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帝心

皇上要求的時間很是緊急,周延儒自然也不會耽誤,官吏調整的方案拿出來之後,他迅速召集內閣大臣,開始商議,這一次調整的官吏,牽涉到的人員是比較多的,達到百人以上了,自崇禎九年之後,這樣的變動就很少見了,孫承宗和楊嗣昌擔任內閣首輔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以官員大穩定小調整爲主的。

內閣很快商議妥當了。

不得不說,在這次的商議之中,朝局已經體現出來變化,內閣首輔的權力得以加強,畢竟周延儒曾經擔任內閣首輔,相關的程序是非常熟悉的,加之皇上的信任,孫承宗和楊嗣昌擔任內閣首輔的格局,就在這次的內閣會議上面,被徹底打破了,內閣會議恢復了以前的格局,一切的重大決定,最終由內閣首輔拍板決定。

諸多的內閣大臣也是明白的,不會爲難,他們只要各自的利益得到保證。

值得注意的是劉遵憲和範景文,兩人的情況不一樣,劉遵憲以前和周延儒有些對手的意思,被安排進入內閣,也是有些特殊含義的,若是也表現出來隨波,皇上是不會滿意的,範景文的名聲早就不一樣,而且性格也是倔強的,更加的不會隨波。

周延儒對待兩人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的,面對劉遵憲的時候,儘量以事實來說話,做出來的每一個決定,都是有理有據的,讓劉遵憲無話可說,無法反對,對待範景文的時候,則是尊重多一些,事前儘量的徵求意見。利於最終決定的形成。

在權力的運作方面,周延儒是非常嫺熟的,遭遇過一次重大的打擊,他自然聰明很多了。

進入養心殿的時候,周延儒已經做好了一切的準備。

朱由檢看了所有調整官吏的名單之後,很快開始詢問了。

“周愛卿。爲什麼山東沒有調整啊,那個張溥,怎麼能夠繼續擔任山東巡撫啊。”

周延儒暗暗鬆了一口氣,皇上問到的果然是這個問題,看樣子對於官吏的具體調整,皇上不是過於的關心,這份名單裡面,牽涉到了遼東、大同、陝西等地的調整,這些官吏的調整。皇上可能沒有太大的意見。

“皇上,不調整山東的官吏,臣是經過了認真思索的,臣認爲,山東目前不能夠調整官吏,免得激化了矛盾,不利於朝局的穩定。”

周延儒首先就點名了主題,倒也沒有拐彎抹角。

朱由檢的臉色有些不好看了。周延儒的回答,顯然有些掉價的。這樣做,好像是讓朝廷屈服於蘇天成。

“周愛卿可否說說詳細的理由,難不成朕還要看那個蘇天成的臉色行事嗎。”

“皇上息怒,容臣解釋。”

周延儒一點都不着急,他很清楚皇上的脾氣和秉性,有些事情。你只要從皇上的角度出發,仔細解釋清楚了,就沒有什麼事情了,而且還能夠得到皇上更加堅定的信任。

“皇上,臣這次調整了遼東、大同和陝西等地的官吏。譬如說這遼東巡撫盧象升,調整到了宣州,指揮三萬大軍,而且臣還準備直接與盧大人免談,要求三萬大軍駐紮在登州或者是復州,盧大人是必須要執行皇上的旨意的,如此的做法,削弱甚至是瓦解了蘇天成在遼東、大同和陝西等地的影響力,只要這一步做好了,蘇天成的實力就遭受了沉重的打擊。”

“臣以爲,對付蘇天成還是要採取文治的手段,在不激化矛盾的基礎之上進行,哪怕是最終要付諸武力,朝廷也是要做好一切的準備,如今主動權在朝廷的手裡,更是在皇上的手裡,大可不必着急,臣想,着急的是蘇天成。”

“山東一共六府,登州、萊州和青州,已經被蘇天成控制,剩下的濟南府、兗州府和東昌府,地方不是很大,肯定會被蘇天成高度重視,若是朝廷動了遼東、大同和陝西等地,接着動了山東的官吏,蘇天成肯定會做出來諸多過激的舉措,這對於朝局的穩定是不利的。”

“後金韃子的使者正在京城談判,進展很是順利,臣已經感受到了,後金韃子這次是真的臣服了,臣見過那個濟爾哈朗,得知後金韃子的意思,也是想着儘早達成協議,故而在此關鍵時刻,朝局絕不能夠出現動盪。。。”

周延儒所做出來的解釋,頗有些溫水煮青蛙的味道,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積極的方面是想着統籌兼顧,維持朝廷穩定的基礎之上,順利解決蘇天成的問題,消極的方面來看,就是迴避問題,暫時不觸及到山東的問題,能夠糊弄多長時間,就是多長的時間,萬一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終付諸武力。

朱由檢的臉色漸漸變得柔和了,他認同了周延儒的觀點。

朱由檢不笨,採用這種策略,對於朝廷和他來說,並非是最好的決策,朝廷本來佔據正統的地位,完全可以放心大膽的對蘇天成動手,蘇天成若是反抗,就屬於謀逆造反了,得不到道義上的支持,但朱由檢更加明白的是,經過了這些年的穩定,朝中文武大臣都想着能夠過上平靜的日子,特別是後金韃子的使團來到了京城,而且還帶來了那個皇太極的莊妃和兒子福臨,作爲人質,這在諸多的文武大臣看來,後金韃子是真正想着臣服了。

這樣的情況下,朝廷貿然動手,開始討伐蘇天成,肯定得不到文武大臣的支持,得不到支持就鐵定討伐會失敗,捅破了這層窗戶紙之後,不能夠拿下蘇天成,問題就複雜了,最終的矛盾和問題,都會到他的這裡來的。

所以周延儒所採取的策略,從積極的方面來說,是爲朝廷考慮的,從消極的方面來說,也是爲了能夠逐步的化解矛盾,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

想到了這一點之後,朱由檢再次認真看了名單,其實這裡面四品以上官員的調整,他都是清楚的,不過這裡面少了一個人。

“周愛卿,朕怎麼沒有看見陳於泰的名字啊。”

陳於泰和蘇天成是同科進士,陳於泰是狀元,蘇天成是榜眼,不過這個陳於泰,與周延儒的關係不一般了,據說是姻親關係,朱由檢在這裡專門提出來了陳於泰,實際上是想着給周延儒面子,讓周延儒更加的忠心自己。

周延儒裝出了惶恐的樣子。

“皇上,有關陳於泰的事情,臣不敢提及,崇禎四年的時候,朝廷裡面已經有不少的議論了,認爲臣擡舉了陳於泰,臣感謝皇上的憐愛,此次擔負重任,絕不敢提到陳於泰的事情。”

“周愛卿不必如此,有關陳於泰的事情,朕都是清楚的,陳於泰是朕欽點的狀元,文采出衆,與周愛卿是沒有什麼關係的,陳於泰是朕欽點的狀元,十餘年時間過去了,繼續在陝西擔任知府,還是有些屈才的,朕看還是要考慮的,朕提議陳於泰出任陝西布政使,周愛卿看可好啊。”

“臣還是覺得不好,臣剛剛得到皇上的信任,必定要盡心盡力,不敢考慮到個人利益,這陳於泰雖是皇上親自欽點,可與臣有些關係,臣害怕玷污了皇上的清譽啊。”

朱由檢的臉上出現了笑容,他知道周延儒不笨,明白了這裡面的意思,不過既然是說出來的話,就沒有收回去的理由了。

“周愛卿就不要有其他考慮了,朕看這件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周延儒離開養心殿之後,朱由檢收起了臉上的笑容,信任不是無條件的,就算是他非常的信任周延儒,但也是有所警惕的,直接提拔陳於泰,有兩個方面的好處,第一是能夠讓周延儒感激,畢竟周延儒與陳於泰之間的關係,朝中的文武大臣都是知道的,這也表現出來了皇上的關心,第二是能夠讓周延儒時時刻刻記住,有些事情,皇上不是不知道,是知道如何控制的,你周延儒可以有很大的權力,但這一切都是在皇上的掌控之中,必須要忠於皇上,這一切的事情做好了,你就安安穩穩的擔任內閣首輔。

這就是所謂的帝心了。

周延儒一樣是明白這個道理的,離開了養心殿,他的臉色也變化了,看樣子今後需要更加的注意了,皇上的信任的確是有條件的,自己早就想到了這方面,只不過沒有想到的是,皇上這麼快就開始提醒了。其實在周延儒剛剛上任的時候,陳於泰就專門委託人到京城來了,說到了一些事情,周延儒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要求陳於泰暫時不要着急,越是關鍵時刻,越是要沉住氣,安安心心在陝西做事情,今後有的是機會。

要說作爲內閣首輔,沒有一幫人支持,那也是不可能的,前任首輔楊嗣昌,這方面就有不少的缺陷,不能夠提拔官員,不能夠調整官吏,誰會服氣啊,誰會來巴結你,關係網如何的形成,怎麼可能有勢力。

偏偏皇上專門提到了陳於泰,看樣子皇上對這方面,還是很注意的。(未完待續。。)

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195章 問責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1115章 老頑固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156章 出發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584章 情報戰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256章 情理之中第167章 血戰(1)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240章 故人來(2)第495章 宿命論(4)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1143章 亂作一團第504章 平衡術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316章 大比武(1)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231章 大婚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1029章 救贖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346章 婚禮照常進行第139章 官田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845章 慘敗(3)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254章 對峙的開始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66章 鄉試第369章 算計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1251章 崩潰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153章 吳三桂第41章 收服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86章 朝廷嘉獎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77章 郡主來了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878章 保密的辦法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139章 官田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882章 對決(4)第790章 偶遇1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12章 知己知彼第780章 迅雷動作(5)
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1023章 無力迴天(1)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195章 問責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1115章 老頑固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156章 出發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584章 情報戰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256章 情理之中第167章 血戰(1)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240章 故人來(2)第495章 宿命論(4)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1143章 亂作一團第504章 平衡術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316章 大比武(1)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231章 大婚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1029章 救贖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346章 婚禮照常進行第139章 官田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845章 慘敗(3)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254章 對峙的開始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66章 鄉試第369章 算計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1251章 崩潰第1103章 我行我素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153章 吳三桂第41章 收服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86章 朝廷嘉獎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212章 再遇吳三桂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77章 郡主來了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878章 保密的辦法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139章 官田第999章 分析局勢(2)第882章 對決(4)第790章 偶遇1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12章 知己知彼第780章 迅雷動作(5)