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回 抵京

巡撫畢自嚴已經是李彥的老相識,畢自嚴在天津而天津作爲遼戰餉糧中轉之地,對於遼戰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爲統籌後勤的一方大員,畢自嚴對遼戰的局勢可謂知之甚深,遼東戰局這些年來的變化,更是瞭然於胸。

畢自嚴最初擔任天津巡撫,是從遼瀋之戰失利以後,臨危受命,其時,他的任務不僅是籌餉運糧,還要面對整個遼南淪陷的惡劣情況,後金很可能從海上突襲天津等沿海地區。當是時也,大明上下可謂一片慌亂,束手無策。

到熊廷弼再次出山經略遼東,提出三方佈置之策,畢自嚴也是竭力配合。

也是在那個時候,李彥自請出關,領軍一個營,趕赴遼南,一戰取金州,再戰殺敵數千,立下赫赫戰功。

隨後,廣寧戰敗,熊廷弼、王化貞在遼西失地千里,遼戰似乎到了山窮水盡、從未有過的惡劣境地。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李彥和遼南似乎橫空出世,一步一步地,讓遼戰的格局漸漸生改變,時至今日,以往處處烽火的遼東,捷報頻傳,建奴似乎已經驢技窮。

作爲後勤方面的主官,畢自嚴感受最深的並不是戰場上敵我形勢的變化,而是在後勤方面的壓力也漸漸變得輕鬆。

以往,不管是熊廷弼、袁應泰還是王化貞,其遼東戰策的實行,都需要龐大的後勤供應,但是在如今的遼東,雖然遼南、東江成功地守住了各自的防線,使得建奴如籠中猛虎,無法出來撒野,但是遼南、東江已經不用天津這邊轉運糧餉了。

畢自嚴對其中的緣故洞悉明瞭,那是因爲遼南推行工業生產,以及海上貿易的緣故,畢自嚴擅於理財,而且思想開明,對於李彥在遼南所作所爲,多數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些,他甚至在職權範圍內,提供方便;有些,畢自嚴並不認同,說得過去的,也就容忍了,實在不行地,畢自嚴也嚴禁其在天津出現。

畢自嚴與李彥之間。曾經做過一些書信溝通。一方面。李彥解釋瞭如此做地原因。他將其歸結爲戰區地需要。可以減輕朝廷地負擔。以支持遼戰進行。另外一方面。李彥又不斷來信。敘述遼南生地一些新現象。動搖畢自嚴原本地信念。

不管怎麼說。遼南和東江自己解決了糧餉地問題。包括遼西在精簡兵員。操練兩協新軍以後。對糧餉地消耗也大幅度下降。而且通過津灤工商業軍管地方式。解決了很大一部分地糧餉。這使得畢自嚴這個天津巡撫地工作突然變得清閒起來。

從天啓四年開始。大明就取消了萬曆末年開始徵收地遼餉。在畢自嚴想來。此舉可以減輕百姓身上地負擔。有助於改善民生。並恢復生產。

作爲一個有政治抱負。以及青史留名地有爲官員。畢自嚴曾經細細思考過這幾年變化地由來。他現。先是復遼軍有一個精兵地策略。雖然現遼戰涉及到地山海關、遼西、遼南、東江四個鎮。總兵力也達到十餘萬。但是要比之前熊廷弼時代提出地人數精幹多了。

其次就是以遼南爲核心。整個遼東軍鎮形成了工礦業、商業興盛地局面。正是工礦業地興盛。讓小小地遼南可以支撐起一支龐大地常備軍。而在此前。遼東地明軍只能夠依靠種田。而一旦種田。處處可遭到建奴攻擊。這纔是他們始終被動地重要原因。

想通了這一點。畢自嚴地目光就集中在李彥這個人身上。

雖然,論官級,李彥不過是遼東巡撫,遠不及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遼東經略孫承宗來得顯赫;論年齡,李彥也不過二十出頭,可謂年輕得讓人嫉妒。

但是,遼東戰局能夠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面,漸漸扭轉,其關鍵無一不和此人有關,由不得畢自嚴不注意。

李彥入遼初期,畢自嚴就對他的三營兵寄予了很大的期待,因而全力提供了很多支持,他與遼南地關係,應該說哈市很不錯的。

這一次,畢自嚴接到李彥地拜帖,知道李彥已經秘密抵達天津,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就猜到了李彥此次回來的目地,無非是和京城最近生的一些事情有關。

在東林與閹黨地鬥爭中,畢自嚴以不結黨自詡,但是在政治理想上,他又更傾向於東林,而站在閹黨的對立面。

畢自嚴拿着手上的拜帖,有關李彥此來的目的,以及他的出現,將會給當前局勢帶來的變化,迅在眼前掠過。

畢自嚴現在很想知道,李彥在這個時候回京,到底想做什麼,他是一個人回來的,還是帶着軍隊回來的?

對於閹黨,畢自嚴非常討厭,但是,對於武夫篡國,畢自嚴

醒。

李彥和畢自嚴見了面,寒暄已畢,很快就從這位與他平級的大員中瞭解到這種警醒和戒備。

李彥只能苦笑,都什麼時候了,魏忠賢都已經刺刀見紅了,這些書生都還抱着過去的教條不放,怪不得有句話說得好:教條主義害死人。

“畢大人,本官考過童生,還有個監生的身份,也算是文官,武夫弄國那是肯定不會的,本官在這裡,並不排除用兵的可能。要知道,本官不是汪文言,也不是楊漣,本官代表的,是十幾萬復遼軍將士的意念,他們不希望遼東的大好局勢,讓朝廷中的混亂給破壞了,就好像這一次朝廷在戰時突然就換掉了孫大人,要不是我們的將士萬衆一心,僅僅此事,就可能導致戰局的崩潰,那我數萬復遼軍戰士,豈非都是白白犧牲了?”

“當然,本官也可以向畢大人保證,本官雖然帶了兵,但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只要魏忠賢不適用暴力,那麼本官也不會動用軍隊,朝堂上的事情,咱們就在朝堂上解決。”李彥笑了笑,有句話他沒有說出來,那就是魏忠賢不守規矩,企圖使用暴力,或破壞規則的話,那麼他就會毫不猶豫地動用手上的軍隊。

取得畢自嚴的諒解,對於李彥來說非常重要,畢竟作爲天津巡撫,畢自嚴的手上還有天津三衛,衛所兵雖然廢得很,真要打起來,自然不是復遼軍的對手,但是也會增添些意想不到的麻煩,還是協調好比較合適。

以畢自嚴的立場,李彥做出這樣的保證,他是傾向於支持的。

而且,他得知李彥帶來的兵馬,不過就是一兩個哨,一兩千人,甚至還覺得少了,以爲這樣並不足以保護他的人身安全,至少要一兩個營才行,這也是朝廷能夠許可的。

李彥當然不是隻有兩個哨,事實上,更多的兵力正在從山海關向京城開進,還有的在州登6,即便是天津登6的人數,也不止一兩千人,具體的數字,畢自嚴可能永遠都不會清楚。

在和畢自嚴溝通以後,畢自嚴就以天津巡撫的身份,轉送了李彥以遼東巡撫上奏的捷報,以及進京獻捷的奏疏。

奏報進京以後,立刻讓魏忠賢給扣了下來,天啓皇帝朱由校根本就看不到。

魏忠賢與李彥矛盾已久,當然移宮案的時候,李彥差點就殺了魏忠賢,要不是王安這個老好人,魏忠賢又請出客氏這個護身符,李彥殺了魏忠賢需要付出更加的代價,魏忠賢當時可能就已經死了。

現在想一想,李彥當時要是真的殺了魏忠賢,可能也就沒有今日的閹黨亂政,但李彥肯定會給朱由校留下不好的印象,並樹立王安這個敵人,王安雖然讓魏忠賢給做了,那是君子可欺之以方,王安能夠讓魏忠賢給廢掉,並且毫無還手之力,李彥未必就能討得了好。

如果是那樣的話,沒有了今日閹黨,也不會有今日的李彥,以及遼南的變化,所以李彥仔細想想,也並不後悔當初的選擇。

對魏忠賢來說,當初的記憶刻骨銘心,正是因爲那個時候感覺到了死亡的威脅,他後來纔會拼命地攬權,而這份刻骨銘心當中,李彥無是處在極其重要位置的。

魏忠賢其實一直想幹掉李彥,只不過此前還未能掌握朝中的大權,東林黨掣肘在旁,當務之急,自然是搞垮東林黨,將權力攬在手心。

但是他也一直沒有放棄過削弱李彥,不給遼南餉,淡化李彥在朱由校面前的影響,隨着權力越來越重,李彥又一隻留在遼南,魏忠賢的計劃可謂進行得非常順利,甚至於他也並沒有將李彥視作什麼大的威脅,對付他,就是爲了報當年“一箭之仇”罷了。

看到李彥這份捷報,魏忠賢本來也是不太在乎的,但是他並不打算讓李彥見到朱由校,以防止某些難以預見的事情生。

魏忠賢讓司禮監將捷報打了回去,批示遼戰緊急,讓李彥不要回京,繼續留在遼南。

閹黨中的顧秉謙、魏廣微、崔呈秀等人,也認爲這個時候不能讓李彥進京,因爲他們剛剛撤換了遼東經略孫承宗,身爲遼東巡撫的李彥,是事實上遼東的最高軍政大員,他這個時候要回來,顯然並不單純。

當初,之所以要將孫承宗調回內閣,就是擔心他手中的兵,這個李彥要進京報捷,顯然是會帶兵回來的,那肯定不能容許。

魏忠賢等人以爲將奏疏駁回即可,沒曾想這邊剛剛送出來,那邊就有消息傳過來,說是遼東巡撫李彥,已然抵達京城之外的通州。

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26回 買人第53回 鎮撫要人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247回 對手第255回 屠刀第45回 負天下人第5回 單挑第253回 變局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50回 特務頭子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36回 風雨欲來第51回 當堂論辯第87回 水車用途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75回 滿城飛紙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79回 酒樓遭遇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5回 單挑第61回 女設計師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27回 退縮第212回 相迎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223回 皇權第118回 機器藍第1回 騙子第53回 鎮撫要人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14回 去青樓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58回 等分制尺第41回 獻策釀酒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97回 進軍京城第27回 退縮第52回 按律當絞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250章 政黨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164回 旅順造船第253回 變局第238回 工商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82回 誰更霸道第4回 尋仇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13回 番薯第66回 效率第一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91回 名動天下第63回 天啓來信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42回 聞香教民第2403回 新城第11回 換 田第255回 屠刀第224回 安排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248回 追隨者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44回 大殺四方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68回 人才路線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222回 民主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84回 風力水車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16回 才子第26回 買人第95回 廣而告之第64回 簡易溫室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256回 節後第45回 負天下人第226回 匕現
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26回 買人第53回 鎮撫要人第122回 大練新軍第247回 對手第255回 屠刀第45回 負天下人第5回 單挑第253回 變局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50回 特務頭子第199回 大軍鏖戰第36回 風雨欲來第51回 當堂論辯第87回 水車用途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75回 滿城飛紙第77回 二丫的婚事第79回 酒樓遭遇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5回 單挑第61回 女設計師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27回 退縮第212回 相迎第114回 移宮爭執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223回 皇權第118回 機器藍第1回 騙子第53回 鎮撫要人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14回 去青樓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58回 等分制尺第41回 獻策釀酒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80回 華夏商報第171回 初戰告捷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97回 進軍京城第27回 退縮第52回 按律當絞第169回 誘敵出城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250章 政黨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164回 旅順造船第253回 變局第238回 工商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139回 金州防線第82回 誰更霸道第4回 尋仇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13回 番薯第66回 效率第一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91回 名動天下第63回 天啓來信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42回 聞香教民第2403回 新城第11回 換 田第255回 屠刀第224回 安排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38回 驚天發現第182回 挫敗建奴第248回 追隨者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44回 大殺四方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68回 人才路線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85回 政府債券第222回 民主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84回 風力水車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16回 才子第26回 買人第95回 廣而告之第64回 簡易溫室第107回 布匹分級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192回 治理結構第256回 節後第45回 負天下人第226回 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