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回 大辦工廠

“工部只管監督、採辦。而不管生產。事有專務。人有餘力。商人便是想要作奸犯科。也難有機會。”李彥所說的這個辦法。其實和工部現在所做的差不多。他們對衛所軍匠、船廠的監督力度實際上很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興辦兩座大型的車船廠。對工部的權利並不造成損害。反而有所增加。工部尚王佐、左侍郎王永光都傾向於答應。但右侍郎姚思仁充滿疑慮。堅決反對。只同意官辦。

姚思仁以爲。李彥雖然說得很好。但所謂的官督。很難落到實處。而官商勾結。又在所難免。車船廠必得官辦才行。

但要由官辦。工部也拿不出錢。爲免陷入扯皮。李彥提出一個新的方案。由官辦。但可以讓商人入股分紅。

這個方案有些類似於後來洋務運動時期的“官督商辦”。資金通過民間招募。但用人、生產、經營和財政的大權皆由工部掌握。一般商民無權過問。

這相當於拿商人的錢。來給官府辦事。但姚思仁又提出:商人分利。則朝廷有損。也不適宜。

“可以用市場的價格結算。別的官辦廠是多少。車船廠就是多少。甚至可以低一點。”李彥做出保證。

“你怎麼知道一定能賺錢。虧了怎麼辦?”姚思仁繼續提出“刁難”的問題。“總之是商人出錢。而盈虧全歸商人。與官無涉。”李彥道。

姚思仁的問題雖然苛刻。但都在李彥有準備的範圍之內。姚思仁雖然頑固。起碼並不僵化。李彥的解釋讓他無話可說。雖有疑慮。最終還是同意了這件事。

“只怕。商人不會接受這樣的合作條件。”到了末了。姚思仁卻擔心條件太過苛刻。

“大人請放心。只要授予下官全權。此事定然辦成。”李彥微微笑道。

“但願如此。”姚思仁淡淡看了李彥一眼。說起來。十六歲能做到都水司主事。也太過駭人了一些。

隨着姚思仁不再反對。這件事最終一路綠燈。得到通過。

這樣的車船廠實際還是官辦地廠。難以避免官僚機構的通病。因而並非李彥所想要的。不過交由他來掌握。也有信心將其辦好。具體如何。未必是尚、侍郎會過問地。

之所以選擇由工部來辦。而不是華夏機器廠。也是因爲朝廷始終是最大的集團消費者。而作爲購買者。朝廷對私人產品的疑慮。始終存在。特別是在大型工程。以及軍需方面。很少會向私人購買。

車船廠被李彥選在天津。一則這裡靠近運河與大海。從南方運輸物料比較方便。二則車船廠的建立。主要還是供應遼東。而天津也是遼東物資轉運的中樞。

對外。李彥仍將車船廠聲明爲官督商辦。官商合作。這種形式對朝廷、對商人。都是全新的。

大型的生產組織。對商人來說還顯得非常陌生。主要存在於官方的織造局、鐵冶所、礦場等少數地方。

這時代的商人。還習慣於做商品貿易。而不是工場生產。因而車船廠的招商工作。在很多人看來。會比較困難。

“只有傻子纔會拿錢出來。投進自己管不到地廠子裡去。”金圓嘉對於未能成功挑起李彥與徐大聘之間的矛盾依然耿耿於懷。尖刻地諷刺道。

“那也不好說。”白守採嘿嘿笑道:“說不定這位以神奇著稱的主事大人。能夠空手變出兩座車船廠。”

“拉倒”金圓嘉與白守採一起時。說話相當隨便:“運木頭的那個劉大麻子昨天請我喝酒。問起這件事。他道:朝廷是不是要他們出血。不出不行?”

“你說這個李三娃。會不會就打的這主意?”金圓嘉眼中閃着貪婪的目光:“這個數字可不小。”

“怕就是這樣了”白守採目光一閃:“這件事你給好好盯着。”

金圓嘉連連點頭:“知道了。只要抓了他的把柄。嘿嘿。咱就將他攆下去。”

白守採微微頷。皺着眉頭沉思起來:這個李三娃。聽說和東林地左光斗、楊漣等人走得很近啊

對於同僚的冷嘲熱諷。或者冷眼旁觀。李彥置若罔聞。他只是按部就班。從機器廠、趣玩館和大生紡織廠的紅利中抽調了一筆銀子。開始籌備工作。

雖然有種種困難。但官辦車船廠也有自身的優勢。其一就是基本物料仍然可以通過竹木抽分。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其二是可以從工部乃至兵部、內府抽調足夠的工匠。如果是民間商人的話。很難短時間做到;最後就是車船廠可以爲朝廷製造車船。僅僅是遼東所需要的各種戰車、運輸車。就是個極其龐大的數字。

消息靈通的商人早已通過各自地渠道獲得這個消息。但對此多持觀望的態度。畢竟這樣的事情以前沒做過。甚至有很多人以爲。朝廷是想借此攤派。

甚至有人已經風聲鶴唳。開始動員朝中的關係。一旦生這樣的事情。立刻以戕害百姓爲由進行彈劾。

不過讓他們驚訝地是。這個剛掛牌的車船廠只是在邸報上了個文。便再也沒有動靜。很多人還是在《華夏商報》看到轉載以後才知道的。

而據知情人透露。車船廠已經開始遴選場地、徵調匠役。準備在天津興建了。

這是怎麼回事。不是說工部沒有銀錢。所有的資金都要從民間募集麼?觀望的商人。以及等着看好戲的官紳都是感到非常奇怪。

天啓圓年的春節。李彥沒有留在京城。而是帶着緊急徵調而來地船匠。在衛河河口。渤海海邊察看地形。然後又去豐潤、遵化、灤州跑了跑。

明成祖朱棣“以天子守國門”。北京距離長城相當之近。遵化、薊鎮、遷安、灤州這一帶地北面便是蒙古和遼西走廊。自從後金崛起。成爲大明最大的外敵以後。明朝軍鎮地重心。已經從大同、宣府轉移到遼東。

因爲戰爭的關係。灤州、遵化這一帶可以說相當荒涼。但李彥跑了一趟之後。卻現這裡展工業的條件得天獨厚。因爲這裡有煤、有鐵。而且都有開採。

李彥也知道灤州、開平一帶。應該就是後世的唐山。這裡的煤鐵資源相當豐富。又靠着渤海灣。資源地理條件相當優越。

回到京城以後。李彥就上疏要在開平建鐵廠。灤州建煤廠。李彥的理由是軍器局要造火炮與火銃的精鐵嚴重不足。

原本軍器局所用的鐵主要來自福建的建鐵。以及山西的璐鐵。李彥認爲可以在開平建鐵廠。以就近鍊鐵。降低火器的製造成本。以能夠造出大量的火器。來解決建奴問題。

李彥之所以在車船廠還沒搞定的情況下。就提出興建煤鐵廠。是因爲懷柔鐵廠在冶鐵和鑄炮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先是冶鐵。徐洪等人按照李彥提供的方向。嘗試着將煤練成焦炭。然後再用於鍊鐵。並且不斷改變小高爐的結構。終於煉出更加優質的鐵。按照鐵匠們的說法。已經和“建鐵”差不多。

雖然還只是小規模的試驗。但所得到的鐵質很穩定。應該能夠在更大的高爐上成功。不過因爲要改變高爐的結構。李彥就不想在懷柔浪費財物。希望直接在開平建鐵廠。建新的高爐。更大的高爐。

而在多次試驗以後。徐洪也終於能用鐵模進行鑄炮。這種炮的膛壁更加光滑。質地更均勻。理論上來說。不容易炸膛。試驗效果也很好。而且鐵模能夠重複使用。鑄造的效率提高。成本也有所下降。

軍器局的鑄炮得到刑部尚黃克纘的支持。黃克纘在泰昌年間曾擔任戎政尚。管京營。因爲他是福建人。就從福建找了一些技藝高的鐵匠在京城鑄炮。隨着黃克纘轉任刑部尚。這些鐵匠就成爲軍器局鑄炮的得力幫手。

李彥將這些福建鐵匠納入鐵廠管理。提供的待遇高出他們原來很多。正是這些福建鐵匠的幫助。才使得徐洪在鍊鐵和鑄炮這兩方面能在短時間裡取得重大的突破。

而火炮的鑄造也在使用鐵模以後。取得一定的進展。試造的火炮主要是在弗朗機炮的基礎上。加長炮膛。而使整體結構更加緊湊和精密。

制炮組鑄造了多種型號的火炮。不同的口徑、膛長、壁厚、結構。放炸的炮也有十幾門。其中綜合性能相對比較好的。是炮筒長四尺五寸。全炮六尺。重近一千斤。已經屬於明軍火炮序列中的重型炮。

這種火炮的口徑在三寸出頭。可以將六斤多的鉛彈。最大投射到二千尺左右的距離。該炮使用子母銃的結構。在炮的尾部有彈室。將裝好火藥與鉛彈的子銃裝入後關閉。即可射擊。

這種火炮與明軍使用的大弗朗機炮相近。要比大將軍炮輕。比威遠炮重很多。最大的特點在於炮筒更長。簡化了大弗朗機的炮尾。結構更加緊湊。操作方便。射程更遠而射更快。

此外還有一種類似於小弗朗機。以及威遠炮的小型火炮。

第249回 私宴第73回 創業想法第30回 農事第37回 力量對比第68回 人才路線第68回 人才路線第63回 天啓來信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254回 糧荒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38回 驚天發現第223回 皇權第56回 精密製造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29回 施恩第9回 炒 蛋第209回 抵京第43回 長槍直刺第98回 單車少年第2402回 格物院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40回 狹路相逢第212回 相迎第86回 水車有害?第69回 路遇老農第33回 天價番薯第255回 屠刀第259回 班底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212回 相迎第14回 去青樓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117回 殺傷策第53回 鎮撫要人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6回 後 臺第72回 不如創業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11回 換 田第17回 美姬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42回 聞香教民第36回 風雨欲來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226回 匕現第260回 新內閣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259回 班底第104回 欲練兵第248回 追隨者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207回 對策第62回 生產效率第239回 辯論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2403回 新城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95回 後方籌謀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81回 酒樓開張第82回 誰更霸道第230回 內閣第43回 長槍直刺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39章 滿城風雨第45回 負天下人第2403回 新城第102回 代言人第223回 皇權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88回 水田灌溉第59回 寶鎖問世第55回 鎖匠徒刑第1回 騙子第23回 尾行第82回 誰更霸道第64回 簡易溫室第29回 施恩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209回 抵京第42回 聞香教民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40回 狹路相逢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62回 出訪登萊
第249回 私宴第73回 創業想法第30回 農事第37回 力量對比第68回 人才路線第68回 人才路線第63回 天啓來信第59回 寶鎖問世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254回 糧荒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38回 驚天發現第223回 皇權第56回 精密製造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29回 施恩第9回 炒 蛋第209回 抵京第43回 長槍直刺第98回 單車少年第2402回 格物院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40回 狹路相逢第212回 相迎第86回 水車有害?第69回 路遇老農第33回 天價番薯第255回 屠刀第259回 班底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212回 相迎第14回 去青樓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117回 殺傷策第53回 鎮撫要人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6回 後 臺第72回 不如創業第101回 機器展會第11回 換 田第17回 美姬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42回 聞香教民第36回 風雨欲來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84回 發行紙鈔第78回 妙計退婚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226回 匕現第260回 新內閣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259回 班底第104回 欲練兵第248回 追隨者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19回 農業問題第207回 對策第62回 生產效率第239回 辯論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2403回 新城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95回 後方籌謀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81回 酒樓開張第82回 誰更霸道第230回 內閣第43回 長槍直刺第173回 惡劣形勢第39章 滿城風雨第45回 負天下人第2403回 新城第102回 代言人第223回 皇權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88回 水田灌溉第59回 寶鎖問世第55回 鎖匠徒刑第1回 騙子第23回 尾行第82回 誰更霸道第64回 簡易溫室第29回 施恩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209回 抵京第42回 聞香教民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40回 狹路相逢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62回 出訪登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