗鬥。誰能立於不敗之的。且看《一等風流

第226回 匕現第217回 攔街第244回 水利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227回 身死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210回 針對第18回 論兵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73回 創業想法第244回 水利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68回 人才路線第223回 皇權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245回 屯墾第71回 皇孫來訪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4回 尋仇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239回 辯論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24回 休妻索娉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117回 殺傷策第216回 後路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3回 番薯第84回 風力水車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3回 番薯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25回 家僕第229回 放權第227回 身死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237回 建設第251回 風起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31回 訓練家丁第214回 問罪第208回 兵鋒第76回 輿論力量第32回 流言蜚語第224回 安排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209回 抵京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215回 職守第208回 兵鋒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24回 休妻索娉第60回 分工合作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73回 創業想法第211回 進城第226回 匕現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82回 誰更霸道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29回 施恩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219回 弄權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9回 炒 蛋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8回 論兵第81回 酒樓開張第128回 大辦工廠
第226回 匕現第217回 攔街第244回 水利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227回 身死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106回 輪番大戰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210回 針對第18回 論兵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73回 創業想法第244回 水利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68回 人才路線第223回 皇權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245回 屯墾第71回 皇孫來訪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4回 尋仇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239回 辯論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24回 休妻索娉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117回 殺傷策第216回 後路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3回 番薯第84回 風力水車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172回 戰情發展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3回 番薯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25回 家僕第229回 放權第227回 身死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237回 建設第251回 風起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31回 訓練家丁第214回 問罪第208回 兵鋒第76回 輿論力量第32回 流言蜚語第224回 安排第158回 海上貿易第209回 抵京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215回 職守第208回 兵鋒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24回 休妻索娉第60回 分工合作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73回 創業想法第211回 進城第226回 匕現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82回 誰更霸道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29回 施恩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219回 弄權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9回 炒 蛋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8回 論兵第81回 酒樓開張第128回 大辦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