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回 新內閣

科狀元的誕生,讓已經熱鬧紛呈的京城更顯得繁花似科狀元受到的關注,卻要遠遠弱於從前,因爲國士大會也已經進行到最後時刻,將要審議通過內閣成員名單,以及各部院大臣。

國士大會在大多數官員任免上,還並不具備決定權,而僅僅只是審議,除非出現一半以上的人表決反對,不然相關的任免就會獲得通過。

看上去國士大會擁有最終的決定權,但是以華夏傳統的中庸之道,出現過半數否決的可能性並不大,這樣的審議類似於等額選舉,或者是信任投票,大多數情況下,提案上的官員都能順利過關。

雖然如此,此舉也是給了國士院一定的權力,同時也是對官員的一種約束,若是確實不稱職,或者引起民憤、罪大惡極,那還是有可能給國士院否決掉的。

若是當初東林和閹黨交鋒之時也有這樣的體系,閹黨的一些用人,很可能會被否決,當然要想國士院的這種作用能夠真正發揮,還需要形成以法制行事的規則,不然掌握強權的閹黨,自然也不是沒有實權的國士院所能夠抗衡的,到最後無非還是重複楊漣等人當初的老路,讓閹黨給迫害、鎮壓。

國士院中雖然缺少楊漣這樣的忠直之士,大多數人當選國士以後,參政、議政的熱情都比較高漲,但是他們面對的,同樣是掌握了強力的李彥,並非每個人都有膽氣站出來直接反對李彥。

在之前的國士大會中李並沒有表現得太出格|多新政和發展計劃,都是經由內閣其他人宣之於衆,甚至工部的計劃,也是由徐光啓、申湛然進行的講述,李彥只就兵部,以及新軍整編和遼東、西南戰事的計劃做了報告。

也正是這份告,讓李彥顯得更加殺氣騰騰。

李彥表示和五軍督府將在未來五年中,完成對各級軍隊的整編,軍隊規模維持在一百萬左右,其中精銳的中央軍達到二十萬左右,駐紮在京畿、遼東、西北以及江南等地部分軍隊將作爲野戰主力,並不限定在駐紮地,而是不斷進行輪轉、調動,哪裡有需要,就調往哪裡。

彥詳細描述了被稱爲禁軍的中央軍的整編和作戰模式,並以遼東戰事爲例認爲這樣的精銳禁軍二十萬,足以抵得上舊式軍隊一百萬。

“前有人說奴過萬不可敵。在本官看來式禁軍一旦過萬。纔是真正地不可匹敵非是同樣地新式軍隊。”李彥信心十足地在國士院中表示。並且請國士們參觀了新編神機營地實兵演練。

在夠動用舉國地力量與資源以後。新軍地整編速度並不慢。而神機營其實是以原復遼軍爲班底組建地新軍。訓練水平和軍事素質堪稱一流。而裝備也是京城地軍器局優先換裝地新式火器。

各推舉而來地國士們自詡博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然而他們對於軍隊和戰爭地認識。還停留在《三國演義》地階段。當火器轟鳴地時候。他們受到地震撼。絕對是從來未曾有過地。

實兵演練。也讓國士們知道李彥確實並非誇口。新編禁軍確實有這個實力。讓那些拿着長矛砍刀地舊式軍隊變得不堪一擊。

同時。他們也意識到李彥手上地力量是多麼強大。當一座土山在炮火中給轟平。以及牛羊在排槍中嘶鳴地時候。他們也會不可遏制地想到。若是這樣地場景發生在自己身上。那會如何?

經過此事以後。李彥有關軍隊整編和軍事建設地計劃。順利得到通過。而大家地目光與注意力都集中在禁軍地身上。反而忽略了另一個更爲重要地革新。那就是地位不下於禁軍地海軍建設。

經過幾年的建設,隨着海貿的發展,依靠逐漸發展起來的造船工業實力,遼東已經擁有兩支實力不俗的海上艦隊,其中大洋艦隊更是縱橫北方海上,立下赫赫戰功。而李彥的目光自然不會停留在日本、朝鮮與大明包圍的這片海域,他的目標是更廣闊的大洋,而在未來幾年,海軍會是大力發展的重點。

在進入審議表決階段以後,內閣與各部院的發展計劃都順利得到通過,而會議的議程也進入到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有關官員的任免。

各部院的人選,並沒有多大的問,之前就已經在朝議中進行了平衡和討論,最終確定的人選也都比

在國士院中順利通過。

其中有些任命,也比較引人矚目,延續原來的任命,崔景榮繼續擔任吏部尚書,劉一爲禮部尚書,趙彥爲刑部尚書,李彥爲兵部尚書,他們四人都是原內閣成員;六部中工部尚書徐光啓,戶部尚書李起元,基本沿襲原來的格局。另外都察院左都御史楊漣、大理寺卿黃克、通政司使黃尊素,這就是新的六部九卿,其中黃尊素是從御史提升爲通政司使,黃克則從刑部尚書改任大理寺卿。

除內閣之外,朝中最重要的就是六部九卿,具體的任命基本上還是延續了原來的格局,以務實和不結黨標榜的中間派還是中堅,包括崔景榮、趙彥、李起元、黃克等人都是屬於這一類。而劉一、楊漣、黃尊素都是素有名望的東林人士,徐光啓也給劃入東林,不過此時已被大多數人看成是傾向於李彥那一邊,而實際上這位也學術著稱的大臣,做事更接近務實的中間派。

這樣的結果對於東林派和中間派來說,都能夠接受,九卿之中,差不多能夠形成四對四的格局,當然,無論是中間派還是東林派,都聲稱自己並不結黨,因而也不能完全以黨派來劃分。

李彥倒是建了秘密的共和社,不過共和社的成員資歷都不夠,想要擔任九卿之職,尚且不夠,不過在之前的朝議中,李彥也不是沒有收穫,至少夏熙可以升爲工部主事,而申湛然終於被任命爲工部侍郎,此外李之藻進入禮部任主事,雖然不算共和社的核心成員,卻也是不小的收穫。

而重中之重的閣人選,按照規則,就是在部院九卿,以及軍方、勳戚推舉的人選,同內閣大學士孫承宗、朱延禧、韓中推選,葉向高主動病辭,並以周嘉謨爲候選。

朝議推出的人選,即是以孫承宗、朱延禧、韓、李彥、周嘉謨爲內閣輔臣的人選,其中周嘉謨雖然也被看成是東林派官員,不過也更接近中間派,是中間派能夠接受的人選。

新的內閣將五輔臣加四個議政大臣組成,雖然趙彥、崔景榮不再擔任輔臣,能夠執掌一部,依然位高權重,事實上大家都偏向於內閣輔臣不再兼任部院大臣,李彥兼着兵部,也可以說是權宜之計,畢竟除他之外,在沒有別的合適人選。

五輔臣也首先通過審,而剩下的四個議政大臣,五軍都督府左都督自動佔據一個,另由皇上從勳戚中推舉一人,就將佔去兩個名額,不過此次推舉,五軍都督府和勳戚推舉的都是王國興,就省下一個名額。

倒不是浪費名額,而是一種策略,其實就是讓出這一次的內閣名額,而換取了將來的主動權。

能體現國士院作用的,其實就是推舉剩下的那三個內閣議政大臣的人選,候選者便是擔任九卿的官員,除去李彥之外的八個人中,推舉出三個人,可謂差額很大的一次推舉。最終的結果,進入內閣的三個人分別是劉一爲禮部尚書、左都御史楊漣,以及大理寺卿黃克。

、楊漣無疑是色彩鮮明的東林人士,而黃克則屬於務實的中間派,最終內閣議政九人中,東林的孫承宗、劉一、楊漣、韓、周嘉謨即佔去了五個名額,由此可見東林派在朝野之中的巨大影響力,至少在這個層面上,共和社尚無法與之相比。

不過東林雖自成一派,但是並未形成嚴密的組織,在政治上也沒有統一的步調,要說東林人之所以能夠走到一起,除了利益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在學術,以及道德修養上的偏好相同。

朱延禧同黃克屬於中間派,而李彥與王國興自然是衆人眼中的遼東派,新內閣的格局,也就此形成,並將會對未來的朝政形成重要影響。

而內閣五輔臣,還是以孫承宗爲首輔,四位次輔中,也明確了李彥僅次於首輔的地位,至於其他三人,則不分前後,只是分管不同的領域和範圍。

按照內閣體制,平常處理日常朝政,主要是五位輔臣處理,而內閣九人每天就重要事項進行會議,做出決策,並交各部執行,形成中央朝政的決策、執行機制。

而在內閣會議之外,國士院議政閣將成爲常設的議政機構,對內閣進行監督。(,)

【……】@!!

()

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257回 舉子第56回 精密製造第52回 按律當絞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10回 問 罪第257回 舉子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238回 工商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8回 絕境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66回 木工作坊第44回 大殺四方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221回 表決第231回 立憲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235回 言論第43回 長槍直刺第206回 計議第228回 見駕第83回 新的征程第240回 商稅第2401回 內監第205回 回京第210回 針對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216回 後路第14回 去青樓第195回 後方籌謀第234回 輿論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223回 皇權第102回 代言人第18回 論兵第98回 單車少年第257回 舉子第219回 弄權第23回 尾行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92回 發行渠道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257回 舉子第2回 種菜第2403回 新城第234回 輿論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90章 報紙發行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9回 炒 蛋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63回 天啓來信第25回 家僕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246回 盟友第205回 回京第216回 後路第228回 見駕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30回 農事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52回 按律當絞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251回 風起第260回 新內閣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37回 力量對比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226回 匕現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217回 攔街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215回 職守第40回 狹路相逢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159回 東江攻略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212回 相迎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83回 新的征程第3回 大官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154回 兩隻烏龜
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257回 舉子第56回 精密製造第52回 按律當絞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10回 問 罪第257回 舉子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238回 工商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8回 絕境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201回 血色戰場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66回 木工作坊第44回 大殺四方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221回 表決第231回 立憲第143回 炮兵初戰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235回 言論第43回 長槍直刺第206回 計議第228回 見駕第83回 新的征程第240回 商稅第2401回 內監第205回 回京第210回 針對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216回 後路第14回 去青樓第195回 後方籌謀第234回 輿論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223回 皇權第102回 代言人第18回 論兵第98回 單車少年第257回 舉子第219回 弄權第23回 尾行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92回 發行渠道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257回 舉子第2回 種菜第2403回 新城第234回 輿論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90章 報紙發行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9回 炒 蛋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63回 天啓來信第25回 家僕第115回 魏進忠!李進忠!第246回 盟友第205回 回京第216回 後路第228回 見駕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30回 農事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52回 按律當絞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251回 風起第260回 新內閣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37回 力量對比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226回 匕現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217回 攔街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215回 職守第40回 狹路相逢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159回 東江攻略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212回 相迎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83回 新的征程第3回 大官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154回 兩隻烏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