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回 大獲全勝

“預備——放!”

戰場讓每一個復遼軍的戰士都在迅成長,東城與西城,同樣的五排輪射,煙霧騰起,銃聲轟鳴。【..】

西城,五個隊的火銃手排出一排,一百三十人拉開四十餘丈的正面,第一排射擊完畢,立刻蹲下清理銃管、裝藥、裝彈、壓實,第二排在第一排射擊的同時,擡起槍、放平、瞄準、聽到號令與鼓點以後,扣下扳機,開火。

“戰場之上,每一個戰士都要像一臺運轉良好的機器,精確、穩定,每一支軍隊,也要像一臺運轉良好的機器,伸展自如、運轉流暢!”這是復遼軍三營奉爲寶典的步兵操練寶典,而今這一刻,火銃手的輪射陣列充分體現着這個原則的精髓。

七百餘建奴鐵騎,拉開四十餘丈的正面,洶涌而來,因爲兩側棱牆的保護,建奴騎兵迂迴從側翼進攻的空間不小,他們也是憋足勁,打算用堅決到底的騎兵突擊,沖垮沒有車盾保護的這個步兵陣列。

相距四百餘尺,火銃手第一次齊射,十幾個建奴身子一滯,猛地摔下急奔跑的馬背,即便這一下沒有被摔死,也被身後洶涌而來的馬蹄踩死,在騎兵的密集突擊中,落馬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死亡。

同時,還有二十幾匹戰馬受傷,將馬背上的騎兵掀翻,他們的結果同樣也只有一條。

通常來說,當騎兵衝刺起來的時候,弓箭手只能夠射出三箭,包括拋射,復遼軍的火銃手也只來得及打出一輪,第五排打完以後,就開始撤往身後長槍兵陣列與陣列之間特意留下來,大概兩三丈左右的空隙。

第一排還來得及打完一輪,才往後退,六輪齊射。建奴騎兵的前三排幾乎是清空,後面也損失了不少,不僅隊形有些散亂,度也被拉了下去。

畢竟,那些死傷的人和馬,會給騎兵的衝刺造成一定的障礙。

建奴的騎手只顧拼命打馬向前。他們也知道這個地方海風太大,羽箭根本揮不了作用,只能衝上前去,只要衝上前去,那些沒有任何遮擋的明軍步兵,就是他們屠戮地目標。

火銃手後退。露出身後排列整齊地五個長槍兵方陣。與火銃手地陣型相比。長槍兵地陣列要緊密得多。

爲了保證操作時不受影響。每個火銃手大概要佔據三到四尺地寬度。長槍兵則人挨着人。儘量靠在一起。可以相互傳遞力量。

五個方陣。頂在前面地是左哨五個旗。每個方陣正面是二十五人。五排。身後是右哨地五個旗。同樣地排列。

十排地長槍兵全部都是蹲下。將長槍地尾端杵在地上。用腳踩住。雙手握着木杆。槍尖斜斜向上。立起一片槍林。

長槍如林。蹄聲如雷。這是復遼軍地長槍陣第一次正面對抗騎兵。

東城地情況似乎更加簡單些。雖然他們面對地敵人似乎更多些。但在豁口地火藥爆炸摧毀了建奴地車陣列。建奴地騎兵只得以決死地姿態從二十餘丈地豁口突擊。

選鋒營地右哨面對更多的騎兵,但他們的陣列也更加緊密,同樣是五個隊展開一排。卻可以將子彈往二十餘丈的正面打去,加上兩翼火炮及火銃手的支援,在四百到兩百尺的距離上,建奴騎兵遭遇的是鋼鐵彈雨,死傷慘重。

而擺在他們面前的,還有五門四百斤的火炮,這時候已經裝填散彈,每一次炮擊,幾乎會在正面造成一道死亡地空地。密集的彈丸會撕裂所有的生命。

被爆炸震駭的建奴騎兵就像麻木的殭屍。飛蛾撲火一般衝向豁口,然後被呼嘯的彈丸擊中、殺傷。

選鋒營火銃手的輪射度要快過建奴騎兵出現在豁口的度。每當他們出現在豁口,就是數百鉛彈,在二十丈二百餘尺的正面,幾乎難有漏之魚。

這已經不是戰鬥,而是單方面地屠殺,建奴騎兵前赴後繼,幾乎是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在豁口前後扔下四五百騎,甚至阻擋了後面的騎兵,讓他們在進入這一區域以後,度大減,更成爲輪射的火銃手的屠殺對象。

建奴在東側擺出三個騎兵千人隊,原打算一波一波地衝進去,不斷擴大戰果,但第一個千人隊悍不畏死的衝鋒,只是一波一波地上去送死。

建奴在一線的將領很快現不對,只是很短的時間裡,前隊就填進去四五百騎,但建奴的軍令讓他們無法放緩進攻地節奏,只能一波又一波地上去送死。

他們也想着明軍密集地火力終究不能持久,卻不知道內線作戰的復遼軍還有幾百杆滅虜銃參與輪轉,換下那些過熱地火銃,從而保證了火力的連綿不絕。

等到前面的戰況反饋到烏爾古岱、李永芳那邊,建奴又是填進去幾十騎。

“騎射、騎射!阿骨託這個蠢貨!”聽到前方糟糕到這個程度,烏爾古岱愣了愣,旋即破口大罵。

“騎射壓制,分隊衝擊!”李永芳立刻作出新的安排。

“讓那些漢軍上去,拆掉兩邊的矮牆!”烏爾古岱歇斯底里地大聲吼道。

李永芳看了烏爾古岱一眼,這時候讓漢軍上去,沒有車的保護,那就只有送死,可是他也不能反對,只能默默地點了點頭。

不過目睹了剛纔那可怕一幕的漢軍,早已經是肝膽俱喪,有很多人已經神志不清,建奴花了很大的力氣,甚至開始動手殺人,才驅趕着這些不停哆嗦地漢軍,以極其緩慢的度,向前挪動。

看到建奴改變了戰術,選鋒營也迅做出調整,重步兵上前,依託矮牆立起木盾,第一排的火銃手就在盾牌的後面瞄準射擊。

後面的火銃手則負責裝彈,然後將裝好的火銃遞給最前面的火銃手,他們的身邊也有重步兵和工事的保護。

這種輪轉方式。射擊的度要比五排輪射略微慢一些,主要是換槍、瞄準,對第一排地火銃手的要求會比較高。

建奴騎射,甲於天下,但實際能夠造成的殺傷效果,其實還是很有限。騎在馬上射箭,要是拋射的話,並容易控制落點,直射的話,更是難以瞄準。

或許騎射對密集的步兵陣列會造成一定地殺傷,而且一直捱打,容易使得步兵的心理崩潰,陣型鬆動,從而給建奴騎兵的突擊留下機會。

不過選鋒營的陣列很薄。前面還有矮牆的保護,加上盾牌和盔甲,本來命中率就不高的騎射幾乎不能夠造成殺傷。反而是矮牆上的火炮、盾牌後面的火銃手還在不斷射擊,看上去倒是建奴捱了打卻不能還手。

建奴的騎兵還以鬆散地隊形不斷衝擊豁口,這幾乎是送死,只要是正面的火銃手就能夠輕鬆解決。

選鋒營右掖在正面,中軍在東側,左掖在西側,再有增援過來的破虜營右掖,四個哨將近三千火銃手,都在往這個區域集中。即便是在一線開火地火銃手,也有將近兩個哨,一千餘人。

選鋒營在陣線的正面已經佔盡優勢,一千餘人的火銃手,配合近十門散彈炮,足以覆蓋這個豁口,讓建奴不得寸進。

這樣的優勢,甚至是參謀部戰前推演中,也不曾出現過的情況。

在建奴調整戰術以後。雙方又變成了隔得遠遠的進行對射。

而在這個時候,崔石頭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讓東側的中軍哨越過矮牆,在丘陵的緩坡上面列陣,他們地防線將由破虜營右掖擔任。

爲了掩護中軍哨,崔石頭將右哨也調了過去,這樣在正面就是三個哨火銃手,只有一個哨長槍兵,能不能頂住就全部得依靠火銃手。

除了中軍。建奴大概有四個千人隊。西面七八百騎,東面三個千人隊。在前面的騎射中傷亡二百多騎,現在最前面那個千人隊也幾乎傷亡殆盡,沿着橫面騎射的是第二個千人隊,但效果看起來讓人沮喪,在對射中更是落盡下風,不時有人被鉛彈擊中,從馬背上摔落。

當選鋒營中軍哨在東側丘陵緩坡上列陣的時候,建奴從上到下幾乎是狂喜,眼前那堵矮牆,那道豁口幾乎已經成爲死亡的陷阱,而現在明軍不知道了什麼瘋,竟然放棄了堅固的工事。

“讓霍必坦衝散東面的明軍,”烏爾古岱激動地大叫。

然而,就在建奴興奮地想要做出調整的時候,卻傳來右翼也就是西側潰散的消息。

兩哨長槍兵,死死抵住已經被火銃打散、打薄、打亂、打慢地建奴騎兵,一哨火銃手在隊列間不斷射出奪命的彈丸,竟然是漸漸打垮了建奴留在西側的這股騎兵,然後反捲了過來。

崔石頭擡頭看了一眼金州城,冷靜地下達了新的命令:“全軍——出擊!”

與此同時,金州城的北門也緩緩打開,碩大的吊橋緩緩下降,轟的一聲壓在護城河的對岸。

“額駙,這股明軍有些奇怪,咱們不能再衝了,”李永芳死死看着西面那個緩緩前進的步兵方陣,沉聲說道。

“那裡只有兩千地明軍,竟然在這麼短地時間,就打掉我們的一個千人隊,這些明軍太不正常了,而且兵力上也有出

李永芳估計東城正面至少有五千明軍,丘陵上也已經排出一千多人地方陣,總兵力過六千。

西城出擊的步兵方陣也有兩千餘人,估計城裡的總兵力不會少於東城,畢竟西城的正面更加寬廣。

至於中間的金州城,兵力應該比兩翼更強,也就是說,他們面前的明軍並不是五六千,至少有三萬,甚至可能是五六萬。

“額駙,趕緊退吧,再不退就來不及了,”李永芳看到金州城門打開,東城兩翼有更多的火銃手開始露出身形。心中一急,頓時大聲喊道。

“額駙,我們已經損失了將近一半的兵力,再不走,怕是要全軍覆沒,我們退回去。弄清楚這些明軍的底線,再打回來也不遲!”

烏爾古岱痛苦地閉上了眼睛,損失過四千,包括近兩千的騎兵主力,這樣的損失,幾乎是從未有過,即便是攻打瀋陽、遼陽這樣的大城,建奴的損失也微乎其微,沒想到區區金州城下。竟然半天功夫,就損失這麼多。

烏爾古岱很不甘心,但他也知道李永芳說得不錯。如果繼續打下去,剩下來地三千騎兵,怕是也要丟在這裡。

“撤!”烏爾古岱很不甘心地吼了一聲。

所謂兵敗如山倒,建奴雖然想有組織地次第回撤,但是牽一而動全身,損失慘重的建奴並沒有足夠的兵力進行牽制,他們試圖讓剩下來的千餘漢軍斷後,但是早已經被嚇傻的漢軍幾乎是立即潰散,建奴也沒有更多力量來督戰。

最終。建奴在一線的那個千人隊還是留下了數百屍體,金州城防守戰至此終於是大獲全勝。

“要是建奴不退,最後時刻殊死一搏,王將軍覺得結果會如何?”站在城頭,李彥也是長長地吁了一口氣,戰事結束以後,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最重要地就是總結得失,以便再戰。

“建奴必敗。我軍必勝!”王國興信心十足地說道:“或許,我軍會付出一點傷亡作爲代價,但是以各營各哨今日的表現,打垮乃至全殲這幾千建奴,完全不是問題。”

李彥笑了笑:“也對,將士們表現得很出色,參謀部立即統計各營傷亡情況,並蒐集彙總各部作戰細節;金州營負責打掃戰場,後勤部做好傷兵護理。並給將士們準備一頓好的。王將軍,你我這就分別下去看看將士們。這一戰雖然贏了,可戰事還沒結束,下面可就看滅虜營了。”

金州城前一戰,斬過三千級,建奴匆忙撤退後,留在戰場上的重傷號也基本被處決,這個時代的醫療水平,這種程度的損傷根本無法救活,復遼軍也沒有那麼多的資源。

最後俘虜的潰兵,以及遺留在戰場上的輕傷號,也過兩千人,其中大部分是最後崩潰地漢軍,建奴真正能夠從戰場撤走的,也就只有兩千出頭的騎兵。

對於撤走地建奴來說,他們未來的道路也不好走,先是滅虜營突襲了他們的輜重,並且層層伏擊和狙擊。

與滅虜營一起行動的包括破虜營中軍哨,包括了兩哨長槍兵、兩哨火銃手,兩哨騎兵,他們兵分兩路,逐次伏擊,既不將建奴堵死,每一次也能殺得建奴屁滾尿流,面對佔據了地形優勢,還有長槍兵保護的火銃手,士氣低落的建奴根本無計可施。

衝吧,雙方兵力差不多,還佔着地形優勢,銃彈潑雨似的打過來,每前進一步都得付出慘重的代價,何況經歷了金州城前的失敗,烏爾古岱和李永芳也不敢正面去衝擊火銃兵與長槍手組成地步兵方陣。

在金州西城前面,正是這樣的組合,在短短的時間裡讓近千騎兵損失過半,要是他們現在去衝,其結果也是差不多,甚至更糟,因爲現在的建奴騎兵,已經不是當初意氣風、鬥志昂揚的建奴鐵騎,而是一支狼狽逃竄的敗軍、疲軍。

烏爾古岱和李永芳不顧一切地後撤,到達復州的時候,差不多又是損失掉四五百騎,幸虧是會合了後續到來的千餘後衛,這才穩住了陣腳。

就在第一次金州防守戰取得勝利的同時,毛文龍也從鎮江傳來捷報,在得到鎮江守將陳良策地投誠以後,毛文龍攻取了鎮江堡,斬殺建奴城守遊擊佟養真。

李彥見狀大喜,連忙將兩份戰報一起往京師、登萊、天津,以及廣寧的遼東巡撫王化貞處。

歷史上毛文龍佔領鎮江堡以後很快又丟失,後來只能在皮島紮營,不過現在生了金州之戰,想必建奴一定非常震驚,未必能夠輕易兵攻打鎮江,畢竟金州這樣的損失三四千的失敗來上幾次,對人口基數比較小、全民皆兵的建奴來說,是無法承受的。

金州和鎮江堡,一在遼東的最南端。一在最東端,加上西面重兵集結的廣寧,就戰略態勢來講,建奴是絕對不能夠容許身後留着戰力不俗的兩支敵軍地。

歷史上,建奴幾乎每年都要向毛文龍地東江軍起兩次進攻,至於戰果。毛文龍說自己贏,建奴說他們贏,相對來說更客觀的朝鮮人也說毛文龍多數時候都是損失慘重。

建奴後來在遼西動數次進攻,南征北戰,似乎並沒有受到東江軍地過份牽制,東江軍的作用,似乎只停留在騷擾層次,還不能上升到牽制的程度,這或許也是很多文官。以及袁崇煥對毛文龍不滿的地方。

第二次金州之戰生以後,建奴絕不敢輕視遼南這兩股力量,損失過四千。其中主力騎兵兩千,這樣地損失,在以前的明金之戰中,幾乎沒有,撫順、清河、鐵嶺、開原,乃至瀋陽和遼陽,無不是順利攻下,損失極少。

即便是規模達到十幾萬兵力的薩爾滸之戰,建奴的損失也不過一千。真正損失比較大的,也就是渾河之戰,川兵、浙兵的頑強奮戰,使得此戰成爲明金開戰以來,最爲慘烈的一戰,建奴在兵力佔優的情況下,全殲近萬明軍,自身損失也達到兩三千人。

與渾河之戰建奴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不同,建奴在金州甚至大敗而回。這或許是建奴有史以來地第一敗績。

預料到建奴可能的反撲,復遼軍甚至沒有趁勝追擊,在建奴擁有大量騎兵的情況下,貿然深入,意味着極大地風險。

戰鬥一結束,確定建奴不會捲土重來,金州營和工役營便開到一線,清理戰場,迅開始砌築東西的兩座城堡。

在金州遭到失利以後。建奴肯定會更加重視金州。不來則已,要是再來的話。恐怕會是像遼瀋之戰那樣的大型會戰,復遼軍只有一萬人,到時候應付起來,不會像現在這樣輕鬆,以多打少,以步兵對騎兵,唯一的憑仗或許只有高大堅固的堡壘。

棱堡在金州防守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關鍵,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棱堡的設計也要進行一定的調整和優化。

火炮、火銃以及地雷在城防中揮地作用,通過金州之戰,也有一個直觀的認識,還有參謀人員觀察統計的數據,也可以爲完善城堡的設計提供必要的依據。

“防守堅城,所需要面臨的威脅,無非是羽箭的拋射、炮擊、藥炸,還有那些瘋狂的挖牆者,”李彥想到那些漢軍被建奴驅逐,毫無防禦地衝在最前面,頂着槍林彈雨清理障礙物和挖牆,就感到一陣悲哀。

“羽箭的拋射,就是要在火銃手地頭頂上,增加一面盾,我看要將城頭設計成帶頂式的,”既然要防守,李彥就打算將防守做到極致,其實這樣的多層式設計,有些類似多層樓房,不僅可以防禦箭矢,對步兵的蟻附攻城,也會造成很大的障礙。

多層堡壘式防守,防守正面就可以形成垂直面的多層打擊,對於以火力取勝的復遼軍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果說傳統的城牆是以高度取得優勢,那麼這種多層式的立體棱堡,火力地密度將達到一個恐怖地程度。

當然,作爲第一座這樣的城堡,因爲缺少必要地技術積累,這兩座棱堡也不會造得太過複雜,李彥構想中會有三到四層,爲了保證城堡足夠結實,地基、承重牆、立柱等都是充分放寬。

“至於炮擊、藥炸,只能造得儘量結實,在結構上設計多重支撐,不會因爲毀一角,而導致整座牆倒塌,還有就是利用棱堡的交叉火力,消除死角,不讓敵人靠近,”李彥在城堡的設計圖上畫了幾條線,造這樣的城堡,完全是一種新的嘗試。

“這樣做也可以應付那些挖牆者,還有就是地基要深,這個前次已有充分的預留,現在就是要儘快砌高!”李彥將圖紙丟到一邊,這樣的設計,更多是靠直覺、經驗,沒有建築理論的支持,想要造出更好的堡壘,似乎並不容易。

第151回 擴軍備戰第222回 民主第48回 致命缺陷第244回 水利第11回 換 田第227回 身死第58回 等分制尺第41回 獻策釀酒第256回 節後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26回 買人第70回 展銷大會第219回 弄權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6回 後 臺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240回 商稅第28回 絕境第87回 水車用途第239回 辯論第117回 殺傷策第49集 針鋒相對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3回 大官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19回 海外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73回 創業想法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229回 放權第72回 不如創業第10回 問 罪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224回 安排第6回 後 臺第67回 軸承計劃序章選擇第28回 絕境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84回 風力水車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215回 職守第225回 圖窮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15回 裝腔作勢第228回 見駕第70回 展銷大會第23回 尾行第43回 長槍直刺第18回 論兵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248回 追隨者第2回 種菜第234回 輿論第74回 雕版刻工第81回 酒樓開張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32回 流言蜚語第104回 欲練兵第224回 安排第52回 按律當絞第17回 美姬第23回 尾行第5回 單挑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17回 殺傷策第7回 寡 婦第209回 抵京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211回 進城第83回 新的征程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234回 輿論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32回 流言蜚語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9回 炒 蛋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205回 回京第63回 天啓來信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253回 變局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122回 大練新軍
第151回 擴軍備戰第222回 民主第48回 致命缺陷第244回 水利第11回 換 田第227回 身死第58回 等分制尺第41回 獻策釀酒第256回 節後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26回 買人第70回 展銷大會第219回 弄權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6回 後 臺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240回 商稅第28回 絕境第87回 水車用途第239回 辯論第117回 殺傷策第49集 針鋒相對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3回 大官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19回 海外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24回 休妻索娉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73回 創業想法第162回 出訪登萊第229回 放權第72回 不如創業第10回 問 罪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224回 安排第6回 後 臺第67回 軸承計劃序章選擇第28回 絕境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168回 廣寧潰敗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84回 風力水車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55回 夜間挖城第215回 職守第225回 圖窮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15回 裝腔作勢第228回 見駕第70回 展銷大會第23回 尾行第43回 長槍直刺第18回 論兵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248回 追隨者第2回 種菜第234回 輿論第74回 雕版刻工第81回 酒樓開張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32回 流言蜚語第104回 欲練兵第224回 安排第52回 按律當絞第17回 美姬第23回 尾行第5回 單挑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17回 殺傷策第7回 寡 婦第209回 抵京第126回 新官上任第211回 進城第83回 新的征程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234回 輿論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32回 流言蜚語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9回 炒 蛋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16回 一將無能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205回 回京第63回 天啓來信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253回 變局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122回 大練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