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

李自成帶着大軍開拔之後,羅汝才迅速開始了佈置。

在義軍中間,羅汝才的影響力是不一般的,崇禎四年,紫金樑召集各路義軍,在山西組成三十六營的時候,羅汝才就是主要首領之一,那個時候,李自成還是高迎祥手下的一名裨將,根本沒有和羅汝才並駕齊驅的機會。

羅汝才和高迎祥的關係非常好要好,紫金樑被江寧營擒獲,命喪京城之後,羅汝才極力支持高迎祥,代替紫金樑,成爲各路義軍的首領。

從義軍發展的情況看,能夠擔任義軍總頭目的,都是實力最強的,前面的紫金樑是不用說的,在義軍之中,實力佔據絕對的優勢,在山西主持召開義軍所有首領的大會,衆人心服口服,之後的高迎祥,實力也不容小覷,加之有羅汝才的鼎力支持,問題也不是很大,雖說這個過程中,實力照樣不俗的張獻忠不滿意,但也不敢明說。

高迎祥領導的後期,義軍的實力大爲削弱,幾乎每一次與江寧營交手,義軍都會遭遇到沉重的打擊,危及到生死存亡,高迎祥的領導能力,受到了空前的質疑,迫於無奈,在江寧營進駐陝西、蘇天成成爲陝西巡撫之後,高迎祥孤注一擲,決定偷襲江寧營。

高迎祥失敗被擒,給予義軍更加沉重的打擊。

作爲高迎祥的侄子,李自成早就顯露出來了鋒芒,在義軍之中的影響,甚至要超過高迎祥了,但羅汝纔對李自成並不感冒。

表面上的合作,不代表內心的臣服。

李自成和張獻忠兩人,有着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性格堅韌。爲人狠毒,說得不客氣一些,當殺人和殺豬一樣,根本就不眨眼,不管對方是自己的敵人,還是自己的手下,只要是阻擋了前進的道路。毫不留情的除掉。

幹大事情需要有這樣的性格,柔弱是成不了大器的,但想要揚名立萬,真正的成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胸懷全局、能夠認清楚局勢。能夠做出來準確的判斷和部署,這就不是隨便能夠具備的素質了,與個人的涵養、學識有着很大的關係。

遺憾的是李自成和張獻忠兩人,都不具備這樣的素質。

張獻忠已經被江寧營擒獲之後斬殺,暫且不去議論了,就說李自成,滿嘴裡面說出來的是替天行道。要求也是如此,必須體恤老百姓,但時時刻刻跟在李自成身邊的羅汝才,是清楚一切的,李自成身上的光環,迷惑不了他。

劫富濟貧、替天行道不過是義軍造反的幌子,開始肯定是因爲活不下去了,爲了活命而造反。可一旦有了一點點的氣候,本性就暴露出來了,打家劫舍,勝不相讓,敗不相救,拼命掠奪錢財美女,顧着自身的享受。完全是烏合之衆。

義軍初期陷入到這樣的惡性循環,屢戰屢敗,之後資金樑、高迎祥等人,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開始整頓義軍,企圖改變諸多首領的認識,羅汝才也暗中幫助,可惜這種想法,過於的美好了。

和紫金樑、高迎祥比較起來,李自成有着過人的地方,看問題很準,知道義軍的癥結在什麼地方,也明確今後發展的方向,該決斷的時候,毫不猶豫,但羅汝才斷定,李自成也成不了氣候。

李自成信奉的霸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脅迫所有人聽自己的指揮,不服氣的就果斷殺掉,這麼多年造反,李自成劫掠了無數的財富,自己是不缺錢花的,對老百姓的死活,根本沒有真正的放在心上,之所以拋出來諸多的規矩,也是因爲義軍遭遇危險,難以維持了。李自成推行的法律,嚴苛的近乎無情,偷一隻雞都要被殺頭。

李自成最大的弱點,在於做人不仗義,用人臉朝前,不用人臉朝後,過河拆橋,這樣的性格是致命的,導致沒有誰會死心塌地。

羅汝才的想法不同,雖說造反也是爲了能夠過上好日子,爲了能夠享受,但他時時刻刻想到,如何保住這樣的好日子,手裡有軍隊,軍隊能夠不斷取得勝利、維持下去,這樣的好日子才能夠繼續。

所以說,李自成成爲闖王之後,羅汝才拋棄前嫌,與之合作。

可惜一段時間過去,羅汝才漸漸看清楚了李自成的本性,他時時刻刻擔心,若是義軍真的取得了勝利,有了更大的地盤之後,自己也難以保住小命了。

義軍能夠維持,諸多的首領能夠賣命,與羅汝纔有着直接的關係,羅汝才能夠很好的協調關係,能夠安撫各路人馬,將衆人捏合到一起,最令衆人稱道的,是羅汝纔在錢財分配方面,願意吃虧,照顧到方方面面,大家造反,圖的就是錢財美女,你和他們講那麼多的大道理,鬼才理你,諸多首領與羅汝才合作攻城,不管傷亡多大,也不管出兵多少,羅汝才都能夠秉公分配錢財,所以說,他纔是義軍能夠團結的核心人物。

羅汝才被稱作曹操,爲人狡詐多謀,這些想法,他是不會暴露出來的,但一直都在找尋機會,離開李自成,他感覺到,繼續輔佐李自成,等於是加速自己死亡的時間。

義軍的發展與個人的性命比較,羅汝才還是看重後者的。

這一次李自成率領大軍攻打夔州府城,羅汝才內心是不看好的,但在狂熱的李自成面前,他不會明確反對,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對手蘇天成是什麼人,李自成應該有冷靜的分析,你比不上人家,就是比不上,期盼着一次關鍵的戰鬥扭轉乾坤,除非老天真的站在你這一邊。

羅汝才還有自身的判斷,就算是李自成這一手成功了,想要蘇天成和江寧營偃旗息鼓,那是不可能的,人家可以和你拼個魚死網破,江寧營大軍真正圍過來,不顧一切的時候,也就是李自成覆滅的時候了。

離開李自成需要機會,這一次的機會就來了。

李自成決定帶領九萬大軍攻打夔州府城的時候,羅汝才堅決要求留下來,這一次感動了李自成,答應了羅汝才所提出來的幾條要求。

以前的老部隊,這次留下來了,這些都是羅汝才的親信,有着強悍戰鬥力的一部分軍士也留下來了,畢竟要面對江寧營的主力,不可能留下老弱病殘,錢糧也留下了很多,都是充足的,三萬大軍依靠這些錢財,能夠維持數年的時間。

一切的條件都具備了。

羅汝才當然不會留下來等死,義軍本來就懼怕江寧營,這一次是數倍於義軍的江寧營將士,恐怕雙方不需要真正的交手,義軍就垮下來了。

所以羅汝纔要走了。

他要帶着大量的錢糧,和自己的兩萬核心部隊,逃離巴州,直接進入到松潘衛,從松潘衛再次進入到朵甘都司的地盤,那裡的條件是非常惡劣的,可義軍在中原幾乎沒有立足的地方了,只能夠到朵甘都司,看看有沒有活路,這也算是一次賭博了。

部署在南面的一萬軍士,這些大都是李自成的部隊,不可能帶走,也不能夠帶走。

八月初七,李自成帶領大軍離開兩日了。

留守的諸多軍官,進入了房間裡面,有十來個軍官,剛剛進入房間裡面,就被羅汝才的親兵控制起來了,其餘的軍官,看着羅汝才,目瞪口呆。

看着衆人,羅汝才臉色鐵青的開口了。

“兄弟們,我決定要撤走了,沿着龍安府,進入到松潘,甚至是進入到朵甘都司所轄的地方,這是一條無比艱苦的道路,一般人都不敢走的道路,爲什麼這樣做,我不想解釋,你們現在做出來選擇,願意跟着我走的,站到右邊來,不願意跟着我走的,站到左邊去,我會給你們一些錢財,你們自己去找出路。”

羅汝纔對手下的仗義,這是衆人都清楚的。

很快,百來人站好了位置,跟隨羅汝才的佔據了絕大多數,不願意走的,寥寥無幾,也就是幾個人罷了。

羅汝才的臉上露出了微笑,他看了看被控制的十來人,這些都是李自成的心腹。

“諸位兄弟,對不起了,你們都是闖王的心腹,萬萬不可能跟隨我的,到地下去了之後,不要怪我,每年清明的時候,我會給你們燒紙的。”

說完他揮揮手,親兵很快將這些人押出去了。

不到一刻鐘時間,十幾個人頭被端上來了。

不願意跟隨羅汝才的幾個人,嚇得身體發抖,臉色發白。

羅汝纔看了看他們,慢慢開口了。

“你們不用緊張,我說話算數,你們不願意過這樣的日子了,可以理解,這也是你們的選擇,你們跟着我這麼多年了,想着放下屠刀,我成全你們,可你們要記住,今日之事絕對保密,要是有了絲毫的泄露,我不僅僅會殺掉你們,還會屠滅你們全家。”

說完這些話,羅汝才揮揮手,親兵端上來了好幾個盤子,盤子裡面放着的都是黃金。

“你們每人三百兩黃金,這些黃金,足夠你們養活家人,過上不錯的日子了。”

第879章 對決(1)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56章 下狠手(1)第8章 交易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148章 辯解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705章 放心了第840章 蘇天成的決定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77章 郡主來了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1078章 補償第54章 遇險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994章 整合(2)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405章 募捐(1)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542章 處理軍官的藝術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704章 隱患第117章 秦淮河(1)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55章 真相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1054章 遼東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710章 囑託第1165章 苦嶺關第1079章 明志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33章 精心策劃第156章 出發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820章 面對面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1228章 天津決戰(7)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1030章 妥協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第108章 恩榮宴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148章 辯解第123章 唐海泰第994章 整合(2)第406章 募捐(2)
第879章 對決(1)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56章 下狠手(1)第8章 交易第1092章 夾在中間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148章 辯解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705章 放心了第840章 蘇天成的決定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77章 郡主來了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1078章 補償第54章 遇險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327章 功敗垂成(3)第994章 整合(2)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405章 募捐(1)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542章 處理軍官的藝術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704章 隱患第117章 秦淮河(1)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788章 無法放心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55章 真相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1054章 遼東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710章 囑託第1165章 苦嶺關第1079章 明志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33章 精心策劃第156章 出發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820章 面對面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1228章 天津決戰(7)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1132章 目不忍睹(1)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1030章 妥協第650章 恨鐵不成鋼(1)第108章 恩榮宴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1292章 尊嚴之戰(11)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148章 辯解第123章 唐海泰第994章 整合(2)第406章 募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